一种高层建筑雨水的收集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125发布日期:2019-09-20 20:3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雨水的收集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重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雨水的收集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绿化覆盖率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但是屋顶绿化的浇水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并且将水运送至顶楼需要耗费大量的动力;我国东南部的诸多大城市均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以几千年的人为作用,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此气候的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因此,如何收集雨水并利用收集的雨水对屋顶绿化进行灌溉值得思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雨水的收集利用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收集的雨水对屋顶绿化进行灌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雨水的收集利用装置,包括承接篷、引流管、浇水管和绿化台,所述绿化台固接在高层建筑的楼顶,所述绿化台上放置有盆栽,所述承接篷的开口向下,所述承接篷轴心位置固接有立杆,所述立杆远离承接篷的一端与楼顶固接,所述立杆与承接篷内侧壁之间固接有用于支撑承接篷的支杆,所述承接篷架设于绿化台之上;

所述承接篷的外壁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管穿过引流槽底部,所述引流管靠近引流槽的一端套接有用于防脱落的橡胶圈,所述引流管穿过引流槽的一端为封口,所述引流管穿过引流槽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位于橡胶圈的上方;

所述浇水管套接在引流管远离承接篷的一端,所述浇水管位于绿化台上方,所述浇水管朝向绿化台的一侧开设有浇水孔,所述浇水孔的位置与盆栽放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浇水管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套接有排流管;

所述楼顶设有集水箱,所述排流管的一端伸入集水箱中,所述集水箱内置有两个浮球,两个所述浮球分别位于靠近浇水管的两端,两个所述浮球上均固接有浮杆,所述集水箱与两个浮球相应的位置架设有两个滑杆,所述浮杆上固接有圆环,所述圆环套设在滑杆上,所述浮杆远离浮球的一端与浇水管相抵触,所述浮杆远离浮球的一端固接有托盘,所述托盘呈开口向上的弧形与浇水管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雨水沿着承接篷的外侧壁向引流槽内流淌,再流进引流管和浇水管中,此时一部分雨水经过浇水孔流向与浇水孔相对应的的盆栽,另一部分雨水则流入排流管并最终流入集水箱;集水箱中的水面上升,此时浮球受到浮力而上升,浮杆也随之上升,浮杆在圆环与滑杆的共同作用下将沿滑杆的高度方向向上浮动,托盘推动浇水管向上浮动,引流管也向上浮动,引流管穿过引流槽的一端穿出引流槽内的雨水液面,此时不再有雨水流入引流管和浇水管,此次灌溉停止。

因此,以上装置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收集的雨水对屋顶绿化进行灌溉,并且由于承接篷架设在绿化台上,盆栽放置在绿化台上,在下雨天承接篷可降低雨水对盆栽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侧壁上固接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纱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纱网可以减少流入引流管的小体积杂质,继而减少引流管、浇水管和排流管堵塞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上设有遮尘盖,所述排流管和浮杆穿过遮尘盖伸入集水箱中,所述集水箱内设有滤网,所述排流管伸入集水箱的一端位于滤网背离遮尘盖一侧,所述浮球位于滤网朝向遮尘盖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遮尘盖有利于防止杂质落入集水箱中,同时有助于降低集水箱中水分的挥发;经过引流管-浇水管-排流管,或者直接经过集水管,汇入集水箱的雨水均经过滤网的过滤以及在集水箱底的杂质自身的沉淀作用,滤网朝向上一方的雨水水质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与引流槽之间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穿过遮尘盖伸入集水箱中,所述集水管伸入集水箱的一端位于滤网背离遮尘盖一侧,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高于引流槽的槽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引流管穿过引流槽的一端穿出引流槽内的雨水液面时,引流槽内的雨水不再流入集水管中,继而流入集水箱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化台上架设有灌溉装置,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抽水管、抽水泵、喷水管、喷水架、喷头、湿度感应器和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抽水泵均固设在遮尘盖上,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伸入集水箱内并且伸入集水箱内的一端位于滤网的上方,所述抽水管远离集水箱的一端与抽水泵的进水口套接,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套接,所述喷水架固接在楼顶上,所述喷头连接在喷水管上并且正对着盆栽,所述湿度感应器内置于盆栽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干燥的天气下,盆栽中的湿度感应器控制抽水泵开始工作,太阳能电板为抽水泵提供电能,集水箱中汇入的雨水通过抽水管流进抽水泵的泵体,再从抽水泵的出水口处流进喷水管,经过喷头喷洒在盆栽上,达到良好的灌溉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化台上固接有用于保持浇水管水平的支撑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浇水管内流经的雨水对盆栽进行浇水时,由于浇水管中有雨水流动所以浇水管容易出现晃动,此时支撑架可以降低浇水管的晃动,从而更好的对盆栽进行浇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水管沿长度方向固接有两个螺栓,两个所述螺栓上均穿设有限流板,所述限流板在两个螺栓穿过处开设有两个腰型槽,两个所述螺栓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限流板背离浇水管的一侧,所述限流板上开设有若干沿限流板长度方向排布的限流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引流管和浇水管,从浇水管中流出并对盆栽进行灌溉时,通过在浇水管长度方向移动限流板,则可实现调节滴灌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盘与浇水管相抵触的一侧设有防滑纹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托盘与浇水管抵触并且推动浇水管向上移动时,降低托盘与浇水管之间出现打滑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承接篷承接雨水,并且利用雨水通过引流槽、引流管、浇水管、保持对盆栽水平的进行浇灌,在浇灌一段时间后,利用浮球受到的浮力,通过浮杆和圆环将浇水管抬起,从而将引流管靠近引流槽的一端移出引流槽,停止对盆栽的灌溉;此时集水管道将引流槽内收集的雨水引流至集水箱,即可实现收集雨水并利用收集的雨水对屋顶绿化进行灌溉;

2.集水箱设有遮尘盖,提高收集的雨水质量,并且滤网对收集的雨水具有过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水质;

3.灌溉装置能在盆栽内泥土处于干燥状态时,利用集水箱内的雨水对盆栽进行灌溉,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集水箱和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浇水管和限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图6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顶;11、绿化台;12、盆栽;2、承接篷;21、立杆;22、支杆;23、引流槽;3、引流管;31、通孔;32、纱网;33、橡胶圈;4、浇水管;41、浇水孔;42、限流板;43、限流孔;44、腰型槽;45、螺栓;46、螺母;47、支撑架;5、排流管;6、集水箱;61、遮尘盖;62、滤网;63、浮球;64、浮杆;65、托盘;66、防滑纹路;67、滑杆;68、圆环;7、集水管;8、灌溉装置;81、抽水管;82、抽水泵;83、喷水管;84、喷水架;85、喷头;86、湿度感应器;87、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高层建筑雨水的收集利用装置,如图1和图5,包括绿化台11、承接篷2、引流管3、浇水管4、排流管5、支撑架47和集水箱 6,绿化台11固接在高层建筑的楼顶1,承接篷2的开口向下并且承接篷2的轴心位置固接有立杆21,立杆21远离承接篷2的一端与楼顶1固定连接,立杆21与承接篷2的内壁之间固接有用于支撑承接篷2的支杆22,承接篷2架设在绿化台11之上,绿化台11上放置有盆栽12,绿化台11设置为长方体。

如图1和图2,承接篷2外侧壁上开设有环绕承接篷2轴线的引流槽23,引流管3穿过引流槽23的底部,引流管3穿过引流槽23的一端套接有防止引流管3脱落的防滑的橡胶圈33,引流管3穿过引流槽23的一端为封口并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31,通孔31的内壁固接有用于过滤的纱网32,橡胶圈33位于通孔31的下方。

如图1和图7,引流管3远离引流槽23的一端套接有浇水管4,浇水管4位于绿化台11的上方,浇水管4朝向绿化台11的一侧开设有浇水孔41,浇水孔41沿浇水管4长度方向分布并与盆栽12的位置相对应,浇水管4与绿化台11之间设置有支撑架47,支撑架47固接在绿化台11上,支撑架47能降低浇水管4内有雨水流经时的晃动,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6和图7,浇水管4朝向绿化台11(图4)的一侧连接有限流板42,限流板42上开设有若干沿限流板42长度方向排布的限流孔43,限流板42套设在穿过浇水管4的两个螺栓45上,限流板42在与两个螺栓45连接处开设有两个腰型槽44,两个螺栓45在远离浇水管4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46,两个螺栓45沿浇水管4长度方向分布,拧紧螺母46后,限流板42在螺母46的作用下与浇水管4相抵触,拧松螺母46后,限流板42能沿着浇水管4长度方向移动,在限流孔43在沿着浇水管4长度方向移动时,由于限流孔43的存在,限流板42既可以完全将浇水孔41遮住,也可以将浇水孔41全部暴露;因此,在下雨天,需要调节浇水孔41的大小时,操作者可移动限流板42,通过对限流板42上的限流孔43与浇水孔41所相对应的面积进行调整,即可调节盆栽12上洒落的雨水量,简单实用。

如图1和图4,集水箱 6设置在楼顶1并与绿化台11相靠近,集水箱 6设有遮尘盖61和内置的滤网62,遮尘盖61能保持集水箱 6内的雨水量减少挥发,滤网62能对流进集水箱 6内的雨水进行过滤,集水箱 6与引流槽23之间设置有集水管7,集水管7靠近引流槽23的一端与引流槽23的的侧壁连接,集水管7靠近引流槽23的一端高于引流槽23的底部,集水管7穿过遮尘盖61并伸入集水箱 6内的滤网62以下。

如图3和图5,浇水管4远离引流管3的一端套接有排流管5,排流管5穿过遮尘盖61并伸入集水箱 6内的滤网62以下,集水箱 6内在靠近浇水管4的两端均内置有浮球63,浮球63位于滤网62以上,浮球63上均固接有浮杆64,浮杆64穿过遮尘盖61,浮杆64上固接有若干圆环68,若干圆环68沿浮杆64的高度方向排列,遮尘盖61上固接有滑杆67,圆环68套设在滑杆67上,浮杆64远离浮球63的一端与浇水管4相抵触,浮杆64与浇水管4相抵触的一端固接有托盘65,托盘65呈开口向上的弧形并设有防滑纹路66,托盘65的开口与浇水管4相抵触。

如图3和图5,在下雨天,雨水从承接篷2上流至引流槽23中,引流槽23内的雨水经过纱网32(图2)的过滤后再流入引流管3中,引流管3中的雨水继而流进浇水管4,再通过浇水管4上的浇水孔41(图6)向盆栽12喷洒,引流管3中未经浇水孔41流出的雨水通过与浇水管4套接的排流管5流进集水箱 6,随着集水箱 6内的浮球63上浮,浮球63上固接的浮杆64也跟着向上浮动,圆环68沿着滑杆67方向向上滑移,浮杆64上的托盘65托着浇水管4向上移动,引流管3靠近引流槽23的一端移出引流槽23,不再有雨水流进引流管3与浇水管4,停止向盆栽12浇灌雨水,防滑纹路66使得托盘65在推动浇水管4移动时可以降低打滑的可能。

如图1和图4,遮尘盖61上固接有太阳能板87和抽水泵82,抽水泵82的进水口套接有抽水管81,抽水管81穿过遮尘盖61并伸入集水箱 6至滤网62以上,楼顶1上固接有用于支撑喷水管83的喷水架84,抽水泵82的出水口套接有喷水管83,喷水管83上连接有正对盆栽12的喷头85,盆栽12内设有湿度感应器86,湿度感应器86优选为电阻式氯化锂湿度感应器86。

如图1和图4,在雨天,集水箱 6内收集存留有雨水,在天气干燥时,盆栽12内的湿度感应器86控制抽水泵82开始工作,太阳能板87向抽水泵82供给电能,抽水泵82工作时集水箱 6中的水经过抽水管81被吸进抽水泵82,在从抽水泵82出水口处的喷水管83和喷头85被喷洒出,雨水被喷洒在与喷头85位置相对的盆栽12上,继而实现利用雨水对盆栽12进行浇灌。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