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394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安全技术领域
,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双重功 效的防霉剂,同时还涉及该防霉剂的制备方法。该防霉剂能有效解决饲料生产和贮存过程 中的饲料霉变和霉菌污染,保证饲料品质和动物健康,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尤其对黄曲霉素Bl吸附率达到80%。
背景技术
我国饲料工业受到霉菌污染的比例比较大,有将近20%的饲料被霉菌污染而导致 浪费。霉菌的主要危害是其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会导致动物体机能产生不良反应。霉菌 毒素是霉菌的代谢产物,是霉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物上生长后所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二次代 谢产物,从目前大量霉变饲料的检测结果来看,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Bi、呕 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这些毒素在饲料当中比较常见,并且对于动物体影响也比较大。 特别是有些毒素对于一些动物来讲比较敏感,很容易造成动物体的死亡。
针对饲料霉变,很多饲料工作者采取了添加防霉剂和改善饲料存放条件等方法来 进行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夏季气候高温多湿,特别是南方地区即使采取了 这些方法还是会出现饲料霉变的现象。为了消除不可避免的毒素,很多学者采用一些物质 作为霉菌毒素的吸附剂来处理霉变饲料,目前这些物质主要分为水合铝硅酸盐类和非水合 铝硅酸盐类两种。
非水合铝硅酸盐类主要采用氢氧化钠、氨、次氯酸钠、氯气等化学物质对霉变饲料 进行处理,使毒素分解,以降低毒性。但该方法缺点是成本较高,操作困难,特别是在处理时 营养物质会被破坏而使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降低,因此无法在饲料的生产中采用。还 有部分研究者利用有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降解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但该方法在现有 的研究水平上操作困难,成本较高,尚无法达到工业化阶段。
天然铝硅酸盐如沸石、蒙脱石、硅藻土、高岭土等,因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离 子吸附能力,对霉菌毒素有一定的选择吸附能力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大量研究表明,对 铝硅酸盐类表面基团或电荷分布进行适当改性之后,可以使新形成的物质获得新的理化特 征,从而改善其对其它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如蒙脱石经过十六烷基吡啶或十六烷基三甲 铵处理后,蒙脱石矿物表面对水的亲和力下降,疏水性能提高,所以对疏水性的玉米赤霉烯 酮有更高的亲和力,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能力大大提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43151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该吸附剂包含 水合硅铝酸盐,重量含量为15-85% ;酵母细胞壁,重量含量为5-50%水葫芦根粉,重量含 量为5-50%等成分;采用常规干燥、粉碎和过筛的方法复合而成。该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 剂可有效降低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特别是对黄曲霉毒素Bi、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 酮、玉米赤霉烯醇、呕吐毒素等中国常见霉菌毒素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该吸附剂配方中采用 酵母细胞壁,虽然酵母细胞壁的特殊结构对霉菌毒素产生吸附力,但是酵母细胞壁的生产 工艺复杂,单位成本高,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不利于规模化使用。[0007]目前饲料的安全性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饲料安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 全。本发明所述的防霉剂具有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双重功效,有效的控制了饲料原料品质, 迄今为止,还没有相似的技术在国内外出版物中公开出版过也未公开使用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配 方合理、杀菌力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另--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防霉剂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快捷。[0010]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防霉剂含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0011]硅铝酸盐20-70[0012]丙酸10-40[0013]丙酸盐1-50[0014]有机酸 1--30[0015]本发明所述的防霉剂最佳原料重量份为[0016]硅铝酸盐30-60[0017]丙酸20-35[0018]丙酸盐5-30[0019]有机酸3-10[0020]本发明所述的防霉剂优选原料重量份为[0021]硅铝酸盐55[0022]丙酸30[0023]丙酸盐5[0024]有机酸10[0025]本发明所述的硅铝酸盐为水合硅铝酸盐矿石,该硅铝酸盐具有比表面积大和离子
吸附能力强的特点。但是常规的硅铝酸盐存在防霉效果单一和对维生素及矿物盐有非选择 性吸附的缺点,本发明突破性的采用硅铝酸盐作为防霉剂的载体使用,不仅能有效降低成 本,同时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试验表明,通过本发明获得的防霉剂防霉效果达到90% 以上;对常见的黄曲霉毒素Bl吸附率大于85%,玉米赤霉烯酮大于50%,并且对各种维生 素吸附率小于5%。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酸为甲酸、乙酸、丁酸,双乙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双重功效的 防霉剂通过下例步骤制备而成
a、选取水合硅铝酸盐,经球磨粉碎机粉碎,过80 200目筛。
b、用等体积的百分比浓度为3-20%的盐酸在常温(20-25°C )下浸泡水合硅铝酸 盐矿石粉末1-3小时,然后在300-700°C温度下旋转烧结块后的粉末。
C、按比例加入丙酸盐和有机酸盐,充分搅拌,同时通过喷雾器加入丙酸,混合均勻 即得所述防霉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性效果[0032]1、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防霉剂能有效解决饲料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饲料 霉变和霉菌污染,保证饲料品质和动物健康,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常 规饲料使用添加大量抗生素来防霉抗霉的方法提供了替代产品,能有效维持动物机体微生 态平衡,增强动物免疫水平,为国民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2、本发明通过复配技术,克服了常规的硅铝酸盐存在防霉效果单一和对维生素及 矿物盐有非选择性吸附的缺点,同时将其作为防霉剂的载体使用,充分利用其比表面积大 和离子吸附能力强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本产品的防霉和吸附能力,黄曲霉素Bl吸附率达 到80%,玉米赤霉烯酮大于50%,各种维生素吸附率小于5%。
3、使用方便,本发明所述的防霉剂既可单独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使用,也可加入 防霉剂中共同使用,性价比高。
4、本发明采用的生产原料具有精简易得的特点,有效的控制了生产成本。并且本 发明的生产工艺简便快捷,同时对环境无公害,无残留,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照 本发明公开内容所作的任何本领域的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防霉剂的配比如下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20 70丙酸 10 40丙酸盐 1 50有机酸 1 30;所述的有机酸为甲酸、乙酸、丁酸,双乙酸钠中的一种。所述硅铝酸盐的制备方法如下a、选取水合硅铝酸盐,经球磨粉碎机粉碎,过80~200目筛;b、用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3 20%的盐酸在常温下浸泡水合硅铝酸盐矿石粉末1 3小时,然后在300 700℃温度下旋转烧结块后的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霉菌毒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30-60 丙酸20-35丙酸盐5-30有机酸3-10。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55 丙酸30丙酸盐5有机酸10。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65 丙酸35丙酸盐 1 甲酸5。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60 丙酸30丙酸盐 5 乙酸20。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52 丙酸252丙酸盐 35 丁酸15。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45 丙酸20丙酸盐 45 双乙酸钠 25。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40 丙酸15丙酸盐 30 甲酸10。
9.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其特征在 于,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制成硅铝酸盐 25 丙酸40丙酸盐 50 丁酸30。
10.一种实现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的制备方 法,其步骤是a、选取水合硅铝酸盐,经球磨粉碎机粉碎,过80 200目筛;b、用等体积的百分比浓度为3-20%的盐酸在常温下浸泡水合硅铝酸盐矿石粉末1-3 小时,然后在300-700°C温度下旋转烧结块后的粉末;C、按比例加入丙酸盐和有机酸,搅拌,同时通过喷雾器加入丙酸,混合均勻即得。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霉剂和霉菌素吸附双重功效的防霉剂及制备方法,它由一定比例的硅铝酸盐、丙酸盐、有机酸和丙酸构成,其制备步骤是首先选取水合硅铝酸盐,经球磨粉碎机粉碎,过筛;其次用等体积的盐酸在常温下浸泡水合硅铝酸盐矿石粉末,旋转烧结块后的粉末;最后是按比例加入丙酸盐和有机酸盐,搅拌,加入丙酸,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产品高效、安全、无污染,性价比极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文档编号A01N37/00GKCN101156598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0710053282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何万春, 李剑锋, 李巍 申请人:成都枫澜科技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