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式育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0396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模组式育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一种育苗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视实际的栽种规模,以及配合种苗实际生长需求,随时调整种苗数量及间距的模组式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按,现代化的农业为免除培育种子所耗费的时间及成本,确保种子培育成种苗的质量与良率,通常取作物已生长至一定程度的种苗进行栽植,进而提高栽培作物的存活率;其中,穴盘育苗技术因为具备节省种子、种苗生长一致、病虫害减少、移植成活率高及可提早采收等优点,更有助于种苗生产自动化发展。
[0003]相对的,穴盘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使用需求,亦直接影响植物种苗作业的产能及成本。一般现有的穴盘多在一盘体上划定有复数呈固定间距排列配置的格位,每一个格位具有预定的宽幅且相对凹入盘体预定深度。
[0004]于使用时,所预进行培育的种苗先植入一装有介质(如培养土、岩棉、海棉、蛭石、椰纤或炼石)的软盆当中,再将装有介质及种苗的软盆置入穴盘的格位中进行培育。待格位中的种苗成长到预定程度时,再将装有介质及种苗的软盆自穴盘的格位中取出,且小心地将介质外层的软盆剥除后,即可将种苗连同介质进行后续程序。
[0005]坊间现有穴盘为获致较高的种苗培植率,多会将格位采矩阵方式排列配置,且依照种苗成长至可供移植的生长规模设定格位的间距,如此将对穴盘的应用产生较多的限制;例如,使用者无法依照实际的栽种规模进行格位的数量或间距调整,在所培育的种苗刚发芽的初期,会因为格位间距过大使得整个穴盘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会造成灌溉的不便;反之,当所培育的种苗成长至预先设定的规模而仍未移植时,则会因为格位间距太小而阻碍植物生长。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即在提供一种可视实际的栽种规模,以及配合种苗实际生长需求,随时调整种苗数量及间距的模组式育苗装置。
[0007]为达上揭目的,本发明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基本上包括:至少两个容器单体,以及至少一联结件;其中,各容器单体自其顶部向下凹设一供放置介质及种苗的第一隔室,于第一隔室底部设有一排水口,各容器单体在其两侧边沿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凸出背面预定高度的联结凸块;该至少一联结件,呈具预定长度的条状形体,设有一顺着条状形体延伸配置的嵌合槽,该嵌合槽内部上下边沿的间距恰可供联结凸块嵌入,且该嵌合槽内部两端的距离至少大于2个联结凸块的宽度总合。
[0008]利用上述结构特征,本发明的模组式育苗装置,透过分别由相邻的两个容器单体的联结凸块嵌入同一联结件的嵌合槽的方式,构成容器单体的串接。从而可依照实际的栽种规模,将预定数量的容器单体组装使用,或适时增减容器单体的数量;于使用时,利用各容器单体盛装介质及供种苗生长的空间,使种苗得以于所属的容器单体中独立生长;尤其,相邻的容器单体透过联结件串接之后,其联结件的嵌合槽仍具有可供容器单体的联结凸块滑移的行程,必要时可透过将相邻的容器单体相对拉开或将相邻的容器单体相互集中的方式,调整相邻容器单体之间的距离,使达到可视所培育的植物生长需求,适时予以调整植物地上部生长空间的目的。
[0009]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模组式育苗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为一由四个边条包围构成的方形框架,其中两相对应的边条间距可供置入由复数联结件所串接的数个容器单体,且于另外两相对应的边条之间连接有至少一肋条;以及,各容器单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可供边条及肋条对应伸入的缺口。
[0010]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模组式育苗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为一由四个边条包围构成的方形框架,其中两相对应的边条间距可供置入由复数联结件所串接的数个容器单体,于另外两相对应的边条之间连接有至少一肋条,且设有至少一垂直连接于全数肋条及两个相对应边条之间的分隔条;以及,各容器单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可供边条及肋条对应伸入的缺口。
[0011]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模组式育苗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壳座,各壳座分隔有复数供容器单体对应套入的第二隔室,于各第二隔室底部设有一排水口,全数第二隔室在相对于所属壳座的顶部及正面分别形成可供容器单体进出的开口;以及,各容器单体的第一隔室在其所属容器单体的正面位置形成一供介质进出的开口。
[0012]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模组式育苗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壳座,以及一第二框架;各壳座分隔有复数供容器单体对应套入的第二隔室,于各第二隔室底部设有一排水口,全数第二隔室在相对于所属壳座的顶部及正面分别形成一可供容器单体进出的开口 ;该第二框架为一由四个边条包围构成的方形框架,且于其中两相对应的边条之间连接有至少一分隔条,由该至少一分隔条将整体第二框架区隔出至少两个恰可供壳座置入的格位;以及,各容器单体的第一隔室在其所属容器单体的正面位置形成一供介质进出的开口。
[0013]依据上述结构特征,各容器单体在其两侧边沿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凸出背面预定高度的联结凸块;同侧的两个联结凸块之间的距离可供两个联结件交错通过。
[0014]所述各容器单体在第一隔室的内壁,设有至少一限制介质脱出的凸条。
[0015]所述各容器单体在第一隔室的内壁,设有至少一限制介质脱出的凸条,且位在凸条上方的两侧内壁区段向上向外斜张配置。
[0016]所述各容器单体在其背面处设有至少一供相对与联结件的下沿相靠抵的限位凸块。
[0017]所述各容器单体在第一隔室的内壁,设有至少一限制介质脱出的凸条,且位在凸条上方的两侧内壁区段向上向外斜张配置;以及,各容器单体在其背面处设有至少一供相对与联结件的下沿相靠抵的限位凸块。
[0018]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揭露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可以产生下列功效。
[0019]1.可依照实际的栽种规模,将预定数量的容器单体组装使用。
[0020]2.可适时增减容器单体的数量。
[0021]3.可供调整相邻容器单体之间的距离,使达到可视所培育的植物生长需求,适时予以调整植物地上部生长空间的目的。
[0022]4.尚可在壳座的作用下,对容器单体提供较为稳固、可靠的支撑及屏蔽效果。
[0023]5.尚可在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作用下,将预定数量的容器单体整合成一方便移动、管理的模组。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基本组成架构图。
[0025]图2为本发明中容器单体的正面结构立体图。
[0026]图3为本发明中容器单体的背面结构暨串连组装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发明的模组式育苗装置于将容器单体相靠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基本组成架构图。
[0029]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壳座的外观立体图。
[0030]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容器单体与壳座的组装方式示意图。
[0031]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容器单体与壳座的另一组装方式示意图。
[0032]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基本组成架构图。
[0033]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的外观立体图。
[0034]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容器单体背面结构立体图。
[0035]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容器单体正面结构立体图。
[0036]图号说明:
10种苗
20介质 30容器单体 31第一隔室 311排水口 32联结凸块 33缺口 34凸条 35限位凸块 40联结件 41嵌合槽 50第一框架 51边条 52肋条 53分隔条 60壳座 61第二隔室 611排水口 70第二框架 71边条 72分隔条 73隔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可视实际的栽种规模,以及配合种苗实际生长需求,随时调整种苗数量及间距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如图1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基本组成架构图、图2本发明中容器单体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3本发明中容器单体的背面结构暨串连组装示意图所示,本发明的模组式育苗装置,基本上包括:至少两个容器单体30,以及至少一联结件40 ;其中:各容器单体30自其顶部向下凹设一供放置介质20及种苗10的第一隔室31,于第一隔室底31部设有一排水口 311,各容器单体30在其两侧边沿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凸出背面预定高度的联结凸块32。
[0038]该至少一联结件40,呈具预定长度的条状形体,设有一顺着条状形体延伸配置的嵌合槽41,该嵌合槽41内部上下边沿的间距恰可供联结凸块32嵌入,且该嵌合槽41内部两端的距离至少大于2个联结凸块32的宽度总合,使当相邻的容器单体30透过联结件40串接之后,其联结件40的嵌合槽41仍具有可供容器单体30的联结凸块32滑移的行程,进而达到可供调整容器单体30间距的目的。
[0039]原则上,本发明的模组式育苗装置,透过分别由相邻的两个容器单体30的联结凸块32嵌入同一联结件40的嵌合槽41的方式,构成容器单体30的串接。从而可依照实际的栽种规模,将预定数量的容器单体30组装使用,或适时增减容器单体30的数量;于使用时,利用各容器单体30盛装介质20及供种苗10生长的空间,使种苗10得以于所属的容器单体30中独立生长。
[0040]尤其,相邻的容器单体30透过联结件40串接之后,其联结件40的嵌合槽41仍具有可供容器单体30的联结凸块32滑移的行程,必要时可透过将相邻的容器单体30相对拉开(如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