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柄短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827079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柄短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柄短的白灵菇菌株,以及该白灵菇的栽 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白灵葫(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又名阿魏蘑、刺序侧耳阿魏变种、 白阿魏蘑、刺芹侧耳白色变种、翅鲍菇、玉雪阿魏菇、西天白灵芝、天山神菇等)属于侧耳属 (Pleurotus),中文学名为白灵侧耳(或者将拉丁学名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 直译为:刺芹侧耳托里变种)。白灵菇子实体肥厚洁白、质地细腻爽口,营养丰富,是一种极 为珍贵的大型食用菌。白灵菇兼性寄生于半枯死的新疆阿魏的茎基部和根上,野生资源极 其稀少。
[0003] "白灵菇"名称来自1997年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从新疆购进阿魏蘑菌 袋,在北京大面积出菇成功,真菌分类学家卯晓岚先生将其中文学名定为白灵侧耳, 拉丁学名定为Pleurotusnebrodensis,并记载于《中国大型真菌》(卯晓M主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但是后来研宄发现我国的白灵侧耳与欧洲真正的 Pleurotusnebrodensis不同,我国的白灵侧耳学名应为Pleurotuseryngiivar. tuoliensis(Kawai等.mycoscience, 2008, 49:75-79 ;黄晨阳等.植物遗传资源学 报,2011,12(5) :825-827, 823)。并已获得权威的国际真菌学名数据库(http://www. indexfungorum.org/)的承认,艮P白灵葫的学名为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
[0004] 白灵葫与杏鲍葫(Pleurotuseryngiivar.eryngii)是分类学上相同种 (Pleurotuseryngii)下的不同变种,子实体口感相近。但是,由于受杏鲍葫工厂化栽培冲 击,白灵菇栽培量越来越少。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白灵菇的栽培周期比杏鲍菇长很 多,但产量比杏鲍菇低许多,两者价格相差不大。另外,白灵菇包装前需要削去绝大部分菌 柄,而杏鲍菇包装前只需要削去根部一小部分。因此,菌柄短的白灵菇品种,子实体可利用 部分更多,更符合生产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的白灵菇子实体菌柄较长的缺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柄短的白 灵菇。
[0006]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白灵菇的栽培方法。
[0007]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本发明一种白灵葫(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菌株中农白灵3号,已 于2014年12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 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宄所,邮编100101),其保藏编 号为CGMCCNo. 10193。
[0009] 上述白灵菇菌株中农白灵3号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I)、母种繁殖:按1:80?100的重量比比例将直径大小0. 3?0. 5cm的中农白灵 3号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 10?12天,得中农白灵3号母种;
[0011] ⑵、原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⑴中所得的中农白灵 3号母种接种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 28?35天,得中农白灵3号原种;
[0012] (3)、栽培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2)中所得的中农白 灵3号原种接种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 养28?35天,得中农白灵3号栽培种;
[0013] (4)、冷却接种: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8%的比例将步骤(3)中所得的中农白灵 3号栽培种接种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 养30?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
[0014] (5)、搔菌:将袋口打开,用消毒刮铲除去料面上的菌皮,松扎上口,然后将菌袋松 扎上,继续培养3?5天,直至菌丝恢复;
[0015](6)、低温刺激:将菌袋置于1?3°C低温下刺激7?14天;或大棚温度在0?15°C 时,保持昼夜温差10?15°C,刺激10?15天;
[0016] (7)、出菇管理和采收:出现原基后,在5?18°C(农业式栽培)或12? 14°C(工业式栽培),空气相对湿度为75?85 %,光照500?800勒克斯,通风良好,环境 C02< 1000XKT6条件下培养20?30天;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但仍有微微卷边,孢子 未释放时采收子实体。
[0017]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菌种指菌丝。
[0018]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比例为:去 皮马铃薯块180?300g(取汁),葡萄糖15?20g,磷酸二氢钾0? 5?3g,硫酸镁0? 5?3g, 琼脂15?25g,水1000ml,pH值自然。
[0019]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2)、(3)或(4)中所述的栽培培养料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 百分比为:棉籽壳75?81 %,麦麸8?15 %,玉米粉2?8 %,石灰1?3 %;再以料水比为 I:1. 8?2. 3的比例加入水。
[0020] 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的栽培培养料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优选为:棉籽壳 81%,麦麸12. 5%,玉米粉3. 5%,石灰3%,料水比I:1. 86,即含水量为65%。
[0021]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1)、(2)、(3)或(4)中所述的温度优选为24?26°C,进一步 优选为25°C。
[0022]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1)、(2)、(3)或(4)中所述的空气相对湿度优选为60%。
[0023]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4)中所述的接种方法为先拔出菌袋中央事先插入的空心塑 料棒,将栽培种接入拔出空心塑料棒后留下的孔洞中。
[0024]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比例将去皮马 铃薯块(直径约Icm)置于600ml水中,沸水煮30min,4层纱布过滤,取汁液;向所得汁液中 加入少于400ml水,再加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定容至1000ml,边搅拌边小火 加热,至以上成分完全溶解,分装试管(规格为20mmX200mm),121°C灭菌30min;摆斜面,备 用。所用琼脂可以是琼脂条或琼脂粉。
[0025]上述栽培方法步骤(2)、(3)中所述的栽培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比例将各原 料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再按照料水比加入水,搅拌均匀,装瓶/袋,栽培培养料采用高压灭 菌,在 125°C保持 150min。
[0026] 上述栽培方法步骤(4)中所述的栽培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比例将各原料组 分混合,搅拌均匀;再按照料水比加入水,搅拌均匀,栽培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袋,栽培袋 厚度一般5?6丝,菌袋折径17cm,长35cm;将制备好的栽培培养料装入袋中,要求松紧适 度,装好后袋口内翻压入中间的洞孔中,并插入空心棒,摆放于消毒筐中,即进行灭菌。一般 采用常压灭菌,从蒸锅内上大气后,在KKTC下保持12?14小时,待冷却后接种。
[0027] 本发明白灵菇中农白灵3号的分离驯化过程:
[0028] 2009年5月,本发明人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砖厂附近戈壁滩采集到寄生在新疆 阿魏根部的野生白灵菇子实体,通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菌丝(菌种),检测菌丝rDNA-ITS 大小和序列,鉴定其为白灵葫(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白灵侧耳),将分离得 到的菌种于2009?2011年栽培,每年对菇形良好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均在difcoPDA 培养基(其组成成分为BDdifcoPDA粉末39g,蒸馏水1000ml)上培养,从中筛选出菌丝生 长速度快、生长健壮、菌落圆整的菌株。2012、2013年栽培试验发现2011年筛选出的1590 号菌株出菇表现优异,命名为中农白灵3号。
[0029]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白灵菇菌株,丰富了白灵 菇的种类;(2)本发明中农白灵3号的子实体菌柄短,平均长I. 9cm,可以不削柄,直接包装; ⑶、本发明中农白灵3号的子实体商品价值高,它的菌盖为扇贝形,颜色灰白色,质地非常 硬,菌柄长只有I. 9cm,菌肉平均厚4.Icm; (4)、本发明白灵菇的单菇重量高,工厂化栽培平 均单菇重245. 5±44. 6g,农业式栽培平均单菇重260. 5±40.lg,农业式、工厂化栽培均适 合。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中农白灵3号子实体照片。
[0031] 图2.采用引物P4扩增的5个白灵菇菌株ISSR电泳图谱。其中M为Marker,1为 华杂13, 2为中农翅鲍,3为KH2,4为中农1号,5为中农白灵3号。
[0032] 图3.采用引物P24扩增的5个白灵菇菌株ISSR电泳图谱;其中M为Marker,l为 华杂13, 2为中农翅鲍,3为KH2,4为中农1号,5为中农白灵3号。
[0033] 图4.中农白灵3号的IGS2经HapII酶切电泳图谱;其中1为中农1号,2为中农 白灵3号。
[0034] 图5.中农白灵3号的IGS2经RsaI酶切电泳图谱;其中1为中农1号,2为中农 白灵3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0036] 实施例1本发明中农白灵3号的分类鉴定
[0037] ( -)中农白灵3号的形态特征及分类鉴定:
[0038] 中农白灵3号原基散生,白色;成熟时,菌盖呈浅灰色,贻贝状,质地硬,长径平均 12. 7厘米,短径平均10. 1厘米,厚度平均4. 1厘米;菌柄中生,白色,基本等粗,质地硬, 表面光滑,菌柄平均长1. 9厘米,平均粗2. 7厘米;菌褶呈乳白色,有网纹。菌盖长宽比约 1. 16:1,菌柄的长宽比约0. 7:1,菌盖长和菌柄长之比约7. 2:1。根据《中国大型真菌》(卯 晓岚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中农白灵3号与第66页有关白灵菇的照片及相 应形态特征描述相符,可知其在分类上属于白灵菇,正如技术背景介绍的白灵菇的拉丁学 名变更,它正确的拉丁学名为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〇
[0039](二)与通过国家认定的4个白灵菇菌株的ISSR图谱对比鉴定分析 [0040] (1)、试验菌株:对照菌株:通过国家认定的白灵菇菌株只有4个,即华杂13号、中 农翅鲍、KH2和中农1号;本发明菌株:中农白灵3号
[0041] (2)、试验方法:以菌株的DNA为模板,分别以P4或P24为引物进行ISSR扩增,得 ISSR扩增产物;所述的引物序列分别如下:
[0042] P4 :5' -GGATGCAACA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