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种植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40744发布日期:2020-07-10 17:19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园林种植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种植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推广,城市中为了提高绿化面积,园林建设越来越多,其中园林中主要以种植植被为主,种植植被的土壤将是园林中的重中之重。土壤在化肥的过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暴雨水土流失等侵害下,容易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出现板结现象。土壤板结后会导致土壤的透气性能下降,从而导致种植在土壤中的植物根部缺氧窒息导致根部腐烂,有害植物健康,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现有的土壤改良方法主要通过将土壤耙松或翻松,增大土壤孔隙度,以恢复土壤的透气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是,由于土壤上种植有植被,耙松或翻松土壤时若直接使用大型机械,容易对土壤及植被产生碾压,因此,通常需要采用人工耙松或翻松,而板结的土壤较硬,耙松或翻松时需要较大的外力,从而使得施工时需要耗费大量体力,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因此,还有改善空间。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园林种植土壤改良方法,其具有降低施工人员工作强度的效果。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种植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01),在板结的土壤中插入若干渗灌管,所述渗灌管的插入端封闭,且所述渗灌管的管壁贯穿有若干渗灌孔;步骤02),将包含有铁粉与水的预混物通过渗灌管将预混物注入板结的土壤中;步骤03),自然干燥24h及以上,然后通过渗灌管注入盐酸溶液;步骤04),通过渗灌管注入液态的有机肥料;步骤05),通过渗灌管注入弱碱性溶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渗灌管将预混物注入土壤中,利用水流带动铁粉进入土壤中,通过注入盐酸溶液以使得铁粉与盐酸溶液反应以产生氢气,利用产生的氢气被困于土壤中所产生的气压将土壤撑开,从而使得土壤蓬松,增大土壤孔隙度,恢复透气性,使得土壤改良的过程中无需人工耙松或翻松板结的土壤,节省了大量体力,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通过注入有机肥料,补充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微生物生长,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以使得土壤改良后不易再次板结;通过注入弱碱性溶液,调节土壤酸碱度,将未反应的盐酸溶液及酸雨带来的酸性物质中和掉,使得土壤不易呈酸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使得土壤不易再次板结;通过渗灌管插入土壤中,使得预混物、盐酸溶液、有机肥料及弱碱性溶液均能较易渗透至土壤中,提高土壤改良的效果;通过铁粉与盐酸反应,还能产生二价铁离子,增加土壤中的二价铁离子,使得土壤中含有足够的铁元素供植物吸收,有助植物生长,同时有亚铁离子也能使得土壤较为疏松,不易板结,使得土壤改良后不易再次板结,改良效果较佳。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混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100份;铁粉33-44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与铁以特定比例配合,避免铁粉过多导致预混物难以流动,同时也保证足够的铁粉与盐酸反应以形成足够多的氢气,使得土壤蓬松的效果较佳。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混物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增稠剂15-2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增稠剂,使得预混物稠度上升,从而使得铁粉在水中分散均匀后不易团聚不易沉淀,使得预混物体现较为稳定,从而使得预混物渗透至土壤中后,铁粉分布较为均匀,减少局部土壤中铁粉较多的情况,使得蓬松的效果较为均匀。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增稠剂为玉米淀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玉米淀粉作为增稠剂,使得增稠剂残留在土壤中能成为土壤的养分,有助于微生物生长,有助于搭建土壤中的生态体系,有助土壤改良。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铁粉粒径为10-100nm,所述渗灌孔的孔径为0.1-0.5mm,所述渗灌孔密布于渗灌管的管壁,相邻渗灌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2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纳米级的铁粉,使得铁粉更易渗入土壤中,使得铁粉在土壤中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蓬松土壤的效果分布均匀,蓬松效果较佳;通过渗灌孔的孔径为0.1-0.5mm,以及渗灌孔分布密集,产生大量细水流,从而使得水流更好地带动铁粉均匀渗透在土壤中,使得土壤改良的效果较佳。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02)中,采用1-2mpa的压力将预混物注入板结的土壤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高压使得水流具有较强的冲击力,从而较好地切开土壤,使得铁粉较好地大面积渗透在土壤中,使得改良土壤的范围较大,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5%-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盐酸的浓度,避免浓度过高导致损伤植物更系以及避免大量杀死微生物,较大程度上降低对土壤的影响,同时保证足够的盐酸与铁粉反应以产生氢气,保证蓬松土壤的效果。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液态的有机肥料由水和人体尿液以10:1的质量比例复配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稀释后的人体尿液作为肥料,使得有机肥料的养分较高,有助于土壤改良,并且使得改良后的土壤不易再次板结。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弱碱性的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所述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为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浓度为3%-5%的弱碱溶液调节土壤酸碱度,较为温和地对土壤进行酸碱度的调节,减少对土壤中生物体系的影响,使得土壤改良效果较佳。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渗灌管的插入端呈锥形凸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渗灌管的插入端呈锥形凸出,使得渗灌管的插入端易于破开土壤,插入渗灌管时更为省力,有助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渗灌管将预混物注入土壤中,利用水流带动铁粉进入土壤中,通过注入盐酸溶液以使得铁粉与盐酸溶液反应以产生氢气,利用产生的氢气被困于土壤中所产生的气压将土壤撑开,从而使得土壤蓬松,增大土壤孔隙度,恢复透气性,使得土壤改良的过程中无需人工耙松或翻松板结的土壤,节省了大量体力,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2.通过铁粉与盐酸反应,还能产生二价铁离子,增加土壤中的二价铁离子,使得土壤中含有足够的铁元素供植物吸收,有助植物生长,同时有亚铁离子也能使得土壤较为疏松,不易板结,使得土壤改良后不易再次板结,改良效果较佳;3.通过采用稀释后的人体尿液作为肥料,使得有机肥料的养分较高,有助于土壤改良,并且使得改良后的土壤不易再次板结。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中园林种植土壤改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园林种植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01),现场考察,圈定园林种植土壤出现板结的范围,在板结的土壤中竖直插入渗灌管,渗灌管的长度为1m,渗灌管的插入端封闭且呈圆锥状凸起,渗灌管的内径为20mm,渗灌管的壁厚为4mm,渗灌管的管壁上贯穿有密布的渗灌孔,渗灌孔的孔径为0.2mm,相邻渗灌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8mm,相邻渗灌管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m。步骤02),在搅拌罐中加入水和铁粉,水采用静置48h以上的自来水,铁粉采用研磨设备研磨至粒径为50nm,水与铁粉的质量比例为100:40,搅拌罐的转速为120r/min搅拌10min以将铁粉分散均匀形成预混物,然后保持转速120r/min持续搅拌,采用水泵将预混物通过渗灌管中注入土壤中,注入预混物时,恒压1.5mpa后保持1min,然后泄压,然后通过下一根渗灌管朝向土壤中灌注预混物。步骤03),所有渗灌管均注入完预混物后,在晴天的条件下自然干燥24h,施工时需关注天气预报,旋转晴天进行施工,若注入预混物后遇到下雨天,则需要重新注入预混物;干燥完毕后,用水泵将盐酸溶液通过渗灌管注入土壤中,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8%,注入盐酸溶液时,恒压1.5mpa后保持3min,然后泄压,然后通过下一根渗灌管朝向土壤中灌注盐酸溶液。步骤04),用水泵将液态的有机肥料通过渗灌管注入土壤中,有机肥料为人体尿液与水的混合物,其中,水与人体尿液的质量比例为10:1,注入有机肥料时,恒压1mpa后保持1min。步骤05),用水泵将弱碱性溶液通过渗灌管注入土壤中,其中,弱碱性溶液采用浓度为4%的碳酸氢钠溶液,注入弱碱性溶液时,恒压0.5mpa后,保持10min,完成土壤的改良施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01)中,渗灌孔的孔径为0.1mm,相邻渗灌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mm。步骤02)中,铁粉采用研磨设备研磨至粒径为10nm,水与铁粉的质量比例为100:33;注入预混物时,恒压1mpa后保持1min。步骤03)中,所有渗灌管均注入完预混物后,在晴天的条件下自然干燥36h;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5%,注入盐酸溶液时,恒压1mpa后保持3min。步骤05)中,弱碱性溶液采用浓度为3%的碳酸氢钠溶液。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01)中,渗灌孔的孔径为0.5mm,相邻渗灌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mm。步骤02)中,铁粉采用研磨设备研磨至粒径为100nm,水与铁粉的质量比例为100:44;注入预混物时,恒压2mpa后保持1min。步骤03)中,所有渗灌管均注入完预混物后,在晴天的条件下自然干燥48h;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0%,注入盐酸溶液时,恒压2mpa后保持3min。步骤05)中,弱碱性溶液采用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02)中,在搅拌罐中加入水和玉米淀粉,水和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例为100:15,转速60r/min持续搅拌并加热至水沸腾,停止加热,持续搅拌,自然冷却至常温,然后再向搅拌罐中投入铁粉,其中,水采用静置48h以上的自来水,铁粉采用研磨设备研磨至粒径为50nm,水与铁粉的质量比例为100:40,然后提升搅拌罐的转速为120r/min,搅拌10min以将铁粉分散均匀形成预混物,然后保持转速120r/min持续搅拌。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02)中,水和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例为100:18。实施例6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02)中,水和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例为100:20。实验1采用环刀法检测土壤经过各实施例改良方法改良后的大孔隙度(%)和小孔隙度(%);未改良的土壤的大孔隙度为5%、小孔隙度为26%。具体检测数据详见表1大孔隙度(%)小孔隙度(%)实施例118%42%实施例218%43%实施例318%44%实施例414%48%实施例515%48%实施例614%49%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得,通过本发明的土壤改良方法改良后的土壤的大孔隙度和小孔隙度均有明显提升,成功是土壤蓬松,将板结的土壤成功改良成具有较好通气性的土壤,使得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有利于植被的健康,而且在改良的过程中无效频繁地耙松土壤,较为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根据表1中实施例4-6与实施例1-3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混物中加入增稠剂,有效增加预混物的粘度,从而使得分散于水中的铁粉不易团聚、不易沉淀,使得铁粉更好地均匀分布在土壤中,使得产生气体以蓬松土壤时,蓬松的效果分布均匀,使得大孔隙度有所下降,减少气体局部较多而使得大孔隙度较大的情况,使得土壤中大小孔的分布更为符合植物生长所需,使得土壤中的生态系统更为稳定。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