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地下控温渗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31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棚地下控温渗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温室用的加热、调温或浇水装置。
塑料薄膜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它对于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光能、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农业经济长足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农民获益非浅。近几年在各级党政部门关怀下,塑料大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现行的塑料大棚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有以下弊病受冬寒影响,地温不易提高;大棚使用几年后,长期浇灌施化肥,易使土壤板结;如烧火、气温不易掌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能控温渗水的管道,易于掌握和投资少的管道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在原大棚的基础上,在地下增设自制砂灰管1,两个半圆形砂灰管,合二为一,对接埋于地下,埋深b为30~50厘米,呈“S”形在地下排布,“S”形边长之间a为1米。其埋设方案有四种(1)一进一排式,即几个“S”形渗水控温管首尾相接。
(2)二进二排式,即两排“S”形渗水管进气口排在中央,排气口在大棚5的两侧。
(3)三进三排式,在棚内地上的中间开一沟槽4,沟槽可用水泥砖砌成,在沟槽左右两侧壁上各开三个进气孔2与砂灰管1相通,棚外两端设6个排气孔3。
(4)横排气式,进气口2位于大棚的一侧,以大棚长度为限,灰砂管并排排列在地下,灰砂管间距a为1米,灰砂管平行相接,出气口3在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投资少,仅在原大棚地下增设自制的砂灰管道,技术易于掌握,节能,可节省耗煤资金,同时也可免去CO中毒之虑,温度易于控制,室温地温一齐上升,利于作物生长,种子萌发快,利用管道渗水,防止土壤板结,有效掌握室内湿度和温度,免去病害较有把握。


图1为“S”形控温渗水管的示意图2为A-A剖面图。
图3为一进一排式埋管俯视图。
图4为一进一排式埋管侧视图。
图5为二进二排式埋管俯视图。
图6为三进三排式埋管俯视图。
图7为三进三排式埋管侧视图。
图8为横排气式埋管示意图。
图9为地下火道俯视图。
图10为地下火道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在一进一排式埋管设施中砂灰管离地面b为40厘米,两砂灰管之间距a为1米,砂灰管离墙为a/2,即0.5米,5为塑料大棚,进气管2在室内,排气口3在室外。二进二排式在棚内建二个进气口,棚外设两个排气口,管与管间隔距离同一进一排式。三进三排式升温快,一旦排气孔打开,降温也快。地下加温渗水砂灰管,在大田中应用,就采用横排气式图。在清明后,也就是通过观察室内温度高于30℃时就可把热气向大田中输送(和温室地下管道相同水平),以提高地温。庄稼、蔬菜等提前生长,也就是伸到大田,不得超过50米。地下火道是在冬季,遇连阴雨,会对作物生长不利,可在砂灰管下增设火道,火道可采用回笼式火道效果较理想,火炉6建于大棚一端,火道7由火炉一端向上倾斜1.5米(3a/2),然后向外折转伸向大棚两角,火道深a为1米,火道出气口露出地面,出气口8留在棚外,出气口加盖,使用时视棚内温度和地温高低,酌情开闭出气口盖。改建后的控温渗水管温室,除可有效地控制室温和地温外,还可利用管道浇水,控制室内湿度,做到一物两用。在冬春,每天上午1000搬开棚内进气口与棚外出气口,棚内热气流,既从进气口进入地下管道,使地温得到提高,下午日落前关闭进气口,以防棚温外流。需浇水时,将水从进气口引入管道,水便通过管壁,缝隙慢慢渗入土壤,该种方式可有效地防止土壤板结,而且节水。
权利要求1.一种大棚地下控温渗水管,其特征在于地下增设自制砂灰管1,两个半圆形砂灰管,合二为一,对接埋于地下,埋深b为30~50厘米,呈“S”形在地下排布,“S”形边长之间a为1米,有下列四种结构,一进一排结构,二进二排结构,三进三排结构,横排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渗水管,其特征在于一进一排结构,有几个“S”形渗水控温管首尾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渗水管,其特征在于二进二排结构,两排“S”形渗水管进气口排在中央,排气口在大棚5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渗水管,其特征在于三进三排结构,在棚内地上的中间有一沟槽4,沟槽可用水泥砖砌成,在沟槽左右两侧壁上各有三个进气孔2与砂灰管1相通,棚外两端有6个排气孔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渗水管,其特征在于横排气结构,进气口2位于大棚的一侧,以大棚长度为限,灰砂管并排排列在地下,灰砂管间距a为1米,灰砂管平行相接,出气口3在另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温室用的加热、调温或浇水装置。在原大棚的基础上,在地下增设自制砂灰管1,两个半圆形砂灰管,合二为一,对接埋于地下,埋深b为30~50厘米,呈“S”形在地下排布,“S”形边长之间a为1米。其埋设有下列四种,一进一排式,二进二排式,三进三排式,横排气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节能,温度易于控制,室温地温一齐上升,利于作物生长。
文档编号A01G9/24GK2300249SQ962155
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7日
发明者张刘增 申请人:张刘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