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8521发布日期:2020-06-05 18:4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景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害虫是人类对一些动物(大多属于昆虫)的定义,这些动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在园林中会有各种害虫,所以在一些园林的树木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树木上挂着各种的害虫诱捕装置,这些装置无论是使用灯光诱杀,还是性诱杀、糖醋诱杀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昆虫。但是由于这些害虫诱捕装置大多都是挂在树上,或者绑在树干上,所以导致这些害虫诱捕装置不是很稳定,在遇到大风大雨时,这些害虫诱捕装置通常不是很稳定,常常会被大风刮下掉落在地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该诱捕组件设置于承重杆上并使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而不是使用绳子类的将诱捕组件吊挂在承重杆上,增加了诱捕组件在遇到风雨天气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诱捕组件包括灯管、电阻件、上吊台、下吊台、连接杆和药瓶,所述灯管连接在上吊台和下吊台之间,所述电阻件缠绕在灯管外端,灯管和电阻件使用电压小于36v,所述连接杆将上吊台和下吊台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药瓶固定在下吊台的下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和承重杆,支撑板设于地面上,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承重杆倾斜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承重杆和上吊台之间设置有诱捕组件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管发出的灯光能吸引害虫前来,由于设置有电阻件故能将害虫电晕,从而顺着下吊台落入到药瓶内,进而被杀死,而在上吊台和支撑杆之间设置固定组件而不是使用绳子类将诱捕组件吊挂在承重杆上,从而增加了诱捕组件在遇到风雨天气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承重杆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固定杆将诱捕组件固定在承重杆的下端,既简单方便,又能保证诱捕组件在遇到恶劣天气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t形块和t形槽,所述t形块固定在固定杆的上端,所述t形槽开设在承重杆上,t形块和t形槽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t形块和t形槽的结构,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的对诱捕组件进行拆卸,在诱捕组件损坏时,可以很方便的将诱捕组件拆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杆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t形块上端开设有楔子孔,所述通孔和楔子孔内穿设有木楔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承重杆和t形块上插设木楔子,从而提高了诱捕装置使用t形块插到承重杆上的t形槽内时的稳定性,使得t形块不会轻易的在t形槽内脱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和下吊台之间设置有诱捕组件的加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杆和下吊台之间设置加强组件,从而增加了诱捕组件在支撑杆上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加强了诱捕组件在遇到恶劣天气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杆和下吊台的两侧,两个所述夹板使用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将下吊台夹持在支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组件通过使用简单的两个夹板和螺栓螺母的组合,简单方便的将诱捕组件中的下吊台固定在支撑杆上,从而为诱捕组件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又提供了一道保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瓶螺纹连接固定在下吊台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药瓶螺纹连接在下吊台的下端,使得在药瓶内药剂的药效不强或者药瓶内害虫较多时,工作人员能及时的对药瓶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和承重杆之间设置有支撑承重杆的承力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承力杆,从而承力杆承受了一部分承重杆上的力,从而降低了承重杆和支撑杆连接处承重杆所承受的弯矩,增加了承重杆的稳定性,而且延长了承重杆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诱捕组件在固定组件的连接固定下,既稳定又能及时的对诱捕组件进行更换,使得诱捕组件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仍能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②加强组件为诱捕组件提供了另一道保障,从而增加了诱捕组件在支撑杆上的稳定性。

③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诱捕装置仍能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杆上,诱捕装置不易掉落损坏,降低了诱捕装置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中,1、诱捕组件;11、灯管;12、电阻件;13、上吊台;14、下吊台;15、连接杆;16、螺纹管;17、药瓶;2、支撑组件;21、支撑板;22、支撑杆;23、承重杆;24、承力杆;25、第一支撑杆;26、第二支撑杆;27、连接块;28、连接孔;29、插接孔;3、固定组件;31、固定杆;32、t形块;33、t形槽;34、通孔;35、楔子孔;36、木楔子;4、加强组件;41、夹板;42、螺栓;43、螺母;5、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诱捕组件1、支撑组件2、固定组件3和加强组件4。诱捕组件1包括灯管11和电阻件12,电阻件12缠绕在灯管11的外端,电阻件12和灯管11使用同一个电源,且电源的电压为24v,电阻件12为铜制导线,灯管11用于吸引害虫,而电阻件12用于电晕害虫。灯管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吊台13和下吊台14,上吊台13和下吊台14均呈漏斗状,上吊台13倒挂在灯管11的上方,上吊台13的上端为实心的,灯管11的上两端固定在上吊台13上。上吊台13和下吊台14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吊着下吊台14的连接杆15,连接杆15为圆形的木质杆。下吊台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16,螺纹管16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螺纹管16的下方设置有药瓶17,药瓶17的内部设置有毒杀害虫的药剂,药瓶17为玻璃瓶或者塑料瓶,药瓶17的上端开口的外端设置有外螺纹,药瓶17可螺纹连接在螺纹管16上。

参照图1和图2,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板21、支撑杆22、承重杆23和承力杆24,支撑板21、支撑杆22、承重杆23和承力杆24均为木质杆。支撑板21为放置于地面上的矩形板,支撑杆22包括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均为圆杆,第一支撑杆25垂直固定在支撑板21的上方,第一支撑杆25设置于支撑板21的中间位置,第二支撑杆26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5的上端,第一支撑杆25的上端设置有类似矩形的连接块27,第二支撑杆26的下端开设有类似矩形的连接孔28,连接块27插入到连接孔28内并使用自攻螺钉5从侧端将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固定住。第二支撑杆26的上端沿其周向开设有供承重杆23插接的插接孔29,承重杆23为方杆,承重杆23垂直插接在第二支撑杆26上且使用自攻螺钉5将其固定,承力杆24倾斜设置在第二支撑杆26和承重杆23之间且与支撑杆22、承重杆23均呈45度,承力杆24的两端均使用自攻螺钉5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6和承重杆23上,承力杆24为方杆,支撑杆22主要是降低承重杆23和第二支撑杆26插接处的承重杆23的弯矩。

参照图1和图2,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杆31、t形块32和t形槽33,固定杆31和t形杆均为木质杆。固定杆31竖直固定在上吊台13的上端,固定杆31为方杆,t形块32固定设在固定杆31的上端,固定杆31和t形块32为一体设置,t形槽33开设在承重杆23上远离第二支撑杆26一端的下部。t形槽33在承重杆23上只开设有一部分,t形块32能插接t形槽33内,承重杆23上位于t形槽33的上方开设有圆形的通孔34,t形块32的上端开设有楔子孔35,t形块32插入到t形槽33内时通孔34和楔子孔35连通到一起,通孔34和楔子孔35内插设有木楔子36,木楔子36的上端固定有便于旋拧的头。

参照图1和图2,加强组件4设置在下吊台14和第二支撑杆26之间,主要用于加强诱捕组件1的稳定性,加强组件4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杆26和螺纹管16两侧的夹板41,两个夹板41上均设置有两个半圆形的孔,两个半圆形的孔分别为夹持第二支撑杆26和螺纹管16的,两个夹板41上的相对应的两个孔对齐时正好将第二支撑杆26和螺纹管16夹持住,然后在两个夹板41的两端均使用螺栓42和螺母43将两个夹板41固定在一起,螺栓42穿过两个夹板41和螺母43旋拧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分别将各组件依次进行连接安装,安装好后将支撑板21放置于地面上,然后向药瓶17内加入药剂并旋拧到螺纹管16上,最后给灯管11和电阻件12上通上电。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