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绿化生态护坡袋及护坡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3151发布日期:2020-01-31 13:2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绿化生态护坡袋及护坡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绿化生态护坡袋及护坡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带动快速发展,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因实施交通、电力、河道等建设项目,而破坏原有地形,形成了大量的边坡,裸露的边坡通常不稳定,长期承受风雨侵蚀,容易损坏或坍塌,严重的还存在地质灾害的隐患,因此,需要对裸露的边坡进行修复。借助植物进行绿化修复是边坡修复的重要方向,例如,可向边坡喷射植生补强土,再在该植生土上种植相应的植物,以借助植物的生长根系辅助形成稳定的护坡结构,而该方案存在植生土易开裂甚至剥落的缺点,影响边护坡的稳定性;又例如,可在边坡堆积生态袋,然后对生态袋堆积形成的护坡表面喷播种子,待种子生长形成植被,起到绿化和稳定边坡的作用,但该方案中,种子生长形成植被需要一定的周期,在此期间有坏死或被雨水冲走的问题,使得种子分布不均,需要经常补植,并且植物生长早期仅在生态袋表面较浅的位置生长,根系不够发达,生命力较弱,容易被恶劣天气损毁,养护较为困难,难以形成稳定的护坡设施,绿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边坡绿化生态护坡袋,可避免植物种子的流失,保障植物幼苗稳定生长,并提供一种可对边坡进行绿化修复的护坡设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边坡绿化生态护坡袋,包括第一袋体、生态网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生态网固定连接形成一侧敞口的第一内袋,所述第二袋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袋体并包裹于所述生态网外侧,形成一侧敞口的第二内袋,所述第一内袋和所述第二内袋的敞口位于同一侧,形成所述护坡袋的袋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生态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袋体的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网与所述第一袋体缝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袋体缝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袋体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网由pp网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自所述生态网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捆扎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折叠角。

还提供了一种护坡设施,包括若干上述的护坡袋,所述护坡袋沿边坡堆叠形成护坡结构,所述第二内袋所在一侧位于所述护坡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一内袋中填充有第一土料,所述第二内袋中填充有第二土料,所述第二土料中混合有植物种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护坡袋呈品字堆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下相邻的所述护坡袋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可扎入所述护坡袋的固定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护坡袋包括第一袋体、生态网和第二袋体,第一袋体和生态网固定连接形成一侧敞口的第一内袋,第二袋体固定连接于第二袋体并包裹于生态网外侧,形成一侧敞口的第二内袋;第一内袋和第二内袋的敞口位于同一侧,形成护坡袋的袋口,以供土料的填装。第一内袋和第二内袋可分别填充土料,植物种子可混合在第二内袋的土料中,可避免植物种子的流失,保障植物幼苗稳定生长。具有上述护坡袋的护坡设施,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护坡袋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为护坡袋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护坡袋一个实施例的底部示意图;

图4为护坡设施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护坡袋堆叠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边坡绿化生态护坡袋用于搭建护坡设施,从而对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修复,图1为护坡袋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为护坡袋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同时参考图1、2,护坡袋具有第一内袋10和第二内袋20,可分别填充土料。护坡袋包括第一袋体11、生态网12和第二袋体21,为便于观察,图2将第二袋体21透视以便显示器内部的生态网12。第一袋体11和生态网12固定连接形成一侧敞口的第一内袋10,可采用缝合的方式连接;第二袋体21固定连接于第一袋体11并包裹于生态网12外侧,形成一侧敞口的第二内袋20,可采用缝合的方式连接;第一内袋10和第二内袋20的敞口位于同一侧,形成护坡袋的袋口,以供土料的填装,第一袋体11和第二袋体21自生态网12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捆扎部30,以便封口。

第一内袋10可用于填装第一土料,该第一土料可采用常规绿化护坡袋采用的土壤,该土壤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重量,以便稳固堆叠,形成稳定的护坡,另一方面可供植物根系扎根生长,从而增强护坡设施的稳定性。

第二内袋20可用于填装第二土料,该第二土料可包括营养土和混合在该营养土中的植物种子,营养土可采用疏松肥沃、有较强的保水性、透水性、通气性的土料,可根据植物种类的具体需求混入适量的植物种子,营养土有利于植物种子的发育和植物幼苗的茁壮成长,植物种子始终被包裹于第二内袋20中,解决了植物种植易被风雨和日常维护水的冲走的问题,降低维护难度,避免植物种子的流失,省去了大量补植的工作,植物种子萌芽后,子叶可穿透第二袋体21向外生长,其生长早期,植物幼苗根系位于第二内袋20中,有助于其根系的稳固抓土,保障植物幼苗稳定生长。

生态网12位于第一内袋10和第二内袋20之间,网格结构可供植物位于第一内袋10中的根系迅速伸入第二内袋20中,有助于植物的快速扎根,从而在护坡袋之间形成强劲的根系网络,生态网12可采用可降解的pp网,其网格大小规格可根据第一土料和第二土料的颗粒大小进行适配。

图3为护坡袋一个实施例的底部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3,第一袋体11和第二袋体21的底部均设置有折叠角40,使得第一内袋10和第二内袋20易被鼓起形成近似矩形的横截面结构,生态网12的宽度小于第一袋体11的宽度,使得第一内袋10填充后,生态网12位于第一内袋10的一侧,选择具有一定硬度的生态网12,此时该生态网12还可在该侧形成倾斜的结构,适当的摆放方式,可使得第二袋体21刚好位于整个护坡袋的斜上方的位置,使得堆叠后,所有护坡袋的第二袋体21均位于护坡的外侧,有利于植物种子的生长,从而可形成整齐、稳定的植被绿化层,实现对边坡的绿修复和防护。

图4为护坡设施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护坡袋堆叠方式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4、5,护坡设施100用于对边坡200进行修复和防护,护坡设施包括若干前文所述的护坡袋,护坡袋沿边坡200堆叠。本实施方式中,护坡袋呈品字堆叠,上下相邻的护坡袋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未图示),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可扎入护坡袋的固定钉,有效防止护坡袋的滑移和坍塌,从而形成稳定的护坡设施。

第一内袋10中填充有第一土料,第一土料可采用常规绿化护坡袋采用的土壤,该土壤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重量,以便稳固堆叠,形成稳定的护坡,另一方面可供植物根系扎根生长,从而增强护坡设施的稳定性。

护坡袋的第二内袋20所在一侧位于护坡结构的外侧,第二内袋20中填充有第二土料,该第二土料包括营养土和混合在该营养土中的植物种子,植物种子的种类可根据具体的绿化需求选择,营养土可采用疏松肥沃、有较强的保水性、透水性、通气性的土料,可根据植物种类的具体需求混入适量的植物种子,营养土有利于植物种子的发育和植物幼苗的茁壮成长。堆叠后,所有护坡袋的第二内袋20所在一侧均位于护坡的外侧,有利于植物种子的生长,从而可形成整齐、稳定的植被绿化层,实现对边坡的绿修复和防护。第二内袋20中的根系可通过生态网12扎入第一内袋10中,从而继续扎根生长,各护坡袋之间的根系相互交错形成强大的根系网络,进一步增强护坡设施的稳定性,实现边坡的绿化修复和防护,既环保,又能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