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8313发布日期:2020-11-03 23:1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或者移栽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



背景技术:

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品种,我国种植面积已达3亿亩,年产量超过7亿吨,且持续增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目前,我国农业蔬菜的培育多采用先穴盘育苗,后移栽种植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蔬菜避开育苗期干旱、冻害等自然灾害,并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具有对气候灾害所造成蔬菜减产的补偿和使作物提早成熟及增产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全自动蔬菜移栽机械成为实现大面积种植蔬菜的前提条件。

目前,现代农业机械出于资源成本的考虑,将尽量多的功能集成,而针对目前全国蔬菜耕种面积远小于水稻、小麦耕种面积的情况,蔬菜的种植需要发掘土地高效播种的潜力,同时目前人工栽植成本过高,半自动移栽机也无法脱离人工实现全天候种植的稳定性要求,且半自动移栽机需人工从穴盘中取苗并投苗,而自走式无法适应规模化大田作业的效率要求,牵引式无法自如实现栽植深度控制,由此设计一种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可实现取苗、投苗、栽植、覆土、浇水、穴盘回收等全过程自动化蔬菜移栽。而设计这款移栽机,在保证好的移栽效果和移栽效率的情况下,尽量实现移栽机安装便利,功能多样,结构可靠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移栽机,采用电机控制秧盘翻转形式,同时自动对两行秧苗移栽;多个秧盘放置在一个独立的秧盘架中,可独立更换;传送带将秧苗输送到正苗机构,同时退出秧盘进入收纳箱;利用拖拉机牵引和输入电源,同时具备栽苗和起垄功能,实现全程自动控制;在牵引速度变化时栽苗距离的均匀性。该移栽机需要在移栽前将苗摆放在秧盘中,过程繁杂,不可实现对移栽机底盘高度调节,无法对垄宽及栽植行距进行调节,对不同垄宽及不同作物栽植行距的要求的适应性较差,且无法实现浇水功能,对栽植秧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拖拉机悬挂实现底盘支架的升降,适应不同作物的栽植深度的要求,容易调整不同的栽植行距,适应不同作物的栽植行距的要求;可实现取苗、投苗、栽植、苗盘回收、浇水等全流程自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轮、机架、三点悬挂装置、取苗机构、穴盘输送装置、穴盘回收装置、分苗栽植装置、浇水装置和导苗装置;

所述机架包括前横梁ⅰ、前横梁ⅱ、第一中横梁、后横梁ⅰ、后横梁ⅱ、第一左纵梁ⅰ、第一左纵梁ⅱ、第一右纵梁ⅰ、第一右纵梁ⅱ、立柱、穴盘输送支架、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和浇水装置放置架横梁;所述前横梁ⅰ、后横梁ⅰ、第一左纵梁ⅰ和第一右纵梁ⅰ固定在一个平面上,共同构成机架底部支架;所述前横梁ⅱ、第一中横梁、后横梁ⅱ、第一左纵梁ⅱ和第一右纵梁ⅱ固定在一个平面上,共同构成机架上部支架;所述机架底部支架和机架上部支架通过立柱连接;所述穴盘输送支架包括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ⅰ、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ⅱ和直线光轴安装底座;所述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ⅰ和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ⅱ位于第一中横梁与后横梁ⅱ之间;所述直线光轴安装底座分别固定在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ⅰ和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ⅱ上;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包括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横梁、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左立柱和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右立柱;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横梁两端分别通过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左立柱和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右立柱安装在机架底部支架上;所述浇水装置放置架横梁位于所述第一左纵梁ⅰ与第一右纵梁ⅰ之间;

所述地轮通过抱箍装置安装在三点悬挂装置和分苗栽植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三点悬挂装置焊接在前横梁ⅰ中间,用于与拖拉机相连;所述取苗机构安装在机架上部支架上,所述取苗机构包括取苗机构支架和取苗模块,所述取苗模块两侧分别安装在取苗机构支架上;所述取苗模块将取苗位置的苗钵取出,并输送至分苗栽植装置上方;所述导苗装置固定在机架上部支架上,用于将取苗模块取出的苗钵导入分苗栽植装置;所述穴盘输送装置通过直线光轴安装底座支撑在穴盘输送支架上;所述穴盘输送装置用于将装有苗钵的穴盘输送到取苗位置;所述穴盘回收装置安装在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穴盘输送装置后方,所述穴盘输送装置用于将空穴盘输送至穴盘回收装置上;所述分苗栽植装置与前横梁ⅰ连接,所述三点悬挂装置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分苗栽植装置,所述分苗栽植装置用于将苗钵栽植入田垄中;所述浇水装置包括浇水喷头储水机构和浇水喷头;所述浇水喷头储水机构和浇水喷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浇水喷头储水机构通过抱箍与放置架横梁连接。

进一步,所述穴盘回收装置包括穴盘回收堆叠箱、滑板、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穴盘挡板和输送带;所述穴盘回收堆叠箱固定在后横梁ⅰ上,所述滑板两侧与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连接,所述滑板安装在穴盘回收堆叠箱上方,所述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安装在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横梁上;所述穴盘挡板铰接固定于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两侧,用于改变掉落的空穴盘角度,使空穴盘平稳与输送带接触;所述穴盘输送带安装在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中间,用于将空穴盘输送至穴盘回收堆叠箱。

进一步,所述取苗机构支架包括前横梁、第二中横梁、后横梁、第二左纵梁ⅰ、第二右纵梁ⅰ、第二左纵梁ⅱ、第二右纵梁ⅱ、阻尼器安装横梁和取苗支架立柱;所述前横梁、第二中横梁、后横梁、第二左纵梁ⅰ和第二左纵梁ⅱ构成取苗支架上部支架;所述取苗支架上部支架通过取苗支架立柱固定在所述机架上部支架上;所述阻尼器安装横梁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右纵梁ⅰ和第二右纵梁ⅱ上,所述第二右纵梁ⅰ位于第二左纵梁ⅰ下方,且两端与所述取苗支架立柱连接;所述第二右纵梁ⅱ位于第二左纵梁ⅱ下方,且两端与所述取苗支架立柱连接。

进一步,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左立柱通过抱箍装置与第一左纵梁ⅰ连接;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右立柱通过抱箍装置与第一右纵梁ⅰ连接;所述浇水装置放置架横梁两端通过抱箍装置分别与第一左纵梁ⅰ和第一右纵梁ⅰ连接。

进一步,所述浇水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固定放置在第二中横梁和后横梁之间;所述水箱与浇水喷头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采用框架组合方式,将多个功能模块通过工作流程需要组合起来,一人可以同时控制两行、四行穴盘苗的移栽工作。多个放有钵体苗的苗盘放置在独立的苗盘放置架,完成取投苗工作的空穴盘通过穴盘回收装置叠放在回收箱中。

2.本实用新型的穴盘输送和穴盘回收装置为分离装配,利用框架式结构的灵活装配方式,实现穴盘输送装置、穴盘回收装置叠加放置。单人可以实现连续输送,连续回收的高效移栽。水平叠放的框架结构能够在降低机器高度、长度的同时,实现机器的轻便化。

3.本实用新型的栽植分苗的动力由地轮输入,由于采用框架式结构,能够适应不同钵体苗所要求的垄宽;可调节的地轮高度能适应不同的栽植深度要求;可调节栽植器之间距离适应不同行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拖拉机悬挂式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苗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苗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穴盘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穴盘回收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苗栽植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浇水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苗装置示意图。

图中:

1-地轮;2-机架;2-1-前横梁ⅰ;2-2-前横梁ⅱ;2-3-第一中横梁;2-4-后横梁ⅰ;2-5-后横梁ⅱ;2-6-第一左纵梁ⅰ;2-7-第一左纵梁ⅱ;2-8-第一右纵梁ⅰ;2-9-第一右纵梁ⅱ;2-10-立柱;2-11-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ⅰ;2-12-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ⅱ;2-13-直线光轴安装底座;2-14-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横梁;2-15-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左立柱;2-16-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右立柱;2-17-浇水装置放置架横梁;3-三点悬挂装置;4-取苗机构;4-1-取苗机构支架;4-1-1-前横梁;4-1-2-第二中横梁;4-1-3-后横梁;4-1-4-第二左纵梁ⅰ;4-1-5-第二右纵梁ⅰ;4-1-6-第二左纵梁ⅱ;4-1-7-第二右纵梁ⅱ;4-1-8-阻尼器安装横梁;4-1-9-取苗支架立柱;4-2-取苗模块;5-穴盘输送装置;6-穴盘回收装置;6-1-穴盘回收堆叠箱;6-2-滑板;6-3-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6-4-穴盘挡板;6-5-穴盘输送带;7-分苗栽植装置;8-浇水装置;8-1-浇水喷头储水机构;8-2-浇水喷头;8-3-水箱;9-导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挂式框架组合高速穴盘苗移栽机,包括地轮1、机架2、三点悬挂装置3、取苗机构4、穴盘输送装置5、穴盘回收装置6、分苗栽植装置7、浇水装置8和导苗装置9;

所述机架2包括前横梁ⅰ2-1、前横梁ⅱ2-2、第一中横梁2-3、后横梁ⅰ2-4、后横梁ⅱ2-5、第一左纵梁ⅰ2-6、第一左纵梁ⅱ2-7、第一右纵梁ⅰ2-8、第一右纵梁ⅱ2-9、立柱2-10、穴盘输送支架、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和浇水装置放置架横梁2-17;所述前横梁ⅰ2-1、后横梁ⅰ2-4、第一左纵梁ⅰ2-6和第一右纵梁ⅰ2-8固定在一个平面上,共同构成机架底部支架;所述前横梁ⅱ2-2、第一中横梁2-3、后横梁ⅱ2-5、第一左纵梁ⅱ2-7和第一右纵梁ⅱ2-9固定在一个平面上,共同构成机架上部支架;所述机架底部支架和机架上部支架通过立柱2-10连接;所述穴盘输送支架包括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ⅰ2-11、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ⅱ2-12和直线光轴安装底座2-13;所述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ⅰ2-11和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ⅱ2-12位于第一中横梁2-3与后横梁ⅱ2-5之间;所述直线光轴安装底座2-13分别固定在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ⅰ2-11和穴盘输送装置安装纵梁ⅱ2-12上;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包括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横梁2-14、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左立柱2-15和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右立柱2-16;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横梁2-14两端分别通过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左立柱2-15和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右立柱2-16安装在机架底部支架上;所述浇水装置放置架横梁2-17位于所述第一左纵梁ⅰ2-6与第一右纵梁ⅰ2-8之间;

所述地轮1通过抱箍装置安装在三点悬挂装置3和分苗栽植装置7的左右两侧;所述三点悬挂装置3焊接在前横梁ⅰ2-1中间,用于与拖拉机相连,通过拖拉机悬挂抬升装置,实现移栽机整体抬升。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取苗机构4安装在机架上部支架上,所述取苗机构4包括取苗机构支架4-1和取苗模块4-2,所述取苗模块4-2两侧分别安装在取苗机构支架上4-1;所述取苗模块4-2将取苗位置的苗钵取出,并输送至分苗栽植装置7上方;所述取苗机构支架4-1包括前横梁4-1-1、第二中横梁4-1-2、后横梁4-1-3、第二左纵梁ⅰ4-1-4、第二右纵梁ⅰ4-1-5、第二左纵梁ⅱ4-1-6、第二右纵梁ⅱ4-1-7、阻尼器安装横梁4-1-8和取苗支架立柱4-1-9;所述前横梁4-1-1、第二中横梁4-1-2、后横梁4-1-3、第二左纵梁ⅰ4-1-4和第二左纵梁ⅱ4-1-6构成取苗支架上部支架;所述取苗支架上部支架通过取苗支架立柱4-1-9固定在所述机架上部支架上;所述阻尼器安装横梁4-1-8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右纵梁ⅰ4-1-5和第二右纵梁ⅱ4-1-7上,所述第二右纵梁ⅰ4-1-5位于第二左纵梁ⅰ4-1-4下方,且两端与所述取苗支架立柱4-1-9连接;所述第二右纵梁ⅱ4-1-7位于第二左纵梁ⅱ4-1-6下方,且两端与所述取苗支架立柱4-1-9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导苗装置9固定在机架上部支架上,用于将取苗模块4-2取出的苗钵导入分苗栽植装置7。如图5所示,所述穴盘输送装置5通过直线光轴安装底座2-13支撑在穴盘输送支架上;所述穴盘输送装置5用于将装有苗钵的穴盘输送到取苗位置,然后通过取苗模块4-2将苗钵运送至导苗装置9上方投苗。

如图6所示,所述穴盘回收装置6安装在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穴盘输送装置5后方,所述穴盘输送装置5用于将空穴盘输送至穴盘回收装置6上;所述穴盘回收装置6包括穴盘回收堆叠箱6-1、滑板6-2、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6-3、穴盘挡板6-4和输送带6-5;所述穴盘回收堆叠箱6-1固定在后横梁ⅰ2-4上,所述滑板6-2中的滑板左右两侧为l形折弯,所述滑板6-2铰接固定于穴盘输送带两侧的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6-3上。所述滑板6-2安装在穴盘回收堆叠箱6-1上方,所述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6-3安装在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横梁2-14上;所述穴盘挡板6-4铰接固定于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6-3两侧,用于改变掉落的空穴盘角度,使空穴盘平稳与输送带6-5接触;所述穴盘输送带6-5安装在穴盘输送带安装支架6-3中间,用于将空穴盘输送至穴盘回收堆叠箱6-1。

如图7所示,所述分苗栽植装置7与前横梁ⅰ2-1连接,所述三点悬挂装置3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分苗栽植装置7,所述分苗栽植装置7用于将苗钵栽植入田垄中;如图8所示,所述浇水装置8包括浇水喷头储水机构8-1和浇水喷头8-2;所述浇水喷头储水机构8-1和浇水喷头8-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浇水喷头储水机构8-1通过抱箍与放置架横梁2-17连接。

所述浇水装置8还包括水箱8-3,所述水箱8-3固定放置在第二中横梁4-1-2和后横梁4-1-3之上;水箱装载的水源为浇水喷头储水机构8-1供水,通过水箱8-3中所载水源自重来实现水源灌注,当栽植器栽植苗钵后浇水喷头8-2工作,完成定点浇水。

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安装左立柱2-15通过抱箍装置与第一左纵梁ⅰ2-6连接;所述穴盘回收机构安装架右立柱2-16通过抱箍装置与第一右纵梁ⅰ2-8连接;所述浇水装置放置架横梁2-17两端通过抱箍装置分别与第一左纵梁ⅰ2-6和第一右纵梁ⅰ2-8连接。

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