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86884发布日期:2021-03-17 00:3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螯虾的保存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便于红螯螯虾的保存及运输的活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稻种植环境的恶化,病害、虫害、草害发生日趋严重。传统生产中,化肥、农药被普遍使用,这不仅给稻米的食用带来隐患,同时,大量施肥打药造成环境污染。国家要求秸秆还田,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来侵蚀水稻根,使水稻根部发育不良分蘖不足造成减产,同时有虫卵借宿在稻草杆上,会大大增加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率。另外,虾的单独养殖被扣上污染水质,破坏生态环境的帽子。现在,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资源制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

因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避免对土地的过渡开发,及进行保护环境的绿色种植,人们开发了多种多样的一体化种植方案,例如将虾与稻混合种植养殖的稻虾共作模式。

传统的稻虾共作模式,需要在田块开挖沟槽,只保留一小块种植区,存在着虾与稻争地的问题,同时对于后期水稻的收割比较麻烦,改变了田块基本农田的属性,影响到主粮安全。

目前稻田养殖方法与模式不当,产出的小龙虾普遍存在个体较小、色泽较差、品种退化且病害较多,稻田养殖的小龙虾多喂食人工复配的饲料,产生的小龙虾口感与营养差,达不到天然小龙虾的营养。同时导致水稻的产量低,品质一般。

因此,需要对目前的稻虾共作模式进行改进,以提高水稻的产品和品质,同时也提高小龙虾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提出一种以水稻种植为主、龙虾养殖为辅、稻田不挖环沟、一稻一虾新型种养模式,解决了传统的稻虾轮作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中存在的虾种退化严重、免疫力下降,质量上参差不齐,上市时间晚、不集中、价格低,开沟挖槽侵占农田面积,影响稻米产量和质量等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通过改造新型田间工程,设置新的田间模式,由此增加水稻和小龙虾的生长和养殖空间,提高水稻的产品及小龙虾的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改造田地,将在原有土地改造成长方形农田,不挖沟槽,不改变基本田性质,

进一步,将土地采用土地翻耕机械进行翻耕后形成长方形农田,再在农田周围加宽2.5m左右,深0.8m左右外埂,以进行保护。通常情况下,土地选择地址低洼,土地连片,相对平整,进水方便,水质优良,土地肥沃,保水性好的田块为好。

102、灌水;通过水泵进行灌水,使水位在20cm左右,以便于种植水草;

103、种植水草,所述水草主要为伊乐草;

在种植水草的过程中,加强水位控制和草的长势管理,不使用任何农药及化学肥料。水位控制是指保持水位在20cm左右,水位误差不超过2cm。

104、放养龙虾苗,观察水及水草,水质清澈,当水草直径达到60cm左右时,方可放龙虾苗。

其中,每亩放养2800-3200尾虾苗,虾苗不要过密,过密会影响虾的品质。

现国家要求秸秆还田,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来侵蚀水稻根,使水稻根部发育不良分蘖不足造成减产,同时有虫卵借宿在稻草杆上,会大大增加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率。现稻虾轮作解决了秸秆还田给水稻带来危害,秸秆上的虫卵是龙虾很好的耳料,秸秆在田中腐烂产生大量有机肥供给水草。供克氏原螯虾摄食,前期适当需要补充虾饲料,保证喂养要到位,注意观察龙虾长势。

105、水位控制,并保持150-200天时间,以给小龙虾足够的生长时间。同时调节水位,水草长势要有活力,同时要防止龙虾破坏水草生长。

106、捕捞成虾,采用拖网捕捞成虾,然后放水晒田,同时把水草、龙虾粪便、饲料残渣通过人工控制发酵有机肥,翻耕田块。

捕完虾后田间清理工作,小龙虾基本吃光了杂草和害虫,留下来充裕的虾粪,管理好虾田有机肥,防止流失。

107、种植水稻,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控制好水位(水位以3-5cm为标准),养虾的田不长杂草,如少量杂草人工清理,做好稻田防虫措施,安装杀虫灯,每亩15天左右人工用绳子拉网赶虫。

108、收割水稻。

其中,小龙虾采用育养分离,事先做好龙虾育苗准备。并以温室形式构建人工育苗池,人工可控繁殖育苗。

进一步,收割水稻后,秸秆回田,对田块进行翻耕,做好养水草和养虾准备。

更进一步,农田进行晒田和消毒操作,以便于种植水草和养殖小龙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保证主粮安全:不需要挖沟开槽,不改变基本农田属性,虾不与稻争地,水稻亩产1000斤-1200斤。

2、质量高、价格好:出产的小龙虾,质量高,可以卖出比较高的价格。水稻品质好,没有农药化肥,绿色生态大米,深受消费者欢迎。

3、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养殖,虾吃光田块里面的杂草和害虫,留下有机粪肥,水稻种植全程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收割也非常方便,大幅度降低成本,对生态环境非常友好。

4、风险低:低密度养殖(3000尾小龙虾/亩),成活率高。同时错开每年5月份小龙虾发病死亡高峰期,有效避免因为连续养殖造成的疾病多,难养殖的周期现象。

5、生存环境好:每季专注一种作物,没有沟槽,龙虾生存环境更好,水稻生长环境更好。

且,本发明不需要改变基本田属性,稻虾轮作并维持生态平衡,且能够产出优质的成品虾和绿色生态的稻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实现农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实现小龙虾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所实现的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法,其具体的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101、改造田地,在原有田块改造格田成方,不挖沟槽,不改变基本田性质,农田周围加宽2.5m左右,深0.8m左右外埂,如图1所示。

例如,当年11月中旬左右收稻谷后,秸秆回田,对田块进行翻耕,做好养虾准备。

然后,进行晒田和消毒操作,以便于种植水草和养殖小龙虾。

102、灌水;通过水泵进行灌水,使水位在20cm左右,以便于种植水草。

103、种植水草,所述水草主要为伊乐草;

在种植水草的过程中,加强水位控制和草的长势管理,不使用任何农药及化学肥料。水位控制是指保持水位在20cm左右,水位误差不超过2cm。

例如,当年12月份至来年2月20日左右,加强水位控制和草的长势管理,在此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及化学肥料。

104、放养龙虾苗,观察水及水草,当水质清澈,水草直径达到60cm左右时,方可放龙虾苗。

2月20日左右放龙虾苗,每亩3000尾左右,虾苗不要过密,过密会影响虾的品质,出不了大虾,影响成虾销售价格。

在此之前,小龙虾采用育养分离,做好龙虾育苗准备。并且以温室形式构建人工育苗池,通过人工育苗池对小龙虾进行培育,人工可控繁殖育苗。

105、水位控制,并保持150-200天时间,以给小龙虾足够的生长时间。例如,2月20日至5月20日注意虾田管理,水位控制。

调节水位,依据龙虾生长期进行水位调节,这是养殖龙虾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水草长势要有活力,同时要防止龙虾破坏水草生长。

106、捕捞成虾,采用拖网捕捞成虾,然后放水晒田同时,把虾田水草、龙虾粪便和饲料残渣通过人工控制发酵有机肥,翻耕田块。

秸秆和水草产生的大量的有机肥,供克氏原螯虾摄食,前期适当需要补充虾饲料,保证喂养要到位,注意观察龙虾近期长势。

5月份开始捕捞成虾销售,同时做好水稻种植前期工作,如水稻播种育秧,秧苗田间管理。

捕完虾后田间清理工作,放水晒田,翻耕田块。虾田,小龙虾基本吃光了杂草和害虫,留下来充裕的虾粪,管理好虾田有机肥,防止流失。

107、种植水稻,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控制好水位(水位以3-5cm为标准),养虾的田不长杂草,如少量杂草人工清理,做好稻田防草防虫措施,安装杀虫灯,每亩15天左右人工用绳子拉网赶虫。

例如,6月份开始插秧。

6-11月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控制好水位,养虾的田不长杂草,如少量杂草人工清理,做好稻田防虫措施,安装杀虫灯,每亩15天左右人工用绳子拉网赶虫。

108、收割水稻。

例如,11月份收割水稻,由此完成一个龙虾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循环,如图2所示。

总之,本发明动植物间的轮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以水稻为主,克服现有稻虾共生技术虾与稻争地的问题,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的问题。使水稻和虾在优质的环境中轮流接替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利用虾类捕食稻田中的敌害生物,利用水稻生长吸收水体中营养,净化水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养殖废水对外界的影响,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降低投入,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保证水稻产量,符合国家保证主粮安全的大环境要求。

与传统模式比较,本发明既能够保证了小龙虾的产量约为200斤/亩,成虾品质上乘,生命力强,价格优于市场价格;同时收获优质水稻1000一1200斤/亩,全程可以做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省去了农药和化肥的开支,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大米品质高,深受消费者欢迎。综合考虑,此种新模式不仅经济效益是常规种植的两倍以上,同时降低了污染,不需要挖沟开槽,保障了主粮安全,虾不与稻争地,其本身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