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365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圈111与所述下框架12的下外圈121之间,且还由所均布的上外缆绳13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固定。
[0029]所述上内缆绳14均布在所述上框架11的上内圈112与所述下框架12的下内圈122之间,且还由所均布的上内缆绳14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固定。
[0030]参见图1、图6、图7和图8,所述中层鱼礁2由上固定板21、下固定板22及均布在上固定板21与下固定板22之间的四个换水管23所构成。
[0031]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四角呈弧形状的孔211,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中上缆绳孔212。
[0032]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均布有四个孔221,所述下固定板22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中下缆绳孔222。
[0033]所述四个换水管23分别为呈弧形状的喇叭,所述四个为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的上端口直径均大于下端口直径,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的下端口处还分别设有一涡轮231。
[0034]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中部处所设的四角呈弧形状的孔211内与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所均布的四个孔221内分别和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形成插接连接,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的颈部处与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中部处所设的四角呈弧形状的孔211处分别形成配合固定,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的下端部处分别与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所均布的四个孔221处形成配合固定。
[0035]参见图1、图9和图10,所述下层鱼礁3由上盖31、下盖32及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33所构成。
[0036]所述上盖31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分流管孔311,所述上盖3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下上缆绳孔312。
[0037]所述下盖3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分流管孔321,所述下盖32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下下缆绳孔322。
[0038]所述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33周壁的两侧上均分布有竖向排列的且相对的分流孔331、332,所述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33的两端端部处分别和所述上盖31上端面上所均布的上分流管孔311处与所述下盖32的上端面上所均布的下分流管孔321处形成连接固定。
[0039]所述下框架12的下外圈121、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中上缆绳孔212处、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中下缆绳孔222处、所述上盖3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下上缆绳孔312及所述下盖32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下下缆绳孔322处均分别由部件缆绳4 一一结扎连接。
[0040]所述另一端带锚324的锚绳323与下盖32的下端面中部处形成连接固定。
【主权项】
1.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它包括人工鱼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本体由上层鱼礁(I)、中层鱼礁(2)、下层鱼礁(3)及另一端带锚(324)的锚绳(323)所形成,所述上层鱼礁(I)由上框架(11)、下框架(12)及上框架(11)与下框架(12)之间均布的上外、内缆绳(13、14)所构成,所述上框架(11)由上外圈(111)、上内圈(112)及均布在上外圈(111)与上内圈(112)之间的且两端分别和上外圈(111)与上内圈(112)连接固定的上横向支撑(113)所形成,所述上框架(11)的上外圈(111)上还均布有浮球(114),所述浮球(114)为中部带通孔的浮球,所述浮球(114)分别通过浮球缆绳(115)系在所述上框架(11)的上外圈(111)上,所述下框架(12)由下外圈(121)、下内圈(122)及均布在下外圈(121)与下内圈(122)之间且两端分别和下外圈(121)与下内圈(122)连接固定的下横向支撑(123)所形成,所述上外缆绳(13)均布在所述上框架(11)的上外圈(111)与所述下框架(12)的下外圈(121)之间,且还由所均布的上外缆绳(13)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固定,所述上内缆绳(14)均布在所述上框架(11)的上内圈(112)与所述下框架(12)的下内圈(122)之间,且还由所均布的上内缆绳(14)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固定,所述中层鱼礁(2)由上固定板(21)、下固定板(22)及均布在上固定板(21)与下固定板(22)之间的四个换水管(23)所构成,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四角呈弧形状的孔(211),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中上缆绳孔(212),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均布有四个孔(221),所述下固定板(22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中下缆绳孔(222),所述四个换水管(23)分别为呈弧形状的喇叭,且四个为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的上端口直径均大于下端口直径,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中部处所设的四角呈弧形状的孔(211)内与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所均布的四个孔(221)内分别和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形成插接连接,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的颈部处与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中部处所设的四角呈弧形状的孔(211)处分别形成配合固定,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的下端部处分别与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所均布的四个孔(221)处形成配合固定,所述下层鱼礁(3)由上盖(31)、下盖(32)及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33)所构成,所述上盖(31)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上分流管孔(311),所述上盖(3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下上缆绳孔(312),所述下盖(32)的上端面上均布有下分流管孔(321),所述下盖(32)上端面上靠边缘处均布有下下缆绳孔(322),所述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33)周壁的两侧上均分布有竖向排列的且相对的分流孔(331、332),所述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33)的两端端部处分别和所述上盖(31)上端面上所均布的上分流管孔(311)处与所述下盖(32)的上端面上所均布的下分流管孔(321)处形成连接固定,所述下框架(12)的下外圈(121)、所述上固定板(2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中上缆绳孔(212)处、所述下固定板(22)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中下缆绳孔(222)处、所述上盖(31)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下上缆绳孔(312)及所述下盖(32)上端面上靠边缘处所均布的下下缆绳孔(322)处均分别由部件缆绳(4)一一结扎连接,所述另一端带锚(324)的锚绳(323)与下盖(32)的下端面中部处形成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呈弧形状的喇叭的换水管(23 )的下端口处还分别设有一涡轮(231)。
【专利摘要】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它包括人工鱼礁本体,其特征在于人工鱼礁本体由为上框架、下框架及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均布的上外、内缆绳构成的上层鱼礁,为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及均布在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的四个换水管构成的中层鱼礁,为上盖、下盖及上盖与下盖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构成的下层鱼礁,及另一端带锚的锚绳所形成。本发明的特点是上层鱼礁主要为鱼类提供食物,中层鱼礁其作用实现上、下层海水交换的功能,将上层富含浮游生物和温度较高的海水送入下层,下层鱼礁主要为鱼类提供较多的躲藏空间,还可以将中层鱼礁形成的水流分散成多变的水流。本发明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可用于不同的海水区域。
【IPC分类】A01G33-00, A01K61-00
【公开号】CN104756901
【申请号】CN201510022178
【发明人】张丽珍, 王江涛, 胡庆松, 马迪红, 沈卫星, 盛晚霞, 章守宇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