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9465发布日期:2022-05-31 2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架(1)、配重器(9)和电流方向控制组件(7),所述支撑架(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14)且第二螺杆(14)位于第一螺杆(2)的上方,所述支撑架(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二螺杆(14)的一端,所述支撑架(1)内滑动安装有配重器(9),所述配重器(9)内安装有微调配重组件(10),所述第二螺杆(14)螺纹穿过配重器(9);所述支撑架(1)的一端转动穿过有内转杆(15),所述内转杆(15)与第一螺杆(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内转杆(15)上安装有垂重块(11)和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螺杆(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二锥齿轮(17)与第一锥齿轮(16)齿间啮合,所述支撑架(1)的下侧内沿配重器(9)的滑动方向活动安装有横移板(5),所述横移板(5)有两个且配重器(9)位于两个横移板(5)之间,两个横移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停止开关(4),所述停止开关(4)位于配重器(9)的滑移行程内;所述电流方向控制组件(7)包括有第一外壳(71)、转块(72)、接电片(73)和接电弧板(74),所述第一外壳(71)固定在支撑架(1)上,所述第一外壳(71)内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接电弧板(74),所述转块(72)固定在内转杆(15)的端部,所述转块(72)的上半部中端内安装有接电片(73),所述接电片(73)接触接电弧板(74);两个停止开关(4)的输出端均电连接接电片(73)且输入端均电连接外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两个接电弧板(74)分别电连接第一电机(8)的两极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四个支脚且支脚下端安装有外接卡套(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器(9)的下端上下侧内均直线阵列通过转轴安装有滚轮(6),上下两排滚轮(6)的侧面分别抵触支撑架(1)的上侧和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配重组件(10)包括有弹簧(101)、微调配重杆(102)、凸轮(103)和第二电机(104),所述第二电机(104)安装在配重器(9)内,所述第二电机(104)的输出端固定有凸轮(103),所述配重器(9)内在水平方向上圆形阵列活动穿插有微调配重杆(102),所述微调配重杆(102)与配重器(9)之间安装有弹簧(101),所述凸轮(103)的侧面抵触微调配重杆(102)的端部,两个接电弧板(74)分别电连接第二电机(104)的两极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04)均选用永磁直流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16)的齿数大于第二锥齿轮(17)的齿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安装有第二外壳(12),所述第二外壳(12)位于垂重块(11)外,所述第二外壳(12)内的下圆侧面内弧形阵列排布有磁铁(13),所述磁铁(13)磁性吸引垂重块(1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接电弧板(74)的间距不小于2厘米,所述接电片(73)的厚度不大于1厘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包括有支撑架、配重器和电流方向控制组件,所述支撑架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位于第一螺杆的上方,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二螺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架内滑动安装有配重器。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首先可安装在耕机内部的底架上,利用垂重块受重力影响而持续垂直向下的原理,间接控制配重器的位置,利用配重器的重心以及配重器的滑移来改变在整车倾翻时整车重心位置,进而保证耕机的重心稳定而不产生较大改变,以此保证耕机在倾翻时各个车轮仍有稳定的抓地力,提高行走使用性能。能。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勇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