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1030发布日期:2020-09-18 17: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1)、通孔(2)、第一连接把手(3)、第二连接把手(4)和保护套(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装置(6),所述连接板(1)顶部设置有通孔(2),所述第一连接把手(3)左端与连接板(1)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把手(4)右端与连接板(1)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把手(3)和第二连接把手(4)顶部均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保护套(5),所述支撑装置(6)顶部与第一连接把手(3)和第二连接把手(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装置(6)由横杆(61)、支撑杆(62)、顶盖(63)、第一滑槽(64)、第二滑槽(65)、固定锥(66)、压杆(67)、滑块(68)和固定装置(69)组成,所述横杆(61)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撑杆(62),所述支撑杆(62)顶部与顶盖(63)底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62)底部左端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槽(64),所述支撑杆(62)前端顶部设置有第二滑槽(65),所述固定锥(66)顶部与支撑杆(62)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锥(66)左端与压杆(67)右端焊接,所述滑块(68)设置于支撑杆(62)内部,且沿着第二滑槽(65)上下滑动,所述滑块(68)前端与固定装置(69)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69)内表面与第二连接把手(4)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69)由底部箍块(691)、卡扣(692)、弹簧(693)、顶部箍块(694)和卡槽(695)组成,所述底部箍块(691)左端内部与卡扣(692)中部通过插销转动连接,所述卡扣(692)顶部右侧与弹簧(693)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底部箍块(691)右端顶部与顶部箍块(694)右端底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顶部箍块(694)左端底部设置有卡槽(695),所述卡槽(695)底部与卡扣(69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部箍块(691)左端与滑块(68)前端螺栓连接,所述顶部箍块(694)和底部箍块(691)内表面与第二连接把手(4)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锥(66)的长度与第一滑槽(64)的长度均为25cm,且压杆(67)沿着第一滑槽(64)上下滑动的距离也为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2)顶部内表面与底部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大小与顶盖(63)底部设置的外螺纹大小相互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箍块(694)右端沿着底部箍块(691)右端顶部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27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692)底部设置有弧形的凸块,且凸块底部外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列的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692)中部通过插销沿着底部箍块(691)左端内侧的旋转角度为0-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锥(66)外表面镀有一层致密的氧化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林用挖坑机的固定机构,其结构包括连接板、通孔、第一连接把手、第二连接把手、保护套和支撑装置,为解决固定机构受力不均衡倾斜,挖坑时机体负荷严重,或者意外脱手时,容易发生意外损伤人体的问题,通过在第一连接把手和第二连接把手的底部设置了支撑装置,将连接于支撑杆底部的顶盖旋下与支撑杆顶部进行螺纹连接,然后对压杆施加拉力,将固定锥由支撑杆内部滑出,然后用脚对压杆施加压力,将固定锥刺入地面,然后对开启挖坑机对第一连接把手和第二连接把手施加压力,使第一连接把手和第二连接把手通过滑块沿着第二滑槽垂直向下挖坑,脱手时,由脚下踩住的压杆进行固定,达到减轻机体负荷,防止倒塌损伤人体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安市星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