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与渔业有关之装置,更明确地说为适于垂钓乌贼之装置。
一种常用之垂钓装置,是将钓锤装设在其前端,将装有若干鱼钩之天蚕丝置入海中,借助吊上卷线轴而卷动天蚕丝,使之升降而可自动地将乌贼等钓上来。
就乌贼渔业的垂钓方式而言,有利用夜间点亮捕鱼灯使乌贼浮上而钓取的夜钓及于白天由海深处钓取的日钓两种。近年来由于捕鱼灯之亮度增大而使夜钓之竞争更激烈化,随之设备费及燃料费高涨,导致在经费上面临严重的压力。此外,夜间作业非常辛苦也是问题之一。因此,垂钓乌贼一般均以白天作业为宜。
白天,乌贼一般是处于地形起伏较大且深度约200公尺之深海海底。在此海域里,一般会产生上升海流,及高大之波浪。因此,以常用之垂钓装置在白天垂钓时,钓线容易被上升海流及波浪所覆盖。一旦钓线产生缠绕情形时则须将之割断,而重新更换被切断之钓线,这样不但耗费时间且费用也高为常用垂钓装置的问题所在。
此外,使用常规的垂钓装置,常因海浪关系而在波浪高及海流快时,钓线会被波浪及海流所覆盖而造成摇振现象,致使吊起鱼钩上的乌贼等渔获物会因钓线摇动而掉落,于是产生渔获量锐减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可采取增加锤件重量的方法,藉此使钓线不致摇动。
但增加锤件重量会使钓线变得容易断裂,为了防止断裂而将钓线加粗,这反而使乌贼等之渔获物不会靠近,这些问题一直无法获得妥善解决。
本发明的垂钓装置是针对这些常用垂钓装置出现的问题为着眼点加以克服,使钓线不易缠绕,即使缠绕也使钓线更换时间缩短及费用减少,都可防止渔获物掉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垂钓装置第一特点为具有多个吊上卷线轴以及分别在其上装设有鱼钩且可在各吊上卷线轴上缠绕多个钓线及在相互成一定间隔的各钓线前端装设连结杆。
吊上卷线轴可以手动也可以动力驱动。连结杆也可兼带有锤件。连结杆也可由线件制成。各钓线前端相互间成预定间隔,使装设在各钓线上之鱼钩宜保持适当间隔不致相互缠绕在一起。和本发明有关之垂钓装置,主要适用于垂钓乌贼,也可用于垂钓乌贼以外鱼类以及其他水中渔获物。
本发明垂钓装置第二特点为设有可固定在船缘的基部,该基部上分别吊挂一对引导线,各引导线前端分别固定一对锤件及一对可使各引导线转动之转动锤与一对升降用线轴及一对其一端分别固定在各转动锤,且缠绕在各升降用线轴之升降用线等,另外上述连结杆之两端固定在各转动锤上。基部也可由钓台构成。引导线则缠绕在吊上卷线轴。升降用线轴可用与吊上卷线轴相同之动力驱动或其他动力驱动。
本发明之垂钓装置第三特点是具有装设在船缘上之多个篮件,各篮件中各有通路使钓线通过其间,且其下部处设有止挡件而平时保持封闭该通路之状态,当该挡件在往内侧推压时则该通路就呈开启状态。
平时止挡件是借助自重而关闭通路,如果采用附加弹簧而使通路处于关闭也可以。止挡件(Stopper)之数量为一个或数个均可。该篮件上还装设有线件等以便手动拉上或放下,若以动力驱动也可。篮件的通路可通过一条或二条以上钓线。
本发明之垂钓装置第四特点是上述篮件的下部内周处的周边具有与钓线间预定间隔数相同的多个引导辊轮。
多个引导辊轮所围成的装置中两侧引导辊轮是受两相邻的钓线所包围,也就是和该两侧引导辊轮相交叉的其他引导辊轮则包围钓丝。多个引导辊轮与钓线有预定间隔距离,至少必须使钓线上的渔获物可通过。
本发明之垂钓装置第五特点是上述多个吊上卷线轴是装在可由动力驱动而转动的共用轴上。
利用具有本发明第一特点的垂钓装置,进行垂钓时,先令多个吊上卷线轴回转,使得多个钓线垂落到海中。乌贼等的渔获物就会被挂在各钓线上之钓钩钩住。如果使多个吊上卷线轴反向转动而上卷各钓线,则可将钓得之渔获物吊上来。连结杆使各钓线之前端分别成间隔地相连结,因此即使各钓线被波浪和海流覆盖时,各钓线也不会缠结一起,同时各钓线也不易被摇动。由于钓线仅受轻微摇动,故钓钩上的渔获物被振落的可能就减少。
利用具有本发明第二特点的垂钓装置,进行垂钓时,先由基部处将一对引导线下落到海中。各引导线则借助锤件作用而张开。再使一对升降用线轴转动把一对升降用线垂落到海中,再将一对转动锤沿引导线下垂至海中。连结杆则与该转动锤一起下移至海底,装在连结杆上的钓线则延伸至海中。乌贼等的渔获物则被各钓线上之钓钩钩住。若使多个吊上卷线轴及升降用线轴反向转动而使各钓线上扬,则可将钓得的渔获物拉上来。
引导线借助锤件而张开,各钓线则因转动锤及连接杆而分别呈间隔且维持拉伸状态。于是各钓线不会由于波浪及海流所覆盖而导致缠结一起,此外,也不易被摇动,渔获物就不易被震落。
应用本发明第三特点的垂钓装置,钓线经由篮件之通路而延伸到海中。当各钓线被吊上卷线轴拉上时,钩挂在钓线上的渔获物便可由篮件内侧推压止挡件而开启通路,渔获物便能经过篮件的通路被拉上来。当渔获物通过后,止挡件便又关闭通路。渔获物由水中拉起时易从钓钩掉落,若能将篮件下部置于水中再拉起,则渔获物较篮件之位置为低而不易掉落。掉落在篮件中的渔获物可借助止挡件之阻挡,而不会掉落到篮件下方。
应用本发明第四特点的垂钓装置,当钓线放下或拉上而使钓线摇动时,钓线就和通路下部内周之引导辊轮接触。与钓线接触之引导辊轮则依钓线之上下动作而转动,致使与钓线间的摩擦减小。这样可防止钓线和篮件缠绕在一起,或断裂。
应用本发明第五特点的垂钓装置中多个吊上卷线轴轮是借助共用轴而同时回转。这样,可用同一动力装置而简单地构成。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垂钓装置之立体示意图。
图2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垂钓装置略去篮件及网件之立体示意图。
图3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垂钓装置之篮件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垂钩装置之附加砝码的立体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垂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垂钓装置之连结杆立体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垂钓装置之立体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垂钓装置之篮件重要部位的平面图。
图9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垂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垂钓装置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垂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垂钓装置处于收藏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加以说明。首先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至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解说。

图1所示,在船1侧面,装设有二个垂钓装置10,10。各垂钓装置10具有一对基部11,11;多个吊上卷线轴12,12…;多个钓线13,13…;一连结杆14;一对引导线15,15;一对锤件16,16;一对转动锤17,17;一对升降用线件18,18;一对升降用线轴19,19以及二个篮件20,20。基部11,11,装设在船1的船缘上。二个垂钓装置10,10,则可共用一个基部11。各基部11由一支柱21及一梁件22所构成。各支柱21的上部具有一线轴23。各梁件22与各支柱21接合的位置处则固定在船缘,各梁件22与各支柱21接合的直立位置及和各支柱21成垂直之水平位置之间则可摇动。梁件22,22相互是用管22a连结在一起。各梁件22的前端侧及其后端侧二处分别设有一滑轮24,24。
三个支柱21,21,21装设在一可回转之共用轴25上。借助马达的驱动轴25可正反方向转动。,吊上卷线轴12,12,…则装在轴25上且与轴25一起转动。吊上卷线轴12,12,…之回转圈数及转速可自由设定。
各钓线13,13,在整条线上装有多个钓钩26,26,…。一条钓线13约可装设30~50个钓钩26。钓线13,13则分别卷绕在吊上卷线轴12,12,借助吊上卷线轴12,12,的正向回转则将钓线13,13拉伸,当吊上卷线轴12,12,反向回转时,则将钓线13,13卷取。连结杆14由细长棒所构成。该连结杆14则分别装设在钓线13,13之前端且各钓线13相互呈一定之间隔而与连结杆14接合,而不致与钓钩26,26,…缠绕一起。当各钓线13与连结杆14接合时,各钓线13相互呈平行状态。

图1所示,各引导线15分别由各梁件22前端侧的滑轮24而卷绕在线轴23上,并从各梁件22处垂下。各锤件16则分别固定在各引导线15的前端处。转动锤17分别可转动地装设在各引导线上。各升降用线件18之一端固定在各转动锤17上。各升降用线件18经由各梁件22后端侧的滑输24而卷绕在升降用线轴19上。升降用线轴19,19,则装在轴25上与轴25一起回转。连结杆14的两端则固定在各转动锤17上。
在船缘上每一垂钓装置10处装有二个可摇动的垂钓台27,27,垂钓台27,27则置于管22a上。在各垂钓台27外缘处固定有二个滑输28,28。各个篮件20则设置在各钓台27上。如图2及图3所示,各篮件20是由长立方体状之框架31、网件32、止挡件33以及四个引导辊轮34,34,所构成。
框架31是由三个长方形之框件31a,31b,31c之各顶点与四根线件31d,31d,…连接而成。框架31上侧框件31a则固定在钓台27上。网件32除了框架31之上部网件32外,框件31b及框件31c间的侧面均覆有网件32。篮件20中则形成往下垂直延伸之通路35。篮件20下部有一段长度伸入水中,使网件32上端比水面高。
如图2所示,止挡件33是由一对止挡件轴36,36及多个止挡配件37,37所构成。止挡件轴36,36则固定在框架31下部之两相对边内侧且相互平行。各止挡配件37为棒状,各止挡件轴36装设成可摇动,且可向通路35之内侧移动位伸。为防止各止挡配件37被乌贼挡住,最好嵌入毛料或用起毛之布捆绕。
如图2所示,四个引导辊轮34,34,…固定在框架31之下部四周且与框架31下部内侧周围平行。各引导辊轮34,34,分别和与其邻接之二个引导辊轮相互交错。各钓线13通过篮件通路35,四个引导辊轮34,34,…则在可使渔获物通过的前提下,使各钓线13可在引导辊轮周围的范围内通过。
各止挡配件37交错地被放置在止挡件轴36及平行止挡件轴36的引导辊轮34上。各止挡配件37在不受力时借助自重关闭通路35。当止挡配件被推压而往通路35内侧移动时则开启通路35。如图2所示,各篮件20的底部各自固定一支持板38。支持板38两端则通过引导线15,15,按压滚珠39而可使支持板38压入水中。
如图3与图4所示,框架31的框件31b及框件31c,分别固定在环状配件41,42上。比篮件20低的船腹处也固定一环状配件43,支柱21则设有滑轮44。环状配件42则连结吊上线45及拉伸线46。吊上线45经由环状配件41再经由滑轮44而止于支柱21处,拉伸线46则经由环状配件43再经由滑轮44而止于支柱21。
在各引导线15下端的锤件16上则可加装一砝码组50。如图4所示,附加砝码组50由二个砝码51,52所构成。砝码51,52分别具有通孔53及通过通孔53的缺口54。砝码51的通孔53处设有阴螺纹55。
砝码52则具有与砝码51上阴螺纹55螺合的阳螺纹56。砝码52的通孔53则穿过阳螺纹56的中心。
在砝码51的阴螺纹55及砝码52的阳螺纹56螺合并对合各自的缺口54,54时,引导线15由缺口54,54伸入砝码51,52之通孔53,53。引导线15伸入后,将砝码51,52各自缺口54,54形成不对合时,则引导线15就无法从砝码51,52的缺口54,54移开。
其次再就其作用加以说明。利用
图1所示之垂钓装置10垂钓时,使线轴23,23回转,从一对基部11,11把一对引导线15,15垂入海中。各引导线15,15受前端的锤件16,16作用成垂直拉伸状态。借助动力使轴25回转。轴25之回转使一对升降用线轴19,19也回转,而将一对升降用钢线18,18垂入海中。这样,便可将一对转动锤17,17沿着引导线15,15垂吊。
轴25的回转使得多个吊上卷线轴12,12也和升降用线轴19,19一起回转。同时多个钓线13,13便垂入海中。垂钓装置10中的多个吊上卷线轴12,12是通过共用轴25回转,可用同一的动力装置,构造简单,且可廉价制造。此外各吊上卷线轴12也不会发生回转差速地进行卷取。
在一对转动锤17,17垂下同时,连结杆14也往海底方向降下,与连结杆14接合之钓线13,13则垂向海中。乌贼等的渔获物则会被各钓线13,13,上之钓钩26,26,钩住。使轴25反向转动,多个吊上卷线轴12,12,以及升降用线轴19,19就反向回转,使各钓线13,13,被卷上,而可将所钓的渔获物吊上来。
当引导线15,15垂入深海处时,借助锤件16,16之垂直拉伸作用,各钓线13,13,在遇暴风雨等气候而被波浪及海流覆盖时,仍能保持间隔状态,不会纠结缠绕一起。此外也不易摇落。因此,可节省更换缠绕钓线的时间及费用。
通过引导线15,15可吊上锤件16,16。于是除了钓线13,13,的自垂及钓钩26,26,之重量外,大约只有垂挂渔获物之重量,故钓线13,13使用细的天然蚕丝即可。一般而言,乌贼不会接近粗钓线,采用细钓线可提高渔获率。此外,钓线13万一断裂时,由于钓线13是固定在连结杆14上故而仍可回收鱼钩26,26。
另外,可借助减小钓线13,13的摇动而降低在钓钩26,26上之乌贼等渔获物被振落之机会,而防止渔获量减少。利用垂钓装置10在白天钓乌贼而非夜钓也可取得一好的渔获成果,免去在严寒的夜间作业,同时还可节省捕鱼灯的设备费及燃料费。
锤钓装置10的钓线13,13…是经过篮件的通路而垂入到海中。如图2所示当吊上卷线轴12卷起各钓线时,挂在各钓钩26,26,上之渔获物将止挡件33上的止挡配件37,37向篮件20内侧推压而开启通路,并经由篮件20的通路25而被拉上。渔获物通过后,各止挡配件37,37,则借助自垂又关闭通路25。
将乌贼等的渔获物拉上时之冲击仍可能会使钓钩掉落,不过由于篮件20之下部是沉入水内,渔获物比篮件20低故不易掉落。掉落在篮件20内之渔获物则因止挡配件37,37之阻挡,不会自篮件20底部掉落下去。掉落在篮件20中之渔获物,则仍可被在篮件20中上吊的任一钓线13,13上的各钓钩26,26所钩住而钓上来。
过去,一般高价的红乌贼被钓上船的中途,约40~50%会掉落,特别是25公分以上之大乌贼均会掉落,如果用垂钓装置10则可借助篮件20而可减少红乌贼之掉落,这就可大大地减少渔获量流失。
垂钓装置10的钓线13,13…被垂下或卷上使钓线产生摇动时,钓线13,13…和通路35之下部内周之引导辊轮34便会接触。与钓线13接触的引导辊轮34即在钓线13上下移动时而转动,从而减少其与钓线13的摩擦。也可防止钓线13和篮件20缠绕一起以及和篮件20之间摩擦所引起的断裂。此外,钓线13的表面因摩擦而呈松散状时,乌贼不会接近,通过引导辊轮34使钓线13的摩擦减小,可避免钓线13产生粗糙的表面。
在收藏垂钓装置10时,使线轴23,23回转引导线15,15便卷上,从而使锤件16,16上升。各锤件16则将支持板38推上而上移篮件20。各锤件16同时也使基部的梁件22垂直上移,借助上升管22把钓台27,27掀起。各锤件16接触到梁件22便不再上升,于是可将各锤件16置于甲板上。这样,便可完成收藏作业。通过反向操作垂钓装置10,则就可使其处于使用状态。
如图3所示,将篮件20或拉伸线46松开,则下部的框件31C拉下,而处于使用状态。将篮件20或拉伸线45拉伸则下部之框件31C可拉上来。而使其处于收藏状态。
其次,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加以说明。图5及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垂钓装置60上具有多个吊上卷线轴61,61,…,多个钓线62,62…及连结杆63。各钓线62分别装有钓钩且卷绕在各吊上卷线轴61上。如图6所示,连结杆63是由细长的螺杆部63a相互嵌入多个衬套63b,63b,及多个结线环63c,63c,且端部处螺合螺帽63d而构成。连结杆63上,具有一定间隔之各结线环63c分别各与钓线前端连结。
本实施例的垂钓装置60是由简单之结构所构成,多个钓线62,62,…分别在一定间膈处与连结杆63接合,故被波浪及海流覆盖时,可防止钓线62,62缠绕一起,节省更换缠绕钓线之时间及费用,此外,钓线62,62,…的摇动小,故可防止乌贼等渔获物的掉落而提高渔获量。
再就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7及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如图7所示垂钓装置70具有二个吊上卷线轴71,71,二条钓线72,72,一连结杆73,二个锤件74以及篮件75。各钓线72分别有钓钩,且被卷绕在各吊上卷线轴71上。各锤件74则固定在各钓线之前端处。连结杆73的两端则固定在各锤件74上。
篮件75装在船缘之钓台76上。在篮件75由线件形成之框架75a的下端处固定外框件75b,侧面覆以网件75所构成。篮件75具有通路77,钓线72则通过通路77中。篮件75之下部则由一止挡件78及多个引导辊79,79,…所构成。
如图8所示,止挡件78由环状的内框78a及多个止挡配件78b,78b,…所构成。内框78a则固定在外框75b的内侧处。各止挡配件78b是将铁棒78c可摇动地置于内框78a之内侧,并将铁棒78c插入管78d内构成。各引导辊轮79之中央为楔状,且可回转地装在内框78a之内侧。各止挡配件78b则放在引导辊轮79之上,平常使通路77呈关闭状态,当止挡配件78b向内侧按压而移动时便开启通路77。如图7所示,篮件75之框架75a及外框75b则装有拉伸线81及拉上线82。
本实施例之垂钓装置70的构造极为简单。二条钓线72,72彼此成一定间隔的方式与连结杆73接合,当被波浪及海流覆盖时,可防止钓线72,72,…缠绕一起,节省更换缠绕钓线72,72的时间及费用。此外,因钓线72,72之摇动减小,可防止乌贼等渔获物的掉落及可提高渔获量。
由水面垂钓吊上来时掉落之乌贼等的渔获物落在篮件75的内部而为止挡配件78b,78b所阻挡,阻止渔获物掉落在篮件75之下方。引导辊轮可防止钓线72因摩擦而断裂。此外,因各止挡配件78b是由铁棒78c插入管78b内而构成,故可防止钓线13因与止挡配件78b间的摩擦而产生不光滑表面。
其次就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9与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9所示,垂钓装置90具有四个吊上卷线轴91,91,…,二条钓线92,92,连结杆93,二条引导线94,94以及二个砝码95,95。各钓线92上分别有钓钩,而卷绕在吊上卷线轴91上。各钓线92之前端在一定的间隔与连结杆93固定在一起。各引导线94分别卷绕在吊上卷线轴91上。各砝码95固定在各引导线94前端。连结杆93两端则装在各引导线94前端附近。
本实施例垂钓装置90的构造极为简单,可防止钓线92,92缠绕,此外可减少钓线92,92之摇动。

图10所示也可将二个垂钓装置同时固定在船腹上。此时,支撑引导辊轮94之梁件96可为二个垂钓装置90,90所共用。两组垂钓装置90,90同时装设时可分别交替升降使用。
其次,就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11及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如
图11所示,垂钓装置100之二条引导线101,101是由锤支持线102连结而成。锤支持线102则宜使用钢线、塑胶棒或管件。如
图12所示,四个基部103,103,…之梁件104,104,…可和支柱105,105,…收藏一起。如
图11所示,船左舷及右舷之垂钓装置100,100,…之转动锤106,106,分别与连结杆107连结,引导线101,101分别与锤支持线102连线。垂钓装置100的其他构造,和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其详细说明则省略。
本实施例的垂钓装置可防止引导线摇动,也可减小钓线103,103,…的摇动。
本发明的各垂钓装置中,多个钓线分别以预定间隔与连结杆固定在一起,故被波浪及海流覆盖时,可防止钓线缠绕一起,而减少更换缠绕钓线的时间及费用,此外,可减小钓线的摇动,进而减少渔获物掉落而提高渔获量。
特别是与本发明第二特点有关的垂钓装置中之一对转动锤绕着一对引导线转动,连结杆固定在各转动锤上,各钓线分别以预定间隔而保持一张开状态,可使钓线不易缠绕一起,也可减小钓线之摇动。
特别是与本发明第三特点有关的垂钓装置中,钓线通过篮件的通路,通路下部因装有止挡件,故可将掉落篮件中的渔获物借助止挡件阻挡,而可防止渔获物落到篮件下方。
特别是与本发明第四特点有关的垂钓装置中,篮件通路下部圆周处装有多个引导辊,当钓线和篮件接触时,会和引导辊轮接触,故可防止钓线缠绕,或挂在篮件上而发生断裂。
特别是和本发明第五特点有关的垂钓装置中,多个吊上卷线轴装有共用轴,故动力装置可共用,构造简单,也可廉价制造。
权利要求
1.一种钓鱼器包含多个吊上卷线轴,多个装有钓钩之钓线,一连结杆,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钓线是分别卷绕在各上述多个吊上卷线轴上,且各上述多个钓线之前端相互保持一定间隔地与该连结杆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器又包含装设在船缘的一对基部,其特征在于各基部分别下吊一对引导线,各个引导线的前端分别固定一对锤件,且在各该引导线上装设一对可转动的转动锤及一对升降用线轴,而一对升降用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各转动锤且卷绕在各升降用线轴上,该连接杆的两端则分别固定在各转辊动锤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器又包含多个篮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多个篮件也装设在船缘上,且具有通路使该多个钓线通过其间,而各该多个篮件的下部均设有一止挡件封闭该通路,当上述止挡件在向内侧推压时,该通路则呈开启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钓鱼器,其特征在于各该多个篮件的下部内侧周围处,设有多个引导辊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吊上卷线轴装设在利用动力驱动的共用转轴上。
全文摘要
一种钓鱼器包含一对基部11,多个转动锤17,多个升降用线18,多个钓线13,多个吊上卷线轴12,一连接杆14以及多个篮件20,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基部11装在船缘上,且分别往下吊挂一引导线15,在各引导线15下端均固定一锤件16,各转动锤17则装在各引导线15上,各升降用线18一端则固定在各转动锤17上,且卷绕在一升降用卷线轴19上;各钓线13上均装有多个钓钩且分别卷绕在上述多个吊上卷线轴12上;本钓鱼器之目的是使各钓线不易缠结一起,也可防止渔获物掉落。
文档编号A01K91/00GK1128611SQ9511596
公开日1996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8日
发明者三宅忠一 申请人:有限会社三宅商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