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

文档序号:16156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麻的人工箱式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深埋地下空间可连续种植与收获鲜天麻的人工箱栽方法,属于草本植物人工栽培技术领域。
天麻是一种传统名贵的中药,有″国宝″之称,应用天麻治病健身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列天麻为上品,1590~1596年成书的<本草纲目>,集以往之大成,对天麻的药效做过如下的阐述天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治冷气
痹,瘫痪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志。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鬼疰,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治风虚眩运头痛″。
近年有将天麻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药物,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疗老年性痴呆症,总有效率达81.8%。天麻一般与其它中药配合使用,也可单独服用,目前在我国以天麻为主的药物主要用做以下疾病的治疗惊风抽搐、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头痛眩晕,冠心病,心绞痛,面肌痉挛等,天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六种微量元素Fe、Cr、Cu、Mn、B、En,宏量元素Ca、K、Mg、P,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多种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的氨基酸,如门冬氨基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广大药农中流传着″天麻是聚宝盆,利国又利民″的谚语,天麻显赫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使它在阻国医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天麻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需求。故自1956年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天麻的人工栽培,目前已有室外的陆地栽,室内的箱栽、瓶栽等方法,均为人为的制造出野生天麻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由人工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在室内外栽种后经过8~12个月的生长期即可收获新的天麻。
天麻是一种以蜜环菌为食料的高等草本寄生药用植物,属兰料,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依赖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它与蜜环菌营共生生活,是靠消化蜜环菌为营养而生长繁殖的,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生长期为240-300天,其繁殖方法有两种,即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以天麻自身的球茎为母体,在同化蜜环菌的前提下进行多次分枝,直接产生数以百计的大、小天麻球茎的新的个体,它是在没有特殊分化的两性细胞或性器官参与下完成的,故称无性繁殖,此法在天麻整个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地位,即它是产生商品麻的主要方式,通常以繁殖力强的白麻做母体(又称种栽)进行无性繁殖,其生长成熟后即为天麻球茎,也称箭麻。
有性繁殖是通过栽植种麻(即箭麻)使其抽苔、开花采用人工同花或异花授粉,产生繁殖系数高的种子,栽植后培育出新的种栽、以提高天麻的产量,这是因为实践证明无性繁殖的天麻经过数代栽种即产生退化现象,必须及时更换用种子繁殖的天麻做种栽才能不断的稳定和提高天麻的产量。
传统的栽植天麻的方法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完全依赖自然条件下气温的变化去适应天麻的生长需要,如天麻种栽需冬眠以孕育生机,人们则选择秋收冬贮,天麻生长温度在17-22°最好,人们则选择春栽夏长。以无性繁殖为例,天麻种栽需经过冬眠期、接菌期、生长期共一年左右时间,天麻才可完成一个生长周期,有性繁殖则需要2年半左右时间才可产生出所需的种栽,也就是说传统箱栽天麻完全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只能做到一年一种一收,这种集中栽植,集中收获天麻的方法具有以下的缺点1.收获天麻的周期长,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有时市场急需成品麻,但天麻要滞后300天才可供货,反之,天麻大量收获时市场又未必有大的需求。
2.自然条件下天麻种栽与种麻的冬眠温度随外界气候条件而变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低温易冻高温易烂,均会影响来年天麻的生长。
3.天麻的产量与占地面积成正比,要想产量高,必须占用大量的栽植面积。
4.集中栽种与收获给成品麻的贮藏与加工造成困难,鲜天麻收获后必须及时加工,否则将会造成鲜天麻腐烂变质,若盲目增加人力、物力、设备集中加工,由于天麻生长周期长,不但投资大,而且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若增设许多制冷设备将鲜天麻保存起来,逐步加工,会造成能源与空间的大量浪费。如果分散加工,又会造成加工质量难以统一,以至影响天麻的药效。
5.栽种天麻是一项带有一定技术性的熟练工种,且栽种是关键,后期管理极简单,故适宜操作人员连续工作,熟练操作,传统种植方法,每栽种一次时间间隔达一年之久,栽种技术易生疏,不利于天麻产量的提高。
针对以上弊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深埋地下空间以箱式栽植天麻、使天麻的种植、收获与加工可连续进行的新方法,以实现天麻的定期栽植、收获与加工,甚至可实现天麻的日种、日收及其制品的日加工,这样减少了人力、物力、设备、场地、能源的闲置与浪费,不但可提高天麻的产量,而且由于加工及时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天麻的药效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于天麻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的中药材,目前尚未发现国际上人工种植天麻的资料,传统的种植方法可参见1984年,由王连贵主编的″实用天麻栽培法″第六节″天麻箱栽技术″详见对比文件。
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地下闲置的空间将名贵中药材一天麻的一年一种一收变为可按所需时段连续操作的过程,以满足人们对天麻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在带孔的培养箱1内填充基础培养料2,将经过培养、上面带有蜜环菌菌索的菌棒3分层放入培养箱中1中,每层用培养料填充至菌棒高度二分之一时,紧靠菌棒按一定距离栽种天麻的种栽,培养箱1顶部复盖培养料与箱口平,并浇透清水,其特征在于a).将天麻的种栽和种麻集中统一、存放于0-5°的恒低温下冬眠,无性繁殖用的种栽冬眠15天以上,有性繁殖用的种麻冬眠50天以上,无性繁殖时,将冬眠后的种栽分时段、按先后顺序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和菌棒3的培养箱1中,有性繁殖时将种麻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的培养箱1中,开花结子后再将种子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和菌棒3的培养箱1中。
b).无性繁植时将栽植有渡过冬眠期的天麻种栽的培养箱1放在10℃左右的环境中,使其渡过18-30天的接菌期后,再将培养箱1置于17-22℃的恒温环境中200~300天;c).有性繁殖时将渡过冬眠期的天麻种麻分时段栽植于填充有培养料2的培养箱1中,将培养箱1放置于20-24℃环境中约50天左右,开花结子后,将栽有种子的培养箱移入17-22℃环境中200-300天d).在深埋地下空间中采用空气导入及增温换气法维持17-22°℃的恒定温度。
用做无性繁殖的种栽需要在0-5℃的恒低温条件下冬眠15-300天,其间以日、月或其它时段划分,按先后顺序,将冬眠后的种栽逐层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和菌棒3的培养箱1中。
让栽植完毕天麻种栽的培养箱1在10-12℃环境中渡过约18-30天的接菌期。
将栽植有已渡过冬眠期和接菌期天麻种栽的培养箱1放置于17-22℃的恒温环境中渡过200-300天的生长期。
有性繁殖时将在0-5℃恒低温中冬眠50-60天的天麻的种麻按需要的时间分时段栽植于填充有培养料2的培养箱1中,将培养箱1放置于22-24°恒温环境中开花结耔后再将栽有天麻种子的培养箱放入17-22℃的恒温环境中200-300天。
采用将高于17-22℃的外界空气引入地下空间及当外界温度低于17-22℃时适当通入热风的换气方法保证地下深埋空间内的17-22℃的温度环境。



图1天麻箱栽示意中1-培养箱箱体,2-基础培养料,3-带菌的木棒也称菌棒,4-天麻种栽前已说明天麻是兰科多年生共生草本植物,它无根无绿色叶片,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无论野生天麻还是家种天麻均只能依靠消化与其共生的蜜环菌为营养而生长繁殖。与野生天麻共生的蜜环菌腐生或寄生在树根、朽木上。人工栽植天麻首先要培养蜜环菌菌种再将蜜环菌液涂于选定的不成材的小径枝桠棒上,将枝桠棒培养成菌材后才可在培养箱中栽植。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目的及技术方案说明如何实现天麻的连续种植与收获。
1).冬眠期本发明中首先将购入或收获的天麻的种栽和种麻集中放入制冷设备中,使其在0-5℃恒温下冬眠(不冬眠的种栽不能与蜜环菌接合,不冬眠的种麻不能完成繁殖生长过程),恒低温冬眠的好处一是避免了自然条件下冬眠时温度忽高忽低不可调控的缺欠,二是为天麻的连续栽植与收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对无性繁殖种栽的冬眠时间一般为18-30天,最多可达300天,第一批渡过冬眠期的种栽4与培养好的菌棒3共同栽植于培养箱1中(见
图1),箱内填充由锯末、粗沙组成的基础培养料2。实际操作时,按顺序摆放菌棒3,自下而上逐层放入培养料2,然后在靠菌棒3处适距摆放天麻种栽4,通常每箱可均匀摆放2-3层菌棒,箱上层复盖3-5厘米厚的培养料,拍实后用清水浇透即可。下一时段将第二批冬眠后的种栽以同法栽植于另外的培养箱内并放置于同样的生长环境中,以此类推,先种的天麻必然先成熟,先采收,且先加工,每次种植的量自定,所说的时段可为季、月、周、日等,天麻收获后一部分进行及时加工,一部分可再放入制冷设备中使其冬眠,以便进行天麻栽植的循环操作。也就是说采用此种异步阶梯式的栽植方法,即可改变天麻的种收节奏。
对有性繁殖,种麻冬眠时间为50~60天,最高可达300天,将冬眠后的种麻直接栽植于带有培养料的培养箱中,(有无蜜环菌均可),将培养箱置于22-24℃的环境中种麻即可抽苔开花结耔,栽种种麻的时间也可由人为控制,先栽先结耔。将种子与萌发菌混拌后放入填充培养料的培养箱中200-300天即可得到可种植的天麻的种栽,此种栽又可参加天麻的无性繁殖。
2).接菌期无性繁殖将前述栽植有渡过冬眠期,天麻的种栽与蜜环菌菌棒的培养箱放入10-12℃恒温环境中,使其渡过接菌期,因为在此温度条件下,天麻种栽生长迟缓,蜜环菌繁殖较快,并能充分侵入天麻体中,接菌时间约为20天左右,经过接菌期的天麻移入17-22℃条件下,蜜环菌更活跃生长更快,天麻吸收的营养更多,故使天麻产量高,麻体大而均匀、质量上乘,因为区分天麻等级优劣的标准为每千克所含天麻个体的个数,天麻个体重量在160克以上才可加工出一等天麻,天麻个体重量在40-50克只能加工出三等以下的天麻,故接菌好的天麻,不但可提高连续收获天麻的产量也可提高其加工等级。
3).生长期将渡过冬眠期与接菌期的天麻的培养箱放入17-22℃的温度条件下并保持一定湿度,天麻即可健康生长,同时由于环境条件均衡,天麻的生长较在自然环境中顺利,还可适当缩短其生长期,在生长周期相同的条件下先种先收,即可实现逐日种、逐日收或逐月种、逐月收等。这也证明了连续收获天麻的方法优于年种年收的传统栽植方法,这是因为种植人员常年累月专司其职,技术熟练,有利于天麻的稳产与高产。天麻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7-22℃,深埋地下空间内常年温度稳定在14℃左右,采用引入高于17℃的外界空气及少量增温换气的方法可使深埋地下空间保持17-22℃恒温。具体方法是利用土层的保温贮热作用,在地面温度高于17℃时将热空气引入地下贮存热能,地面温度低于17℃时,除利用土壤前期贮存的热能散热外,兼用小功率空气加温器,向地下空间内吹热风,使其增温,这样不需消耗大量能源,即可使地下空间内保持17-22℃的温度环境。
下面以北京地区深埋地下空间人工箱栽天麻为实施例,说明无性繁殖的天麻实现连续循环的过程。
将购入或收获的种栽集中统一存贮于2-4℃的最佳低温环境中使其冬眠30天左右,再分期分批按不同时段取出种栽,按先后顺序将它们栽植于填充了培养料,并长好蜜环菌的菌棒旁,每箱中放置二层菌棒,然后将培养箱放入深埋地下空间(简称地下空间),使其在10-12℃下渡过20天接菌期后再进入17-22℃的环境中。
如前所述,天麻理想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7-22℃,如用人工控温将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及天麻成本的极大提高,而北京地区的地下空间的温度常年基本稳定在14℃左右,与天麻生长环境相差不大,只需稍加调节措施就能完全满足天麻的生长要求,并使天麻的育栽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制约。这是由于地下空间距地面7米左右,地面上自然界季节变化,昼夜温差的变化对其内部环境影响很小。
为了使地下空间保持17-22℃的恒定温度,我们采取以下二个措施1.当气温高于或等于17-22℃时,采用将外界空气导入地下空间换气的方法,使地下空间增温,并以此使地下空间周边土层升温,也即将外界的热能贮存于地下深层土层中,2.当外界气温低于17℃时,由于上述贮存热能的散热作用只需消耗较低的能源用小功率空气加温器向地下空间送入少量的热能,即可使地下空间的温度维持在17-22℃,以1.5米宽的通道为例,每延长米每小时热耗不大于3千卡。
本发明利用平时闲置的地下空间,消耗极少量的能源,即可实现天麻的一年四季连续种植与收获,使天麻的保鲜加工成为可能,避免了集中栽植、收获与加工的系列弊端,实现了天麻的稳产与高产,可极大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这种名贵中药材的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在带孔的培养箱(1)内填充基础培养料(2),将经过培养、上面带有蜜环菌菌索的菌棒(3)分层放入培养箱(1)中,每层用培养料填充至菌棒高度二分之一时,紧靠菌棒按一定距离栽种天麻的种栽,培养箱(1)顶部复盖培养料(2)与箱口平,并浇透清水,其特征在于a).将天麻的种栽和种麻集中统一、存放于0-5°的恒低温下冬眠,无性繁殖用的种栽冬眠15天以上,有性繁殖用的种麻冬眠50天以上,无性繁殖时,将冬眠后的种栽分时段、按先后顺序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和菌棒(3)的培养箱(1)中,有性繁殖时将种麻分时段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的培养箱(1)中,开花结子后再将种子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和菌棒(3)的培养箱(1)中。b).无性繁殖时将栽植有渡过冬眠期的天麻种栽的培养箱(1)放在10℃左右的环境中,使其渡过18-30天的接菌期后,再将培养箱(1)置于17-22℃的恒温环境中200~300天;c).有性繁殖时将渡过冬眠期的天麻种麻分时段栽植于填充有培养料(2)的培养箱(1)中,将培养箱(1)放置于20-24℃环境中约50天左右;结子后将栽植有种子的培养箱移入17-22℃环境中200-300天;d).在深埋地下空间中采用空气导入及增温换气法维持17-22℃的恒定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做无性繁殖的种栽需要在0-5℃的恒低温条件下冬眠15-300天,其间以日、月或其它时段划分,按先后顺序,将冬眠后的种栽逐层栽植于装有培养料(2)和菌棒(3)的培养箱(1)中。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其特征在于让栽植完毕天麻种栽的培养箱(1)在10-12℃环境中渡过约18-30天的接菌期。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栽植有已渡过冬眠期和接菌期天麻种栽的培养箱(1)放置于17-22℃的恒温环境中渡过200-300天的生长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性繁殖时将在0-5℃恒低温中冬眠50-60天的天麻的种麻按需要的时间分时段栽植于填充有培养料(2)的培养箱(1)中,将培养箱(1)放置于22-24℃恒温环境中,开花结子后再将栽有天麻种子的培养箱放入17-22℃环境中200-300天。
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将高于17-22℃的外界空气直接引入地下空间及外界空气温度低于17-22℃时适当通入热风方法保证地下深埋空间内的17-22℃的温度环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深埋地下空间中用箱栽连续栽植、收获鲜天麻的新方法,其核心是将经过冬眠的天麻的种栽分期分批栽植于带有培养料和菌棒的培养箱中,接菌后将培养箱置于17—22℃恒温环境中,即可实现天麻的连续种植、收获与加工,此方法为天麻的稳产与高产开创了新的途径并可大量节约人力、物力,能源与场地。
文档编号A01G7/00GK1186593SQ96101150
公开日1998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14日
发明者王致公, 关维真, 李承军, 高滋勋 申请人: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街道人民防空办公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