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5497发布日期:2021-02-26 23:14阅读:1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鱼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鱼器。


背景技术:

[0002]
钓鱼者在利用钓竿进行钓鱼时,需要从钓竿上取下所钓到的鱼。而控鱼器则被广泛用于现代钓鱼活动之中,其作用在于避免钓鱼者在取鱼时手被鱼齿、鱼刺及鱼钩等划伤,并可减少对鱼的损伤。
[0003]
控鱼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可开合夹持鱼的夹爪,以及驱动两夹爪开合的驱动机构,其通过驱动机构将两夹爪打开,然后将其中一个夹爪放入鱼口之内,再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两夹爪闭合,从而将鱼夹持。
[0004]
现有控鱼器的夹爪,只有一个夹爪可活动,导致夹爪开合角度范围小,不适合捕捉大鱼。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鱼器,旨在解决夹爪开合角度范围小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控鱼器,包括:
[0007]
基杆;
[0008]
前端相互配合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0009]
设置在所述基杆的前端的滑槽板,所述滑槽板的前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夹爪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定位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定位轴转动连接;
[0010]
可沿所述基杆轴向方向活动的活动件;
[0011]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爪的尾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转动连接;
[0012]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爪的尾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转动连接。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爪上设置有由尾端向中部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夹爪上设置有由尾端向中部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滑槽板设置有由尾端向前端两侧延伸的第三滑槽及第四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滑柱,所述第二滑槽及所述第四滑槽内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二滑柱,所述第一滑柱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柱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0014]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第二分板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位置均设置有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
[0015]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三滑槽之间夹角,与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四滑槽之间夹角相等,且其范围为5
°-
30
°

[0016]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板前端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三滑槽的第五滑槽,及连接所述
第四滑槽的第六滑槽,且所述第五滑槽与所述第六滑槽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四滑槽之间的夹角。
[0017]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套设在所述基杆上,所述基杆上设置有沿所述基杆轴向方向延伸的避位槽,所述活动件上设置有穿过所述避位槽的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
[0018]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内环设置有保持圈。
[0019]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上设置有同步运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滑槽板,且端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滑槽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弯折部可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0020]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对称分布在所述导向槽的两侧。
[0021]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
[0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滑槽板的前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活动件的驱动下可转动,由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可转动,在活动件相同的行程下,两个转动角度之和自然大于一个转动角度,且第一定位轴与第二定位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相比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绕同一定位轴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角度更大,从而使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的开合角度范围更大,有利于捕捉更大的鱼。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装配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基杆;11、避位槽;21、第一夹爪;211、第一滑槽;22、第二夹爪;221、第二滑槽;3、滑槽板;31、第一定位轴;32、第二定位轴;33、第三滑槽;34、第四滑槽;35、第五滑槽;36、第六滑槽;37、导向槽;4、活动件;41、连接轴;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61、第一滑柱;62、第二滑柱;7、保持圈;8、连接杆;81、弯折部;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
滑槽板的前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夹爪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定位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定位轴转动连接,通过滑槽板的前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活动件的驱动下可转动,由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可转动,在活动件相同的行程下,两个转动角度之和自然大于一个转动角度,且第一定位轴与第二定位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相比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绕同一定位轴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角度更大。
[0030]
实施例一
[003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控鱼器,包括:
[0032]
基杆1;
[0033]
前端相互配合的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
[0034]
设置在所述基杆1的前端的滑槽板3,所述滑槽板3的前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定位轴31和第二定位轴32,所述第一夹爪21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定位轴3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爪22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定位轴32转动连接;
[0035]
可沿所述基杆1轴向方向活动的活动件4;
[0036]
第一连杆51,所述第一连杆51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爪21的尾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4转动连接;
[0037]
第二连杆52,所述第二连杆52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爪22的尾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4转动连接。
[0038]
具体地,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用于夹鱼嘴,靠近尾端处堆叠交叉堆叠,类似剪刀形状;活动件4及第一连杆51作用在第一夹爪21的尾端,活动件4及第二连杆52作用在第二夹爪22的尾端,当活动件4向基杆1前端移动时,第一连杆51与第一夹爪21之间发生转动,并使第一夹爪21的尾端绕第一定位轴31,第二连杆52与第二夹爪22之间发生转动,并使第二夹爪22的尾端绕第二定位轴32,第一夹爪21的尾端与第二夹爪22的尾端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转动方向也相反,进而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逐渐张开,转动的角度越大,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张开的距离越大,适合捕捉的鱼也越大。
[0039]
第一定位轴31和第二定位轴32间隔设置,既第一定位轴31与第二定位轴32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且以基杆1轴芯对称,可以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尾端之间的距离更短,且更接近基杆1的中心轴,从而使活动件4作用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的尾端时,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的尾端转动行程更长;而如果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绕同一定位轴转动,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尾端之间的距离较大,当活动件4作用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的尾端时,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的尾端之间的距离已经较大,因此转动行程会较小。
[0040]
在所述活动件4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夹爪21可绕所述第一定位轴31转动,所述第二夹爪22可绕所述第二定位轴32转动,且所述活动件4向所述基杆1前端移动时,所述第一夹爪21与所述第二夹爪22逐渐张开。
[004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滑槽板3的前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定位轴31和第二定位轴32,使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在活动件4的驱动下可转动,由于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均可转动,在活动件4相同的行程下,两个转动角度之和自然大于一个转动角度,且第一定位轴31与第二定位轴32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相比于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绕同一定位轴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角度更大,从而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之间的开合角度范围更大,有利于捕捉更大的鱼。
[0042]
实施例二
[0043]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21上设置有由尾端向中部延伸的第一滑槽211,所述第二夹爪22上设置有由尾端向中部延伸的第二滑槽221,所述滑槽板3设置有由尾端向前端两侧延伸的第三滑槽33及第四滑槽34,所述第一滑
槽211及所述第三滑槽33内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滑柱61,所述第二滑槽221及所述第四滑槽34内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二滑柱62,所述第一滑柱61与所述第一连杆5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柱62与所述第二连杆52转动连接。
[0044]
其中,第三滑槽33及第四滑槽34分别由滑槽板3尾端向前端两侧延伸,使第三滑槽33与第四滑槽34呈近似“八”字型,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221为通槽,第一滑柱61可以穿过第一滑槽211,第二滑柱62可以穿过第二滑槽221,第一连杆51通过第一滑柱61与第一夹爪21的尾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2通过第二滑柱62与第二夹爪22的尾端转动连接。第一滑柱61可在所述第一滑槽211及所述第三滑槽33内滑动,也可在所述第一滑槽211及所述第三滑槽33内转动,第二滑柱62可在所述第二滑槽221及所述第四滑槽34内滑动,也可在所述第二滑槽221及所述第四滑槽34内转动。
[0045]
本实施例中,在活动件4及第一连杆51的驱动下,第一滑柱61可在所述第一滑槽211及所述第三滑槽33内滑动,从而推动第一夹爪21的尾端绕第一定位轴31转动,在活动件4及第二连杆52的驱动下,第二滑柱62可在所述第二滑槽221及所述第四滑槽34内滑动,从而推动第二夹爪22的尾端绕第二定位轴32转动,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逐渐张开。第三滑槽33和第四滑槽34起到滑槽的限位作用,第一滑柱61沿第三滑槽33的轨迹运动,第二滑柱62沿第四滑槽34的轨迹运动。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张开后夹鱼时,活动件4不再向前驱动第一定位轴31和第二定位轴32,而鱼本能的会向外挣脱,想摆脱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此时,只有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受到外力的作用,有向外继续张开的趋势,此时,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尾端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但是,由于第一滑柱61受到第三滑槽33的侧壁限制,第二滑柱62受到第四滑槽34的侧壁限制,第一滑柱61和第二滑柱62均无法在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受到外力的作用时转动,因此,可以保证夹鱼时鱼无法从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挣脱。
[0046]
实施例三
[0047]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滑槽板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第二分板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位置均设置有所述第三滑槽33和所述第四滑槽34。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相同且对称放置,第三滑槽33和第四滑槽34为盲槽,第一分板与第二分板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设置的第三滑槽33可以将第一滑柱61限制在第三滑槽33内,防止第一滑柱61从第三滑槽33脱出,第一分板与第二分板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设置的第四滑槽34可以将第二滑柱62限制在第四滑槽34内,防止第二滑柱62从第四滑槽34脱出。且第一滑柱61两端放置在第三滑槽33内,第二滑柱62两端放置在第四滑槽34内,第一滑柱61和第二滑柱62滑动时更稳定。
[0048]
实施例四
[0049]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211与所述第三滑槽33之间夹角,与所述第二滑槽221与所述第四滑槽34之间夹角相等,且其范围为5
°-
30
°
。第一滑槽211与第三滑槽33之间夹角,与第二滑槽221与第四滑槽34之间夹角相等,可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旋转张开的角度相等,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始终保持对称。该夹角范围不易过大,其范围为5
°-
30
°
,使第一滑柱61和第二滑柱62在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小,从而使活动件4推动时更顺畅。
[0050]
实施例五
[0051]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滑槽板3前端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三滑槽33的第五滑槽35,及连接所述第四滑槽34的第六滑槽36,且所述第五滑槽35与所述第六滑槽36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滑槽33与所述第四滑槽34之间的夹角。
[0052]
该夹角可以做到20
°-
70
°
,也可以更大。当第一滑柱61和第二滑柱62滑动到第五滑槽35和第六滑槽36内时,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前端之间的距离更大,便于通过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夹持鱼嘴。
[0053]
实施例六
[0054]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4套设在所述基杆1上,所述基杆1上设置有沿所述基杆1轴向方向延伸的避位槽11,所述活动件4上设置有穿过所述避位槽11的连接轴41,所述第一连杆51和所述第二连杆52与所述连接轴41转动连接。活动件4套设在基杆1上,有利于用户推动活动件4,从而打开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的前端。并且,活动件4套设在基杆1上,活动件4不易从基杆1上脱落。
[0055]
实施例七
[0056]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4内环设置有保持圈7。保持圈7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设置在活动件4与基杆1之间,用于减小活动件4与基杆1之间的摩擦力。
[0057]
实施例八
[0058]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4上设置有同步运动的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延伸至所述滑槽板3,且端部设置有弯折部81,所述滑槽板3上设置有导向槽37,所述弯折部81可在所述导向槽37内滑动。
[0059]
连接杆8通过连接轴41与活动件4连接,随活动件4同步运动,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也可以转动连接在连接杆8上。
[0060]
活动件4带动连接杆8移动时,弯折部81由导向槽37限位,使活动件4及连接杆8沿一个方向移动,可防止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一夹爪21及第二夹爪22产生摆动现象,避免因摆动而导致活动件4移动不顺畅,用户体验感差的现象发生。
[0061]
实施例九
[0062]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槽33和所述第四滑槽34对称分布在所述导向槽37的两侧。本实施例可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旋转张开的角度相等,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始终保持对称。
[0063]
实施例十
[0064]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为拉伸弹簧,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夹完鱼后使活动件4自动复位,二是在夹鱼过程中,给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一个反方向的旋转力,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前端之间的夹持力更紧,从而适合捕捉更大的鱼。
[006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滑槽板的前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活动件的驱动下可转动,由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可转动,在活动件相同的行程下,两个转动角度之和自然大于一个转动角度,且第一定位轴与第二定位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相比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绕同一定位轴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角度更大,从而使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的开合角度范围更大,有利于捕捉更大
的鱼。由于第一滑柱受到第三滑槽的侧壁限制,第二滑柱受到第四滑槽的侧壁限制,第一滑柱和第二滑柱均无法在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的前端受到外力的作用时转动,因此,可以保证夹鱼时鱼无法从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的前端挣脱。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