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菌赤眼蜂系列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681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载菌赤眼蜂系列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属于植物保护的生物防治技术。
系赤眼蜂系列产品和杀虫菌剂系列产品。
赤眼蜂系列产品使用方便。防治效益偏低。
杀虫菌剂系列产品,用法得当时防治效果较好,但使用方法较为复杂。
直接的目的是找到经济适用的提高以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目前,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产螟,因受降低成本的限制,生产单位可以接受的放蜂量是每公顷22.5万头每年放蜂二次。一般的防治效果仅有65%左右。
发明者认为赤眼蜂可自行寻觅害虫卵寄生,可在田间繁殖、无抗性、无残毒,如果找到简便易行的市场可以接受的提高赤眼蜂产品防治效果的办法,即可扩大赤眼蜂推广的面积。

发明内容
利用赤眼蜂扩散后寻觅害虫卵能力强的特点和蜂体可荷载微生物的功能。以人为的方式使赤眼蜂体,载杀虫菌,制成产品施放田间,载菌蜂飞出后在觅卵时将杀虫菌、散布到寄主卵表面,具有蜂灭卵,菌灭虫,蜂菌在田间共同繁殖、共同散布的功能。
蜂和菌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只要经过繁殖,筛选很容易得到的。
凡是载菌赤眼蜂寻觅过的卵块均有杀虫菌遗落在卵面。玉米螟等害虫的幼虫孵化时有先吃开壳的习性,可使幼虫致病。幼虫感病后死比较快,仅有一部分达到三令。也就是能使害虫在暴食期前被杀死。这种将少量菌直接送到一令害虫口中的方法,使菌制剂的使用达到了最为节约、效能最高的水平。在田间试验中还发现有飘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到本产品上爬来爬去,也可载菌继续传播。更为理想的是赤眼蜂在寄生害虫卵块时,寄生一部分卵粒。该寄生的卵粒可先孵化出幼虫,幼虫吃到病菌后在体内繁殖并排泄虫带菌的粪便落在卵块上,被寄生的卵粒孵化出赤眼蜂又在原卵块上爬来爬去,又可载上菌。起到赤眼蜂和致病菌在田间共同繁殖共同散布的作用。这就是载菌赤眼蜂治虫的原理。
国外有以棉花肿腿蜂携带病毒防治棉铃虫的报导。
1997年我国有以松毛虫赤眼蜂携带病毒防治棉铃虫的报导。至今国内外尚无以赤眼蜂载菌防治害虫的报导。更无此种产品面市。
本发明是国内外生防技术的一项突破。
赤眼蜂系列产品防治效果编低,直观性较差,影响了此种技术的推广速度。
与赤眼蜂产品相比,具有了灭幼虫的功能,防治效益大为提高。经田间试验降低玉米螟秋季活虫量的防治效果达到87.2%。在防治玉米螟的各种方法之中属于防效最高的档次。
菌制剂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可达85%左右。和化学农药相同,因使用费工,需要人向玉米心叶逐棵撒药,为用户所难的接受。
与菌制剂相比,使用方便,切实可行,本产品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的菌制剂的施用方法。本产品赤眼蜂荷载少量的菌制剂,在寻觅寄主卵时将菌遗落在害虫卵面,被最小的幼虫吃入口中,自然用菌量小,防效高。
与赤眼蜂带病毒相比各有所长,病毒产品防治效果高,专主寄生习性强,所以繁殖时比菌难,尤其是玉米螟等害虫还没有发现致病病毒。可见载菌赤眼蜂系列产品有某特有的功能。
从经济效益来看,本产品防治成本和赤眼蜂产品相比增加不多,而防治效果却增加很多。
实现发明的最好方式因繁殖赤眼蜂的寄主、蜂种、菌种、防治对象、施放方式不同可制出多种产品。实现发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当前防治玉米螟虫,可采取下列几种产品1、以柞蚕卵,人工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按8∶1∶1比例混合;2、人工扩繁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及微孢子虫等玉米螟的致病菌3、制成蜂卡,放蜂器使蜂带菌或制成不同发育时期的长效蜂卡。
上述所形成的产品可防治玉米螟、甘兰夜蛾,菜粉蝶、大豆食心虫、高梁条螟、松毛虫、刺蛾等等。
所用蜂种、菌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从采集到的蜂种、菌种中去筛选,提纯、扩繁。
权利要求
载菌赤眼蜂系列产品是赤眼蜂和杀虫菌的复合产品。是以人为方式使赤眼蜂负载杀虫菌(细菌、真菌),在田间施放后达到“蜂”灭害虫卵;“菌”灭害虫幼虫具有双重功能的目的。本产品的特征是用人为的方式,使赤眼蜂体荷载防治目标害虫致病菌。根据防治目标害虫种类的需要,选择膜翅目、纹翅卵蜂科、,赤眼蜂属的任何一种或多种赤眼蜂;选择可使目标害业致病的一种或多种真菌、细菌;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野生的或人工培育的蜂种或菌种;以及繁殖方法和蜂体载菌方法。由于选用的蜂种、菌种、繁殖方法,蜂载菌的方法不同形成系列产品。
全文摘要
发明名称:载菌赤眼峰系列产品,属于植物保护的生物防治技术,其背景技术为赤眼蜂系列产品;杀虫菌制剂产品。本发明利用赤眼蜂可携带微生物在寻觅寄主卵时将其散布于寄主卵面的特点,制成可以使蜂体带菌的产品。以载菌蜂防治害虫,使产品具有蜂灭卵、菌灭幼虫的双重功能。同时也具有赤眼峰系列产品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和杀虫剂防效高的双重优点,可用来防治赤眼蜂能寄生的各种害虫。
文档编号A01N63/00GK1256081SQ9812292
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7日
发明者许英民, 关友荣, 许越, 魏锋 申请人:关友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