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辣椒幼苗养育环境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92664发布日期:2020-06-23 18:2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建辣椒幼苗养育环境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辣椒幼苗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构建辣椒幼苗养育环境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辣椒幼苗种植时当苗床土温稳定在20℃以上时,幼苗出土快,生长旺盛,抗病能力强,发病轻;苗期阴天多雨,光照不足,幼苗生长弱,抗病能力差,发病较重;苗期管理不当,如播种过早、过密,间苗不及时,苗床过于荫蔽,容易发病。但现有的林业种植用的辣椒幼苗培养大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给辣椒幼苗提供水源和养分的管道是分开的,增加了输送的麻烦,第二在辣椒幼苗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时,棚盖不能进行平行移动至放置层,不能使辣椒幼苗得到光照,而且大棚内的空气流通不畅,使用者不能进行调节。传统的遮阳系统都是利用电动机的转动带动卷轴,利用幕帘的拉力卷起,但是这样容易损坏幕帘,起到保暖控温的作用,其顶棚一般为拱形或者为尖型,便于排除雨水,然而这些雨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利用。有时下的雨酸性过强,无法直接用于植物的灌溉。通常需要很多设备,例如监测设备、播种设备、浇水设备以及养料供给设备等等,用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每一环节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供给设备是影响作物生长情况的重要因素,普通的浇养料供给装置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使用不方便、浇灌效果差和固定不稳定等等,都会对辣椒幼苗的养料供给造成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建辣椒幼苗养育环境的实现方法,实现辣椒幼苗种植的自动灌溉、通风、遮阳,雨水的利用。

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构建辣椒幼苗养育环境的实现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搭建幼苗种植大棚的框架,在搭建的土地上立起支柱,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架设横杆,在所述支柱的顶部架设坡顶形支架,所述坡顶形支架上覆盖薄膜;

步骤s2:在大棚内架设幼苗培养架,在大棚框架上安装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幼苗种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布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步骤s3:在幼苗培养架上种植辣椒幼苗;

步骤s4: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有以下控制模式:侧边控温模式、顶部控温模式、加湿控温模式、灌溉控温模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4中的侧边控温模式: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上的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从而打开遮阳窗实现棚内空气的对流。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顶部控温模式:当太阳直射时,启动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齿条带动位移杆运动,位移杆带动移动杆运动,从而实现遮阳布的开闭,遮阳布开启减少大棚外的热量向大棚内传递。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加湿控温模式:当大棚内温度过高时,大棚内安装的喷雾器打开为大棚内进行加湿,喷出的水雾吸收大棚内的热量,从而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温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灌溉控温模式:幼苗培养架上的盆栽泥土湿度过低时,可使用主动式灌溉和被动式灌溉,被动式灌溉使用经酸碱中和后的雨水灌溉;主动式灌溉则使用干净的灌溉用水进行灌溉;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幼苗培养架包括育苗盘、多个苗床和主控制台,所述育苗盘中部设置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底面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育苗盘上放置盆栽通孔相对应的多个开口,所述底板上表面左端设置有第一出液体主管,所述第一出液体主管横管上连接有进液体管,所述进液体管穿过所述育苗盘侧面延伸至育苗盘外部,所述第一出液体主管横管上等距离连接有为所述育苗盘供水的多个第一出液体分管,所述第一出液体分管上等距离设置有为所述育苗盘上放置的盆栽进行浇水的多个可弯折喷淋头,所述可弯折喷淋头穿过所述育苗盘上表面延伸至所述育苗盘的上方;所述多个苗床并排设置,所述苗床上并排设置有多个育苗盘,两两苗床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出液体主管,所述第二出液体主管均与一进液体主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液体主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且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主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出液体主管上等距离连接有多个第二出液体分管,所述第二出液体分管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经旋转接头与所述进液体管连接为所述第一出液体主管供水的第三出液体分管,所述第三出液体分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且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主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苗床侧面等距离设置有与所述育苗盘一一对应的多个检测按钮,且所述多个检测按钮均与所述主控制台电性连接;

所述苗床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下方四周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框架的支撑柱,所述第二框架内铺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育苗盘的铁丝网;所述检测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的侧面;

所述主控制台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

所述进液体主管前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且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主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进液体管外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育苗盘包括一中空箱体,所述中空箱体上等距离开设有多排用于放置幼苗盆栽的通孔,所述中空箱体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支架,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幼苗盆栽的支撑板,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坡顶形支架的上方和所述坡顶形支架的下方均安装有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所述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蜗轮蜗杆转向器、第一转轴、遮阳布、移动杆、固定杆和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为矩形,所述安装框上等间距固定安装多根所述固定杆,所述安装框的两侧边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位于所述安装框中间的固定杆下侧安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轮蜗杆转向器的蜗杆,所述蜗轮蜗杆转向器的蜗轮内套设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安装在安装框的两侧;所述遮阳布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遮阳布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杆上;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位移杆,所述位移杆连接所述移动杆;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安装框上共设置有四根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吊耳,所述上侧和下侧的吊耳分别穿设有一条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固定在安装框前、后的侧边上;所述移动杆、第一转轴、固定杆互相平行;所述第一转轴上等间距安装有三个所述第一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齿轮均与一根所述第一齿条相配合,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均连接有位移杆;所述固定杆的下侧面安装有第一导向框,所述位移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框;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所述第一齿轮的位置上均设置有l形支撑杆,所述l形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在安装框最中部的所述固定杆上,所述l形支撑杆的前部安装有轴承,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轴承。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幼苗种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包括安装框架、立柱、第二导向框;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幼苗种植大棚的墙体上,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多扇遮阳窗,所述遮阳窗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铰接,所述遮阳窗的前表面均铰接有第二齿条;所述幼苗种植大棚墙体的前方设置有多根立柱,其中一根所述立柱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精密转向器,所述精密转向器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导向框为u形,所述第二导向框的两侧壁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在所述第二导向框内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与所第二齿轮啮合,并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框;未安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所述立柱上均安装有第二转轴支撑座,所述第二转轴支撑座两侧壁上均安装轴承,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轴承;所述第二转轴平行于地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为第二齿轮减速电机;所述第二齿条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第二凹槽。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幼苗种植大棚坡顶形支架的边缘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均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幼苗种植大棚周侧的地面上开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管均连接所述排水沟;所述地面下挖设有蓄水池,所述排水沟连接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分前部和后部两部分,所述蓄水池的前部和所述蓄水池之间使用过滤格栅分隔开,所述蓄水池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溢水口;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蓄水池的后部设置有酸碱测试仪,所述蓄水池的后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蓄水池后部的盖板上安装酸碱中和操作台,述蓄水池后部的盖板上还设置有肥料注入腔,所述蓄水池的右侧壁上安装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叶片和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蓄水池的右侧壁与所述搅拌叶片的转轴连接;所述蓄水池后部的所述盖板分左盖板、中盖板、右盖板三块,所述左盖板和所述右盖板固定,所述中盖板可开合,所述中盖板上设置有开合把手;所述蓄水池前部的所述盖板为一整块,其上同样设置有开合把手;所述酸碱中和操作台安装在所述右盖板上;所述水泵连接的出水管与所述进液体主管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辣椒幼苗养育环境的实现方法,通过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内,通过酸碱测试仪测量雨水的ph值,再决定是否利用酸碱测试台对雨水进行酸碱中和,以达到满足浇灌要求的水质;减少工人徒手操作,避免了危险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遮阳装置和遮阳通风控制装置,有效减少热量向棚内传导,快速通风快速散发温度,令棚内的所有辣椒幼苗保持在舒适的生长环境中(即适宜的长温度);加入了进液体主管、第二出液体主管和第三出液体主管,通过主控制台的作用,经可弯折喷淋头,提高了浇灌效率,操作便捷,可以实现对辣椒幼苗的自动浇水,保证辣椒幼苗快速健康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现步骤的流程图。

图2是幼苗综合种植系统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幼苗养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幼苗养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幼苗养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幼苗养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第二导向框内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配合的示意图。

图11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蓄水池部分各部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3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蓄水池部分的主视图。

图14为幼苗培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幼苗培养架中两苗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幼苗培养架中的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幼苗培养架中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幼苗培养架中的育苗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幼苗培养架中主控制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辣椒幼苗养育环境的实现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搭建大棚框架;所述幼苗种植大棚框架1包括多根支柱101,所述支柱101立于地面围成长方形的截面,相邻的所述支柱101之间设置有横杆102,所述大棚框架1的顶部架设有坡顶形支架103,所述坡顶形支架103上覆盖有薄膜,

步骤s2:在大棚内架设幼苗培养架,在大棚框架上安装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幼苗种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布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步骤s3:在幼苗培养架上种植辣椒幼苗;

步骤s4: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有以下控制模式:侧边控温模式、顶部控温模式、加湿控温模式、灌溉控温模式。

请参阅图7至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4中的侧边控温模式: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上的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从而打开遮阳窗实现棚内空气的对流。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顶部控温模式:当太阳直射时,启动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齿条带动位移杆运动,位移杆带动移动杆运动,从而实现遮阳布的开闭,遮阳布开启减少大棚外的热量向大棚内传递。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加湿控温模式:当大棚内温度过高时,大棚内安装的喷雾器打开为大棚内进行加湿,喷出的水雾吸收大棚内的热量,从而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温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灌溉控温模式:幼苗培养架上的盆栽泥土湿度过低时,可使用主动式灌溉和被动式灌溉,被动式灌溉使用经酸碱中和后的雨水灌溉;主动式灌溉则使用干净的灌溉用水进行灌溉;

请继续参阅图1、图14至图19,所述幼苗培养架包括育苗盘5、多个苗床6和主控制台7,所述育苗盘5中部设置有第一框架8,所述第一框架8底面设置有底板81,所述底板81上开设有与所述育苗盘5上放置盆栽通孔相对应的多个开口82,所述底板81上表面左端设置有第一出液体主管83,所述第一出液体主管83横管上连接有进液体管84,所述进液体管84穿过所述育苗盘5侧面延伸至育苗盘5外部,所述第一出液体主管83横管上等距离连接有为所述育苗盘5供水的多个第一出液体分管85,所述第一出液体分管85上等距离设置有为所述育苗盘5上放置的盆栽进行浇水的多个可弯折喷淋头86,所述可弯折喷淋头86穿过所述育苗盘5上表面延伸至所述育苗盘5的上方,使得经进液体管84将液体输送至第一出液体主管83,再由第一出液体主管83将液体输送至第一出液体分管85内,再通过开启可弯折喷淋头86,使得经可弯折喷淋头86可对育苗盘5上的幼苗盆栽进行液体浇灌,使其能够更好的生长;所述多个苗床6并排设置,所述苗床6上并排设置有多个育苗盘5,两两苗床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出液体主管9,所述第二出液体主管9均与一进液体主管91连接,所述第二出液体主管9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2,且所述第一电磁阀92与所述主控制台7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出液体主管9上等距离连接有多个第二出液体分管93,所述第二出液体分管93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经旋转接头94与所述进液体管84连接的为所述第一出液体主管83供水的第三出液体分管95,所述第三出液体分管95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6,且所述第二电磁阀96与所述主控制台7电性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92,将液体输送至进液体主管91内,进液体主管91再将液体输送至第二出液体主管9内,第二出液体主管9内的液体分送至多个第二出液体分管93内,再通过开启第二电磁阀96,将第二出液体分管93内的液体输送至对应的第三出液体分管95内,再由第三出液体分管95输送至进液体管84内,以此来进行大棚内幼苗盆栽的浇灌,使得幼苗盆栽能够生长的更好;

所述苗床6侧面等距离设置有与所述育苗盘5一一对应的多个检测按钮61,且所述多个检测按钮61均与所述主控制台7电性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将幼苗盆栽放置上育苗盘5上时,放置完毕后,工作人员可以按下对应该育苗盘5的检测按钮61,使得检测按钮61会发送信号给主控制台7,这样主控制台7收到信号就可以知道育苗盘5上放置有盆栽,这样主控制台7就会进行记录,之后再由工作人员操作进行浇水,当工作人员拿走育苗盘5上的盆栽时,再次按下对应育苗盘5的检测按钮61,主控制台7收到信号,使得主控制台知道育苗盘5上的盆栽被移走,这样工作人员在控制主控制台7在进行浇水时不会浪费水资源;

所述苗床6包括第二框架62,所述第二框架62下方四周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框架62的支撑柱23,所述第二框架62内铺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育苗盘5的铁丝网24;所述检测按钮61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62的侧面;

所述主控制台7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71;用于对第一电磁阀92、第二电磁阀96、第三电磁阀进行控制,来控制对育苗盘5进行浇水和浇灌养料的操作;

所述进液体主管91前端连接有进水管(未图示),进水管用于输入灌溉水源,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且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主控制台7电性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开启第三电磁阀,就可对育苗盘5进行浇水操作;

所述进液体管84外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使其能够与旋转接头94对应,螺旋与旋转接头94进行固定;

所述育苗盘5包括一中空箱体51,所述中空箱体51上等距离开设有多排用于放置幼苗盆栽的通孔52,所述中空箱体51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通孔52一一对应的支架53,所述支架53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幼苗盆栽的支撑板54,所述开口82与所述通孔52一一对应。使得放置幼苗盆栽时,可依次穿过通孔52和开口82经幼苗盆栽放置在支撑板54上进行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坡顶形支架103的上方和所述坡顶形支架103的下方均安装有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4,所述幼苗种植大棚遮阳装置4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02、蜗轮蜗杆转向器403、第一转轴407、遮阳布409、移动杆411、固定杆410和安装框401;所述安装框401为矩形,所述安装框401上等间距固定安装多根所述固定杆410,所述安装框401的两侧边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移动杆411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位于所述安装框401中间的固定杆410下侧安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0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0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轮蜗杆转向器403的蜗杆,所述蜗轮蜗杆转向器403的蜗轮内套设所述第一转轴407,所述第一转轴407的两端安装在安装框401的两侧;所述遮阳布40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杆410上,所述遮阳布409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杆411上;所述第一转轴407上安装有第一齿轮415,所述第一齿轮415啮合有第一齿条404,所述第一齿条40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位移杆408,所述位移杆408连接所述移动杆411;所述第一齿条40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起限位的作用;所述安装框401上共设置有四根移动杆411,所述移动杆411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吊耳406,所述上侧和下侧的吊耳406分别穿设有一条钢丝绳405,所述钢丝绳405的两端固定在安装框401前、后的侧边上;所述钢丝绳405共设置有12根,相应的每根所述移动杆411上均设置有12个所述吊耳406,起到防止遮阳布409下垂的作用;所述移动杆411、第一转轴407、固定杆410互相平行;所述第一转轴407上等间距安装有三个所述第一齿轮415,每个所述第一齿轮415均与一根所述第一齿条404相配合,所述第一齿条404的两端均连接有位移杆408;所述固定杆410的下侧面安装有第一导向框412,所述位移杆408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框412;所述第一转轴407上安装所述第一齿轮415的位置上均设置有l形支撑杆413,所述l形支撑杆413的顶部固定在安装框401最中部的所述固定杆410上,所述l形支撑杆413的前部安装有轴承414,所述第一转轴407穿过所述轴承414,起固定支撑的作用,分散受力。

请继续参见图2、图7至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幼苗种植大棚遮阳通风控制装置2包括安装框架201、立柱202、第二导向框207;所述安装框架201设置在所述幼苗种植大棚1的墙体上,所述安装框架201上安装有多扇遮阳窗208,所述遮阳窗208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框架201的顶部铰接,所述遮阳窗208的前表面均铰接有第二齿条204;所述幼苗种植大棚1墙体的前方设置有多根立柱202,其中一个所述立柱202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0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5的输出轴连接精密转向器206,所述精密转向器206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转轴203;所述第二导向框207为u形,所述第二导向框207的两侧壁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203上,在所述第二导向框207内设置有第二齿轮210,所述第二齿轮210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203上,所述第二齿条204与所述与所第二齿轮210啮合,并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框207;电机带动第二转轴20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210转动,第二齿轮210与第二齿条204配合第二齿条204向外运动实现遮阳窗208的开启;未安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5的所述立柱202上均安装有第二转轴支撑座209,所述第二转轴支撑座209两侧壁上均安装轴承211,所述第二转轴203穿过所述轴承211;所述第二转轴平行于地面。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第二转轴203中部下凹,影响第二转轴203的正常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5为第二齿轮210减速电机,避免电机停止后,由于重力作用第二齿条204往回运动,遮阳窗208又重新关上;所述第二齿条204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第二凹槽,减轻结构的重量;较佳的所述精密转向器206采用双输出轴的at-l系列双轴出轴型式。

请继续参见图2、图11至图1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回收利用系统3包括设置在所述幼苗种植大棚1坡顶形支架的边缘的排水槽31,所述排水槽31均连接有排水管32,所述幼苗种植大棚1周侧的地面上开设有排水沟33,所述排水管32均连接所述排水沟33;所述地面下挖设有蓄水池341,所述排水沟33连接蓄水池341;所述蓄水池341分前部和后部两部分,所述蓄水池341的前部和所述蓄水池341之间使用过滤格栅349分隔开,所述蓄水池341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溢水口342;所述蓄水池34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343;所述蓄水池341的后部设置有酸碱测试仪345,用于测试雨水的ph值,所述蓄水池341的后部安装有水泵346,所述水泵346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蓄水池341后部的盖板343上安装酸碱中和操作台347,所述蓄水池341的右侧壁上安装有搅拌器348,通过酸碱中和操作台347将中和酸碱的液体滴入蓄水池341中,搅拌器348加速酸碱中和的过程;述蓄水池后部的盖板上还设置有肥料注入腔;所述搅拌器348包括搅拌叶片和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蓄水池341的右侧壁与所述搅拌叶片的转轴连接;所述蓄水池341后部的所述盖板343分左盖板343、中盖板343、右盖板343三块,所述左盖板343和所述右盖板343固定,所述中盖板343可开合,所述中盖板343上设置有开合把手;所述蓄水池341前部的所述盖板343为一整块,其上同样设置有开合把手;所述酸碱中和操作台347安装在所述右盖板343上,可方便蓄水池341的清理。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泵346连接的出水管与所述进液体主管91连接,所述水泵346抽取的是中和后或是注入了肥料的雨水注入进液体主管中;所述进液体主管通过进水管注入灌溉水源,用灌溉用水直接进行灌溉。

本发明具有以下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幼苗盆栽放在育苗盘上,工作人员将盆栽放上去后,按下对应的检测按钮,发送信号至主控制台,主控制台接收到信号表示与检测按钮对应的育苗盘上已有幼苗盆栽,当幼苗盆栽需浇水时,开启第三电磁阀,使得进水管将水输送至进液体主管内,工作人员经主控制台开启对应育苗盘的第一电磁阀,将水输送至第二出液体分管内,工作人员再通过主控制台开启对应育苗盘的第二控制阀,将水输送至第三出液体分管内,第三出液体分管再将水输送至进液体管内,进液体管将水输送至第一出液体主管,再由第一出液体主管将水分送给多个第一出液体分管,工作人员再经主控制台开启可弯折喷淋头,可弯折喷淋头将水喷淋至放置有幼苗盆栽的育苗盘内进行浇水,实现大棚内的植物养殖浇水操作,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当光照强度过强的时候,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齿条与齿轮啮合,实现齿条的前后运动;齿条带动位移杆运动,位移杆带动移动杆移动,从而实现遮阳布的开合。令第二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就可实现遮阳窗的关闭。

当需要通风开启遮阳窗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向外运动从而带动遮阳窗开启。

雨水下落到大棚的棚顶上,通过其上设置有排水槽、排水管以及面上铺设的排水沟,将雨水导入蓄水池内,雨水流入蓄水池,通过蓄水池中的过滤格栅过滤掉水中的泥沙,使用酸碱测试仪测量雨水的ph值,如果雨水偏酸性则在酸碱中和操作台中滴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如果雨水偏碱性则使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加快中和的速度;再使用酸碱测试仪进行测量看是否达到灌溉要求的ph值,达到要求的数值使用水泵抽水灌溉幼苗;当幼苗需要添加肥料时可在肥料注入腔中输入液体肥料,与中和后的雨水混合,通过相应的管道注入幼苗培养架上种植幼苗的土壤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方法提到辣椒幼苗可以替换成花生、辣椒、茶树或水果等的幼苗,但这里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