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组件及诱虫防逃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4997发布日期:2022-06-25 03:0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百叶窗组件及诱虫防逃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虫情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叶窗组件及诱虫防逃逸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农业生产中,虫情监测系统是对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作出预测的技术手段,能有效的提高劳动效率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如中国专利:cn 214482920,公开了《基于光伏的虫情灯》,其在设置黑光灯管的外侧设置了“围挡4”,通过开闭们5的开合防止进入围挡的昆虫逃逸;该技术方案也代表了现有的防逃逸手段。
4.但是,开闭门的在打开时,被黑光灯引诱的昆虫还能轻易的从打开的开闭门处逃逸,所以,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昆虫防逃逸方面并不理想。
5.一种能够防逃逸的百叶窗组件及诱虫防逃逸装置亟待研发。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窗组件及诱虫防逃逸装置,能够在诱虫同时,尽量保证诱虫效果,防止昆虫逃逸。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百叶窗组件,包括:
9.框体;
10.至少2片叶片,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框体内;
11.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用于与外界连接;
12.所述叶片的两端与所述框体的内侧壁连接;
13.所述叶片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框体内侧壁以外,且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叶片与所述框体连接处的高度;
14.任两个相邻所述叶片中,位置较低的所述叶片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位置较高的所述叶片与所述框体连接处的最低点。
15.所述叶片,包括:
16.第一板状体;
17.所述第一板状体倾斜的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板状体延伸至所述框体内侧壁以外;
18.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

19.所述叶片,包括:
20.第二板状体,与所述框体的内侧壁倾斜连接;
21.第三板状体,与所述第二板状体连接,延伸至框体内侧壁以外;
22.所述第三板状体与第二板状体长度方向上的侧边相互连接;
23.所述第三板状体与第二板状体之间的夹角为120~170
°

24.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60
°

25.所述叶片为透明叶片。
2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27.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框体上;
28.栓体,匹配设置在所述导向件内,用于与外界连接。
29.一种诱虫防逃逸装置,包括:
30.至少3个立柱;
31.顶盖,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一端;
32.诱虫单元,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立柱的同侧;
33.至少3个如上所述的百叶窗组件,与所述立柱匹配连接,形成围绕所述诱虫单元的围绕体;
34.底座,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另一端;
35.所述诱虫单元与所述底座可拆卸的连接。
36.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可拆卸的设置有一个所述百叶窗组件。
37.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百叶窗组件中的栓体匹配的连接孔。
38.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百叶窗组件,通过将至少2片叶片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且,保证叶片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框体内侧壁以外,且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叶片与所述框体连接处的高度,使百叶窗组件在进行诱虫时,昆虫沿着从低到高的路径进入,而要从百叶窗内逃逸,需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增加了昆虫逃逸的难度;同时,任两个相邻所述叶片中,位置较低的所述叶片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位置较高的所述叶片与所述框体连接处的最低点,使两个叶片之间的距离得到控制,使叶片间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使叶片构成的合围空间形成类似封闭的空间,当昆虫从内向外飞出时,受到叶片的阻挡很难飞出,起到防逃逸的作用。
4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诱虫防逃逸装置,使用了三片以上的所述百叶窗组件,使立柱与所述百叶窗组件可拆卸的连接,并在百叶窗组件形成的合围空间内设置诱虫灯,诱捕昆虫,并能有效的防止诱捕的昆虫逃逸。
附图说明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百叶窗组件的一种实施例;
4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百叶窗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
4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百叶窗组件的再一种实施例;
45.图4是图3所述实施例的主视图;
46.图5是图4的左视图;
47.图6是图3的立体图;
48.图7是图3所述实施例的防雨示意图;
49.图8是使用了图3所述实施例的诱虫防逃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是图4的e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2.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百叶窗组件,包括:框体1、至少2片叶片2、连接机构3;其中,叶片2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框体1内;连接机构3设置在所述框体1上,用于与外界连接;所述叶片2的两端与所述框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叶片2 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框体1内侧壁以外,且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叶片2与所述框体1连接处的高度;任两个相邻所述叶片2中,位置较低的所述叶片2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位置较高的所述叶片2与所述框体1连接处的最低点;为了增加诱虫机率,优选的,所述叶片2为透明叶片;可通过亚克力板制作。
53.具体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针对百叶窗组件提供一种实施例:
54.如图1,所述叶片2,包括:第一板状体201;所述第一板状体201倾斜的设置在所述框体1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板状体201延伸至所述框体1内侧壁以外;为了使叶片2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叶片2与所述框体1连接处的高度,所述第一板状体201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60
°
,优选为45
°

5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板状体201,使昆虫从内向外飞出时,受到叶片2的阻挡很难飞出,起到防逃逸的作用;同时,可以根据诱捕昆虫的种类,设置叶片2之间的距离,为了增加防逃逸的可靠性,任两个相邻第一板状体201中,位置较低的第一板状体 201延伸出的部分的最高点高于位置较高的第一板状体201与所述框体1连接处的最低点,增加昆虫逃逸难度。
56.具体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针对百叶窗组件提供一种实施例:
57.所述叶片2,包括:第二板状体202、第三板状体203;其中,第二板状体202与所述框体1的内侧壁倾斜连接;第三板状体203与所述第二板状体202连接,延伸至框体1内侧壁以外;所述第三板状体203与第二板状体202长度方向上的侧边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板状体203与第二板状体202之间的夹角∑为120~170
°
,优选为150
°
;所述第二板状体202水平设置。
5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板状体202水平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板状体202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个第三板状体20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昆虫逃逸的难度。
59.但是,在使用如上所述的百叶窗组件时,发现第二板状体202水平设置后存在一定问题,即防水性能不佳。由于做工等问题,第二板状体202很难完全水平,存在一定的积水问题,影响诱虫。
60.对此,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实施例:
61.如图3~6,所述叶片2,包括:第二板状体202、第三板状体203;其中,第二板状体202与所述框体1的内侧壁倾斜连接;第三板状体 203与所述第一板状体201连接,延伸至框体1内侧壁以外;所述第三板状体203与第二板状体202长度方向上的侧边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板状体203与第二板状体202之间的夹角γ为120~170
°
,优选为 150
°
;所述第二板状体202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1~60
°
,优选为25
°
;通过上述设置,如图7能够有效的防雨,防水溅;图7中的箭头方向指雨滴方向;当水滴落在第三板状体203上时,由于第三板状体203 与水平面存在夹角,则溅起的水花一部分直接飞溅到百页窗组件外侧,另一部分被翘起的第二
板状体202阻挡,无法进入百页窗组件内部,达到防水、防溅的作用。
62.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实施例:
63.如图8,一种诱虫防逃逸装置,包括:至少3个立柱4、顶盖5、诱虫单元6以及上述的百叶窗组件;其中,顶盖5与立柱4的一端连接;诱虫单元6,如黑光灯,设置在所述顶盖5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立柱4的同侧;多个百叶窗组件与所述立柱4匹配连接,形成围绕所述诱虫单元6的围绕体;底座7设置在所述立柱4的另一端;所述诱虫单元6与所述底座7通过螺栓等结构连接;所述立柱4上设置有连接孔,可通过栓体302进行相互连接。
64.具体的,顶盖5可以设置为非透明的,避免影响诱虫效果;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立柱4之间可拆卸的设置有一个所述百叶窗组件,如果为3个立柱4,则需要3个百页窗组件,形成三角形的围绕体;如果为4个立柱4,则需要4个百页窗组件,形成四边形的围绕体,以此类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围绕体的形状,以及立柱4、百页窗组件的数量;如图8,本文以四边形的围绕体进行举例说明。
65.如图9,在上述的百页窗组件的实施例以及诱虫防逃逸装置的实施例中,百页窗组件中的连接机构3,包括:导向件301和栓体302;其中,导向件301设置在所述框体1上;栓体302匹配设置在所述导向件301内,用于与外界连接;对于连接机构3而言,还可以是类似弹簧销的结构。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