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莲高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8228077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莲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莲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恩施州为武陵山区,盛产黄连,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又名味边,鸡爪连。以根茎供药用,叶、叶柄、须根干燥后也可供药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我国常用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现将黄连亩产超千斤技术归纳如下。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黄莲高产栽培方法。。
[0004]本发明一种快速破膜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种与育苗:采种:选择3-4年生黄连作采种圃。3年生以下种子,由于营养生长过旺,种子不饱满,4年生以上,由于地下茎的消耗和亮棚等原因,种子同样不饱满。选种不当,弱小苗多。3-4年生种子又称“红山种子”,数量多、成熟一致、籽粒充实饱满、发芽率高;选择生长健旺、籽粒饱满的大花叶种作种子;立夏前后,当骨突果变成黄褐色并出现裂痕、种子变成黄绿色时,应及时采收。采种时选择晴天,连果序一起采下,运至室内抖出种子,簸去杂质及瘪子。4、按种沙1:3比例,实行高棚湿沙层积贮藏。徐泽刚等采用3份湿沙(手握成团、松开能散)与I份种子混合装塑料袋内(勿装满),室温下贮之;育苗: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应选择前茬未种过黄连的土地。以生荒地为最佳。产区常用前茬种过黄连的土地作育苗地,由于幼苗体弱,极易感染病虫害,造成苗木死亡或纤弱,直接影响苗木出圃数量和质量及栽后黄连的产量和质量;育苗地整理:一是育苗地应选择前一年冬天深翻,一方面让土壤充分熟化;另一方面通过冬夏冰雪冻化和阳光曝晒,杀灭病虫基数;二是整细整平土壤,因黄连种子细小(千粒重1-1.4克)若因土地未整细,种子落入土层深处,影响出苗的整齐度和出苗数;育苗地施肥:播种前10-15天按每亩60-80斤磷肥+猪粪60-70担或腐热的牛栏粪50-60担,先将土粗疏一遍后将磷肥均匀撒在土上,然后泼撒猪粪(或牛栏粪),半月后,用锄浅挖一遍后整细表土,或按上述方法施肥后上覆1cm的生土后也可立即播种;播种方法,将种子贮藏至11-12月份播种,最好在农历镜头月播种。播前用相当于种子体积5-10倍的火灰或腐殖土与种子反复拌和,要尽量做到种灰均匀,播后用木板稍压平整,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并撒盖一层牛粪干粉,上覆长3-4cm的稻草或松针;播种量:产区连农为了提高出苗率每亩用种20-25斤,虽然出苗率高,由于种子过密,造成纤细苗过多,壮苗少,影响后期栽培产量与质量,而采用亩用种10-12斤,苗木比较壮实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苗床管理:间苗:当幼苗长至1-2片真叶时,就要进行间苗,如生长过密,应拔除部分弱苗,使株距保持Icm左右。除草:黄连苗前期生长缓慢,而杂昔生长迅速,应及时将杂草除去。做到除早、除小、除干净,除草次数视杂草滋生情况面定,每年除草4-5次。追肥: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后,扫每亩80-100斤枯(粉碎成末)+50斤磷肥拦均后撒施,分两次施入。第一次30-40斤,第2次(立秋前后)40-60斤,较其它追肥时发现黄连苗泛黄时,可于每担粪水加入3两尿素;b.移栽与田间管理:移栽地的选择:(I)黄连虽原产深山老林,忌阳光直射。但若是光照时间过短,光合作用差,光合产物积累少,很难得获取较高的产量,特别注重黄连种植选择光照充足的缓坡地:黄连生长周期较长,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土中吸取养料,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轻壤:黄连不宜连作。共原因是连作之后,土壤腐殖含量极度减少,结构不良,土壤透气性差,养分缺少,易生杂草,尤其是易染病害,故在有条件新造园的情况下,一般不边作。以生荒地栽连产量高、质量好。确需连作的,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大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之保持较厚的腐殖疏松层,并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二是轮作一年以上(种连一茬轮作一年以上,二茬轮作2年以上),轮作作物选择萝卜、红薯、绿肥等(翻入土中作肥料)既不降低土壤不降低土壤的肥力而又能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物。轮作一年后同样需要有机肥和加强病虫防治;以上措施虽不及生荒地,通过试验只要管理得当,仍可获得1000斤以上的产量:稻连轮作。高山地区由于温光资源差,水稻产量低而不稳。但稻田的潜在养分却可源源不断的满足黄连生长的需求,是近些年来梁平等人创造黄连亩产所常用的种连模式。稻田种连须在栽连前一年深翻,让其表土充分熟化,且须深沟高厢。否则会因积水而影响黄连生长,进而影响黄连产量。其它操作与生荒地栽培方法相似:生荒地栽培法:翻地:将准备栽连的土壤于前一年冬天深翻,让其冰冻熟化(这是减少地下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举措之一)。深翻前砍去灌丛,拣除树根、石块,清除杂草,集中烧毁。我连前将深翻后的土地施入底肥(亩施腐熟厩肥6000-10000kg),耕细整平:搭棚:传统方法利用木桩树枝搭棚,需要大量的木材作代价,力口之取土积肥,常毁坏大面积的林木,致使生态条件恶化。近年来推广了生态节能栽培技术,如玉米黄连套种、遮荫网栽连、自然林间栽连、人工造林栽连等极大改善了林连矛盾。但这些方法对黄连的管理和产量质量的提高仍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难。现介绍一种石桩(或水泥桩)节能栽培法,石桩(或水泥桩)棚虽一次投入较大,但可使用2-3个周期或更长:搭棚方法:用直径15cm左右,长1.8m左右的石柱)(或同规格的水泥构件)作棚桩,每畦中间栽桩一行,桩纵距2-2.3m,桩的下端深入土中30cm左右,上端高于地面1.5-1.6m,并预留凹形口,棚桩插好后,用12号铁丝先纵后横绷上铁丝,棚外缘桩用铁丝斜拉固牢,然后用竹条(或树条)作横杆,将玉米杆(或茅草、树枝)纵放于架上作盖材。上用少量木柴压住棚顶,防止被风掀走。玉米杆和茅草须选择在背风地段使用:栽种时期:农历正月内栽最好,至2月初十前栽完(惊蛰前后15天),以苗子的花苔未出土时栽最好:秧苗准备:带土移栽,尽量少伤根系,忌水洗,要示苗壮、昔齐,不栽弱小苗(4片真叶以下)。一年生苗,没有苗心(蜂子疙瘩)的苗子不栽,超过I年的苗子(称为原封苗子),栽后不及一年苗的产量和质量:栽植密度:传统种植黄连亩植6-7万株,由于密度过大,导致黄连莖细弱,黄桥(过桥)多、质量差、产量低。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现推介一种种植密度即株行距为3.5X3.5寸,亩植4-4.5万株。因种植密度过大,黄连前期生长受到限制,黄连根兜大小不均匀,产量低,而亩植4万株黄连在抚育过程中补植同龄苗,生长势及根茎均匀,并保证在起挖时有4万株基本苗。栽时尽量让根系伸展,土不超过苗心(蜂疙瘩)。同一厢中栽同等大小的苗子栽后立即撒一层滴水草:田间管理:补苗:栽种后,由于黄连苗幼小,除草、雨水冲刷等造成死苗或缺窝,应及时补苗,用同龄壮秧苗进行补苗。即栽苗时在每一块土的边缘黄连土空隙中间栽一定量的苗,用于栽后缺窝补苗。随时补苗,确保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出现缺苗、缺窝:棚架管理:适宜的郁闭度是黄连生长旺盛的必要条件。黄连在不同生长发育期,需要的郁闭度是不相同的。栽后当年需要有80% -85%的郁闭度,第二年、第三年需要有60-70%的郁闭度,第四年只需要40-50%的郁闭度。郁闭度的调节要根据栽培地光照时间长短确定,阳山应适度加大郁闭度,阴山适度降低郁闭度。第五年仍需30-40%的郁闭度。但传统种植第五年则将棚上材料全部拆除(称为亮棚),这种方法不可取,第五年适度加大透光度,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养分向根茎转移是必要的。但由于黄连原产深山老林,忌阳光直晒,亮棚后夏季高温导致叶片枯焦,影响了地上部营养向地下部的转移,产量不及仍保留30-40%的郁闭度棚架的产量和质量:刈割花葶:花葶的生长、开花和果实的发育,均需消耗大量的养分,过去人们放任花葶生长。近年来叶有人将花葶刈除,但均在3月份刈除。花葶刈除越早对黄连的生长和产量越有利最好能在花葶刚出土时刈除,增产效果最明显:追肥:黄连一年四季均在生长,应坚持少量多次。但很多药农为了简单的省工坚持一次足量,一方面造成肥料浪费,另一方面因一次施用量过大造成烧叶死苗现象,不利黄连高产。为获得黄连高产优质,每年坚持施肥4次以上。即第一次在春分前后10天,第二次在进伏之前即夏至(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一个月),第三次在立秋前后5天,第四次在立冬前后10天。第一次肥采用每亩农家肥(50-60担)+磷肥(100斤)+碳铵(15-20斤),第2_4次肥可每亩采用草木灰30挑(每挑80斤左右)+农家肥(猪粪水)50-60担+100斤磷肥+10斤碳铵伴均匀后撤施,撒后用竹枝抖落叶片上的肥料。栽植当年除按前述方法和用量追肥外,在立夏时亩用8-10斤尿素提苗,隔I个月后,视其长势,若幼苗有泛黄现象时,可再用尿素提苗一次。近几年来,有人施用硫酸钾,增产效果显著:培土:俗称“上泥”,也是获得黄连产产优级质的一个重要措施,每年进行3-4次,栽植当年只在冬季培一次土,其余各年在除草松土以后均需培土。春季和冬季培土结合清沟进行,可适当厚点,厚度约2cm,夏秋季用烟熏制成的黄连人造肥一夹马泥作培土(花花泥)。黄连培土时,一是要求均匀,二是切忌过厚。若培土不均匀和过厚,根茎会产生“过桥”,影响产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5]本发明一种快速破膜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种与育苗:采种:选择3-4年生黄连作采种圃。3年生以下种子,由于营养生长过旺,种子不饱满,4年生以上,由于地下茎的消耗和亮棚等原因,种子同样不饱满。选种不当,弱小苗多。3-4年生种子又称“红山种子”,数量多、成熟一致、籽粒充实饱满、发芽率高;选择生长健旺、籽粒饱满的大花叶种作种子;立夏前后,当骨突果变成黄褐色并出现裂痕、种子变成黄绿色时,应及时采收。采种时选择晴天,连果序一起采下,运至室内抖出种子,簸去杂质及瘪子。4、按种沙1:3比例,实行高棚湿沙层积贮藏。徐泽刚等采用3份湿沙(手握成团、松开能散)与I份种子混合装塑料袋内(勿装满),室温下贮之;育苗: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应选择前茬未种过黄连的土地。以生荒地为最佳。产区常用前茬种过黄连的土地作育苗地,由于幼苗体弱,极易感染病虫害,造成苗木死亡或纤弱,直接影响苗木出圃数量和质量及栽后黄连的产量和质量;育苗地整理:一是育苗地应选择前一年冬天深翻,一方面让土壤充分熟化;另一方面通过冬夏冰雪冻化和阳光曝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