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茎盐生草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文档序号:308443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茎盐生草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技术,特别是盐碱土壤的改良技术。
盐碱土壤是指土壤表层有可溶性钠盐(主要是指氯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有时还会有钙盐、镁盐)的土壤。盐碱土壤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常常决定于地下水的矿质化程度。在盐碱土壤中,由于存在过是量的CO2-3、HCO-3、Cl-和SO2-4,直接毒害和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为土壤中有过量的Na+存在,土壤结构被坏,使土壤粘重板结,透水透气性差,不利于种子出苗和植物生长。当土壤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为干土重量的0.1%时,农作物就出现减产,达到0.3-0.5%时,植物即不能发育。在盐碱土壤中,危害最大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只要其含量达到0.005%时,农作物就会死亡。因此,要想把盐碱地变为良田,使其能生长农作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排除在土壤中的CO2-3、HCO-3、Cl-和SO2-4等有害成分。在现有技术中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灌水洗盐法。对地势平坦、易于灌水的盐碱地进行浇灌洗盐,以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灌水洗盐是一种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和易灌易排的地区,具有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无需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低的优点。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首先是在水源不足、地势低洼、排灌不畅的地区行不通;其次是不能从根本上治理,灌水洗盐只是将土壤中的盐碱暂时从一个地方冲向另一个地方,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和地下水位的升高,容易再度形成盐碱土壤。而且,灌水洗盐的同时也将土壤中本来就含量不多的有机质冲走,损害了土壤肥力。2、深沟或暗沟排水洗盐法。这种方法多用在一些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但又能排水的地区。根据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升降的原理,采用在田间挖深沟或暗沟的方法,使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渗入深沟或暗沟内的水而排掉,也可以边灌溉边排盐。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一旦地下水位上升或排水不畅,盐碱会很快升至表层,再次形成盐碱地。而且,这种方法治理盐碱地要在田间开挖的深沟或暗沟的密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浪费一部分地土,同时还影响机械化耕作。这种方法与灌水洗盐法一样,仍然不能减少土壤中的盐碱总量。3、种植耐盐碱植物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在中盐碱化地区的盐碱地土壤改良上。运用本方法,主要是选用一些耐盐碱植物,如碱茅、高狐茅、黄麻等,某些农作物也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如黄豆、油菜、布顿大麦等。种植耐碱植物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较,采用了因地治宜,化解矛盾的方法,因此优势较大,已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采用。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只能在盐碱化程度不严重或中盐强碱地区实行,对严重盐碱化土地则行不通;二是用这种方法,虽然耐盐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了一小部分盐碱,但大部分盐碱只是随植物根系渗到土壤深层,土壤中所含的总盐量并没有减少多少。盐碱还会随地下水上浮到土壤表层。
综上所述的三种改良土壤的方法,虽然各有所长,并在实际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总的来说,都没有脱离“死循环”的范围,因为都没有达到大量从土壤中除掉盐碱,从根本上治理盐碱的目的,所以都不是理想的治理盐碱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种植植物从盐碱地中大量吸收盐碱,从而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是利用种植白茎盐生草改良盐碱土壤,其方法是a、每年秋季从成熟的白茎盐生草上采集种子;b、将白茎盐生草的种子于每年2至3月份播种;c、播种时采用挖穴点播,将种子埋于土下2至3厘米,每穴种2于7粒种子,每亩挖穴1200至1500个;d、每年秋天割下白茎盐生草的叶子、花(或种)和上部杆茎,保留下部杆茎和根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能逐步消除土壤中的盐碱,达到从根本上彻底根治盐碱地的目的;2、白茎盐生草耐盐碱、耐干旱、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能在各种条件下生存与生长,而且属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可连续多年收割,种植后不需要进行管理,也不需要浇水施肥,因此,用本发明治理盐碱地,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3、白茎盐生草吸收盐碱能力强,适应性广。每亩白茎盐生草每年可以从盐碱土壤中吸取盐碱75-140公斤。4、用收割的白茎盐生草制成的纯天然植物碱无任何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人民日常生活和其它工业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白茎盐生草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藜科(CHenopodiaceae)盐生草属(Halogeton)多年生半灌木草本植物,其主要生长区域为中国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山西、内蒙、陕西以及原苏联、蒙古。白茎盐生草生长在含盐碱的干旱、半干旱土地上,根系极为发达,其根系可深达土壤内1.5米以下,耐盐碱、耐干旱、耐寒冷,生命力极强。其生理机能是根据盐碱易潮解的原理,通过自身发达的根系将土壤中所含的盐份和水份一同吸收到体内,并将盐份主要聚集在叶、花(或果实)和上部杆茎内。生长地区的盐碱含量越大,其生长就越茂盛,体内所含盐份的浓度也越高。成熟的鲜白茎盐生草含盐量(主要是碳酸钠)可达5-7%。本发明就是利用白茎盐生草的这一特性,通过种植白茎盐生草来改良盐碱土壤,其方法是第一步,每年秋季从成熟的白茎盐生草上取下种子;第二步,每春天2至3月份播种,播种时采用挖穴点播,种子埋于土下3至5厘米深,每穴种2至7粒种,每亩地挖穴1200至1500个。播种后如果土壤特别干燥或当地春天无降雨可能,则可以浇一次水,出苗后再无需管理、施肥和浇水;第三步,每年秋季割下白茎盐生草的叶子、花(或种子)和上部杆茎,保留下部杆茎和根部,连续几年,至土壤中的盐碱含量低于干土重的0.1%以下时,连根挖掉白茎盐生草,开始种植农作物。用这种方法一般只需4至6年即可从根本上治理盐碱土壤。对于土壤中含盐碱量特别大的盐碱地,时间要长一些,但一般不超过十年。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白茎盐生草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a、每年秋季从成熟的白茎盐生草上采集种子;b、将白茎盐生草的种子于每年2至3月份播种;c、播种时采用挖穴点播,将种子埋于土下2至3厘米,每穴种2至7粒种子,每亩挖穴1200至1500个;d、每年秋天割下白茎盐生草的叶子、花(或种)和上部杆茎,保留下部杆茎和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方法,特别是利用白茎盐生草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该方法为每年秋季从成熟的白茎盐生草上采集种子;将白茎盐生草的种子于每年2至3月份播种;播种时采用挖穴点播,将种子埋于土下2至3厘米,每穴种2至7粒种子,每亩挖穴1200至1500个;每年秋天割下白茎盐生草的叶子、花(或种)和上部杆茎,保留下部杆茎和根部。本发明利用白茎盐生草大量吸收盐碱的特性,对盐碱土壤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B77/00GK1099548SQ93117048
公开日1995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9日
发明者姚树林, 田富才 申请人:姚树林, 田富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