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2161发布日期:2020-07-31 20:2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属于马铃薯种植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马铃薯具有产量高、营养全面、种植适应性强等特点,其成为一种被广泛种植的块茎作物。但基于其块茎种植的特点,存在劳动量大、工作强度高的问题。因此,在马铃薯的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的环节都需要借助农业机械来完成。

马铃薯的中耕培土设备是马铃薯田间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农用机械。马铃薯在种植一段时间后,在灌溉、降雨后垄沟会被流水冲蚀,水分蒸发后土壤容易板结,土壤的通气性变差,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伸展。同时,在马铃薯生长的同时,杂草也会在地垄上和垄沟内生长与作物争夺土壤养分。由于马铃薯的种植一般采用宽行距大垄种植的方式进行,土壤板结,杂草生长的情况较为普遍。中耕培土会通过疏松土壤、翻土扶垄的方式有效改善土壤的板结,并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目前,针对马铃薯的中耕培土存在多种类型的中耕培土机。该中耕培土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理由一个或两个传统的铧犁破土翻耕,再理由刮土板等装置培土。例如,现有专利cn202435805u、cn201256525y等。另一类主要是通过s型或c型弹齿来进行松土扶垄。例如,现有专利cn202524720u等。上述中耕培土设备虽然都能够实现松土扶垄的功能,但一般只是将垄沟内的土壤翻起,对板结较为严重土壤会出现大块土壤翻至陇上压住秧苗的问题。同时,土壤板结块的尺寸大表明其对土壤的疏松能力不够理想。此外,个别杂草由于根系发达能够团聚大块土壤,中耕过程可能仅造成其移位而无法除去该杂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马铃薯中耕培土设备中存在的土壤疏松能力不理想、对于顽固杂草去除效果相对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包括设有刮土板62的培土犁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土罩5、固定组件、以及设置于培土犁6行进方向前方的翻耕组件;所述翻耕组件包括通过外部动力带动旋转的传动组件和沿传动组件中轴径向圆周均布的多个翻耕刀1;所述挡土罩5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翻耕组件的后上方;所述培土犁6和翻耕组件均与固定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中轴2、安装在中轴2上的翻耕刀连接盘3;所述中轴2设有用于与翻耕刀连接盘3连接的连接部22,在连接部22的一端设有延伸部21,另一端设有传动部23;所述传动部23上设有传动件24以便于与外部动力的传动机构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翻耕刀连接盘3为中部设有与连接部22连接的连接孔,外部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筒32。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筒32内设有连接翻耕刀1的空腔,空腔外部设有与螺栓固定的外螺纹;螺纹部对称设有窄缝。

更优选地,翻耕刀1包括与所述连接筒32空腔相配合的插接部11以及刀体;所述刀体包括背部12、刃部13以及位于尖端的弯折部14;所述刃部13靠近插接部11一侧向背部12内凹,靠近弯折部14向背部12对侧呈曲线前凸并与弯折部14圆滑过渡连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翻耕刀1的刀面主体与传动组件的中轴2径向平面呈5-30度夹角。

更优选地,翻耕刀1的所述刀面主体为翻耕刀1的背部12与刃部13所在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轴承支架4、支架7、连接组件8以及培土犁连接组件9;所述轴承支架4一端设有轴承座,另一端设有螺孔可通过连接组件8与支架7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套接在中轴2延伸部21上;所述培土犁连接组件9的上端设有固定盘92,u型螺杆93通过固定盘92上的螺孔与支架7借助于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培土犁连接组件9通过连接杆91与位于底部的培土犁6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挡土罩5的前端两侧与所述轴承支架4的相对侧面固定连接,后部与所述培土犁连接组件9的连接杆9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挡土罩5的上表面设有贯通的施肥孔51,以便于与安装在支架上的肥料仓,从而实现中耕培土过程中的施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培土犁前设置呈圆周布置的翻耕刀,可使其在其他农具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并充分翻搅垄沟及靠近垄沟的垄侧部土壤。翻耕刀前部设有弯折部,且翻耕刀面与垂直面呈一定夹角,从而使翻耕刀刃部倾斜插入土壤并将大块土壤翻动扬起。同时,在翻耕刀的后部设有挡土罩,一方面,挡土罩能够阻拦扬起的土壤,并使其在撞击时碎裂;另一方面,挡土罩还可有效组织翻起的大块土壤或石子飞起砸坏或击伤马铃薯秧苗。

由于翻耕刀在外在动力的带动下快速旋转,其不同于普通地轮,可以切割搅动土壤,并将部分土壤带动甩出。这对于顽固杂草具有致命威胁,不但能够切割粉碎其地面叶、茎,还可将其地下部分根系翻起甩出,从而大大提高清除顽固杂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翻耕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隐去一侧翻耕刀连接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翻耕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翻耕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翻耕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所示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犁头部后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翻耕刀;2,中轴;3,翻耕刀连接盘;4,轴承支架;5,挡土罩;6,培土犁;7,支架;8,连接组件;9,培土犁连接组件;11,插接部;12,背部;13,刃部;14,弯折部;21,延伸部;22,连接部;23,传动部;24,传动件;31,盘体;32,连接筒;33,紧固螺母;51,施肥孔;61,犁头;62,刮土板;63,方管支架;71,主杠;72,副杠;91,连接杆;92,固定盘;93,u型螺杆;94,连接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试剂、装置、设备、方法和控制过程,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普通材料、试剂、装置、设备、方法和控制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或者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常规设置即可,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受以下详细说明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翻耕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知,该翻耕刀1整体呈花瓣形结构,在其一端设有一个圆柱形插接部11,用于与传动组件进行连接。与插接部11连接的是翻耕刀1的主体部分,在旋转式时朝前的为刀刃13,刀刃13靠接插接部11的起始段内收,随后向前延伸并形成曲线前凸的结构。刀刃13的相对侧为背部12,背部12稍向外隆起以增加旋转时的惯性。在刀刃13和刀背12的前端自然弯曲形成弯折部14。弯折部14可在翻耕刀1旋转时带起一部分土壤,从而便于松土和培土以及去除顽固杂草。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隐去一侧翻耕刀连接件)。从图2可知,该传动组件包括一个中轴2和两个翻耕刀连接盘3(省略一个)。其中,中轴2为由外部动力带动旋转的传动部件,其中部外周设有传动件24(本例中传动件24为皮带轮),在传动件24两侧对称设有六角形的连接部23,在连接部23的外侧为圆柱形的延伸部21。翻耕刀连接盘3的盘体31为圆盘形,中部设有六角形连接孔与连接部23配合连接。在翻耕刀连接盘3的外侧圆周面上均匀固定有6个连接筒32。连接筒32中间设有中空的空腔,外部圆周面部分设有螺纹,设有螺纹的部分对称设有狭缝。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翻耕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翻耕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翻耕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从图3-5可知,该实施方式中的翻耕组件是由一个图2所述的传动组件和12个图1所述的翻耕刀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成。翻耕刀1的插接部11插入到连接筒32的中空型腔内,在通过螺母紧固固定连接。所有的翻耕刀1的主体面与中轴1的径向面(即工作时垂直于底面的平面)呈10度夹角。该夹角可以通过插接部11在连接筒32内的旋转进行调节。这样在翻耕刀1旋转时到前部凸出的刃部呈倾斜状切入底面,转出地面时倾斜的主体面与弯折部14会带起一部分土壤并甩向后侧的挡土罩。翻耕刀1不但可通过刃部切割粉碎板结土壤或顽固杂草,还可通过插入土壤的搅拌作用以及甩出土壤的离心力使土壤撞击在挡土罩上进一步碎裂。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所示马铃薯中耕培土装置犁头部后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从图6-8可知,在这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翻耕组件两端的中轴2延伸部通过轴承支架4一端的轴承连接,轴承支架4的另一端设有法兰和螺孔通过连接组件8(即长螺杆和螺母)与支架7的方管固定连接。支架7由两根长方管组成的主杠71和两根端方管组成的副杠72形成长方形框架结构。翻耕组件通过轴承支架4与前端的长方管可拆式固定连连接,而培土犁6则通过培土犁连接件9与后部的长方管可拆式固定连接。

其中,培土犁连接件9包括一根长圆角方管,即连接杆91。在连接杆91的顶部设有方形固定盘92,固定盘92设有四个螺孔,两个u型螺杆围合在后部长方管后插接进螺孔并通过螺母固定。而在连接杆91的底部同样设有贯通的螺纹孔,连接螺杆94通过该螺纹孔将套接于连接杆91内型腔且同样设有螺纹孔的培土犁6方管支架63固定于一体。培土犁6设有方管支架63、犁头61和刮土板62,犁头61的犁尖和分土板与方管支架63固定连接,刮土板62位于犁头61上部,并与方管支架63固定连接。

在翻耕组件的后侧上方设有一个挡土罩5,该挡土罩5的两个侧面前端与轴承支架7的相对侧面连接,后侧与连接杆91固定连接。顶部设有一个施肥孔51,以便于在中耕培土过程中进行施肥。

在工作过程中,外部动力(例如拖拉机)通过链条或皮带等传动部件将动力传输给传动件24,从而带动中轴2上的翻耕刀1旋转运动。翻耕刀1在转动过程中呈一定角度切入土壤中切割搅动土壤和顽固杂草,并将甩动和带动部分土壤和杂草运动向后方的挡土罩撞击,从而进一步碎裂或实现根茎脱土。土壤落地后培土犁翻动以松动土壤沿分土板和刮土板向垄上移动,从而实现翻耕培土扶垄过程。在该过程中顶部还可与肥料仓连接,将肥料通过肥料孔撒如土壤中,从而实现施肥。

至于整个装置如何与其他农具连接、固定、吊起、传输动力等,本领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的具体农具进行常规设置。例如,焊接固定支架,再通过液压或气压等形式调节位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