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畜牧养殖用禽类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7608发布日期:2020-10-23 19:1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畜牧养殖用禽类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喂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畜牧养殖用禽类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禽类进行喂食普遍是直接将饲料倒入喂食槽内,而当禽类没有将喂食槽内的全部饲料吃完时,野鸟会将喂食槽内的饲料吃完,如此会导致饲料的浪费,增大饲料的消耗量,从而会提高养殖成本。为了防止喂食槽内的饲料被野鸟吃掉,养殖人员会用盖板将喂食槽盖住,但是禽类需要进行多次喂食,从而养殖人员需要反复多次将盖板打开和盖回,如此较为繁琐。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防止饲料被野鸟吃掉的畜牧养殖用禽类喂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饲料会被野鸟吃掉导致饲料浪费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饲料被野鸟吃掉的畜牧养殖用禽类喂食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畜牧养殖用禽类喂食装置,包括:底板,其中间连接有安装架;储料桶,安装架上连接有储料桶;桶盖,储料桶上放置有桶盖;食盒机构,底板上安装有食盒机构;下料机构,食盒机构与储料桶之间安装有下料机构。

优选地,食盒机构包括:固定导向块,底板上连接有多个固定导向块;压板,相邻的固定导向块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压板;支撑弹簧,压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第一连接板,压板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套座,第一连接杆端部连接有套座;第一固定架,底板上靠近压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架;饲料盒,第一固定架内连接有饲料盒;连接座,饲料盒外壁上部连接有连接座;盖板架,连接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盖板架,盖板架与饲料盒接触配合,盖板架与套座滑动配合。

优选地,下料机构包括:输料管,储料桶与饲料盒之间连接有输料管;联接盒,输料管上连接有联接盒;第二固定架,输料管外壁连接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端部与底板连接;定位导轨,第二固定架上连接有定位导轨;连接架,定位导轨内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架;挡板,连接架上连接有挡板,挡板与联接盒滑动式连接;第二连接板,连接架端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水盒机构,水盒机构包括:支撑架,底板上靠近固定导向块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架;固定导轨架,支撑架上连接有固定导轨架;轨道板,固定导轨架上连接有轨道板;第一楔形块,固定导轨架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楔形块;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楔形块与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二连接杆,第一楔形块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储水盒,第二连接杆上连接有储水盒,储水盒与轨道板滑动式连接;连接块,第一连接杆上连接有连接块;第二楔形块,连接块上连接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装料量调节机构,装料量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板,饲料盒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板;定位杆,滑动板上滑动式连接有定位杆;第二复位弹簧,定位杆与滑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定位卡齿条,饲料盒外壁下部连接有定位卡齿条,定位卡齿条与定位杆配合。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食盒机构和下料机构相互配合能够对禽类进行喂食,且食盒机构能够防止饲料被野鸟吃掉。

2.水盒机构能够对禽类进行喂水,且水盒机构能够防止水被野鸟喝掉。

3.装料量调节机构能够调节食盒机构储存饲料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料量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c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安装架,3-储料桶,4-桶盖,5-食盒机构,51-固定导向块,52-压板,53-支撑弹簧,54-第一连接板,55-第一连接杆,56-套座,57-盖板架,58-连接座,59-饲料盒,510-第一固定架,6-下料机构,61-第二连接板,62-连接架,63-定位导轨,64-挡板,65-联接盒,66-输料管,67-第二固定架,7-水盒机构,71-储水盒,72-轨道板,73-第二连接杆,74-第一楔形块,75-第二楔形块,76-连接块,77-固定导轨架,78-支撑架,79-第一复位弹簧,8-装料量调节机构,81-滑动板,82-定位卡齿条,83-定位杆,84-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畜牧养殖用禽类喂食装置,如图1-3和图5所示,包括有底板1、安装架2、储料桶3、桶盖4、食盒机构5和下料机构6,底板1顶部中间连接有安装架2,安装架2内连接有储料桶3,储料桶3顶部放置有桶盖4,安装架2外侧的底板1顶部安装有食盒机构5,食盒机构5与储料桶3之间安装有下料机构6。

食盒机构5包括有固定导向块51、压板52、支撑弹簧53、第一连接板54、第一连接杆55、套座56、盖板架57、连接座58、饲料盒59和第一固定架510,安装架2外侧的底板1顶部沿周向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固定导向块51,相邻的两个固定导向块51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压板52,压板52底部与底板1顶部之间连接有两个支撑弹簧53,压板52内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4,第一连接板54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5,第一连接杆55顶端连接有套座56,压板52内侧的底板1顶部连接有第一固定架510,第一固定架510内连接有饲料盒59,饲料盒59外壁上部连接有连接座58,连接座58上转动式连接有盖板架57,盖板架57与饲料盒59接触配合,盖板架57与套座56滑动配合。

下料机构6包括有第二连接板61、连接架62、定位导轨63、挡板64、联接盒65、输料管66和第二固定架67,储料桶3下部与饲料盒59上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66,输料管66上嵌入式连接有联接盒65,输料管66外壁连接有第二固定架67,第二固定架67底部与底板1顶部连接,第二固定架67上连接有定位导轨63,定位导轨63内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架62,连接架62上部连接有挡板64,挡板64与联接盒65滑动式连接,连接架62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61,第二连接板61与第一连接板54连接。

可将桶盖4打开,然后将储料桶3内加满饲料,随后将桶盖4盖回即可,储料桶3内的饲料随之经输料管66流入饲料盒59内。当禽类走到压板52上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使压板52向下移动,支撑弹簧53随之被压缩,压板52向下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板54向下移动,第一连接板54向下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55向下移动,第一连接杆55向下移动带动套座56向下移动,套座56向下移动能够将盖板架57打开,盖板架57打开后禽类即可吃到饲料盒59内的饲料。第一连接板54向下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板61向下移动,第二连接板61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架62向下移动,连接架62向下移动带动挡板64向下移动,挡板64向下移动后能够将输料管66内的饲料挡住,如此饲料随之停止流入饲料盒59内,从而能够防止盖板架57打开后饲料一直流入饲料盒59内,进而能够防止饲料盒59内流入过多的饲料,能够防止饲料过多落入地面导致浪费。当禽类离开压板52后,在支撑弹簧53的作用下能够使压板52向上移动复位,从而能够使盖板架57盖回将饲料盒59挡住,能够使挡板64向上移动复位不挡住输料管66内的饲料;盖板架57盖回将饲料盒59挡住后,能够防止饲料被野鸟吃掉。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6所示,还包括有水盒机构7,水盒机构7包括有储水盒71、轨道板72、第二连接杆73、第一楔形块74、第二楔形块75、连接块76、固定导轨架77、支撑架78和第一复位弹簧79,固定导向块51内侧的底板1顶部连接有支撑架78,支撑架78上部连接有固定导轨架77,固定导轨架77底部连接有轨道板72,固定导轨架77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楔形块74,第一楔形块74与支撑架78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79,第一楔形块74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3,第二连接杆73上连接有储水盒71,储水盒71与轨道板72滑动式连接,第一连接杆55外壁连接有连接块76,连接块76上连接有第二楔形块75,第二楔形块75与第一楔形块74配合。

可将清水倒入储水盒71内,第一连接杆55向下移动能够带动第二楔形块75向下移动,第二楔形块75向下移动能够使第一楔形块74靠近支撑架78,第一复位弹簧79随之被压缩,第一楔形块74靠近支撑架78通过第二连接杆73能够使储水盒71从饲料盒59底部移出,储水盒71从而不被饲料盒59挡住,如此禽类即可喝到储水盒71内的水。当第一连接杆55带着第二楔形块75向上移动复位后,在第一复位弹簧79的作用下能够使储水盒71重新移入饲料盒59底部,如此储水盒71被重新挡住,从而能够防止储水盒71内的水被野鸟喝掉。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4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装料量调节机构8,装料量调节机构8包括有滑动板81、定位卡齿条82、定位杆83和第二复位弹簧84,饲料盒59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板81,滑动板81上滑动式连接有定位杆83,定位杆83与滑动板81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4,饲料盒59外壁下部连接有两个定位卡齿条82,定位卡齿条82与定位杆83配合。

可人工手动向外侧移动定位杆83,第二复位弹簧84随之被压缩,随后即可向上移动定位杆83使滑动板81向上移动,当滑动板81向上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停止向上移动定位杆83,并松开定位杆83,在第二复位弹簧84的作用下能够使定位杆83向内侧移动复位,从而定位卡齿条82能够将定位杆83固定,防止定位杆83移动,进而能够将滑动板81固定,防止滑动板81移动。如此通过调节滑动板81在饲料盒59内所处的高度,能够调节饲料盒59储存饲料的容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