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抗倒伏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5420173发布日期:2021-06-11 21:3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抗倒伏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属于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抗倒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近年来,由于气候和种植技术等原因,致使高产麦田倒伏加重,成为困扰小麦高产的一大难题。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小麦生产对大播种量的种植方式依赖越来越高,极大地增大了小麦倒伏的风险;同时,小麦施肥不科学,氮肥施用过多或施期不当,也对小麦抗倒伏栽培形成了挑战;此外,农业机械化导致土壤耕层变浅,使小麦根系不发达,下扎困难,根系难以支撑上部重量而倒伏。

小麦种质资源创制、鉴定与研究是小麦育种的基础,但由于多数小麦种质资源存在植株偏高,茎秆弹性差等问题,致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发生倒伏现象,为科研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已有的小麦抗倒伏栽培中,主要包括培育小麦抗倒伏品种、合理调控播种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中耕镇压、合理化控降低株高等。这些措施存在见效周期长(如培育新品种)、有一定的食物安全风险(如化控措施)、可操作性差(如农民不易接受降低播种量和减少化肥施用)、成本高(如中耕镇压),目前,人们多采用简易支撑来防止小麦植株倒伏,如利用竹竿、木棒、铁丝和尼龙绳等搭接支撑,操作不方便,并且使用周期短,无法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效果不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减弱,可兼顾现有小麦抗倒伏技术,且能增加产量,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效果稳定、安全可靠,能够循环利用的小麦抗倒伏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麦抗倒伏的种植方法,在小麦生长拔节期,进行第一次的防倒伏固定;在小麦进入灌浆期时,进行第二次的防倒伏固定;

所述第一次的防倒伏固定包括以下步骤:沿小麦垄的两端间隔3米-7米设置若干立桩,所述立桩的通过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相连且第二铁丝位于第一铁丝上方,第一铁丝距离地面0.15米-0.25米,第二铁丝距离地面0.8米-1.1米,在第一铁丝上沿小麦的株行方向通过绑缚部件有固定若干第一长杆,第一长杆间隔设置于两行小麦中间,相邻的所述第一长杆间距0.4米-0.6米;

所述第二次的防倒伏固定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长杆的上方对齐设置第二长杆。

进一步的,在小麦播种前,还包括整地施基肥步骤:首先采用农机犁地深翻耕25cm及圆切耙平,然后施50公斤/亩的18-18-18复合肥,旋耕15cm,破碎土块并平整表土,达到土层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小麦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行间距30cm,窄行行间距20cm,播种深度为3cm-5cm。

进一步的,若种植不同品种的小麦材料,则不同品种小麦之间保持行间距为30cm;播种深度为3-5cm。

进一步的,所述立桩埋入土中深度为0.55米-0.80米。

进一步的,所述立桩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端面水平或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立桩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配合的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包括用于缠绕所述立桩外周的立带、设置在立带一端的用于锁定立带的锁止部件和设置在软带非单向齿条侧的至少一个外板。

进一步的,所述绑缚部件包括具有柔性且表面粗糙的u形绑带,所述绑带的非中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定型丝。

进一步的,所述绑缚部件包括具有柔性且表面粗糙的条形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环,所述绑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粗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提高小麦抗倒伏方面没有任何化学物资的投入,操作简单,效果不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减弱,可兼顾现有小麦抗倒伏技术,且能增加产量,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效果稳定、安全可靠,固定材料能够循环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小麦植株进行上下两轮横纵框架固定,大大提高了小麦抗倒伏能力,小麦倒伏程度降低,同时提高了小麦行间的通风透光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便于田间调查、管理和收获;同时,每一行的小麦在竹竿之间可以自由活动,不会束缚小麦自然生长,使得小麦能够保持品种的自身生长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u形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条形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现场应用图。

图中,立桩(1)、第二铁丝(2)、第二长杆(3)、缺口(4)、立带(5)、外板(6)、收缩部(7)、定型丝(8)、u形绑带(9)、弹性环(10)、粗尾(11)、窄尾(12)、第一铁丝(13)、条形绑带(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小麦抗倒伏的种植方法可应用各种小麦,本申请中以在河南种植的冬小麦为例,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在种植前,先进行整地施基肥步骤:首先采用农机犁地深翻耕25cm及圆切耙平,然后施50公斤/亩的18-18-18复合肥,旋耕15cm,破碎土块并平整表土,达到土层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小麦在播种时,采用宽窄行种植;

在小麦生长拔节期,植株生长较快,一些茎秆较细、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开始出现倒伏,此时,进行第一次的防倒伏固定,所述第一次的防倒伏固定包括以下步骤:沿小麦垄的两端间隔3米-7米设置若干立桩1,所述立桩1埋入土中深度为0.55米-0.80米;立桩1可采用钢管、塑料管道管或木桩,所述立桩1的通过第一铁丝13和第二铁丝2相连且第二铁丝2位于第一铁丝13上方,第一铁丝13距离地面0.15米-0.25米,第二铁丝2距离地面0.8米-1.1米,上下两根铁丝连接,加强防风固定,在第一铁丝13上沿小麦的株行方向通过绑缚部件有固定若干第一长杆,第一长杆为竹竿、塑料杆、木棍等硬质杆体,第一长杆顺着小麦的宽行绑定,相邻的所述第一长杆间距0.4米-0.6米;

优选的,沿着小麦的垄,每隔5米栽一个木桩,木桩直径大约为6厘米,埋入土中深度大约为0.6米-0.7米,第一铁丝13距离地面约0.6米,第二铁丝2距离地面约1米,这样,两个木桩之间均有10个宽窄行,即10个品种的育种材料,便于记载核对;第一长杆采用竹竿,顺着小麦的宽行绑定竹竿,使竹竿方向与小麦种植方向一致,竹竿长度以可以架在下部铁丝上两端多出10cm为宜;竹竿均穿插在宽行之间,靠近左右两边材料固定,这样每个宽行之间均有一根竹竿来支撑两侧的材料;竹竿两端固定在第一铁丝13之上,用绑缚部件如铁丝或绑带固定,松紧程度以轻轻拽动不滑脱为宜,这样,每两个木桩之间均有10根竹竿横跨在下部铁丝之上,每两根竹竿固定两行小麦;

在小麦进入灌浆期时,由于小麦穗部重量增加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增多,小麦倒伏现象随之加重,此时,进行小麦防倒伏的第二轮固定:方法同第一轮的固定方法类似,这次用于小麦固定的第二长杆3捆绑在第二铁丝2上,且基本与第一长杆的对齐;这样经过两次横向固定,大大提高了小麦抗倒伏能力,同时由于小麦行间的通透性增加而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便于了田间调查、管理和收获。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小麦播种时,宽行行间距30cm,窄行行间距20cm,播种深度为3cm-5cm。

进一步的,若种植不同品种的小麦材料,则不同品种小麦之间保持行间距为30cm;播种深度为3-5cm。

在进行田间管理时,人员从宽行进入,进行喷洒农药、施用追肥及田间调查。

经过上下两轮横纵框架固定,小麦倒伏程度降低,同时提高了小麦行间的通风透光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每一行的小麦在竹竿之间可以自由活动,不会束缚小麦自然生长,可以保持品种的自身生长特性;同时,由于采用宽窄行种植,增加了叶片光照面积,提高了光合效率;由于进行了小麦抗倒伏固定,便于观察记载,有利于在不同的小麦生长时期进行茎蘖数及有效穗数等田间调查。

进一步的,在所述立桩1上对应第一铁丝13和第二铁丝2的高度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槽,便于第一铁丝13和第二铁丝2定位,防止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立桩1上设置有缺口4,所述缺口4的下端面水平或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立桩1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4配合的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包括用于缠绕所述立桩1外周的立带5、设置在立带5一端的用于锁定立带5的锁止部件和设置在软带非单向齿条侧的至少一个外板6;在向地面中插入立桩1和在插入立桩1固定立桩1时,将多个外板6分隔开,一个人员手扶立桩1,另一个人员可以用榔头从上向下击打外板6将立桩1砸进地面中,从而便于了立桩1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绑缚部件包括具有柔性且表面粗糙的u形绑带9,所述绑带的非中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定型丝8,所述u形绑带9的末尾宽度收缩设置形成收缩部7,在固定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3时,通过u形绑带9将其固定,u形绑带9的中间具有弹性和粗糙的表面,在多次缠绕后能够将长杆与铁丝缠绕紧,之后,将两个定型丝8相互扭紧或缠绕在长杆上实现u形绑带9的固定,便于人员在铁丝上快速固定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绑缚部件包括具有柔性且表面粗糙的条形绑带14,所述绑带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环10,所述绑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粗尾11,将弹性环10套在第一长杆或第二长杆3的末端,然后缠绕数次后,将粗尾11塞在弹性环10中,将整个绑缚部件固定,优选的,所述粗尾11的自由端一体连接有窄尾12,在固定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3时,窄尾12的宽度小于弹性环10的内径从而便于窄尾12引导粗尾11进入到弹性环10中,之后粗尾11可以从弹性环10中抽出并缠绕固定,从能够将第一长杆或第二长杆3固定在第一铁丝13或第二铁丝2上。

在2019年,在河南某实验基础,以18个品种的小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基于宽窄行(宽行30cm,窄行20cm)种植模式,基本苗15万/亩,2m行长,2行/品种,每个品种的小麦种植2次,每次种植三个重复,得到各品种小麦的未进行防倒伏固定和进行防倒伏固定的的产量对比如下:

由上表可知,在进行了二次防倒伏固定后,各品种小麦的产量有13%-49.09%不等的增加,相比于未进行防倒伏固定,产量平均增加32.29%;本发明操作简单,效果不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减弱,可兼顾现有小麦抗倒伏技术,且能增加产量,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效果稳定、安全可靠,固定材料能够循环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