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7998发布日期:2020-04-24 20:4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环境调节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作物的光合作用是在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大棚蔬菜实行二氧化碳施肥后,必须相应的提高室内的温度和光照。在寒冷的季节,为了保持温室大棚内有一定的温度,通常大棚都是封闭的,这样势必造成温室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使温室大棚中的作物光合作用非常缓慢,甚至会停止光合作用。而通过通风的方式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又会对棚内温度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是促进和保障作物生长发育,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措施和必要手段。而在我国二氧化碳气肥増施技术推广应用已有十余年了,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解决二氧化碳气肥问题,国内外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大多存在设备造价昂贵、气体制造工艺复杂或者气体制造成本较高。例如常用的是采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发生器靠电解方式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使用中必须用电和水,并需要随时添化工原料,使用繁琐且购买和使用成本都很高,这是我国广大农民种植户很难承受的。或者,还有一些实用燃气作为燃料,这样就需要铺设燃气管道,一方面使设备整体结构更复杂,另外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二氧化碳气肥増施技术在我国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以及使用成本过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包括燃烧装置、换热器和过滤装置,

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和燃烧炉,所述燃烧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燃烧炉外壁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和供热气流出的热风口,

所述燃烧炉与排烟管道连通,固体燃料在所述燃烧炉内燃烧产生的烟经所述排烟管道排出,所述换热器连接在所述排烟管道上,所述排烟管道内的烟流经所述换热器进行降温后再排出,

所述排烟管道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排烟管道内的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口或所述第二出口排出,

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排烟管道上,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的第一过滤装置,和,在气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游侧的第二过滤装置。

优选地,在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游侧。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热风口处;

和/或,

所述排烟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风机,在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游侧。

优选地,所述排烟管道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口开闭的第一控制阀,和,

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出口开闭的第二控制阀,

所述第一控制阀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上游侧。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控制阀和/或第二控制阀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构造为弯曲设置的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围绕所述燃烧炉外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外。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内设置有能够吸附有害气体的吸附材料。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内设置有能够过滤颗粒物的过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燃烧炉内的固体燃料燃烧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对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整。由于使用固体燃料,使其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安全性高,使用也更加方便,更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燃烧装置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另一实施例中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燃烧装置;11、壳体;111、进风口;112、热风口;113、第一风机;12燃烧炉;121、投料口;122、出灰口;13、排烟管道;131、第一出口;132、第二出口;133、第二风机;134、第一控制阀;135、第二控制阀;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31、第一过滤装置;32、第二过滤装置;4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用于对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例如,可以使温室内温度升高,以及可以提高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以达到促进温室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目的。如图1所示,包括燃烧装置10、换热器和过滤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壳体11和燃烧炉12,所述燃烧炉12的外壁和所述壳体1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加热腔,所述燃烧炉12内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经所述燃烧炉12的炉壁传输至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的空气被加热升温。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进风口111和热风口112,所述进风口111供空气进入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加热过的空气经所述热风口112排出所述加热腔,所述热风口112与温室内部连通,热空气排入到温室内,使温室内的温度升高。优选地,为了便于所述加热腔内的气体流通,所述进风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热风口1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口112处设置有第一风机113,所述第一风机113启动提供驱动力,使气流从所述加热腔内通过所述热风口112流出。

所述燃烧炉12与排烟管道13连通,所述排烟管道13延伸到所述壳体11外部,所述燃烧炉12内燃烧产生的烟经所述排烟管道13排出。所述排烟管道13包括能用于向温室内排二氧化碳的第一出口131和向温室外排烟的第二出口132。优选地,所述排烟管道13上设置有第二风机133,所述第二风机133提供驱动力使所述燃烧炉12内的烟进入所述排烟管道13,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或第二出口132排出。具体地,所述第二风机133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出口131和第二出口132的上游侧,以使所述第二风机133的出口排出的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或第二出口132排出。

所述排烟管道1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34和第二控制阀135,所述第一控制阀13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口131的开闭,所述第二控制阀135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口135的开闭。所述第一控制阀134和第二控制阀135可以是手动控制的阀门,或者,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134和第二控制阀135为电磁阀或者其他可通过控制电路进行控制的阀门,以方便控制。

所述燃烧炉12内形成有供固体燃料燃烧的燃烧室,所述排烟管道13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固体燃料为煤炭或者生物质木柴,如树枝、树干、秸秆等,优选为无烟煤或焦炭。所述固体燃料的使用可以使所述燃烧炉12结构更加简单,不需要设置液体或气体燃料所需的输送管道,并且固体燃料使用也更加安全,不会发生泄漏等事故。具体地,由于所述燃烧炉12使用固体燃料,所述燃烧炉12上形成有投料口121和出灰口122,所述投料口121和所述出灰口122均与所述壳体11外部连通。通过所述投料口121能够向所述燃烧炉12内投放燃料,燃料燃烧产生的灰烬,能够通过所述出灰口122取出。

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排烟管道13连通,并且在气流方向上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排烟管道13的第一出口131和第二出口132的上游侧,使所述排烟管道13内的烟流经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排烟管道13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降温之后才会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或第二出口132排出。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21,所述第一换热器21位于所述加热腔内。具体地,所述第一换热器21构造为弯曲设置的管状结构,如图1、图2所示,构成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管状结构呈弯曲状,并绕所述燃烧炉12的周向设置,优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21还可以设置成螺旋状结构。所述第一换热器21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使得所述第一换热器21内的烟能够与所述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换热,起到进一步加热所述加热腔内空气的作用,充分利用了燃烧产生的热能。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21与所述排烟管道13构造为一体结构,所述排烟管道13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1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可以设置在温室外,使其不占用温室内的空间,并且,当其设置在温室外时,所述换热器可以只包括所述第一换热器21。或者,更优地,所述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设置在温室内,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其产生的热量使温室内升温。当所述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设置在温室内时,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器22。

具体地,所述第二换热器22位于所述加热腔外,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22烟能够与温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从而起到对温室内空气加热的效果,更进一步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22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排烟管道13连接,并使烟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22。所述第二换热器22优选可以包括多个换热管,烟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2后,沿着换热管流通,并能够通过换热管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所述第二换热器22外,对外界空气加热,同时降低烟的温度。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器22可以设置成与暖气片相同的结构。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31和第二过滤装置32,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排烟管道13上,对烟进行过滤,以除去烟中的颗粒物、一氧化碳、氨气等污染物或有害气体。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设置在所述排烟管道13的第一出口131和第二出口132之间,具体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131与所述第一控制阀134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134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的上游侧,即,只有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排出的烟会流经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主要用于除去烟中的有害气体,使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排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内设置有可对气体进行吸附的吸附材料,例如可以设置活性炭或者具有特殊吸附作用的材料,例如可以设置对氨气具有较好吸附作用的材料,如可以通过水对氨气进行吸收,或者,对一氧化碳具有较好吸附作用的材料,如活性炭等,所述吸附材料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可吸附多种不同气体,以保证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排出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且不含有害气体。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的上游侧,其主要用于除去烟中夹杂的颗粒物或其他固态污染物,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例如可以包括过滤网等结构,用于减少排出的烟中的污染物。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可以只对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排出的烟进行过滤,即在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132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的设置可以使流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内的烟洁净度比较高,避免颗粒物对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1造成影响,并且也可以保证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排出二氧化碳洁净度比较好,避免对温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而将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132的下游侧,使通过所述第二出口132排出的烟不流经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可以减少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的使用,使其消耗比较小。

如图3所示,最优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出口132的上游侧,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31和第二出口132排出的烟都经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过滤,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出口131和第二出口132排出的烟均比较干净,既避免对温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也避免对温室外的空气造成污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2和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均可以设置多个,以使过滤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还包括控制部40,所述控制部40与所述第一风机113、第二风机133、第一控制阀134和第二控制阀135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113、第二风机133、第一控制阀134和第二控制阀135的开闭,或者,所述控制部40还可以只与所述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33电连接,只控制所述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33的开闭,所述第一控制阀134和第二控制阀135通过手动控制。优选地,所述控制部40可以设置为电控箱、触控屏等形式,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主要在冬季使用,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调整,例如,在每天日出后一小时左右,随着作物的光合作用的消耗,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此时,可通过该设备对温室内的二氧化碳进行补充,即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135,开启第一控制阀134,并在所述燃烧炉12内点燃燃料。当光照不足,例如晚上或是阴雨天时不需要补充二氧化碳,当不需要不从二氧化碳,只需要使温室内升温时,则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135,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134,使烟通过所述第二出口132排到温室外,所述加热腔内加热过的空气通过所述热风口112排到温室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