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095发布日期:2019-04-17 02:3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干旱地区蓄水防沥涝,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中国的北方,分布着大面积的干旱地区,在此区域内,年平均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单从降雨量看能够满足植被生长需要。但是,因降雨量在全年分布极不平均,即汛期(7、8两个月)降雨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加之北方植被稀疏,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弱,产生了旱季无水可用,雨季有水留不住且过量的降水造成坡面冲刷、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通过双向式盲管能有效储水,同时防止坡面冲刷、水土流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包括设于坡面上带有入水口和出水口的第一蓄水池和设于地表上带有进水管和溢流管a的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之间设有带泄水孔的挡土墙,所述挡土墙外侧底部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连接所述第二蓄水池,所述挡土墙与坡面之间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挡土墙的泄水孔,所述挡土墙与坡面之间填装有土壤,土壤内倾斜埋设有双向式盲管,所述双向式盲管包括乱丝盲沟管和pvc花管,所述pvc花管的两端分别穿透所述种植槽的侧壁并套设于所述乱丝盲沟管内,所述pvc花管较高的一端通过pe管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有流量控制器,所述pvc花管的另一端设有竖直向上的溢流管b。

作为限定: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上设有盖板,所述第一蓄水池内还设有矮墙a,所述述矮墙a将所述第一蓄水池分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一清水储水池,所述第一清水储水池侧设有溢流管c,所述第二蓄水池内还设有矮墙b,所述述矮墙b将所述第二蓄水池分为第二沉淀池和第二清水储水池。

作为限定:所述矮墙a与所述第二溢流管的高度平齐。

作为限定:所述第一蓄水池的盖板上设有深入所述第一清水储水池的进水管a,所述第二蓄水池的第二清水储水池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pe管连接所述进水管a。

作为限定:所述水泵由太阳能供电。

作为限定:所述入水口和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拦污网

作为限定:所述种植槽内壁铺设有隔水膜。

作为限定:所述乱丝盲沟管外壁包覆有透水土工膜。

作为限定:所述pvc花管较高的一端设有放空阀。

作为限定:所述土壤自下而上分为连续级配一体化水肥储蓄层和壤土层,所述种植槽埋设于所述连续级配一体化水肥储蓄层内。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发明在挡土墙与坡面之间填装有土壤,土壤中倾斜埋设有带双向式盲管的种植槽,第一蓄水池储蓄的雨水通过pe管流入双向式盲管的pvc花管内,pvc花管外壁套设有乱丝盲沟管,因为pvc花管为多孔结构,第一蓄水池储蓄的雨水,进入pvc花管后乱丝盲沟管能够充分发挥重力水和毛细水向排水沟汇集这两方面的能力来达到有效集水的目的。pvc花管一侧还竖直设有溢流管b,若降雨量超过种植槽的涵养能力,多余的雨水通过挡土墙的泄水孔和双向式盲管的溢流管b排入第二蓄水池储存。本发明可以诱导植物根系向下延伸,减少因表层灌溉造成的植物根系浅,易倒伏现象,同时避免了常规表层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表层水大量蒸发),常规表层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逆向灌溉通过毛细作用向根系供水,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因此本发明可以把雨水最大限度的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向式盲管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种植槽横剖面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种植槽横剖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蓄水池,101-第一沉淀池,102-第一清水储水池,2-第二蓄水池,201-第二沉淀池,202-第二清水储水池,3-入水口,4-出水口,5-进水管,6-溢流管a,7-泄水孔,8-挡土墙,9-种植槽,10-双向式盲管,11-乱丝盲沟管,12-pvc花管,13-流量控制器,14-溢流管b,15-矮墙a,16-溢流管c,17-矮墙b,18-进水管a,19-水泵,20-隔水膜,21-透水土工膜,22-放空阀,23-排水沟,24-连续级配一体化水肥储蓄层,25-壤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包括设于坡面上带有入水口3和出水口4的第一蓄水池1和设于地表上带有进水管5和溢流管a6的第二蓄水池2,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之间设有带泄水孔7的挡土墙8,挡土墙8外侧底部设有排水沟23,排水沟23连接第二蓄水池2,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上设有盖板,第一蓄水池1内还设有矮墙a15,矮墙a15将第一蓄水池1分为第一沉淀池101和第一清水储水池102,第一清水储水池102侧设有溢流管c16,矮墙a15与溢流管c16的高度平齐,确保第一清水储水池102池水位超过矮墙a高度时,溢流管c16立即溢流,用以保证第一清水储水池102内的水质,避免造成系统堵塞。

第二蓄水池2内还设有矮墙b17,矮墙b17将第二蓄水池2分为第二沉淀池201和第二清水储水池202,挡土墙8与坡面之间设有种植槽9,种植槽9内壁铺设有隔水膜20,可以增加储水能力,种植槽9的高度不低于挡土墙的泄水孔7,挡土墙8与坡面之间填装有土壤,自下而上分为连续级配一体化水肥储蓄层23和壤土层24,连续级配一体化水肥储蓄层23为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壤土层24内倾斜埋设有双向式盲管10,双向式盲管10包括乱丝盲沟管11和pvc花管12,pvc花管12的两端分别穿透种植槽9的侧壁并套设于乱丝盲沟管11内,乱丝盲沟管11外壁包覆有透水土工膜21,pvc花管12较高的一端通过pe管(图中未画出)连接第一蓄水池1的出水口3,出水口3连接有流量控制器13,pvc花管12的另一端设有竖直向上的溢流管b14,第一蓄水池1的盖板上设有深入第一清水储水池102的进水管a18,第二蓄水池2的第二清水储水池202内设有水泵19,水泵19通过pe管(图中未画出)连接进水管a18。

其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对汇水面积的计算,在相应位置设置截水沟,将降水拦蓄至第一蓄水池1,经过拦污栅拦截杂物和第一沉淀池101沉淀泥沙后进入第一清水储水池102,作为储蓄水源。当第一蓄水池1蓄水达到最高水位时,通过溢流管c16溢流至坡面,再通过坡底的排水沟23将雨水导入第二蓄水池2。

在需要进行灌溉时,通过第一蓄水池1的流量控制器13,向需要灌溉的区域进行自压力供水。操作为通过流量控制器13向双向式盲管10供水,供水量以经测定的植物需水量为准。

发生降雨时,若降雨量超过种植槽9的涵养能力,多余的雨水通过挡土墙8的泄水孔7和双向式盲管10的溢流管b14排入坡底的排水沟23,雨水经排水沟23进入第二蓄水池2,溢流管b14高度视不同植物根系发育程度而异。此部分雨水和地面拦蓄的雨水一同经拦污栅拦截杂物和第二沉淀池201淀泥沙后进入第二清水储水池202,作为储蓄水源。第二蓄水池2的第二清水储水池202蓄水达到最高水位时,通过溢流管a6溢流至系统外作弃置处理。

第一蓄水池1中水位低于溢流水位时,若第二蓄水池2水位满足供水要求,即可启动水泵19向第一蓄水池1供水。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在pvc花管12较高的一端设有放空阀22,进入冬季,在浇冻水后,打开双向式盲管10的放空阀22,将管道余水放空,可避免管道冻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