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烟蚜茧蜂种群退化的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8501832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烟蚜茧蜂种群退化的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止烟蚜茧蜂种群退化的繁育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常群集 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通过刺吸吮食植物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造成植 物营养损失和器官的机械损伤,此外,财虫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害,其分泌的蜜露可滋生多 种植物真菌和细菌等病原生物,造成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同时蚜虫还有具有极强的繁 殖本能。为控制蚜虫对植物的迫害,经过多次尝试得出烟蚜茧蜂是一类专门寄生蚜虫的寄 生性天敌昆虫,对蚜虫的自然控制效果极为显著,能够有效对烟蚜进行防控,对此,为得到 大批量的烟蚜茧蜂,人们大多通过人工饲养烟蚜茧蜂来防控烟蚜,这种大批量繁殖烟蚜茧 蜂的方法取得了对蚜虫较好的防控效果,利用人工繁育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能够有效的 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提高烟叶及其余农产品的安全性,有效保护环境。
[0003] 但是,人工繁育烟蚜茧蜂存在如下缺陷:人工繁殖烟蚜茧蜂基本上是在长期进行 近亲繁育的条件下繁育的,这种繁育方式往往使烟蚜茧蜂的羽化率、产卵率、寿命、活性等 严重下降,从而导致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种群质量严重下降,烟蚜茧蜂质量下降将导致烟 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控效果降低,因此如何防止人工繁育烟蚜茧蜂种群退化成为目前至关重 要的研宄课题,这将间接关系到烟蚜茧蜂对烟蚜防控技术的进程,甚至关系到烟叶及其余 农产品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繁育烟蚜茧蜂往往导致烟蚜茧蜂的羽化率、产卵率、寿命、 活性等严重下降,从而导致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种群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导致烟蚜茧蜂对 烟蚜的防控效果降低等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烟蚜茧蜂种群退化的繁育 方法。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止烟蚜茧蜂种群退化的繁育方 法,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01、蜂种采集:分别采集人工繁育烟蚜茧蜂形成的僵蚜和野外烟蚜茧蜂形成的 僵蚜,并将采集的僵蚜分别储存在试管中;
[0007] S102、蜂种培养:将试管置于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培养,试管内僵蚜羽化成峰后,对 试管内的烟蚜茧蜂进行提纯;
[0008] S103、蜂种交配:将试管内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与野外烟蚜茧蜂释放于同一试管 内进行交配;
[0009] S104、繁育:选择烟蚜茧蜂的寄主烟蚜,并将交配后的烟蚜茧蜂与寄主烟蚜放置在 繁育室内自然繁育;
[0010] S105、筛选僵蚜并保存:繁育室内的寄主烟蚜开始形成僵蚜时,筛选并采集僵蚜置 于储存瓶中保存,即得到繁育后的僵蚜。
[0011] 本发明提供的繁育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筛选高质量的人工繁 育的烟蚜茧蜂种源和野外烟蚜茧蜂种源保证了种源的质量和活性,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种 源和野外烟蚜茧蜂种源交配,交配后进行培养和繁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期进行近亲繁 育使烟蚜茧蜂种群出现活性较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繁育方法提高了烟蚜茧蜂种群的羽 化率、产卵率及种群的质量,防止烟蚜茧蜂种群退化,由于种源质量和活性较高,所以保证 了繁育后的烟蚜茧蜂的活性均较高,提高了繁育后的烟蚜茧蜂的质量,进而提高了烟蚜茧 蜂对烟蚜防控效果,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0012] 进一步的,步骤SlOl中,对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所形成的僵蚜进行采集的步骤 为:
[0013] ①在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形成僵蚜时,选择个体大、光泽度好的僵蚜, 每3-6个月筛选一批,每批人工繁育烟蚜茧蜂总量与每批烟蚜茧蜂采集量的比值为 1:0.33XKT4-O.67X10_4;
[0014] ②将筛选后的僵蚜采集于试管内,并使用尼龙网覆盖试管口。
[0015]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种源的质量,针对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应选择个 体大、光泽度好的僵蚜,保证了种源僵蚜的健康度,另外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得到 每3-6个月筛选一批,每批人工繁育烟蚜茧蜂总量与每批烟蚜茧蜂采集量的比值为 1:0.33XKT4-O.67XKT4的数据范围可筛选得到较高质量的僵齓如果低于该数据则降低 了筛选效率,延长了繁育时间,实用性差,若提高每批的采集量,则无法保证种源的质量。
[0016] 该技术方案中,每批人工繁育烟蚜茧蜂总量与每批烟蚜茧蜂采集量的比值为 1:0. 33XKT4-O.67XKT4的数据范围是根据烟蚜茧蜂退化规律得到的。
[0017] 进一步的,步骤SlOl中,对野外烟蚜茧蜂形成的僵蚜进行采集的步骤为:
[0018] ①在生态条件好、农药使用少的野外采集野外烟蚜茧蜂,当野外烟蚜茧蜂形成僵 蚜时,选择个体大、光泽度好的僵蚜,人工繁育烟蚜茧蜂采集量与野外烟蚜茧蜂的采集量的 比值为 1:0. 3-0. 5 ;
[0019] ②将筛选后的僵蚜采集于试管内,并使用尼龙网覆盖试管口。
[0020] 本技术方案中,试管便于烟蚜茧蜂僵蚜的收集;试管能够阻止对烟蚜茧蜂有害的 菌类或其天敌等因子对烟蚜茧蜂僵蚜的影响;尼龙网覆盖试管口能够保证烟蚜茧蜂正常的 生长发育;尼龙网覆盖试管口能够防止试管内湿度过大等因子造成对烟蚜茧蜂发育不良的 因子;尼龙网覆盖试管口能够保证下一步处理的温湿度同步。
[0021] 野外烟蚜茧蜂个体大小不一,为了保证种源的质量,需要筛选和采集个体大、光 泽度较好的僵蚜,并保证人工繁育烟蚜茧蜂采集量与野外烟蚜茧蜂的采集量的比值为 1:0. 3~0, 5 〇
[0022] 进一步的,步骤S102中,试管内僵蚜培养、提纯的步骤为:将带僵蚜的试管置于 培养温度为20-25°C、湿度为50-80%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培养,当试管内的僵蚜羽化成峰 后,剔除重寄生蜂及体弱、体残的烟蚜茧蜂,即完成提纯。
[0023] 本技术方案中,对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和野外烟蚜茧蜂采集后在适当的环境下进 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剔除重寄生蜂及体弱、体残的烟蚜茧蜂主要用于提高烟蚜茧蜂种源的 质量。
[0024] 此外,本技术方案中还限定了温度和压力参数,该温度和湿度为烟蚜茧蜂生长发 育的最适条件,同时该条件能够通过烟蚜茧蜂羽化的同步性,为烟蚜茧蜂体能补充及交配 夯实基础。
[0025] 进一步的,步骤S102中,当试管内的烟蚜茧蜂进行提纯后,分别给予试管内的烟 蚜茧蜂进行体能补给,体能补给的方法为:将沾有白砂糖水的棉签置于带有烟蚜茧蜂的试 管中2-3小时,对烟蚜茧蜂进行体能补给。体能补给主要用于为烟蚜茧蜂的培养和繁育提 供体能支持,保证了烟蚜茧蜂可以正常繁育和生长,提高了烟蚜茧蜂的繁育速度。
[0026] 进一步的,步骤S103中,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与野外烟蚜茧蜂进行交配的步骤 为:
[0027] ①将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与野外的烟蚜茧蜂释放于同一试管内,保持试管内烟蚜 茧蜂的雄雌比为0. 5-1 :1,当试管内烟蚜茧蜂的雄雌比例大于1时,清除试管内个体小、活 性差的部分雄峰;
[0028] ②将上述试管放置在温度为12_20°C、湿度为50-80%、光照强度为1的环境中自 然交配8-12小时,即完成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与野外烟蚜茧蜂的交配。
[0029] 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描述了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与野外烟蚜茧蜂进行交配的具 体步骤,在交配过程中应保持试管内烟蚜茧蜂的雄雌比为0.5-1,通过实验证明,该雄雌比 范围可实现较高的交配效率,此外若雄雌比大于1时,清除试管内个体小、活性差的部分雄 峰,主要保证烟蚜茧蜂的交配质量,此外,温度、湿度参数的参数限定主要保证在正常的交 配下保持交配后烟蚜茧蜂的活性及寿命,温度或湿度过高烟蚜茧蜂体能下降、寿命变短,温 度、湿度过低烟蚜茧蜂的活性太差不利于交配。
[0030] 进一步的,步骤S103中,当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与野外烟蚜茧蜂进行交配后,给 予交配后的烟蚜茧蜂进行体能补给,体能补给的方法为:将沾有白砂糖水的棉签置于带有 交配后的烟蚜茧蜂的试管中1-2小时,并将试管放置在温度为12-20°C、湿度为50-80%、光 照强度为〇的环境中进行体能补给。在该阶段的体能补给,主要是为交配后的烟蚜茧蜂提 供体能支持,保证了交配后的烟蚜茧蜂可以正常繁育和生长。
[0031] 进一步的,步骤S104中,寄主烟蚜应选择发育快、体质健康、发育为2-4龄的烟蚜。 寄主烟蚜主要用于为烟蚜茧蜂提供寄主,为了保证烟蚜茧蜂可正常繁育,需要选择发育快、 体质健康的寄生烟蚜。发育好、体质健康的烟蚜能够保证烟蚜茧蜂的品种及生长发育所需 的优质营养物质同时防治带病烟蚜病害带入烟蚜茧蜂体内,2-4龄的烟蚜为烟蚜茧蜂喜好 及主要寄生烟蚜的虫龄,烟蚜茧蜂对该段虫龄的烟蚜寄生率最高,同时该虫龄的烟蚜利于 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
[0032] 进一步的,步骤S104中,交配后的烟蚜茧蜂与寄主烟蚜自然繁育的步骤为:将烟 蚜茧蜂与寄生烟蚜同时释放于温度为15-25°C、湿度为50-80%的繁育室内进行自然繁育, 繁育室内释放的蜂蚜比为1:50-100。该温度、湿度条件范围广,同时便于控制,同时烟蚜茧 蜂在该温度、湿度条件下能够很好的生长发育,蜂蚜比例主要根据一头烟蚜茧蜂平均能够 产卵200头左右,同时为了满足提高僵蚜形成时间的一致性,如果比例过高能耗大也容易 浪费,比例过低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降低同时形成烟蚜茧蜂僵蚜一致性也降低。
[0033] 进一步的,繁育室内的寄主烟蚜开始形成僵蚜时,对僵蚜进行筛选和储存的步骤 为:分期筛选和采集个体较大的僵蚜置于储存瓶中,并将储存瓶置于温度为5-7°C的条件 下保存。本技术方案中,保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