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灌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2736发布日期:2019-08-27 21:2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入式灌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下灌溉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插入式灌水器。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节约用水尤其是农业用水对我国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水资源问题一直被社会所重。目前,节水灌溉新技术如喷灌、滴灌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这些灌溉方式都是向地表灌溉,而且目前滴灌灌水器位置都是固定的,但是树木生长过程根系深度不一样,这就显露出了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人工表面喷洒大量用水,只能湿润土壤表层,大部分水都流失或被蒸发,夏季时水分很容易散失,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容易引起土壤表面盐碱化,严重时可能造成植物死亡;对于根系比较深的树木,这些灌溉方法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插入式灌水器,可以调节灌溉深度,分层灌溉,能够达到灌水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均匀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插入式灌水器,包括用于插入土中的顶端开口的外管,外管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外管挡水盖,贯穿外管挡水盖在外管内装配有内管,内管顶端用于连接进水管,所述外管内壁由上至下固定有上固定塞和下固定塞,上固定塞和下固定塞将外管由上至下分割为第一层腔室、第二层腔室和第三层腔室,第一层腔室、第二层腔室和第三层腔室底部一侧的外管侧壁上开设有外管出水孔,所述内管的末端贯穿上固定塞中心开设的通孔延伸至第二层腔室内,通孔的直径大于内管的外径,所述上固定塞下端开设有向下开放的喇叭口且喇叭口的顶端与通孔连通;所述下固定塞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一圈环形凹槽、下端也开设有喇叭口且喇叭口的顶端与环形凹槽顶部连通,所述内管的末端设有用于堵塞环形凹槽和上固定塞下端的喇叭口上部的柱形的隔水节挡水板,所述隔水节挡水板上方的内管外壁开设有内管出水孔。

优选地,所述内管外壁设有外螺纹且与外管挡水盖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顶端连接有调节流量胶片。

优选地,所述外管挡水盖通过内管顶端外圈设置的外螺纹与外管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分层灌溉,不仅加大了入渗深度,与以往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灌水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均匀、使用寿命长、适用性强的优点,并能结合施肥,不仅节约肥料还减少农药污染,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深根性树木的灌溉,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插入式灌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插入式灌水器第一层灌溉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插入式灌水器第一、二层灌溉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的插入式灌水器第一、二、三层灌溉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的插入式灌水器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入式灌水器,包括用于插入土中的顶端开口的外管9,外管9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外管挡水盖7,贯穿外管挡水盖7在外管9内装配有内管8,内管8顶端用于连接进水管,内管8外壁设有外螺纹且与外管挡水盖7螺纹配合,所述外管9内壁由上至下固定有上固定塞51和下固定塞52,上固定塞51和下固定塞52将外管9由上至下分割为第一层腔室91、第二层腔室92和第三层腔室93,第一层腔室91、第二层腔室92和第三层腔室93底部一侧的外管侧壁上开设有外管出水孔3,所述内管8的末端贯穿上固定塞51中心开设的通孔511延伸至第二层腔室92内,通孔511的直径大于内管8的外径,所述上固定塞51下端开设有向下开放的喇叭口512且喇叭口512的顶端与通孔511连通;所述下固定塞52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一圈环形凹槽521、下端也开设有喇叭口512且喇叭口512的顶端与环形凹槽521顶部连通,所述内管8的末端设有用于堵塞环形凹槽521和上固定塞51下端的喇叭口512上部的柱形的隔水节挡水板4,所述隔水节挡水板4上方的内管8外壁开设有内管出水孔6。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内管8顶端连接有调节流量胶片1,调节流量胶片1可以是一个软质橡胶片,插入到内管8顶端内后能够改变内管顶端的进水孔口,通过更换卡槽内部胶片来调节内管8顶端孔口大小,控制出流大小。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便于拆卸或安装外管挡水盖7,所述外管挡水盖通过内管8顶端外圈设置的外螺纹与外管9固定。

工作原理

如图2-5所示,使用时,将本实例的插入式灌水器的外管9插入土10中,通过输水主管11向多个输水支管12输水,将输水支管12的出水口与内管8顶端连接,可以通过更换内管8顶端内的流量调节胶片1,来实现进入内管8的水的流量控制。

第一层灌溉:

如图2所示,通过旋转内管8,控制内管8插入外管9中的深度,使隔水节挡板4堵在上固定塞51下端的喇叭口512内,从而将内管8中出来的灌溉水储存在第一层腔室91中,通过第一层腔室91一侧的外管出水孔3出水进行第一层灌溉,实际使用过程中外管出水孔3可以安装不同流量的滴头。

第一、二层灌溉:

如图3所示,通过旋转内管8,控制内管8插入外管9中的深度,使隔水节挡板4堵在下固定塞52上的环形凹槽521内,由于内管8与上固定塞51的通孔511之间有间隙,灌溉水储存在第一层腔室91和第二层腔室92中,再通过第一层腔室91和第二层腔室92一侧的外管出水孔3出水进行第一、二层灌溉,实际使用过程中外管出水孔3可以安装不同流量的滴头。

如图4所示,第一、二、三层灌溉:

通过旋转内管8,控制内管8插入外管9中的深度,使隔水节挡板4位于下固定塞52上方而不会堵住下固定塞52上的环形凹槽521,由于内管8与上固定塞51的通孔511之间有间隙,灌溉水储存在第一层腔室91、第二层腔室92和第三层腔室93中,再通过第一层腔室91、第二层腔室92和第三层腔室93一侧的外管出水孔3出水进行第一、二、三层灌溉,实际使用过程中外管出水孔3可以安装不同流量的滴头。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的插入式灌水器可以分层输水,即实现单层输水、双层输水和三层输水,加大入渗的深度,让根系随着水的下降而下降,做到根随水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入式灌水器,包括外管,外管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外管挡水盖,贯穿外管挡水盖在外管内装配有内管,外管内壁由上至下固定有上固定塞和下固定塞,上固定塞和下固定塞将外管由上至下分割为第一层腔室、第二层腔室和第三层腔室,第一层腔室、第二层腔室和第三层腔室底部一侧的外管侧壁上开设有外管出水孔,内管的末端贯穿上固定塞中心开设的通孔延伸至第二层腔室内,通孔的直径大于内管的外径,上固定塞下端开设有喇叭口;下固定塞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一圈环形凹槽、下端也开设有喇叭口,内管的末端设有隔水节挡水板,隔水节挡水板上方的内管外壁开设有内管出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分层灌溉,加大了入渗深度。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波;刘喆;庞宁;刘燕楠;王海娟;江煜;董倩倩;魏建涛;杨存军;罗文辉;张迪;常玉荣;王宇鹏;李荣;苏鹏涛;唐杰;李佳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河子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19.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