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水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5849发布日期:2019-11-29 16:0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肥水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肥水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肥水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系统供水供肥,均匀准确地输送至作物根部区域。

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肥水一体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由于大量水溶性肥料的使用,本身便存在着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对土壤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一般情况下,肥水一体化灌溉设备所选的水源大多为河水或者井水,不仅杂质多,管道易堵塞,而且其中所含盐、碱等组分更加深了土壤盐渍化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肥水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肥水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依次相连的沉淀池、过滤系统、反渗透装置、施肥罐以及若干组与施肥罐出水口相连的滴灌管道,所述过滤系统由依次相连的抽水泵、砂石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组成,所述反渗透装置主要包括依次相连的高压水泵和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与施肥罐之间连接有止回阀,每组滴灌管到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开关阀门。

优选的,所述反渗透膜废水出口与沉淀池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回水管。

优选的,所述滴灌管道上滴头为压力补偿式滴头。

优选的,所述开关阀门为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高压水泵与反渗透膜能够过滤掉水中绝大部分盐分,降低长时间滴灌农田造成的次生盐渍化现象;

2、反渗透膜废水出口通过第一回水管连接至沉淀池内部,废水继续流转,可进一步进行过滤,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肥水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沉淀池,2-抽水泵,3-砂石过滤器,4-活性炭过滤器,5-高压水泵,6-反渗透膜,7-止回阀,8-施肥罐,9-灌溉管道,10-球阀,11-压力补偿式滴头,12-第一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肥水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主要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池1、过滤系统、反渗透装置、施肥罐8以及滴灌管道9,其中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自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及如图1中自左向右依次相连的抽水泵2、砂石过滤器3以及活性炭过滤器4,抽水泵2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1内部相连,出水口与砂石过滤器3进水口相连,反渗透装置则由高压水泵5和反渗透膜6组成,高压水泵5连接于活性炭过滤器4出水口和反渗透膜6进水口之间,用于为反渗透膜5进水增压,在反渗透膜6的出水口后方通过管道与施肥罐8的进水口相连,施肥罐8的出水口与灌溉管道9相连,本实施例中,灌溉管道9共三组,每组灌溉管道9靠近施肥罐8的一端上均设有球阀10用于控制管道通断,灌溉管道9上设有若干个滴头,所述滴头为压力补偿式滴头11,在反渗透膜6与施肥罐8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还设有止回阀7,防止回流,此外,在反渗透膜6的废水出口处还连接有第一回水管12,所述第一回水管12的另一端与沉淀池1内部相连。

河水、井水首先经沉淀池1进行初步沉淀后,通过连接于沉淀池的抽水泵2将水抽至过滤系统内进行过滤,然后高压水泵5加压后经过反渗透膜6将大部分盐分去除,进入施肥罐8后最终流入灌溉管道9,经由补偿式压力滴头11流出,而反渗透膜6的废水出口处的废水则通过第一回水管道12流入沉淀池1内,继续进行沉淀、过滤、除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