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生态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3878发布日期:2021-05-18 23:2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位生态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原位生态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鲍鱼工厂化养殖基本采用单一品种的立体笼式养殖方式。鲍鱼是藻食性贝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数量较大,工厂化养殖需要高频率的冲洗清污,产生的污染物和消耗的水电能源成本都非常高。频繁的冲洗刺激对鲍鱼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鲍鱼繁殖期,冲洗排污刺激非常容易导致鲍鱼流产导致大规模死亡。大量排放的鲍鱼排泄物需要配备功能强大的污水处理系统,导致养殖成本升高。鲍鱼周期性摄食和排泄会引起水质指标的周期性大幅度变化,造成鲍鱼病害的频繁发生。在我国鲍鱼工厂化养殖领域,藻类和鲍鱼是完全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完全是分离的,藻类生长是需要光照、鲍鱼需要在黑暗环境下生长。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为了解决鲍鱼养殖生产中产生的上述问题,也开展了鲍鱼与海带等藻类的海上筏式套养技术,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降低饲料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海带等绝大部分大型藻类无法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正常生长,鲍鱼和藻类的工厂化结合养殖技术没有开展起来。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生态养殖装置,应用于工厂化养殖环境下,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得到有效利用和回收,显著减少了污水排放,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同时生产出优质藻类,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4.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原位生态养殖装置,其包括位于养殖池的多组养殖笼和用于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藻盘,所述藻盘覆盖在养殖笼的上方;所述养殖笼的底部下方设有曝气装置,保障曝气量达到贯通全部养殖笼的能力。其中,所述养殖笼用于养殖附着型贝类,比如鲍鱼、脉红螺、贻贝、牡蛎等贝类。
6.采用此技术方案,藻盘可以有效吸收和遮挡阳光,为养殖笼里的鲍鱼创造了天然的黑暗环境。长茎葡萄蕨藻可以有效吸收鲍鱼的排泄物,鲍鱼的排泄物(包括二氧化碳)是其理想的天然营养物质,通过曝气装置,对应的定点吸收,可以获得优质高产的蕨藻产品,同时有效减少了污水排放。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笼呈回字形布局,所述养殖笼形成的环形通道内设有循环泵。采用此技术方案,环型通道可以进行饵料投喂操作和水流循环流动的用途。进一步的,环形通道道内设置循环泵,使通道内水流循环流速在2

3m/s。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笼为8

12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装置位于养殖笼的底部下方的中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盘。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盘的覆盖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70~90%。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藻盘上,藻苗的露空长度为3cm以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盘的藻类为大型匍匐蔓生藻类长茎葡萄蕨藻。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第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蕨藻布局于池体的表面,养殖笼位于蕨藻的下方,池面藻盘可以有效吸收和遮挡阳光,为养殖笼里的鲍鱼等贝类创造了天然的黑暗环境,同时增加了鲍鱼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通过曝气装置长茎葡萄蕨藻可有效吸收鲍鱼等贝类的排泄物,鲍鱼等贝类的排泄物(包括二氧化碳)是非常理想的天然营养物质,排泄物通过曝气装置的气提作用被位于汇聚终端的长茎葡萄蕨藻集中吸收,达到了对污染物最佳的定点吸收效果;通过对应的定点吸收,可获得优质高产的蕨藻产品;显著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与养殖换水量可节约70%以上的用水、降低30%以上的能耗和50%的人工量。
16.第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池体表面区域有最佳的光照条件和最高的二氧化碳及n\p有机物浓度,为长茎葡萄蕨藻的高速生长和高效净化提供了动力;池面的藻体在生长中产生大量的氧气,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n等有害化合物,为鲍鱼等贝类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得到有效利用和回收,显著减少了污水排放;而且藻类对池水温度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7.第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鲍鱼等贝类和藻盘位置固定,使得它们的生长节奏同步,水体的理化指标得到了最好的稳定,为彼此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原位生态养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

a向的剖面图。
20.附图标记包括:
[0021]1‑
藻盘,2

鲍鱼养殖笼,3

环形通道,4

长茎葡萄蕨藻,5

微孔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原位生态养殖装置,其包括位于养殖池的多组鲍鱼养殖笼2和用于养殖长茎葡萄蕨藻4的藻盘1,所述藻盘1覆盖在鲍鱼养殖笼2的上方;所述鲍鱼养殖笼2的底部下方的中部设有微孔曝气盘5。所述鲍鱼养殖笼2呈回字形布局,所述鲍鱼养殖笼2形成的环形通道3内设有循环泵。所述鲍鱼养殖笼2为8

12层。本实施例中,所述鲍鱼养殖笼2为8层。所述藻盘1的覆盖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80%左右。藻盘1上,藻苗的露空长度为3cm以上。
[0024]
在养殖时,提前在长茎葡萄蕨藻4专用培养池内做好藻盘1,使藻苗的露空长度达到3cm以上;将上述已经完成附着并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藻盘1单层覆盖在池面的鲍鱼养殖笼2上,藻盘1的覆盖面积占全部池面积的80%左右。养殖池投放鲍鱼苗后,启动循环泵,确保通道内水流循环流速在2

3m/s。第一个月每天换水总量的10%,第二个月每天换水总量的15%,以后每推后一个月,换水量相应增加5%,直至换水量增加到50%,换水量维持该水平不再增加。养殖一吨鲍鱼的用水量为6000吨,大大减少了换水量,可以节约70%以上的用水、降
低30%以上的能耗和50%的人工量。
[0025]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用于鲍鱼和大型藻类的工厂化立体生态养殖生产。潜在养殖领域包括匍匐型或者附着型贝类的工厂化高密度立体养殖系统的组建,如脉红螺、贻贝、牡蛎等贝类与大型藻类的工厂化综合养殖生产。应用方式是通过在封闭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下,人工培植大型藻类来吸收和净化鲍鱼等贝类的排泄物,改善水质条件,同时生产出优质藻类,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0026]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