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5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的播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
起垄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采用播种机耕种小麦或其他农作物已经相当普遍。现有的播种机械,一种是靠人、畜力为动力来进行播种作业的小型播种作业机械,这种播种机械依靠有限的牵引力来完成开沟、下种、复土和压实多道工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功能单一,使用时费时费力,不利于大面积耕种,更加不足的是这种播种机械在播种过程中不能完成起垄,从而造成播种后的作物没有垄、沟之分,作物彼此之间拥挤,光照不足而影响生长,也不利于畜墒和排水,同时也不能套种其他作物。
另一种是与拖拉机等机动车辆配套的多功能播种机,甚至同时满足播种、施肥作业。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728185Y)公开的"新型播种施肥机"或"多功能播种施肥机"(公开号为CN2715492Y),能在播种的同时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等作业,功能较全,作业效率高,满足不同农作物使用,不但能够满足农作物的单垄种植,也能够满足农作
物多垄种植,省事省力,适用于大面积、机械化播种作业,然而上述两种多功能播种施肥机械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高,维护或维修都很麻烦,不利于普通农户使用,所以难以推广使用。
如果能设计并制造一种既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同时又能满足开沟起土、成垄定型的播种机,必能深受广大农民用户的青睐,很容易推广实施。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制作出一种集起土、成垄、播种于一体
的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
技术方案
—种小麦起垄播种机,包括小麦起垄成形板,还包括机架、起土铧、地滚、排种器和播种轮,所述成形板包括正面板,与正面板两侧连接有侧翼板,在正面板和两侧翼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翻缘和下翻缘,起土铧固定安装在机架前端,在起土铧与播种轮之间安装有一个或两个并行的成形板,该成型板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成形板前横梁上,另一端通过弹性压紧装置安装在机架的成形板后横梁上,所述播种轮的立杆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排种器下端的横梁上。
所述正面板为等腰梯形结构,成形板在安装时,所述等腰梯形的较长底边高度大于较短底边高度,其中较长底板上通过支撑连杆铰接在机架上,在较短底边上安装有弹性压紧装置。
所述成形板的正面板与两侧面翼板的夹角a为钝角,或正面板与两侧面翼板近似垂直。
3[0010]
所述上翻缘近似与水平面垂直,下翻缘近似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起土铧至少有两个,当设有一个成形板时,两侧的起土铧分别位于成形板前端两侧;当设有两个成形板时,两侧的起土铧分别位于成形板前端两侧,并在两成形板前端中间位置的成形板前横梁上安装有一个或两个起土铧。
所述起土铧包括外侧起土铧板和内侧起土铧板,其中内侧起土铧板面积大于外侧起土铧板面积,当仅有一个起土铧位于两成形板前端中间位置时,起土铧的两侧起土铧板面积相同。
所述播种轮包括两片成一定锐角夹角的开沟盘,两开沟盘的转轴亦成一定夹角连接(该夹角与所述锐角交角互补),在该转轴上固定有一立杆,该立杆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排种器下端的横梁上。
在机架的播种横梁上安装的播种轮数量为3个,或为4个,或为5个,或为6个。[0015] 在排种器上端安装有排种箱,排种箱底部的每个进种口处设有排种腔,与该排种腔下端依次连通有漏斗和排种管,其中排种管终端连通于播种轮内(即连通与播种轮的排种管插口内的两开沟盘之间)。
在排种腔内设有排种轮,每个排种轮安装在同一根转轴上,该转轴一端安装有飞轮,飞轮通过链条与地滚传动连接。[0017]
所述地滚上设有减震装置。[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在播种的同时完成起土、成形起垄,便于保留作物间距,从而利于作物对光照、土地有机物以及水分的有效吸收,同时利于畜墒和排水。
2、本发明的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不仅适用于纯小麦作物的播种,
同时适用于间套其他作物的播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光照利用率,充分利用
生长季节,立体而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于多种经济的发展。
3、本发明的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不仅能播种小麦,也能播种其他
作物,例如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使用,只需更换一下排种器即可,应用面比较广泛。
4、本发明的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采用圆盘式播种轮,不仅利于开
土和播种,而且不会因土壤种秸秆等杂物堵塞播种轮而造成露播问题。
5、本发明的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制造加工,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图1 :小麦起垄播种机立体机结构示意图;
图2-1 :成形板机构示意图;
图2-2 :图2-1的正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 :起土铧、成形板、播种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 :四组播种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 :播种轮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6 :排种器与地滚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4[0031]
图7-1 :安装在机架左侧的起土铧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
图7-2 :安装在机架左侧的起土铧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
图7-3 :安装在机架左侧的起土铧正面面结构示意图;
图8-1 :安装在机架右侧的起土铧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
图8-2 :安装在机架右侧的起土铧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
图8-3 :安装在机架右侧的起土铧正面面结构示意图;
图9-1 :播种轮及其安装方式结构示意图之一 ;
图9-2 :图9-1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3 :播种轮及其安装方式结构示意图之二 ;
图9-4 :播种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5 :播种轮的开沟盘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 :六组播种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 :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 :三组播种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 :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 :成形板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
图15 :成形板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编号1为机架,101为机架的左梁,102为机架的右梁,103为支架,104为挂接耳,105为定位板,2为排种箱,3为排种器,301为排种轮,302为漏斗,303为转轴,304为排种管,305为飞轮,306为排种腔,4为地滚,5为起土铧,501为内侧起土铧板,502为外侧起土铧板,503为固定连接杆,6为成形板,601为成形板的正面板,602为支撑连杆,603为导向杆,604为压紧弹簧,605为上翻缘,606为下翻缘,607为两侧翼板,608为挡耳,7为播种轮,701为开沟盘,702为挡泥板,703为支杆,704为当杆,705为排种管插孔,706为刮土板,707为开沟盘转轴,8为播种轮减震器,801为减震弹簧,802为滑动壳体,803为压紧销,9为地滚减震装置,901为减震弹簧,902为导向杆,903为张紧装置,904为连轴板,905为滑轮或滑块,906为复位弹簧,10为成形板前横梁,11为成形板后横梁,12为排种器下端的横梁,13为链条,14为U形螺栓,15为固定板。
五、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9-5、图14,一种小麦起垄播种机,包括机架1、起土铧5、地滚4、排种器3和播种轮7,其中两个起土铧5固定安装在机架1前端的成形板前横梁10两侧对称位置上,该起土铧5(图中5a为左侧起土铧,5b为右侧起土铧)包括外侧起土铧板502和内侧起土铧板501,其中内侧起土铧板502的面积大于外侧起土铧板501的面积。两个起土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固定连杆503,固定连杆503与所述成形板前横梁10固定。[0050] 在起土铧5后面,即在起土铧5与播种轮7之间,安装有一个成形板6,该成形板包括正面板601,与正面板601两侧连接有侧翼板607,在正面板601和两侧翼板607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上翻缘605和下翻缘606,所述正面板601为等腰梯形结构,成形板6在安装时,所述正面板等腰梯形的较长底边高度大于较短底边高度(即成形板6的前端高、后端低),成型板6前端铰接在机架1的成形板前横梁10上,其铰接方式为成形板的正面板601前端铰接两个对称的支撑连杆602,支撑连杆602铰接在成形板前横梁10上;成形板6 后端通过弹性压紧装置安装在机架1的成形板后横梁11上,其压紧装置为成形板的正面 板601后端铰接一导向杆603,在成形板后横梁11上设有带插孔的挡耳608,导向杆插603 入所述插孔挡耳608内,在导向杆603上安装有压紧弹簧604,导向杆603可上下滑动,弹簧 被挡耳608压紧。
其中所述成形板的正面板601与两侧面翼板607的夹角a为钝角,所述上翻缘605 近似与水平面垂直,下翻缘606近似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播种轮和排种器3安装在成形板6后面,排种器3位于播种轮上端。播种轮 7包括两片成一定锐角夹角的开沟盘701,两开沟盘701的转轴707亦成一定夹角连接,在 该转轴707上固定有一立杆703,该立杆703通过减震装置8 (8a、8b)安装在机架的排种器 3下端的横梁12上。
在机架1的播种横梁上安装的播种轮数量为4个。
在排种器3上端安装有排种箱2,排种箱2底部的每个进种口处设有排种腔306, 与该排种腔306下端依次连通有漏斗302和排种管304,其中排种管304终端连通于播种轮 7的排种管插孔705内。
在排种腔306内设有排种轮301,每个排种轮301安装在同一根转轴303上,该转 轴一端安装有飞轮305,该飞轮305通过链条13与地滚4传动连接。
所述地滚4上设有减震装置9,该减震装置9的安装结构关系为, 一连轴板904 — 端铰接在机架的左侧梁101或右侧梁102上,另一端铰接地滚4的转轴,在连轴板904中段 铰接一导向杆902,在该导向杆902上套装有减震弹簧901,减震弹簧901被机架的左侧梁 101或右侧梁102上的挡片挡止,使仅导向杆902可以沿挡片上通孔上、下滑动。在机架的 左侧梁101或右侧梁102后端铰接一张紧装置903,并在该张紧装置903 —端安装有滑轮 905,另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906。在排种器3的飞轮305上、上述滑轮905上、地滚4的转 轴末端飞轮上安装有匹配链条13,使地滚4在转动时能带动排种器3的转轴303运动,实现 传动关系。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图ll,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述,不同的是 在排种器3的排种箱2下端的横梁12上安装有六个播种轮7 (没三个一组,共两组),在成 形板前横梁10上安装有三个起土铧5,在起土铧5和播种轮7之间安装有两个并行的成形 板6,每个成形板6对应一组播种轮7,两侧的起土铧5的内侧起土铧板501的面积大于外 侧起土铧板502的面积,中间位置的起土铧的两侧起土铧板面积相同。或者在中间位置安 装两个起土铧5,每组起土铧(靠一侧的为一组)内侧起土铧板501面积大于外侧起土铧板 502面积。
实施例三参见图12、图13,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述,不同的是 在排种器3下端的横梁12上安装有三个播种轮5。
实施例五附图未画,意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排种器下端的横梁 上安装有五个播种轮。
实施例六参见图15,成形板的正面板601与两侧面翼板607近似垂直。
6
权利要求
一种小麦起垄播种机,包括小麦起垄成形板,机架、起土铧、地滚、排种器和播种轮,所述成形板包括正面板,与正面板两侧连接有侧翼板,在正面板和两侧翼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翻缘和下翻缘,其特征是起土铧固定安装在机架前端,在起土铧与播种轮之间安装有一个或两个并行的成形板,该成形板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成形板前横梁上,另一端通过弹性压紧装置安装在机架的成形板后横梁上,所述播种轮的立杆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排种器下端的横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l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所述正面板为等腰梯形结构,成形板在安装时,所述等腰梯形的较长底边高度大于较短底边高度,其中较长底板上通过支撑连杆铰接在机架上,在较短底边上安装有弹性压紧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l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所述起土铧至少有两个,两侧的起土铧分别位于成形板前端两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所述起土铧包括外侧起土铧板和内侧起土铧板,其中内侧起土铧板面积大于外侧起土铧板面积。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所述播种轮包括两片成一定锐角夹角的开沟盘,两开沟盘的转轴亦成一定夹角连接,在该转轴上固定有一立杆,该立杆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排种器下端的横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在机架的播种横梁上安装的播种轮数量为3个,或为4个,或为5个,或为6个。
7. 根据权利要求
l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在排种器上端安装有排种箱,排种箱底部的每个进种口处设有排种腔,与该排种腔下端依次连通有漏斗和排种管,其中排种管终端连通于播种轮内。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在排种腔内设有排种轮,每个排种轮安装在同一根转轴上,该转轴一端的飞轮通过链条与地滚传动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
1或8任一权利要求
所述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其特征是所述地滚上设有减震装置。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成形板包括正面板,与正面板两侧连接有侧翼板,在正面板和两侧翼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翻缘和下翻缘。小麦起垄播种机包括小麦起垄成形板,还包括机架、起土铧、地滚、排种器和播种轮,起土铧固定安装在机架前端,在起土铧与播种轮之间安装有一个或两个并行的成形板,该成型板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成形板前横梁上,另一端通过弹性压紧装置安装在机架的成形板后横梁上,所述播种轮的立杆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排种器下端的横梁上。本发明的小麦起垄成形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在播种的同时完成起土、成形起垄,便于保留作物间距,从而利于作物对光照、土地无机物以及水分的有效吸收,同时利于畜墒和排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制造加工,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文档编号A01C5/06GKCN101133691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0710055189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8日
发明者任中信, 刘瑞芳, 孙志安, 岳俊芹, 张桂堂, 田云峰, 秦峰, 罗家传, 邵运辉, 郑飞 申请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4), 非专利引用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