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9324发布日期:2019-11-20 00: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属于农药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氯苯醚酰胺,化学名称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是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乙蒜素,是一种植物源杀菌剂,高效、无公害,对细菌和真菌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0~30:1。进一步,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10~20:1。进一步,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5~10:1。进一步,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3~5:1。进一步,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3:1。所述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助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或乳油。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氯苯醚酰胺与乙蒜素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高的活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可湿性粉剂氯苯醚酰胺30%,乙蒜素10%,十二烷基硫酸钠3%,烷基萘磺酸盐3%,白炭黑25%,高岭土补足至100%。实施例2:水分散粒剂氯苯醚酰胺30%,乙蒜素10%,木质素磺酸钙5%,聚醋酸乙烯酯5%,硫酸铵15%,高岭土补足至100%。实施例3:悬浮剂氯苯醚酰胺30%,乙蒜素10%,拉开粉10%,黄原胶1%,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0.5%,木质素磺酸钠3%,丙三醇3%,苯甲酸钠0.3%,水补足至100%。实施例4:水乳剂氯苯醚酰胺30%,乙蒜素10%,甲苯7%,硅酸镁铝5%,聚乙烯醇5%,乙二醇7%,水补足至100%。实施例5:乳油氯苯醚酰胺30%,乙蒜素10%,烯丙基醇醚硫酸盐5%,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缩醛5%,大豆油补足至100%。实施例6: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平皿法),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ec50/供试药剂的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供试药剂ec50(μg/ml)atittictca1.63100.00//b15.5210.50//a:b=30:11.35120.7497.11124.33a:b=20:11.27128.3595.74134.06a:b=10:11.13144.2591.86157.02a:b=5:11.09149.5485.08175.76a:b=3:11.05155.2477.63199.98a:b=1:11.6499.3955.25179.89a:b=1:33.1252.2432.88158.91a:b=1:54.2238.6325.42151.96a:b=1:106.4125.4318.64136.43a:b=1:209.1417.8314.76120.79其中,a为氯苯醚酰胺,b为乙蒜素。重量比为1:20~30:1的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的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具备协同增效作用。实施例7: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25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丛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氯苯醚酰胺和乙蒜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