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生态垂直绿化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6776发布日期:2020-06-05 18:38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循环生态垂直绿化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装饰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循环生态垂直绿化墙系统。



背景技术:

绿化墙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可利用立体条件,增加城市绿量,并具有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减少有害气体等多种优点。

现有的绿化墙墙面上设有若干花盆,并在花盆上种植绿植。然而给这些绿植浇水是比较麻烦的事,若逐一给每盆绿植浇水,浇水过程很浪费时间,若用花洒喷淋绿植,则需要大量的水,并且还会有部分水淋在地上,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循环生态垂直绿化墙系统,其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还有利于安装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循环生态垂直绿化墙系统,包括若干盆栽、给盆栽内的绿植供水的水循环装置,还包括设于墙面上的组合墙,所述组合墙用复数的单元墙横、纵拼接而成;所述单元墙包括储水槽,所述盆栽固设于储水槽一处侧壁上,且所述盆栽底部连通于储水槽;所述储水槽槽底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储水槽槽底,所述排水管倾斜于储水槽槽底布置,所述排水管底端高度低于储水槽槽底;所述水循环结构与组合墙组成连通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用水循环装置给组合墙顶部的绿植浇水,水会通过排水管,沿着纵列排布的单元墙依次流通,这样可以逐一给绿植供水,不用大面积的给绿植淋水,节省水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顶端高度高于储水槽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会有部分水会存留在储水槽槽底,可使绿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上,与盆栽相邻的一处侧壁设有卡块,与盆栽相邻的另一处侧壁设有与卡块匹配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单元墙横向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凸缘,所述连接凸缘外周与储水槽槽口内壁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单元墙竖向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槽壁上设有外盆,所述外盆底端连通于储水槽槽壁,所述外盆顶端倾斜向上布置,所述盆栽设于外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盆栽均倾斜向上布置,以免盆栽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盆栽包括花盆,所述花盆外壁设有卡脚,所述外盆侧壁设有与卡脚适配的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脚和卡孔的相互卡接,使盆栽固定安置在花盆上。

进一步的,所述花盆底部设有棉线,所述棉线一端连通至花盆内,另一端设于储水槽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线具有吸水的能力,可将储水槽槽底的水传递至花盆内,能给盆栽内的土壤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出水管、回水管、蓄水箱,所述出水管设于组合墙顶部,所述回水管设于组合墙底部,所述出水管和回水管均连通至蓄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水管给组合墙顶部供水,待每个储水槽槽底内都储满水后,水会从最下方的排水管流出,并由回水管流至蓄水箱中,以供再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排水管可从顶部的储水槽开始,逐一为纵列的储水槽供水,并且还会有部分水存留在储水槽槽底,可为土壤补水;2.通过水循环装置,可将组合墙用不了的水回流至蓄水箱中,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储水槽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储水槽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储水槽仰视图。

图中,1、组合墙;2、水循环装置;21、出水管;22、回水管;23、蓄水箱;3、储水槽;31、排水管;32、卡块;33、卡槽;34、连接凸缘;35、外盆;351、卡孔;4、盆栽;41、花盆;411、卡脚;412、搭沿;413、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循环生态垂直绿化墙系统,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网架,网架设有挂钩,网架通过挂钩挂设有盛有若干盆栽4的组合墙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循环装置2;组合墙1用复数的单元墙横、纵拼接而成;单元墙包括图2所示的由塑料制成的储水槽3,盆栽4固设于储水槽3一处侧壁上,且盆栽4底部连通于储水槽3;结合图3,储水槽3槽底设有排水管31,排水管31贯穿储水槽3槽底,排水管31沿任意方向倾斜于储水槽3槽底布置,本实施例,且排水管31中心线与储水槽3槽底法线的夹角α大于45°,排水管31底端高度低于储水槽3槽底;排水管31顶端高度高于储水槽3槽底。

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墙1由三行两列的单元墙拼接而成,各个相邻的单元墙相互拼接的结构如下:结合图2和图4,在储水槽3的侧壁上,与盆栽4所在侧壁相邻的一处侧壁上设有卡块32,与盆栽4所在侧壁相邻的另一处侧壁设有与卡块32匹配的卡槽33,如此可便于单元墙横向的连接;储水槽3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凸缘34,连接凸缘34外周的形状、尺寸与储水槽3槽口内壁形状、尺寸相匹配,如此可便于单元墙竖向的连接。

结合图2,储水槽3槽壁上一体设有方形的外盆35,外盆35底端连通于储水槽3槽壁,外盆35顶端倾斜向上布置,绿植设于外盆35内,可使得盆栽4均倾斜向上布置,以免盆栽4脱落。盆栽4包括花盆41,花盆41外壁设有卡脚411,外盆35侧壁设有与卡脚411适配的卡孔351,通过卡脚411和卡孔351的相互卡接,使盆栽4固定安置在花盆41上;并且花盆41的边端周向设有向外延伸的搭沿412,搭沿412可搭在外盆35顶端,以免花盆41掉落至储水槽3内;且花盆41设于外盆35后,花盆41底端不接触排水管31。

为持续给盆栽4内的土壤补水,在花盆41底部贯穿设有图2所示的棉线413,棉线413一端连通至花盆41内,另一端搭在储水槽3槽底上。棉线413具有吸水的能力,可将储水槽3槽底的水传递至花盆41内,能给盆栽4内的土壤补水。

结合图1,水循环装置2包括出水管21、回水管22、蓄水箱23,出水管21设于组合墙1顶部,并且在出水管21侧壁上设有支管,可通过支管给顶部的储水槽3进水;回水管22设于组合墙1底部,回水管22侧壁也设有支管,回水管22的支管连通组合墙1底部的排水管31,并且出水管21和回水管22均连通至蓄水箱23,另外在出水管21和排水管31上均连通有水泵。通过出水管21给组合墙1顶部供水,待每个储水槽3槽底内都储满水后,水会从最下方的排水管31流出,并由回水管22流至蓄水箱23中,以供再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先利用出水管21给组合墙1顶部储水槽3进水,水会先存至储水槽3,当水面高于排水管31顶端后,水会通过排水管31流通至下方的储水槽3;从而可依次给纵列的储水槽3逐一供水,当水从组合墙1最下方的排水管31流进回水管22后,可认为该纵列的储水槽3槽底均存有部分水;并且这些水可浸湿棉线413,使棉线413长期处于浸湿状态,可持续为土壤补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