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18770发布日期:2019-06-14 23:57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病虫害防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和龙眼是我国的优势名贵水果,二者的栽培面积及果实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是荔枝龙眼栽培中频发、暴发性蛀虫,该虫以幼虫为害,其蛀果率严重时可高达到60%以上,是荔枝龙眼产业“零容忍”的害虫防控对象。同时,荔枝蒂蛀虫一直是果树害虫中的防控难题,唯有在其成虫期反复大量施药才能保证防控效果。然而化学农药的反复大量使用造成一系列问题,包括:加速害虫抗药性产生,加重环境污染,造成荔枝龙眼农残超标和影响果实品质及内销出口等。荔枝蒂蛀虫具有钻蛀性特点及独特的发生规律,在该虫幼虫期和蛹期无法进行防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该防控方法通过在荔枝蒂蛀虫成虫期干扰其产卵,在荔枝蒂蛀虫卵期将卵灭杀,从而有效控制荔枝蒂蛀虫种群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本发明的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1)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以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喷洒荔枝龙眼果树;(2)荔枝蒂蛀虫卵期,以荔枝蒂蛀虫杀卵剂喷洒果树。在荔枝蒂蛀虫成虫期及卵期分别应用不同药剂进行防控,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驱避荔枝蒂蛀虫成虫,使其不在荔枝上面产卵,荔枝蒂蛀虫杀卵剂杀灭荔枝蒂蛀虫的虫卵,通过在该虫两个关键发育时期协同防控。

优选,所述的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其包括三裂叶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和马缨丹乙醇提取物。该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是植物源产卵驱避剂,是一种绿色药剂。

优选,所述的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在水中加入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和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在每100g水中加入10-30g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和10-30g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由此得到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以该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喷洒荔枝龙眼果树的嫩梢及果实部位,喷施量为5l/株。

优选,所述的荔枝蒂蛀虫杀卵剂是杀灭荔枝蒂蛀虫卵的制剂,如包括除虫脲和仲辛醇聚氧乙烯醚,进一步优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每100g水中加入0.01g除虫脲和20g仲辛醇聚氧乙烯醚。以荔枝蒂蛀虫杀卵剂喷洒果树,喷施量为5l/株。

一般自荔枝蒂蛀虫成虫期到荔枝蒂蛀虫卵期大概两天左右,因此在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以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喷洒荔枝龙眼果树,喷施量为5l/株,2天后(荔枝蒂蛀虫卵期),以荔枝蒂蛀虫杀卵剂喷洒果树,喷施量为5l/株。实施频率为:从荔枝挂果前期到收果期间,每个月实施1次。

本发明的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飞机草茎叶乙醇提取物和宫粉羊蹄甲茎叶乙醇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燥的三裂叶蟛蜞菊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

将干燥的马缨丹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

将干燥的飞机草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飞机草茎叶乙醇提取物。

将干燥的宫粉羊蹄甲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宫粉羊蹄甲茎叶乙醇提取物。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出的植物源荔枝蒂蛀虫成虫驱避剂,通过干扰成虫期荔枝蒂蛀虫产卵行为,可有效减少荔枝龙眼果实上的落卵量,减轻后期的防治压力。

(2)本发明提出的荔枝蒂蛀虫杀卵剂其组分为除虫脲和仲辛醇聚氧乙烯醚混合物,二者分别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和低毒渗透剂,环境安全性高、使用浓度较低且降解速度快,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3)本发明提出的荔枝蒂蛀虫成虫期和卵期协同防控方法是经过实验室及果园验证试验,针对荔枝蒂蛀虫幼虫期和蛹期无法进行防控这一特点,所研发该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既保证了防治效果,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大幅度提高荔枝龙眼的产量和品质,达到荔枝龙眼安全生产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使用的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飞机草茎叶乙醇提取物和宫粉羊蹄甲茎叶乙醇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燥的三裂叶蟛蜞菊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24小时,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

将干燥的马缨丹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24小时,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

将干燥的飞机草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24小时,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飞机草茎叶乙醇提取物。

将干燥的宫粉羊蹄甲茎叶粉碎后用乙醇浸提24小时,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宫粉羊蹄甲茎叶乙醇提取物。

实施例1:

药剂a:将20g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和20g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100g水中,混匀获得药剂a。

药剂b:将20g飞机草茎叶乙醇提取物和20g宫粉羊蹄甲茎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100g水中,混匀获得药剂b。

药剂c:将40g三裂叶蟛蜞菊茎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100g水中,混匀获得药剂c。

药剂d:将40g马缨丹茎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100g水中,混匀获得药剂d。

室内试验:以药剂a、药剂b、药剂c和药剂d为试验组药剂,以清水为对照组药剂。

选择性试验:将晾干的荔枝鲜果分别在四种药剂(a、b、c和d)及清水中浸泡10s后取出,以产卵纸进行包裹。每个养虫笼(30cm×30cm×30cm)接入10对羽化后5d左右处于产卵盛期的荔枝蒂蛀虫成虫(♀:♂=1:1),将药剂a(4个果)和清水(4个果)处理后的荔枝鲜果随机排列放入同一个笼中,将药剂b(4个果)和清水(4个果)处理后的荔枝鲜果随机排列放入另一个笼中,将药剂c(4个果)和清水(4个果)处理后的荔枝鲜果随机排列放入一个笼中,将药剂d(4个果)和清水(4个果)处理后的荔枝鲜果随机排列放入另一个笼中,四笼中分别放入质量分数10%蜂蜜水,让其产卵,24h后移出荔枝鲜果,检查并记录各个荔枝鲜果对应的产卵纸上的荔枝蒂蛀虫卵数,每个处理设有3个重复。

非选择性试验:另于每个养虫笼接入10对羽化后5d左右处于产卵盛期的荔枝蒂蛀虫成虫(♀:♂=1:1),将四种药剂(a、b、c和d)和清水处理后的荔枝鲜果分别放入不同养虫笼中(10个果/笼),并放入质量分数10%蜂蜜水,刺激荔枝蒂蛀虫产卵,24h后移出荔枝鲜果,检查并记录各个荔枝鲜果对应的产卵纸上的荔枝蒂蛀虫卵数,每个处理设有3个重复。

采用产卵驱避率(effectivedeterrence,ed)评价四种药剂(a、b、c和d)对荔枝蒂蛀虫产卵行为的干扰作用(公式1)。结果如表1所示,药剂a对荔枝蒂蛀虫产卵趋避率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分别高达73.3和53.5,均高于其他三种药剂处理组,具有显著干扰荔枝蒂蛀虫产卵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选择药剂a作为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期干扰药剂。

表1不同供试药剂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作用

实施例2:

药剂e:将0.01g除虫脲和20g仲辛醇聚氧乙烯醚溶于100g水中,混匀制得药剂e。

室内试验:以药剂e为试验组药剂,以清水为对照组药剂,分别将药剂e和清水喷洒于荔枝蒂蛀虫卵纸卡,两天后统计虫卵孵化率(公式2)。通过孵化率评价药剂e的杀卵效果,结果表明:药剂e处理后虫卵孵化率为29.7±1.7%,显著低于对照组孵化率97.2±2.1%。说明药剂e对荔枝蒂蛀虫卵有显著毒杀效果,在此基础上,选择药剂e作为荔枝蒂蛀虫卵期绿色杀卵剂。

孵化率(%)=孵化虫卵数/总虫卵数×100公式2

实施例3

药剂a:将20g三裂叶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和20g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加入到100g水中,混匀获得药剂a,即每100g水中含有20g三裂叶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和20g马缨丹乙醇提取物。

药剂e:将0.01g除虫脲和20g仲辛醇聚氧乙烯醚溶于100ml水中,混匀制得药剂e,即每100g水中含有0.01g除虫脲和20g仲辛醇聚氧乙烯醚。

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包括:(1)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以植物源产卵驱避剂喷洒荔枝龙眼果树,所述植物源产卵驱避剂为药剂a;(2)荔枝蒂蛀虫卵期,以绿色杀卵剂喷洒果树,所述绿色杀卵剂为药剂e。

选择6月初-7月初荔枝龙眼园成虫高峰期,进行果园验证试验如下:

常规用药组:共处理20株荔枝果树,高效氯氰菊酯5l/株喷施量。

协同防控组:共处理20株荔枝果树,高效氯氰菊酯2l/株喷施量(用药减量60%);同时,(1)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以植物源产卵驱避剂喷洒荔枝龙眼果树,喷施量为5l/株,所述植物源产卵驱避剂为药剂a;(2)荔枝蒂蛀虫卵期,即喷施药剂a2天后,以绿色杀卵剂喷洒果树,喷施量为5l/株,所述绿色杀卵剂为药剂e。

调查结果:

(1)成虫量

3天后,对常规用药组与协同防控组用药后的荔枝果树上成虫数量进行统计,常规用药组荔枝树上荔枝蒂蛀虫成虫数量为1.86头/每株,协同防控组荔枝树上荔枝蒂蛀虫成虫数量为3.57头/每株,协同防控组显著高于常规用药组。

7天后,常规用药组荔枝树上荔枝蒂蛀虫成虫数量为3.83头/每株,协同防控组荔枝树上荔枝蒂蛀虫成虫数量为7.53头/每株,协同防控组显著高于常规用药组。

14天后,常规用药组荔枝树上荔枝蒂蛀虫成虫数量为9.07头/每株,协同防控组荔枝树上荔枝蒂蛀虫成虫数量为8.70头/每株,常规用药组与协同防控组区别不明显。

(2)蛀果率及防治效果

3天后,对常规用药组与协同防控组用药后的荔枝果树进行随机剥果检测,常规用药组荔枝蛀果率为0.1%,而协同防控组荔枝蛀果率为0.07%,二者相比:协同防控组蛀果率显著低于常规用药组,且防治效果高达33.33%。

7天后,常规用药组荔枝蛀果率为0.17%,而协同防控组荔枝蛀果率为0.10%,二者相比:协同防控组蛀果率显著低于常规用药组,且防治效果高达40%。

14天后,常规用药组荔枝蛀果率为0.27%,而协同防控组荔枝蛀果率为0.13%,二者相比:协同防控组蛀果率显著低于常规用药组,且防治效果高达33.33%。

实施例4:

药剂e:将0.01g除虫脲和20g仲辛醇聚氧乙烯醚溶于100ml水中,混匀制得药剂e,即每100g水中含有0.01g除虫脲和20g仲辛醇聚氧乙烯醚。

药剂f:将10g三裂叶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和30g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加入到100g水中,混匀获得药剂f,即每100g水中含有10g三裂叶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和30g马缨丹乙醇提取物。

药剂g:将30g三裂叶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和10g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加入到100g水中,混匀获得药剂g,即每100g水中含有30g三裂叶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和10g马缨丹乙醇提取物。

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包括:(1)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以植物源产卵驱避剂喷洒荔枝龙眼果树,所述植物源产卵驱避剂为药剂f或g;(2)荔枝蒂蛀虫卵期,以绿色杀卵剂喷洒果树,所述绿色杀卵剂为药剂e。

选择6月初-7月初荔枝龙眼园成虫高峰期,进行果园验证试验如下:

协同防控组:共处理20株荔枝果树,高效氯氰菊酯2l/株喷施量(用药减量60%);同时,(1)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以植物源产卵驱避剂喷洒荔枝龙眼果树,喷施量为5l/株,所述植物源产卵驱避剂为药剂f或g;(2)荔枝蒂蛀虫卵期,即喷施药剂a2天后,以绿色杀卵剂喷洒果树,喷施量为5l/株,所述绿色杀卵剂为药剂e。

由此可见,荔枝蒂蛀虫成虫期和卵期协同防控技术的实施,虽然在成虫数量方面对荔枝蒂蛀虫控制不明显,但是可以有效减少常规化学农药施用量,可显著减少虫卵孵化率和降低荔枝蛀果率,达到较好的保果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