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7907发布日期:2019-04-23 20:07阅读:3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家禽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肉种旱养大棚结构及设计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肉鸭养殖大国,出栏量与消费量也是稳居世界第一,近几年的出栏量维持在30亿只左右,肉种鸭存栏量约3700万只。我国的肉种鸭养殖业长期以来主要采用传统的水生养殖模式(鸭舍+水塘),这种养殖模式不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还会严重的污染水体。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水生养殖模式对水资源消耗高且污染大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水禽的旱养模式将成为未来水禽饲养的主要方式。

旱养模式又分为地面平养、发酵床平养、网床平养以及发酵床加网床平养几种模式,当前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地面平养。对地面平养来说,除了场址选择和饲养管理外,禽舍的建造对其生产性能的发挥也至关重要。地面平养一般使用半开放式鸭舍,及鸭舍+运动场的模式。鸭舍可以是砖瓦结构或者“铁框架+塑料大棚结构”,面积一般以长×宽×高为(40~100m)×(10m~12m)×(2.8m~4m)为宜,或根据场地来决定。这种模式下,运动场最好要有一定坡度倾斜,保证雨后运动场无积水、运动场宽度与房舍相同,面积不低于舍内面积、地面最好是水泥地或者砖地,下雨天地面不能太滑。但由于此模式下饮水一般在运动场进行,故容易造成运动场潮湿和变脏,从而影响种鸭的卫生条件和生产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肉种鸭养殖业普遍采用水生养殖模式,该模式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严重的污染水体,而传统的种鸭旱养模式中饮水通常在运动场进行,容易造成运动场潮湿和变脏,影响种鸭的卫生条件,降低了生产性能等不足,提出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及其设计方法,通过该方法可达到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旱养大棚结构由主棚、次棚、运动场、沉淀池和鸭场排水沟组成;所述主棚和次棚均由围墙和设置在围墙上的棚顶构成,所述主棚的正面设有围栏,所述围栏上设有栏门,所述主棚的围墙上设有草帘;所述次棚内地面上设有地沟,所述地沟上铺设有竹板或网片,地沟旁设有带拦板的饮水槽,所述运动场设置在所述次棚的正前方,所述主棚与次棚之间设有排水沟,主棚与次棚间的过道上方设有棚顶,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次棚的侧面,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地沟连接相通,所述鸭场排水沟设置在主棚与次棚的同一侧,所述排水沟、沉淀池均与所述鸭场排水沟连接相通。

所述主棚内设有多个鸭舍,每个鸭舍间距为2~3米,每个鸭舍用围栏隔开。

所述饮水槽为沟壑状水槽,饮水槽上设有拦板。

所述主棚与次棚的面积比为1:1。

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的设计方法,方法如下:

(1)鸭棚以坐北朝南设置,依据养殖当地的大风吹向以确定鸭棚的坐向;

(2)主棚、次棚、运动场的宽度分别为10米、10米、10米,长度以不超过100米;

(3)主棚、次棚的屋檐离地面高度为1.8~2米,每栋鸭舍间距为2~3米,为了利于通风特别提醒靠围墙的主棚要预留2~3米的空地;

(4)主棚、次棚间的间距为1.5~2米,过道宽为2米,并用竹板、网片铺好,过道顶部要盖好;

(5)饮水槽建在次棚内,100只鸭需2米长的饮水槽,饮水槽两头留2米宽的门口,利于后备期赶鸭和种鸭喝水,地沟要求宽1.5~2米,深0.3米,四周砌砖铺好竹板网片,底部需硬化;

(6)运动场宽为10米,不用硬化,预留排水沟整平即可;

(7)主棚、次棚、运动场的围栏要求高0.7米,在建地沟、排水沟时要注意预留竹板的高度利于铺平以免碰伤鸭脚;

(8)主棚、次栏的面积比为1:1,运动场的宽度都要求为10米,种鸭饲养密度以主棚面积计为0.35平方米/羽;

(9)鸭场必须建沉淀池,鸭场所排的污水要经过沉淀池;

(10)为了鸭场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主、次棚必须上草帘,次棚必须上厚草帘,即1米6斤的规格,为了防止雨水飘进主、次棚,要留足屋檐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棚舍分为主棚和次棚,并将饮水槽安置于次棚内,次棚可以作为主棚和运动场之间的缓冲和隔离区,使种鸭的运动、饮水、采食和产蛋有效分离,提高种鸭的环境卫生条件和生产性能,其结构新颖,设计方法科学合理,与传统的水生养殖(棚舍+水塘或棚舍+水池)相比,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种鸭洗浴用水,从而达到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通过本发明结构的棚舍饲养的种鸭产蛋率可增加5%,种蛋合格率增加2%,一个饲养周期内每只种鸭可增加效益25元,饲养3000只种鸭,每个饲养周期可以增加效益7.5万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肉种鸭棚舍结构和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由主棚、次棚、运动场、沉淀池和鸭场排水沟组成;主棚和次棚均由围墙和设置在围墙上的棚顶构成,主棚的正面设有围栏,围栏上设有栏门,主棚的围墙上设有草帘;次棚内地面上设有地沟,地沟上铺设有竹板或网片,地沟旁设有带拦板的饮水槽,运动场设置在次棚的正前方,主棚与次棚之间设有排水沟,主棚与次棚间的过道上方设有棚顶,沉淀池设置在次棚的侧面,沉淀池与地沟连接相通,鸭场排水沟设置在主棚与次棚的同一侧,排水沟、沉淀池均与鸭场排水沟连接相通。

如图1所示,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结构,主棚内设有多个鸭舍,每个鸭舍间距为2~3米,每个鸭舍用围栏隔开;饮水槽为沟壑状水槽,饮水槽上均布设置拦板;主棚与次棚的面积比为1: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式肉种鸭旱养大棚设计方法如下:

(1)鸭棚以坐北朝南设置,依据养殖当地的大风吹向以确定鸭棚的坐向;

(2)主棚、次棚、运动场的宽度分别为10米、10米、10米,长度以不超过100米;

(3)主棚、次棚的屋檐离地面高度为1.8~2米,每栋鸭舍间距为2~3米,为了利于通风特别提醒靠围墙的主棚要预留2~3米的空地;

(4)主棚、次棚间的间距为1.5~2米,过道宽为2米,并用竹板、网片铺好,过道顶部要盖好;

(5)饮水槽建在次棚内,100只鸭需2米长的饮水槽,饮水槽两头留2米宽的门口,利于后备期赶鸭和种鸭喝水,地沟要求宽1.5~2米,深0.3米,四周砌砖铺好竹板网片,底部需硬化;

(6)运动场宽为10米,不用硬化,预留排水沟整平即可;

(7)主棚、次棚、运动场的围栏要求高0.7米,在建地沟、排水沟时要注意预留竹板的高度利于铺平以免碰伤鸭脚;

(8)主棚、次栏的面积比为1:1,运动场的宽度都要求为10米,种鸭饲养密度以主棚面积计为0.35平方米/羽;

(9)鸭场必须建沉淀池,鸭场所排的污水要经过沉淀池;

(10)为了鸭场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主、次棚必须上草帘,次棚必须上厚草帘,即1米6斤的规格,为了防止雨水飘进主、次棚,要留足屋檐的宽度。

下面以4个肉种鸭养殖户为例进行说明:

养殖户1和养殖户2严格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尺寸和布局建设棚舍和运动场(见图1);养殖户3和养殖户4采用传统的单棚+运动场的模式;4个养殖户同时进雏,采用相同的饲料和管理模式。

统计整个周期的生产性能和效益,结果见附表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棚舍的养殖户1和2,其种鸭生产性能高于使用传统单棚的养殖户3和4,平均利润增加约25元/只。

附表1.使用不同棚舍养殖户的种鸭生产性能和利润比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