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播种机及其使用的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7335发布日期:2019-10-23 00:4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大蒜播种机及其使用的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播种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蒜播种机及其使用的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cn200520017964.3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和cn109429639a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分别先后都公开有一种步进式大蒜播种机,一次步进可完成多排的播幅,为通过其上设置的若干栽种单元同步工作来实现,每个栽种单元均由一个与之对应的给种单元直接供种;因给种单元的数量较多,若都合在一排,那就势必会导致机体过宽而不利于转向,但若分成前后两排,则结构上又显臃肿庞杂;并且众所周知的,给种单元是大蒜播种机上最为精密复杂的部件,其数量越多,也会导致购机成本增加,更不易于后期的保养和维护。因此,即使对于常见的一些一次就只完成一排播幅的大蒜播种机而言,如果能实现一个给种单元便可为全部的栽种单元进行供种,那亦将是十分有益的。

为此,cn201720781469.2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有这样一种大蒜播种机的分料装置,它包括有若干并排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之间具有多个分落种口,下端还设有一个落种口;所述各分落种口处均配置有一缓存器,所述缓存器由相应的转轴支持而通过共用的气缸同步控制启闭;使用中,为先通过所述气缸打开全部的所述缓存器,待所述这些缓存器都补入到蒜种后,再由所述气缸控制将其全部关闭,从而完成一个分种过程。但由于所述缓存器打开时相对所述滑槽的槽底是一个翘起的状态,所以位于所述滑槽上游的所述缓存器就会堵住蒜种阻止其滑向下游的所述分落种口或者落种口,故所述这些缓存器只能是由各自专有的气缸来控制而实现从所述滑槽的下游往上游方向顺序依次打开。只不过这就会带来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分落种口越多,相应的传动、控制就会越复杂;二是由于蒜种滑向所述滑槽下游的所述分落种口或者落种口的行程较远,所以每个分种过程的初阶段,蒜种传入所述滑槽的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得稍长一些,而越往所述滑槽的上游,虽然可控制得越短以提高分种效率,但因现有的大蒜播种机给种装置(或单元)均是匀速工作的,故在追求分种效率的同时就不能解决与现有大蒜播种机给种装置(或单元)的适装问题。此外,由于每个分种过程的最后一粒蒜种需待所述全部的缓存器都关闭后才能滑向所述滑槽下端的所述落种口,因而这就会产生一定的时差,特别是所述滑槽的所述分落种口越多就会越发明显,并不能实现所述分落种口与所述落种口的同步出种,增加了下级装置接收蒜种的时间,挤占了下级装置在接收蒜种后的剩余有效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将提供两种大蒜播种机的分料装置,其既能兼顾分种效率,又能与现有大蒜播种机给种装置(或单元)的匀速工作模式相适配,且可同步传出蒜种,传动、控制简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大蒜播种机分料装置,它包括有分种具和托种台;所述分种具可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和空回行程极限位置间作往复直线运动,其上形成有共面的至少两组接种腔,所述各组接种腔数量相等并分别沿平行于该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这些接种腔上下贯通;处在空回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上位于送种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各组第一个接种腔,和处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上位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各组第一个接种腔,二者位置一致或前者为在后者远离所述分种具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一侧;所述托种台位于所述分种具运动平面的下方,所述分种具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运动向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过程中,补入到其上所述各接种腔中的蒜种即为由所述托种台保持,另所述托种台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分种具上所述接种腔数量和排布均相对应的落种口;所述分种具与所述托种台二者其一能够相对另一沿前者送种行程及空回行程的左右垂直方向移动和复位,并通过该移动来实现在前者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其上所述接种腔同后者上所述落种口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个优选,所述托种台可沿所述分种具送种行程及空回行程的左右垂直方向移动和复位——所述分种具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其上所述接种腔与所述托种台上的所述落种口即为通过所述托种台的该移动来实现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个优选,所述分种具为由一滑床搭载,所述滑床与所述分种具可一同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和空回行程极限位置间作往复直线运动,且所述分种具还能够在所述滑床上沿此往复直线运动的左右垂直方向移动和复位——在之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即为通过该移动来实现其上所述接种腔与所述托种台上所述落种口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当所述分种具上的所述接种腔为三组以上时,优选相邻两组的所述接种腔呈正/余弦曲线排布或者所述这些接种腔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托种台上的所述落种口与之相应;更优选的,所述分种具上的所述这些接种腔两两组间距离相等。

当所述分种具上的所述接种腔为两组时,优选的,所述这两组接种腔呈矩形阵列或正/余弦曲线排布,所述托种台上的所述落种口与之相应。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大蒜播种机分料装置,它包括有分种具和托种台;所述分种具可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和空回行程极限位置间作往复直线运动,其上形成有共面的数个接种腔,所述这些接种腔上下贯通并沿平行于该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等间距排列;处在空回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上位于送种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第一个接种腔,和处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上位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第一个接种腔,二者位置一致或前者为在后者远离所述分种具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一侧;所述托种台位于所述分种具运动平面的下方,所述分种具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运动向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过程中,补入到其上所述各接种腔中的蒜种即为由所述托种台保持,另所述托种台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分种具上所述接种腔数量和排布均相对应的落种口;所述分种具与所述托种台二者其一能够相对另一沿前者送种行程及空回行程的左右垂直方向移动和复位,并通过该移动来实现在前者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其上所述接种腔同后者上所述落种口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个优选,所述托种台可沿所述分种具送种行程及空回行程的左右垂直方向移动和复位——所述分种具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其上所述接种腔与所述托种台上的所述落种口即为通过所述托种台的该移动来实现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个优选,所述分种具为由一滑床搭载,所述滑床与所述分种具可一同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和空回行程极限位置间作往复直线运动,且所述分种具还能够在所述滑床上沿此往复直线运动的左右垂直方向移动和复位——在之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即为通过该移动来实现其上所述接种腔与所述托种台上所述落种口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大蒜播种机分料装置可实现同步传出蒜种,减少下级装置接收蒜种的时间,使下级装置在接收蒜种后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工作;且所述分种具上的接种腔是从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下口依次通过,蒜种沿所述上级装置的输出通道补入所述分种具上各接种腔的距离可以做到大致相等,如此便能够在既兼顾分种效率的同时又能与现有大蒜播种机给种装置(或单元)的匀速工作模式相适配;另只需放大所述分种具送种和空回两极限位置间的距离,就可在其上沿该方向扩展更多的所述接种腔,而不必再额外增加新的传动或控制,所以结构上也就更为简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有一种大蒜播种机,其采用了如前所述的分料装置;相较现有技术的分料装置,本发明的分料装置可有效提高整机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第一个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所述分种具处在空回行程极限位置)。

图2是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第一个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状态立体示意图(所述分种具处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

图3是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第二个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所述分种具处在空回行程极限位置)。

图4是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第二个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状态立体示意图(所述分种具处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

图5是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第三个变形实施方式的侧视简图。

图6是图5中a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它包括有分种具1和托种台4,另标记3为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所述分种具1为由一滑床2搭载,所述滑床2与所述分种具1可一同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见图2)和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见图1)间作前后方向的水平往复直线运动;此外,所述分种具1还能够在所述滑床2上沿该往复直线运动的左右垂直方向移动和复位。

所述分种具1上形成有共面的至少两组接种腔1',所述各组接种腔1'的数量相等并分别沿平行于该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等间距(l1)排列,所述这些接种腔1'上下贯通而呈柱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种具1上的所述接种腔1'为四组,所述这些接种腔1'呈矩形阵列排布,且两两组间的距离l2相等;此外,相邻两组的所述接种腔1'也可以是按照如图6所示的沿正/余弦曲线(即图中虚线)排布;当然,所述这些接种腔1'亦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而采用其他的排布形式。

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在个数上与所述分种具1上所述接种腔1'的组数一致,并均位于所述分种具1运动平面的上方,且所述这些蒜种输出通道3的下口为分别对向所述分种具1处在空回行程极限位置时其上位于送种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相应所述各组第一个接种腔1'-1所在位置;为使得所述分种具1在由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运动向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其上所述各组接种腔1'都能够从相应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下口依次通过以补充到蒜种,处在空回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1上位于送种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各组第一个接种腔1'-1,和处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1上位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各组第一个接种腔1'-2,二者位置一致或前者为在后者远离所述分种具1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一侧。

所述托种台4位于所述分种具1运动平面的下方,所述分种具1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运动向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分别沿相应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补入到其上所述各接种腔1'中的蒜种即为由所述托种台4保持,另所述托种台4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分种具1上所述接种腔1'数量和排布均相对应的落种口4';在所述分种具1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参见图2所示),即为通过所述分种具1在所述滑床2上的左右横向移动来实现其上所述接种腔1'与所述托种台4上所述落种口4'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如图3、图4所示的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的第二个实施方式,它包括有分种具1和托种台4,另标记3为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所述分种具1可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见图4)和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见图3)间作左右方向的水平往复直线运动,其上形成有共面的数个接种腔1';所述这些接种腔1'上下贯通而呈柱形,并沿平行于该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等间距(l3)排列。

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位于所述分种具1运动平面的上方,下口为对向所述分种具1处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时其上位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第一个接种腔1'-2所在位置;为使得所述分种具1在由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运动向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其上所述各接种腔1'都能够从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下口依次通过以补充到蒜种,处在空回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1上位于送种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第一个接种腔1'-1,和处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时的所述分种具1上位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一侧的所述第一个接种腔1'-2,二者位置一致或前者为在后者远离所述分种具1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一侧。

所述托种台4位于所述分种具1运动平面的下方,所述分种具1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运动向送种行程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分别沿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补入到其上所述各接种腔1'中的蒜种即为由所述托种台4保持,另所述托种台4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分种具1上所述接种腔1'数量和排布均相对应的落种口4'。

所述托种台4可沿所述分种具1送种行程及空回行程的左右垂直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和复位——所述分种具1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参见图4所示),其上所述接种腔1'与所述托种台4上的所述落种口4'即为通过所述托种台4的该移动来实现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

使用时,所述分种具1先从空回行程极限位置出发运动向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在这过程中,蒜种为通过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依次补入到其上所述各接种腔1'内;待所述分种具1到达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后,其上所述接种腔1'与所述托种台4上的所述落种口4'再由相间错开的状态切换至重合对齐的状态,从而同步传出所有蒜种;接着所述分种具1复位至空回行程极限位置,继续下一次分种。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可实现同步传出蒜种,减少下级装置接收蒜种的时间,使下级装置在接收蒜种后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工作;且所述分种具1上的接种腔1'是从所述上级装置的蒜种输出通道3下口依次通过,蒜种沿所述上级装置的输出通道3补入所述分种具1上各接种腔的距离可以做到大致相等,如此便能够在既兼顾分种效率的同时又能与现有大蒜播种机给种装置(或单元)的匀速工作模式相适配;另只需放大所述分种具1送种和空回两极限位置间的距离,就可在其上沿该方向扩展更多的所述接种腔1',而不必再额外增加新的传动或控制,所以结构上也就更为简单。

上面揭露的仅为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的几个较佳实施例,不能当然地就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在图5所示的本发明大蒜播种机其分料装置的第三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种具1即是在送种行程极限位置和空回行程极限位置间作的倾斜往复直线运动,其上所述接种腔1'也被等效替换为是顺于该往复运动方向的条状槽型;因此,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凡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