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稻种子的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8574发布日期:2019-10-19 02:2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稻种子的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植物种植情况下使用的育苗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水稻种子育苗情况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精准栽培通过对育秧、移栽、施肥、灌水、田间管理的精准把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最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资源,是水稻栽培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现有技术的育秧即良苗过程中,通常包括填充底土,播种,填充面土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底土的量是最不好控制的,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育苗操作是应用于科学实验以改善种子质量,或是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两种情况下多数是无法通过定量的机械化操作来完成底土的填充操作,这使得底土的量或多或少,如果过多则面土较少,根系稳定,但在育苗钵中的稳定性不好,其植珠生长容易产生倾斜,影响其它苗珠的生长;如果底土过少,则根系要么不发达,要么向上生长,影响育苗质量,进而影响后期移栽过程中的定根,进一步地影响其后期的生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育苗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育苗盘和第二育苗盘的结构设计,使得各沉槽中填充底土的量具有一致性,解决了现有技术育苗中,向育苗槽内填充底土均一性不好,导致根系生长态势不可控,进而影响育苗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育苗装置,包括:

支架,包括多个呈插接状的立柱,以及套设在各立柱上的框架型支撑组件;

第一育苗盘,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育苗的沉槽;

与第一育苗盘相配合的第二育苗盘,其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之上的多个育苗钵,其底部分别设置有透水孔;

其中,各所述育苗钵被配置为与各沉槽相配合,且各育苗钵在空间上的高度被配置为沉槽高度的1/3-1/2;

所述育苗钵的顶部在与基体相配合的周向上,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有多个槽口,进而在育苗钵的顶部分割出多个与基体相配合的连接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育苗钵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台,以在育苗钵的底部与凸台之间限定水槽,所述透水孔被设置在凸台中央;

所述透水孔在与沉槽底部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吸水棉条。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育苗盘、第二育苗盘相配合的覆泥板;

其中,所述覆泥板的一端上设置有预定角度的刮泥部,另一端设置有可供持握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硅胶防滑层。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支架,以及套设在支架上的框架型支撑组件;

其中,支架包括多个呈插接状的立柱;

各层所述立柱的外周上分别设置有凸出其外表面的安装台;

框架型支撑组件被配置为包括与立柱相配合的固定环,设置在固定环周向上的多个支撑件;

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与固定环相配合的环形限位槽;

所述支撑件上设置至少一条与第一育苗盘上折弯部相配合的固定槽。

优选的是,其中,各层所述立柱在与其下层立柱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锥形结构的承插部;

各层所述立柱在与其上层立柱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与承插部相配合的承接部;

其中,所述承接部上设置有柔性限定层。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将育苗钵与基体分离的切刀;

其中,所述切刀包括刀把,以及设置在刀把上,并与育苗钵上各连接部相配合的环形刀片。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育苗盘和第二育苗盘的结构设计,使得各沉槽中填充底土的量具有一致性,解决了现有技术育苗中,向育苗槽内填充底土均一性不好,导致根系生长态势不可控,进而影响育苗质量的技术问题。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第一育苗盘相配合的支架,实现了对空间的集约化管理,便于科研场地受限,以及农业生产中对种子培育量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育苗装置中第一育苗盘与第二育苗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育苗盘其中一个育苗钵与基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覆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架与框架型支撑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育苗装置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第一育苗盘1,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育苗的沉槽2,其用于与支撑组件相配合,提供一育苗的空间环境;

与第一育苗盘相配合的第二育苗盘3,其包括基体4,其外形结构第一育苗盘相配合,以在完成覆土后可直接重叠在第一育苗盘上,与以及设置在基体之上的多个育苗钵5,其用于与沉槽的位置相配合,进而使得第二育苗盘完成能层叠在第一育苗盘上,其底部分别设置有透水孔6,其用于将多于的水分进行释出,防止其对种子或苗的根造成的影响,保证育苗的质量;

其中,各所述育苗钵被配置为与各沉槽相配合,且各育苗钵在空间上的高度被配置为沉槽高度的1/3-1/2,其将育苗钵的高度设置为低于沉槽的高度,其作用在于使得其高度与前期向沉槽内填充的底土高度相配合,故只要将第一育苗钵中填充满底土,再层叠在第一育苗盘上,则完成了沉槽中底土的填充,其优点在于,每一个沉槽中的底土的份量完全一致,圴一性较好;

所述育苗钵的顶部在与基体相配合的周向上,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有多个槽口7,进而在育苗钵的顶部分割出多个与基体相配合的连接部8,其通过将育苗钵上设置有槽口,使得良苗钵与基体之间仅仅通过几个较小的连接部进行连接,使得第二育苗盘在完成了底土填充,并设置在第一育苗盘上时,可通过将连接部断开,实现育苗钵与基体的分离,进而完成沉槽中底土的填充。采用这种方案的育苗装置其工作方法在于,首先向第二育苗盘中填充满底土,然后将其层叠在第一育苗盘上,通过向各育苗钵上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使其与基体分离,并顺利落入第一育苗盘对应的沉槽中,完成沉槽中对底土的填充,进而使得其底土填充一致性较好,其后期育苗时根系成长较好,植珠更加健状,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效率高,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2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育苗钵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台9,以在育苗钵的底部与凸台之间限定水槽10,其用于通过在育苗钵内设置水槽,以使其可在沉槽中没有水分时,还能保持向根系供应一定量的水,进而保证其育苗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便于集约化管理,所述透水孔被设置在凸台中央,其用于将浇水时多余的水注入到沉槽中,进而保证其水量可控,不会腐烂根部;

所述透水孔在与沉槽底部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吸水棉条11,其用于在育苗钵缺少水分时,将沉槽中的水分吸入,进而保证育苗钵中的水分始终符合苗珠成长的需要。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过程管理的集约化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育苗盘、第二育苗盘相配合的覆泥板12,其用于分别向第二育苗盘、第一育苗盘中覆盖底土和面土,以保证其覆土的一致性;

其中,所述覆泥板的一端上设置有预定角度的刮泥部13,其用于通过向第二育苗盘、第一育苗盘上分别倒设一定的量的土,然后向一个方向推动,通过刮泥板作用,将泥土推入至育苗钵和沉槽中,完成底土和面土的覆土工作同一另一端设置有可供持握的把手14,其使得在覆土时具有着力点,更加省力,易于操作,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硅胶防滑层15,其用于通过增加摩擦力,保证持握时的稳定性,通过柔性硅胶对手部进行保护,防止长期使用对手部造成的操作。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支架16,以及套设在支架上的框架型支撑组件17,其用于使第一育苗盘可架设在支撑组件之上,其通过框架型的结构设计,使得其重量可控,利于在生长周期过程中对其进行观察,也利于后期出苗时的搬运操作;

其中,支架包括多个呈插接状的立柱18,其用于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利用,同时通过立柱的结构形式,使得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培育箱来说,其在层叠后具有理论上的高度,具有育苗后期的成长空间,同时通风通氧效果好,利于其生长;

各层所述立柱的外周上分别设置有凸出其外表面的安装台19,其用于支撑组件进行限定;

框架型支撑组件被配置为包括与立柱相配合的固定环20,设置在固定环周向上的多个支撑件21;

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与固定环相配合的环形限位槽22,其用于通过安装台上的环形限位槽与支撑组件上的固定环相配合,对其在各层立柱上的位置进行限定,同时使其可在力的作用力进行旋转,便于对同层上各个位置的第一育盘进行观察;

所述支撑件上设置至少一条与第一育苗盘上折弯部23相配合的固定槽24,其通过第一育苗盘边缘上折弯部的结构设计,配合固定槽实现第一育苗盘在支撑组件上的架设工作,同时第一育苗盘需要具有一定的硬度,优选采用金属或塑料制备,以要实现科研和农业生产的重复利用。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各层所述立柱在与其下层立柱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锥形结构的承插部25;

各层所述立柱在与其上层立柱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与承插部相配合的承接部26,其通过锥形结构,且相互配合的承插部与承接部,实现各层立柱之间在空间上的连接,以达到易于操作拆卸,空间利用率高的效果;

其中,所述承接部上设置有柔性限定层(未示出),其用于在承接完成后对其进行限定,保证其二者之间的结合缝较小,同时保证多个立柱承接后的稳定性。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稳定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将育苗钵与基体分离的切刀27,其用于通过施加外部的作用力,断开连接部,实现育苗钵与基体的分离,进而使育苗钵能顺利的落入至沉槽中;

其中,所述切刀包括刀把28,以及设置在刀把上,并与育苗钵上各连接部相配合的环形刀片29,其通过与育苗体上环形分布连接部的位置相配合,使得其在施加一个作用力下,各连接部均可呈断开状态,断开效果更好,断开后落入的精准度更高。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精度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稻种子的育苗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