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10703发布日期:2019-08-13 18:03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蚕豆(viciafabal.)又称罗汉豆、胡豆、南豆、竖豆和佛豆,属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因具有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等特点,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豆科作物。蚕豆营养价值丰富,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在47%-60%,可食用、也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蚕豆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栽培,以长江以南为主。其产品有多种用途,鲜嫩的蚕豆可烹饪食用,干蚕豆的深加工则多为零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食蚕豆及蚕豆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蚕豆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南方稻作区拥有优越的温、光、水和肥等自然资源,可利用稻田冬闲期发展冬季农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战略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南方稻作区冬季农业生产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导致冬闲田面积急剧加大,面积约有2000万hm2;冬季稻田覆盖度进一步降低,造成了资源和能量的浪费,严重制约了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田冬季覆盖作物是可持续农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进行冬季农业开发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量、土壤养分利用和作物产量、减少土壤侵蚀,并且能够抑制杂草生长,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可利用南方稻作区优越的温、光、水和肥等自然资源开展冬种蚕豆发展冬季农业,南方稻作区开展的蚕豆种植模式主要有蚕豆-双季稻和蚕豆-一季稻等模式。蚕豆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同一块田地上既能增加一季蚕豆产量,增加冬季农业的经济收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又不影响水稻的粮食生产,确保周年作物的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南方稻作区冬闲田种植蚕豆是一种切实可行、具有巨大生产潜力的高效栽培方式。

目前,在南方稻作区冬闲田种植蚕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改进的地方:(1)采取传统垄作方式冬种蚕豆,稻田易积水,造成蚕豆渍害发生严重;(2)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冷浸田稻田采取传统垄作方式种植蚕豆,稻田易积水、易造成蚕豆的烂种和死苗;(3)若蚕豆间苗不及时,影响成苗质量,严重影响蚕豆的产量;(4)蚕豆生长后期,植株长势旺盛条件下加剧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影响植株的通风透光和光能利用率,造成蚕豆的蚜虫、赤斑病和锈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5)蚕豆生长后期,植株易出现倒伏现象,不利于收获并严重影响其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以解决南方稻田种植易积水、易死苗、人工生产成本高等现有技术问题,提高蚕豆产量,增加稻田冬季农业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选用适宜南方双季稻区稻田的蚕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2)施基肥:将基肥均匀撒施于垄底;

3)起垄:使用机器对稻田进行旋耕、开沟、分厢起垄形成凸式垄,所述凸式垄包括中间的顶垄和两侧的肩垄;所述凸式垄的顶垄位于肩垄中心上部,表现为肩垄以顶垄为中心往两侧呈阶梯状对称排布;

4)播种:播种时间为冬季,播种前将蚕豆种子进行预处理,在所述垄面适当位置进行播种;

5)定苗:蚕豆破土后生长期间,需及时对蚕豆进行定苗和整枝;

6)追肥:当蚕豆苗进入盛花期和幼荚期,需及时进行追肥。

进一步地,所述适宜南方双季稻区稻田的蚕豆品种为慈溪大白蚕、慈蚕1号、苏03010、苏03005、云豆853、云豆690、成胡15号、成胡16号,优选地,本发明选用慈溪大白蚕。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施基肥的过程包括如下:

1)稻田起垄时施用有机肥,配合施用45%(n:p2o5:k2o=15:15:15)通用型复合肥;

2)起垄前,将肥料集中施用于中间顶垄和两侧肩垄位置,成条成线。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可以是绿肥、沤肥、堆肥、牲畜粪肥、家禽粪肥、人尿粪肥、草木灰、饼肥、沼气池肥等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更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可以是牲畜粪肥、家禽粪肥、人尿粪肥、草木灰、沼气池肥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有机肥是猪粪。

进一步地,所述施用有机肥15.0-22.5t/hm2,配合施用45%(n:p2o5:k2o=15:15:15)通用型复合肥675.0-750.0kg/hm2,更进一步地,所述施用有机肥16.0-20.0t/hm2,配合施用45%(n:p2o5:k2o=15:15:15)通用型复合肥680.0-720.0kg/hm2,优选地,所述施用有机肥18.0t/hm2,配合施用45%(n:p2o5:k2o=15:15:15)通用型复合肥700.0kg/hm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凸式垄包括中间顶垄和两侧各一个或多个肩垄组成的垄体结构,所述凸式垄的顶垄高于肩垄,肩垄以顶垄为中心往两侧呈阶梯状对称排布。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凸式垄包括中间顶垄w1和两侧各一个肩垄w2的垄体结构,其中,单肩垄体现为垄体剖面如“凸”字状,如图1所示,以及中间顶垄w1和两侧各两个肩垄w2、w3组成的垄体结构,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中间垄包括高h1和宽w1,两所述高h1与两所述宽w1围成长方体状;所述肩垄包括高h2和宽w2,两所述高h2与(两所述宽w2+所述宽w1)围成长方体状;相邻两凸式垄之间具有距离l1,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相邻两垄间距离l1为10-60cm,中间顶垄宽度w1为10-50cm,垄高h1为10-50cm,两侧肩垄面宽度w2为10-50cm,相邻肩垄高度h2为10-30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中间垄包括高h1和宽w1,两所述高h1与两所述宽w1围成长方体状;所述肩垄包括高h2和多个宽w2,两所述高h2与(两所述宽w2+所述宽w1)围成长方体状;两所述高h3与(两所述宽w3+两所述宽w2+所述宽w1)围成长方体状;相邻两凸式垄之间具有距离l1,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相邻两垄间距离l1为10-60cm,中间顶垄宽度w1为10-50cm,垄高h1为10-50cm,两侧肩垄面宽度w2为10-50cm,相邻肩垄高度h2为10-30cm,两侧肩垄面宽度w3为10-50cm,相邻肩垄高度h3为10-30cm。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起垄,相邻两垄间距离为10-50cm,顶垄宽度为10-50cm,垄高为10-40cm,两侧肩垄宽度为20-80cm,相邻肩垄高度为10-30cm,更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起垄,相邻两垄间距离为20-40cm,顶垄宽度为10-30cm,垄高为10-30cm,两侧肩垄宽度为20-60cm,相邻肩垄高度为10-20cm,优选地,本发明步骤3)所述的起垄,相邻两垄间距离为30cm,顶垄宽度为20cm,垄高为10cm、20cm,两侧肩垄宽度为40cm、50cm,相邻肩垄高度为15cm。以此类推,多阶梯的排布。具体可根据地势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垄走向依据地势可以是东西走向、南北走向、西北走向、东南走向,优选地,本发明优选每一垄走向为南北走向。

进一步地,所述种子预处理是指将蚕豆种子与钼酸铵100-200g/hm2、福福锌500-1000g/hm2拌种,混合均匀,更进一步地,所述种子预处理是指将蚕豆种子与钼酸铵120-180g/hm2、福福锌600-800g/hm2拌种,混合均匀,优选地,所述种子预处理是指将蚕豆种子与钼酸铵150g/hm2、福福锌750g/hm2拌种,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播种量为150.0-187.5kg/hm2,更进一步地,所述播种量为160.0-180.0kg/hm2,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播种量为170.0kg/hm2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所述播种可以是直播播种、起垄播种,优选地,本发明采用直播播种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播种方式可以是点播、坑播、穴播、撒播,更进一步地,所述播种采用穴播和点播方式,优选地,本发明采用穴播方式进行蚕豆播种。

进一步地,所述穴播方式包括:

1)垄面w1种植1行蚕豆,种植于垄面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穴距均为10-50cm,更进一步地,所述穴距为20-30cm,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穴距为30cm;两边肩垄面w2均种植2行蚕豆,进一步地,行距均为10-50cm,穴距均为10-50cm,垄面w1与两边肩垄面w2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更进一步地,所述行距均为20-50cm,穴距为10-30cm,垄面w1与两边肩垄面w2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优选地,本发明所述行距为30cm,穴距为30cm,垄面w1与两边肩垄面w2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如图3所示;

2)两边垄面w2和w3均种植2行蚕豆,进一步地,行距均为10-50cm,穴距均为10-50cm,垄面w1与两边垄肩面w2、垄面w2与w3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更进一步地,行距均为20-50cm,穴距均为10-30cm,垄面w1与两边肩垄面w2、垄面w2与w3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优选地,行距均为25cm,穴距均为30cm,垄面w1与两边肩垄面w2、垄面w2与w3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如图4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定苗是指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保证基本苗数为1.0×104–5.0×104株/hm2,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定苗是指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保证基本苗数为2.0×104–4.0×104株/hm2,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定苗是指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保证基本苗数为3.0×104株/hm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整枝是指蚕豆主茎为5-15cm高时,将主茎顶部的嫩尖摘掉,进行打顶,开春后打去无效分枝与弱枝,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整枝是指蚕豆主茎为8-12cm高时,将主茎顶部的嫩尖摘掉,进行打顶,开春后打去无效分枝与弱枝,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整枝是指蚕豆主茎为10cm高时,将主茎顶部的嫩尖摘掉,进行打顶,开春后打去无效分枝与弱枝。

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所述在盛花期进行追肥是指在盛花期,结合植株田间长势,施用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75.0-150.0kg/hm2,更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所述在盛花期进行追肥是指在盛花期,结合植株田间长势,施用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80.0-120.0kg/hm2,优选地,在步骤6)中,本发明所述在盛花期进行追肥是指在盛花期,结合植株田间长势,施用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100.0kg/hm2

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所述在幼荚期进行追肥是指在幼荚期,结合植株田间长势,追施尿素75.0-90.0kg/hm2,更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所述在幼荚期进行追肥是指在幼荚期,结合植株田间长势,追施尿素75.0-85.0kg/hm2,优选地,在步骤6)中,本发明所述在幼荚期进行追肥是指在幼荚期,结合植株田间长势,追施尿素80.0kg/hm2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垄体结构的改进,增加了适宜蚕豆生长的熟土耕层厚度,有利于蚕豆生长与增强抗逆性。由于不同垄面的植株位于不同水平,成熟期垄两边的植株向垄中部倾斜,使每一垄的蚕豆植株地上部相互簇拥一起、形成交叉状,解决了蚕豆倒伏严重的问题;

2.增大了垄面土壤的受光面积和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协调土壤的水分、肥料、光照和温度等要素;

3.蚕豆生长期内降雨后垄面不易积水,减少田间积水,减少渍害和病虫害发生,解决南方冷浸田稻田地下水位过高所造成蚕豆生长的不利影响和产量低的难题;

4.垄的凸顶面和两边垄面的蚕豆处于不同种植水平面,且不同垄面间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不同垄面的蚕豆错落有致,改善了植株的通风条件,增加植株透光性、有效光合面积和光辐射截获率,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光合潜力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5.在同一水平土地面积和同一种植行距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垄体结构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积,即比传统垄作栽培增加2行蚕豆,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内蚕豆的种植穴数,进而大幅度提高了蚕豆产量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过程中单层凸式垄种植蚕豆的应用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过程中多层凸式垄种植蚕豆的应用效果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所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所有化学品用料均可来自于商购。

以下实施例在湖南省洞庭湖双季稻主产区进行,所选实验区域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肥力充足的双季水稻种植区,实验时间为2017年冬季,蚕豆播种时间为10月16日。

实施例1

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水稻收割后,开沟、排水、晒田一周,分别进行如下凸式垄作栽培实验和传统垄作栽培实验:

凸式垄作栽培实验:

1)选种:以适宜双季稻田的蚕豆品种慈溪大白蚕为材料;

2)施基肥:将猪粪18.0t/hm2、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700.0kg/hm2成条成线地均匀撒施于稻田中;

3)起垄:使用旋耕机器对稻田进行旋耕,使用起垄机对旋耕后的土层进行分厢起垄,规格为:垄顶面w1宽为20cm、顶垄高h1为20cm,两边肩垄w2宽度为50cm、垄高h2为15cm,相邻两垄间距离均为30cm,如图1所示,每一垄方向为南北走向;

4)播种:播种前将蚕豆种子将蚕豆种子与钼酸铵150g/hm2、福福锌750g/hm2拌种,混合均匀。蚕豆种子采用直播栽培,播种量为170kg/hm2,应用穴播种植方式:在垄面w1中部种植1行蚕豆,穴距为30cm;在两边肩垄面w2均匀种植2行蚕豆,行距均为30cm,穴距均为30cm,垄面w1与两边肩垄面w2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匀错开,如图3所示;

5)定苗: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保证基本苗数为3.0×104株/hm2,当蚕豆主茎为10cm高时,将主茎顶部的嫩尖摘掉,进行打顶,开春后打去无效分枝与弱枝;

6)追肥:当蚕豆进入盛花期时,结合植株田间长势,施用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100kg/hm2;进入幼荚期时,结合植株田间长势,追施尿素80.0kg/hm2

传统垄作栽培实验如下:按照传统蚕豆栽培方式,对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开沟、起垄分厢,厢面宽120cm,沟宽30cm,沟深20cm;蚕豆种植规格为行距30cm,穴距30cm;与凸式垄实验组同期播种,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一致。

考察蚕豆植株生长和产量,记录其产量、增长率、倒伏指数、叶面积指数和豆荚皮面积指数,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垄作栽培下冬种蚕豆收益比较

注:蚕豆按2.5元/kg计产值;

由表1可知,在成熟期,不同垄作条件下种植的冬蚕豆,其植株叶面积指数、豆荚皮面积指数、倒伏情况、产量和产值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凸式垄作栽培的冬蚕豆植株,其叶面积指数和豆荚皮面积指数分别比传统垄作栽培的冬蚕豆高6.57%和9.83%,其倒伏指数比传统垄作栽培低43%,其产量和产值比传统垄作栽培方式分别增加20.86%。由此可知,凸式垄作栽培有利于扩大各行蚕豆的边行优势,提高阳光透光性,增加植株的光合作用面积和豆荚的受光面积,从而促进植株叶面和豆荚皮生长,增强冬种蚕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获得较高的蚕豆籽重和产量,进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2凸式垄作栽培对冬蚕豆的病虫害影响

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水稻收割后,开沟、排水、晒田一周,分别进行如下凸式垄作栽培实验和传统垄作栽培实验:

凸式垄作栽培实验:

1)选种:以适宜双季稻田的蚕豆品种慈溪大白蚕为材料;

2)施基肥:将猪粪18.0t/hm2、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700.0kg/hm2成条成线地均匀撒施于稻田中;

3)起垄:使用旋耕机器对稻田进行旋耕,使用起垄机对旋耕后的土层进行分厢起垄,规格为:垄顶面w1宽为20cm、顶垄高h1为20cm,两边肩垄w2宽度为50cm、垄高h2为15cm,相邻两垄间距离均为30cm,如图1所示,每一垄方向为南北走向;

4)播种:播种前将蚕豆种子将蚕豆种子与钼酸铵150g/hm2、福福锌750g/hm2拌种,混合均匀。蚕豆种子采用直播栽培,播种量为170kg/hm2,应用穴播种植方式:在垄面w1中部种植1行蚕豆,穴距为30cm;在两边肩垄面w2均匀种植2行蚕豆,行距均为30cm,穴距均为30cm,垄面w1与两边垄肩面w2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匀错开,如图3所示;

5)定苗: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保证基本苗数为3.0×104株/hm2,当蚕豆主茎为10cm高时,将主茎顶部的嫩尖摘掉,进行打顶,开春后打去无效分枝与弱枝;

6)追肥:当蚕豆进入盛花期时,结合植株田间长势,施用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100kg/hm2;进入幼荚期时,结合植株田间长势,追施尿素80.0kg/hm2

传统垄作栽培实验如下:按照传统蚕豆栽培方式,对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开沟、起垄分厢,厢面宽120cm,沟宽30cm,沟深20cm;蚕豆种植规格为行距30cm,穴距30cm;与凸式垄实验组同期播种,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一致。

考察蚕豆生长过程中出现的蚜虫、斑潜蝇、蚕豆象、赤斑病、锈病、枯萎病,记录其虫株率和病株率,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垄作栽培对冬种蚕豆主要病虫害影响比较

由表2可知,不同垄作栽培方式对冬种蚕豆病虫害均有明显的影响。考察植株虫株率,凸式垄作栽培的冬种蚕豆,其蚜虫、斑潜蝇和蚕豆象的虫发率分别比传统垄作栽培的蚕豆低44.15%、28.64%和43.04%;考察植株病株率,凸式垄作栽培的冬种蚕豆,其赤斑病、锈病和枯萎病分别比传统垄作栽培的蚕豆低59.38%、29.78%和57.17%。综上所述,凸式垄作栽培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冬蚕豆的不利影响,减少病虫害发生,进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达到降低蚕豆生产成本,提高冬蚕豆种植收益的目的。

实施例3不同垄种植对冬蚕豆收益影响

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蚕豆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水稻收割后,开沟、排水、晒田一周,分别进行如下凸式垄作栽培实验和传统垄作栽培实验:

凸式垄作栽培实验:

1)选种:以适宜双季稻田的蚕豆品种慈溪大白蚕为材料;

2)施基肥:将猪粪18.0t/hm2、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700.0kg/hm2成条成线地均匀撒施于稻田中;

3)起垄:使用旋耕机器对稻田进行旋耕,使用起垄机对旋耕后的土层进行分厢起垄,规格为:垄顶面w1宽为20cm、顶垄高h1为10cm,两边肩垄w2、w3宽度为40cm,垄高h2为15cm,相邻两垄间距离均为30cm,如图2所示,每一垄方向为南北走向;

4)播种:播种前将蚕豆种子将蚕豆种子与钼酸铵150g/hm2、福福锌750g/hm2拌种,混合均匀。蚕豆种子采用直播栽培,播种量为170kg/hm2,应用穴播种植方式:在垄面w1中部种植1行蚕豆,穴距为30cm;在两边垄面肩w2、w3分别均匀种植2行蚕豆,行距均为25cm,穴距均为30cm,垄面w1与两边肩垄面w2、垄面w2与w3所种植蚕豆的穴位均错开,如图4所示;

5)定苗: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保证基本苗数为3.0×104株/hm2,当蚕豆主茎为10cm高时,将主茎顶部的嫩尖摘掉,进行打顶,开春后打去无效分枝与弱枝;

6)追肥:当蚕豆进入盛花期时,结合植株田间长势,施用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100kg/hm2;进入幼荚期时,结合植株田间长势,追施尿素80.0kg/hm2

传统垄作栽培实验如下:按照传统蚕豆栽培方式,对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开沟、起垄分厢,厢面宽180cm,沟宽30cm,沟深20cm;蚕豆种植规格为行距25cm,穴距30cm;与凸式垄实验组同期播种,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一致。

考察两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冬蚕豆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豆荚皮面积和产量,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凸式垄作栽培的直播冬蚕豆收益比较

注:蚕豆按2.5元/kg计产值;

由表3可知,不同栽培条件下成熟期蚕豆植株的叶面积指数、豆荚皮面积指数、抗倒伏情况、产量和产值在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同一稻田面积下,凸式垄作栽培通过改变土壤垄体结构,可比传统垄作栽培多种植2行蚕豆,从而增加了蚕豆种植穴数;且扩大了各行蚕豆的边行优势、提高了植株的光能利用率;凸式垄作栽培的冬蚕豆植株叶面积指数和豆荚皮面积指数分别比传统垄作栽培的冬蚕豆高9.76%和10.56%,说明凸式垄作栽培有利于植株叶面和豆荚皮的生长;凸式垄作栽培的冬蚕豆植株的倒伏指数大大低于传统垄作栽培的冬蚕豆,说明凸式垄作栽培可增强冬蚕豆的抗倒伏能力;凸式垄作栽培的冬蚕豆产量和产值均比传统垄作栽培的蚕豆高34.03%,说明凸式垄作栽培可有效提高蚕豆籽的产量,从而提高其产值。综上所述,凸式垄作栽培,扩大各行蚕豆的边行优势,提高了植株的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冬蚕豆植株行间的光照率,增强了蚕豆的光合器官面积,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面积和豆荚的受光面积,进而增强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增加了籽重和产量,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应用潜力。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被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