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及其育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16001发布日期:2020-10-23 19:1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杏鲍菇栽培方法及栽培方法,具体涉及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及其育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袋栽杏鲍菇以白炽灯育菇为主,有的使用纯色led灯带,而瓶栽杏鲍菇育菇过程中,由于其层架的特殊出菇模式,必须采用led灯带的模式;灯光是杏鲍菇育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诱导因子和生长因子,关系到杏鲍菇子实体的整体品质和产量;尤其在瓶栽杏鲍菇注重形态的情况下,led灯光的选择,育菇时led灯光的开关频次尤为重要。纯色灯带大部分以白光和蓝光灯带为主。

菇帽是食用菌光受体的主要部位,菇帽对不同颜色、不同强度、不同频次的光照有较高的敏感度,不同食用菌由于光受体基因的差异,其对不同光质和强度的敏感度不同;在杏鲍菇瓶栽育菇过程中,选用200-400lx的纯led白光,其菇型较合理,但杏鲍菇菇帽容易变大、开伞,菇体容易衰老;选用100-300lx的纯led蓝光,其菇帽较厚、偏小且菇体长不高,产量偏低;另外在采收过程中不容易辨别菇体的成熟度,且蓝光对眼睛有较大的损害,不符合杏鲍菇工厂化育菇过程中,高品质、高产量、方便采收的要求。

cn108834742a公开的一种利用led植物生长光源促进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方法,利用发深红光的荧光粉与蓝光芯片组合制备成荧光粉激发型led植物生长光源,制作的led光源的光谱中蓝色芯片的蓝色峰积分面积和红色荧光粉的红色峰的积分面积之比为1∶3;该栽培为袋栽模式,且其红光的波长较长,频率小,热效应要强,会提高培养房的温度,不利于提高子实体的紧实度和育出高品质的杏鲍菇。

cn108575569a公开的一种蓝色led调控杏鲍菇生长的方法,其杏鲍菇生育室主体的上方固定设有白色led和蓝色led,在杏鲍菇特定的生长期给与不同蓝色led的照射时间;该栽培为袋栽模式,且其照射属于单一光源,其对菇帽表现较好,但对转化率没有增加,且影响观察菇体生长状况和采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瓶栽杏鲍菇产量和品质,且不影响育菇观察和采收的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能提高瓶栽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的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育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包括灯带本体和安装在灯带本体上若干个led发光组件,每组led发光组件均由蓝色led灯珠和白色led灯珠组成。

进一步的,两个相邻所述蓝色led灯珠之间设置有两个白色led灯珠。

进一步的,所述led发光组件的光照照度为400-600lx,

进一步的,所述led发光组件的光照照度为500lx。

进一步的,所述灯带本体套装在透明塑料圆筒中。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育菇方法,包括使用蓝、白混合led灯带在育菇期各阶段的光照打开、关闭频次与相关参数的调控:(1)菌瓶进育菇房预冷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2天;温度为13-15℃,通风关闭,光照关闭,空气湿度为80-95﹪;(2)菌瓶搔菌后菌丝恢复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3-4天;温度为15-17℃,通风关闭,光照打开5min、关闭3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8-95﹪;(3)菌瓶搔菌后开始催蕾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5-7天;温度为15-17℃,通风开5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打开5min、关闭3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0-90﹪;(4)菌瓶搔菌后催蕾期调整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8天;温度为15-17℃,通风开2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打开1min、关闭6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70-85﹪;(5)菌瓶搔菌后幼蕾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9-11天;温度为16-18℃,通风开1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关闭;空气湿度为68-83﹪;(6)菌瓶搔菌后幼蕾膨大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2天;温度为16-18℃,通风关闭,光照关;空气湿度为82-92﹪;(7)菌瓶搔菌后菇蕾塑形初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3天;温度为16-18℃,通风开1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10s、关闭12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0-93﹪;(8)菌瓶搔菌后小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4天;温度为14.5-17.5℃,通风开2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1min、关闭9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80-93﹪;(9)菌瓶搔菌后中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5天;温度为12.5-16.0℃,通风开3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2min、关闭6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85-95﹪;(10)菌瓶搔菌后大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6天;温度为10.0-13.0℃,通风开4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2min、关闭6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5-95﹪;(11)杏鲍菇开始采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7天;温度为8.5-10.5℃,通风开3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关闭,空气湿度为82-90﹪。

瓶栽杏鲍菇育菇栽培使用本发明,完全规避了单色纯光源育菇过程中不够理想的状态,使用蓝、白混合led灯带以及调控相应参数,把光源对瓶栽杏鲍菇育菇的有益效果发挥到极致;生产出的杏鲍菇的菇帽较厚,菇帽与菇柄非常搭配,其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提升,生物学转化率高,且不影响育菇观察和采收,其优良性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实施例:

本发明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包括灯带本体和安装在灯带本体上若干个led发光组件,灯带本体套装在透明塑料圆筒中,每组led发光组件均由蓝色led灯珠和白色led灯珠组成,两个相邻所述蓝色led灯珠之间设置有两个白色led灯珠,led发光组件的光照照度为500lx。

应用杏鲍菇瓶栽蓝、白混合led灯带的育菇方法,包括使用蓝、白混合led灯带在育菇期各阶段的光照打开、关闭频次与相关参数的调控:

(1)菌瓶进育菇房预冷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2天;温度为13-15℃,通风关闭,光照关闭,空气湿度为80-95﹪;

(2)菌瓶搔菌后菌丝恢复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3-4天;温度为15-17℃,通风关闭,光照打开5min、关闭3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8-95﹪;

(3)菌瓶搔菌后开始催蕾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5-7天;温度为15-17℃,通风开5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打开5min、关闭3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0-90﹪;

(4)菌瓶搔菌后催蕾期调整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8天;温度为15-17℃,通风开2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打开1min、关闭6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70-85﹪;

(5)菌瓶搔菌后幼蕾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9-11天;温度为16-18℃,通风开1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关闭;空气湿度为68-83﹪;

(6)菌瓶搔菌后幼蕾膨大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2天;温度为16-18℃,通风关闭,光照关;空气湿度为82-92﹪;

(7)菌瓶搔菌后菇蕾塑形初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3天;温度为16-18℃,通风开1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10s、关闭12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0-93﹪;

(8)菌瓶搔菌后小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4天;温度为14.5-17.5℃,通风开2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1min、关闭9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80-93﹪;

(9)菌瓶搔菌后中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5天;温度为12.5-16.0℃,通风开3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2min、关闭6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85-95﹪;

(10)菌瓶搔菌后大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6天;温度为10.0-13.0℃,通风开4min、停150min交替循环,白天光照关闭,晚上光照打开2min、关闭60min交替循环,空气湿度为85-95﹪;

(11)杏鲍菇开始采菇期:菌瓶进育菇房的第17天;温度为8.5-10.5℃,通风开3min、停150min交替循环,光照关闭,空气湿度为82-90﹪。

表一:不同光质对袋栽杏鲍菇侧耳子实体形态的影响

在原基分化时期进行不同光质的光照处理对幼蕾的成熟影响较大,如表一所示,绿光处理组中子实体的菌柄最长(18.3cm),而蓝光处理组中子实体的菌柄最短(16.0cm);红光与白光处理组之间的菌柄长度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显著;白光处理组中子实体的菌盖直径最小,且与红、黄、绿、蓝处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菌盖直径k与菌柄直径的比值k越接近1,表明杏鲍菇侧耳子实体的外观品质越好.在各光质处理组中,黄光处理组中的k值更接近1,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不大。

表二:不同光质对袋栽杏鲍菇侧耳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在食用菌栽培中,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商品率是判断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出菇的重要指标,如表二所示:蓝色光质组的生物学效率最低,为73.80%;白色混合光照处理组的生物学效率最高,高达87.20%;而红色、黄色、绿色光质处理组的生物学效率依次为82.40%、80.03%、85.43%,商品率指商品菇在总产量中的占比,蓝光处理组的商品率最高,达到77.55%,而红光处理组的商品率最低,为71.96%。

表三:蓝、白纯led灯光及混合led灯光的瓶栽育菇实验数据

采用不同光质及光照强度对生产工作及菇形和品质,以及产量等的影响较大,如表三所示,对比了纯白led光、纯蓝色led光、1白1蓝led光、2白1蓝led光和3白1蓝led光,以及相应的光照强度,由瓶栽育菇实验数据可知,2白1蓝led光下培养的菇帽较厚,菇帽与菇柄非常搭配,平均每瓶成品菇产量172.0g/瓶,平均每瓶菇总产量206.0g/瓶,生物学转化率82.4%,且不影响育菇观察和采收,其优良性显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