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0阅读:1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蚊虫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灭杀蚊虫类装置。
人体皮肤平时不断向外周散发微量的水、二氧化碳,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及其他微量化学成份,而这些二氧化碳及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如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是蚊虫叮咬人体时,吸引蚊虫趋向人体的化学成份。本发明是模仿人体皮肤,散发出微量的二氧化碳及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吸引蚊虫叮咬本装置之模拟皮肤,蚊虫吸到的不是血液,而是类似血清样含有强效杀蚊剂(如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的西维因)的液体,蚊虫一旦吸到极微量的杀蚊剂后即可被毒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1)吸引蚊虫叮咬本装置而毒死蚊虫;(2)由于本装置的特殊杀蚊法,不会使杀蚊剂污染环境,故对人畜安全;(3)可在室内、野外,长时间大范围大量杀死蚊虫;(4)此法杀蚊,使杀蚊耗费少。
本发明由二氧化碳发生器、模拟皮肤及框架三大部分组成。1、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产生。(1)物理二氧化碳发生器(如附


图1所示),它由装有气态或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钢瓶1,带有开关2的连接钢瓶1与含有特殊氨基酸溶液瓶4的A玻璃管3,氨基酸溶液瓶4,连接氨基酸溶液瓶4与模拟皮肤之网状空隙11的B玻璃管5这四部分组成;(2)化学二氧化碳发生器(如图2与图6所示),它由装有高度可挥发性盐酸之玻璃瓶19,带有开关21连接盐酸瓶19与含有碳酸氢钠溶液瓶22之C玻璃管20,含有高浓度碳酸氢钠溶液之玻璃瓶22,连接碳酸氢钠溶液瓶22与氨基酸溶液瓶24之D玻璃管23,氨基酸溶液瓶24,连接氨基酸溶液瓶24与模拟皮肤之网状空隙11之E管25这六部分组成。高浓度盐酸挥发成氯化氢气体经C管20进入碳酸氢钠溶液瓶22,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HCl+NaHCO3→NaCl+CO2↑+H2O,产生之二氧化碳气体通过D玻璃管23,进入氨基酸瓶24,再通过E管进入模拟皮肤之网状空隙11。二氧化碳也可通过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2模拟皮肤6。由相连的表层7、中层9、底层12组成,材料为类似硅胶样具有软性与弹性的材料。表层7有密集排列而极其微小之孔8,该层厚度约为 2/3 mm,中层9为具有小平顶、内空、不相连的小圆形突起10构成,表层7与中层之圆形突起10的平顶相贴连,表层7与中层9之间围成的网状间隙11充满来自发生器的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通过表层之微孔8而渗出表层7,中层9厚度约为 2/3 mm。中层9与底层12之间围成的空间,则是用于充满类血清样,含有杀蚊剂的液体13(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当蚊喙叮穿表层7,中层9后就可吸到上述液体而被毒死。3、框架由提手18、顶板16、侧板15、底板14及保护网17组成(如
图1、图2、图6所示)。顶板16为该装置之顶,侧板15围住二氧化碳发生器,又作为模拟皮肤6之附着板;底板14为整个装置之底,模拟皮肤6外围,有钢丝保护网17,网眼可通过蚊虫,该网用于保护模拟皮肤6以免被硬物碰破。
权利要求
1.本发明名称为蚊虫诱杀器,属于灭蚊虫装置,它由二氧化碳发生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模拟皮肤能散发出二氧化碳气体及某些特殊氨基酸并藏有杀蚊液)及框架组成。
2.本发明是通过模拟人体皮肤散发某些生理性化学成份二氧化碳、某些特殊氨基酸(如赖氨基酸、精氨酸、丙氨酸等),这些化学成份能吸引蚊虫叮咬模拟皮肤,使蚊虫吸入含有杀蚊剂的液体而被毒杀。
全文摘要
由物理或化学的二氧化碳发生器,模拟皮肤及框架组成。发生器由一些装有化学物品的容器、玻璃导管及开关组成。模拟皮肤由表、中、底三层组成,表中层之间的网状空隙用于流通来自发生器的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可通过表层微孔向外渗出,吸引蚊虫叮咬,中层与底层之间空间用于充满含有杀蚊剂类血清样液体,蚊虫叮吸此液后即被毒死。框架由捉手、顶板、底板、侧板、保护网组成。(1)吸引并毒杀蚊虫(2)安全无毒不会污染环境(3)可大范围、大量、长时间诱杀蚊虫(4)本法杀蚊虫耗费低。
文档编号A01M13/00GK1059823SQ90107650
公开日1992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9日
发明者蒋树毅 申请人:蒋树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