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植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3699发布日期:2021-11-17 22:3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植养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培养设备,属于植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植养架。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植物培养设备,如培育大棚,由于占地面积大,灌溉用水量大,且蒸发明显,越来越难以满足现有植物培养的需求。
3.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种植或培育菜架,现有的种植或培育菜架一般包括架体及其上设置的托盘,托盘内种植有蔬菜等植物。但现有菜架的结构比较复杂,不仅不利于组装与使用,而且也不利于后续使用中的调整,可调性较差,难以满足日益广泛的种植需求,如家庭阳台等,并且难以清洁。
4.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比较复杂、可调性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易、可调性较强的智能植养架。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植养架,包括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与多个土壤槽,所述中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支撑架、右支撑架的内侧正对设置;
7.所述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的结构一致,都包括顶短横梁、底长横梁、前长斜梁与后长斜梁,所述顶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前长斜梁、后长斜梁的顶端相连接,前长斜梁、后长斜梁的底端分别与底长横梁的两端相连接;
8.所述左支撑架中的前长斜梁、后长斜梁的内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左连土部、左连水部,所述中支撑架中的前长斜梁、后长斜梁的左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中连左土部、中连左水部,中支撑架中的前长斜梁、后长斜梁的右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中连右土部、中连右水部,所述右支撑架中的前长斜梁、后长斜梁的内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右连土部、右连水部;所述左连土部经一个土壤槽与该左连土部所对应的中连左土部相连接,所述右连土部经一个土壤槽与该右连土部所对应的中连右土部相连接。
9.所述土壤槽的顶部宽于其底部,土壤槽的前侧部、后侧部均为斜面结构;单个土壤槽的后侧部与左连土部、中连左土部相连接,或者,单个土壤槽的后侧部与右连土部、中连右土部相连接。
10.所述土壤槽的后侧部与外连梁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外连梁的两端分别与左连土部、中连左土部相连接,或者,所述外连梁的两端分别与右连土部、中连右土部相连接。
11.所述智能植养架还包括多个与土壤槽一一对应的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顶部与其所对应的土壤槽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左连水部经一个溢水槽与该左连水部所对应的中连左
水部相连接,所述右连水部经一个溢水槽与该右连水部所对应的中连右水部相连接。
12.所述溢水槽的顶部宽于其底部,溢水槽的前侧部、后侧部均为斜面结构。
13.所述土壤槽上设置有土壤干湿探头与土壤复合探头,所述溢水槽上设置有水位计。
14.所述左支撑架的顶部经左接水盘与中支撑架的顶部的一侧相连接,中支撑架的顶部的另一侧经右接水盘与右支撑架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架的底部经雨水储存槽与右支撑架的底部相连接,所述雨水储存槽经左导雨管与左接水盘相通,雨水储存槽经右导雨管与右接水盘相通。
15.所述智能植养架还包括前太阳能翻板与后太阳能翻板;所述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中三根顶短横梁的前端分别与前太阳能翻板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所述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中三根顶短横梁的后端分别与后太阳能翻板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
16.所述中支撑架中顶短横梁的顶部与支撑杆的底端相连接,支撑杆的顶端分别经前拉绳、后拉绳与前太阳能翻板、后太阳能翻板的外侧部进行对应连接。
17.所述雨水储存槽中设置有水泵,该水泵与浇水施肥管的进口相连接,浇水施肥管的出口有多个,每一个浇水施肥管的出口都对应的位于一个土壤槽的顶部上方;
18.所述左支撑架上近其顶端的部位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左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与控制器进行电连接的驱动电源;所述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的内部都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横梁,单根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前长斜梁、后长斜梁的中部相连接。
19.所述左支撑架的底部的前端经前接土托盘与右支撑架的底部的前端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架的底部的后端经后接土托盘与右支撑架的底部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前接土托盘、后接土托盘均相对于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向外延伸;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的底部都设置有脚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植养架中,包括依次布置的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其中,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的结构一致,都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短横梁、前长斜梁、底长横梁、后长斜梁,三种支撑架中的前长斜梁、后长斜梁上都间隔的设置有连土部、连水部,相邻支撑架上的连土部之间一一对应,以便于搁置土壤槽,不仅利于装配,而且能使组装后的土壤槽沿支撑架呈斜面布置,呈现为一种梯田的样式,以利于每个土壤槽中植物的生长,此外,还能根据培育的需求对支撑架进行位置的变换,以调整土壤槽所接受的光照,从而提高种植效果,也便于种植更多种类的植物,还能根据每种植物对光照、湿度的需求区别,直接替换土壤槽,操作十分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比较简易,可调性较强,而且种植效果较好,便于操作。
22.2、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植养架中,还包括多个与土壤槽一一对应的溢水槽,溢水槽的顶部与其所对应的土壤槽的底部相连接,应用时,溢水槽不仅能够当土壤槽中水分过于充足时,接盛多余的水,而且能够当土壤槽内的水分欠缺时,对土壤槽进行湿度上的补充,从而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此外,溢水槽与三个支撑架之间也存在相互连接,从而提高溢水槽、土壤槽的连接牢固度,避免其在应用时发生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灌溉用水的效果较高,而且稳定性较强。
23.3、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植养架中,土壤槽上设置有土壤干湿探头与土壤复合探头,溢水槽上设置有水位计,该设计能够对土壤槽、溢水槽内水分、肥度的情况进行即时监测,并将监测的结果发给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根据监测的结果,对每个土壤槽进行对应的补水或补充肥料,大大提高了水、肥料的利用率,也避免了人工灌溉或添加肥料,降低了操作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程度较高,能提高用水与肥料的性价比。
24.4、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植养架中,左支撑架的顶部经左接水盘与中支撑架的顶部的一侧相连接,中支撑架的顶部的另一侧经右接水盘与右支撑架的顶部相连接,同时,雨水储存槽经左导雨管、右导雨管与左接水盘、右接水盘进行对应的相互连通,应用时,左、右接水盘对自然界的雨水进行接盛,再将雨水输入雨水储存槽中,以便于后续对土壤槽进行灌溉。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利用自然雨水,环保性较强。
25.5、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植养架中,所述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中三根顶短横梁的前端分别与前太阳能翻板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所述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中三根顶短横梁的后端分别与后太阳能翻板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应用时,可根据光照的情况对前太阳能翻板、后太阳能翻板进行转动,以提高太阳能翻板的发电效率,此外,前太阳能翻板、后太阳能翻板的内侧边都与左、右接水盘相对,当下雨时,前太阳能翻板、后太阳能翻板还能对雨水进行引导,以便于左、右接水盘接盛更多的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利用太阳能,发电效率较高,而且能够利用自然雨水,利用率较高。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的侧视图。
28.图3是图1中前太阳能翻板、后太阳能翻板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图1中左支撑架、中支撑架、右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4中前太阳能翻板、后太阳能翻板的俯视图。
31.图6是图4中土壤槽的连接示意图。
32.图中:脚轮1、左支撑架2、顶短横梁21、底长横梁22、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左连土部25、左连水部26、中支撑架3、中连左土部31、中连左水部32、中连右土部33、中连右水部34、左接水盘35、右接水盘36、右支撑架4、右连土部41、右连水部42、加强横梁43、土壤槽5、外连梁51、土壤干湿探头52、土壤复合探头53、溢水槽6、水位计61、雨水储存槽7、左导雨管71、右导雨管72、水泵73、浇水施肥管74、支撑杆8、前拉绳81、后拉绳82、前太阳能翻板83、后太阳能翻板84、控制器9、驱动电源10、前接土托盘11、后接土托盘12。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参见图1—图6,一种智能植养架,包括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与多个土壤槽5,所述中支撑架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支撑架2、右支撑架4的内侧正对设置;
35.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的结构一致,都包括顶短横梁21、底长横梁22、前长斜梁23与后长斜梁24,所述顶短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顶
端相连接,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底端分别与底长横梁22的两端相连接;
36.所述左支撑架2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内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左连土部25、左连水部26,所述中支撑架3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左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中连左土部31、中连左水部32,中支撑架3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右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中连右土部33、中连右水部34,所述右支撑架4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内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右连土部41、右连水部42;所述左连土部25经一个土壤槽5与该左连土部25所对应的中连左土部31相连接,所述右连土部41经一个土壤槽5与该右连土部41所对应的中连右土部33相连接。
37.所述土壤槽5的顶部宽于其底部,土壤槽5的前侧部、后侧部均为斜面结构;单个土壤槽5的后侧部与左连土部25、中连左土部31相连接,或者,单个土壤槽5的后侧部与右连土部41、中连右土部33相连接。
38.所述土壤槽5的后侧部与外连梁51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外连梁51的两端分别与左连土部25、中连左土部31相连接,或者,所述外连梁51的两端分别与右连土部41、中连右土部33相连接。
39.所述智能植养架还包括多个与土壤槽5一一对应的溢水槽6,所述溢水槽6的顶部与其所对应的土壤槽5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左连水部26经一个溢水槽6与该左连水部26所对应的中连左水部32相连接,所述右连水部42经一个溢水槽6与该右连水部42所对应的中连右水部34相连接。
40.所述溢水槽6的顶部宽于其底部,溢水槽6的前侧部、后侧部均为斜面结构。
41.所述土壤槽5上设置有土壤干湿探头52与土壤复合探头53,所述溢水槽6上设置有水位计61。
42.所述左支撑架2的顶部经左接水盘35与中支撑架3的顶部的一侧相连接,中支撑架3的顶部的另一侧经右接水盘36与右支撑架4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架2的底部经雨水储存槽7与右支撑架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雨水储存槽7经左导雨管71与左接水盘35相通,雨水储存槽7经右导雨管72与右接水盘36相通。
43.所述智能植养架还包括前太阳能翻板83与后太阳能翻板84;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中三根顶短横梁21的前端分别与前太阳能翻板83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中三根顶短横梁21的后端分别与后太阳能翻板84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
44.所述中支撑架3中顶短横梁21的顶部与支撑杆8的底端相连接,支撑杆8的顶端分别经前拉绳81、后拉绳82与前太阳能翻板83、后太阳能翻板84的外侧部进行对应连接。
45.所述雨水储存槽7中设置有水泵73,该水泵73与浇水施肥管74的进口相连接,浇水施肥管74的出口有多个,每一个浇水施肥管74的出口都对应的位于一个土壤槽5的顶部上方;
46.所述左支撑架2上近其顶端的部位内设置有控制器9,所述左支撑架2的中部设置有与控制器9进行电连接的驱动电源10;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的内部都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横梁43,单根加强横梁43的两端分别与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中部相连接。
47.所述左支撑架2的底部的前端经前接土托盘11与右支撑架4的底部的前端相连接,
所述左支撑架2的底部的后端经后接土托盘12与右支撑架4的底部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前接土托盘11、后接土托盘12均相对于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向外延伸;所述左支撑架2与右支撑架4的底部都设置有脚轮1。前接土托盘11、后接土托盘12能对土壤槽5中落下的泥土进行接盛,不仅能够便于弄脏环境,而且能让泥土再次利用,提高使用率。
48.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49.本实用新型中的左支撑架2的顶部经左接水盘35与中支撑架3的顶部的一侧相连接,中支撑架3的顶部的另一侧经右接水盘36与右支撑架4的顶部相连接是指:左支撑架2上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上近顶短横梁21的部位(左侧)为左部连接区,中支撑架3上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上近顶短横梁21的部位(左侧与右侧)为中部连接区,右支撑架4上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上近顶短横梁21的部位(右侧)为右部连接区,装配时,左部连接区与左接水盘35的一端相互连接,左接水盘35的另一端与中部连接区相互连接,同时,右部连接区与右接水盘36的一端相互连接,右接水盘36的另一端与中部连接区相互连接。
50.实施例1:
51.参见图1—图6,一种智能植养架,包括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与多个土壤槽5,所述中支撑架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支撑架2、右支撑架4的内侧正对设置;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的结构一致,都包括顶短横梁21、底长横梁22、前长斜梁23与后长斜梁24,所述顶短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顶端相连接,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底端分别与底长横梁2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架2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内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左连土部25、左连水部26,所述中支撑架3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左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中连左土部31、中连左水部32,中支撑架3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右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中连右土部33、中连右水部34,所述右支撑架4中的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内侧上都沿梁间隔的设置有右连土部41、右连水部42;所述左连土部25经一个土壤槽5与该左连土部25所对应的中连左土部31相连接,所述右连土部41经一个土壤槽5与该右连土部41所对应的中连右土部33相连接。优选土壤槽5的顶部宽于其底部,土壤槽5的前侧部、后侧部均为斜面结构;单个土壤槽5的后侧部与左连土部25、中连左土部31相连接,或者,单个土壤槽5的后侧部与右连土部41、中连右土部33相连接。
52.实施例2:
53.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54.所述智能植养架还包括多个与土壤槽5一一对应的溢水槽6,所述溢水槽6的顶部与其所对应的土壤槽5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左连水部26经一个溢水槽6与该左连水部26所对应的中连左水部32相连接,所述右连水部42经一个溢水槽6与该右连水部42所对应的中连右水部34相连接。所述溢水槽6的顶部宽于其底部,溢水槽6的前侧部、后侧部均为斜面结构。
55.实施例3:
56.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57.所述左支撑架2的顶部经左接水盘35与中支撑架3的顶部的一侧相连接,中支撑架3的顶部的另一侧经右接水盘36与右支撑架4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架2的底部经雨水储存槽7与右支撑架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雨水储存槽7经左导雨管71与左接水盘35相通,雨
水储存槽7经右导雨管72与右接水盘36相通。所述智能植养架还包括前太阳能翻板83与后太阳能翻板84;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中三根顶短横梁21的前端分别与前太阳能翻板83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中三根顶短横梁21的后端分别与后太阳能翻板84内侧部的左端、中部、右端进行对应的铰连;所述中支撑架3中顶短横梁21的顶部与支撑杆8的底端相连接,支撑杆8的顶端分别经前拉绳81、后拉绳82与前太阳能翻板83、后太阳能翻板84的外侧部进行对应连接。
58.实施例4:
59.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60.所述土壤槽5上设置有土壤干湿探头52与土壤复合探头53,所述溢水槽6上设置有水位计61。所述雨水储存槽7中设置有水泵73,该水泵73与浇水施肥管74的进口相连接,浇水施肥管74的出口有多个,每一个浇水施肥管74的出口都对应的位于一个土壤槽5的顶部上方;所述左支撑架2上近其顶端的部位内设置有控制器9,所述左支撑架2的中部设置有与控制器9进行电连接的驱动电源10;所述左支撑架2、中支撑架3、右支撑架4的内部都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横梁43,单根加强横梁43的两端分别与前长斜梁23、后长斜梁24的中部相连接。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