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特困地简易暗沟排盐造林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529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排水系统,用表土回填,压实隔盐秸杆层;
[0022]3)侧渗控制:在栽植沟的两侧用可在2-4年完全降解的原生态材料铺接严实,原生态材料最好为柴席;
[0023]4)回土:按照每平方米鲜重0.05吨腐熟牛粪/的标准,与心土混合回填栽植沟,栽植沟两边围堰蓄积降雨降雪;
[0024]5)栽植:次年3月到4月份造林,按照规划的栽植点挖穴造林,穴深60厘米,长宽根据苗木大小不超过80厘米;
[0025]6)栽植回土:购置市售酒糟育苗基质用于搅拌回土,根据苗木大小,根据栽植穴大小,基质用量I千克到1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回土,回土后在栽植穴周围围堰蓄水;
[0026]7)苗木成活期需要浇水,成活后不用浇水。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8]1、本发明无砂石隔盐层,通过林木层与土壤相互作用,根系生长的深度可逐渐加株,林地可逐步生长大乔木,大大提尚造林成活率;
[0029]2.本发明显著降低重盐土造林绿化成本,造林成本不高于每平方米50元;
[0030]3.本发明采用常规农业措施。林木根系生长层可逐步促进下层土壤改良和降盐,下层土壤自然降盐后,林木与环境可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本发明除了在成活期需要灌水夕卜,成活后几乎不需要灌溉浇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2]一种盐碱特困地简易暗沟排盐造林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3]I)地下水位控制:针对需要造林的地块,贯通林地内外排水系统,或结合道路建设、园区地形改造、建筑建设等工程抬高造林地作业面,使地下水位控制在I米以下;
[0034]2)栽植沟系统构建:造林前一年冬季在规划的造林行带挖沟,挖出的土分表土和心土分开,心土放置一侧淋洗冻垡,形成沟深I米、底宽I米的栽植沟,栽植沟底每隔15厘米铺设直径8厘米的毛竹,毛竹每节贯通、横向钻孔,形成排水通道,相邻两根毛竹间铺设黄豆秸杆或棉花秸杆等耐腐烂原生态材料,秸杆压实与毛竹水平,构成秸杆加毛竹组成的隔盐和排水层,林地栽植沟相互贯通,并于外围排水沟贯通,形成降盐排水系统,用表土回填,压实隔盐秸杆层;
[0035]3)侧渗控制:在栽植沟的两侧用可在2-4年完全降解的原生态材料铺接严实;
[0036]4)回土:按照每平方米鲜重0.05吨腐熟牛粪/的标准,与心土混合回填栽植沟,栽植沟两边围堰蓄积降雨降雪;
[0037]5)栽植:次年3月到4月份造林,按照规划的栽植点挖穴造林,穴深60厘米,长宽根据苗木大小不超过80厘米;
[0038]6)栽植回土:购置市售酒糟育苗基质用于搅拌回土,根据苗木大小,基质用量I千克到1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回土,回土后在栽植穴周围围堰蓄水;
[0039]7)苗木成活期需要浇水,成活后不用浇水。
[0040]为了验证本发明工艺的可行性,2011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草庙镇沿海重盐土立地,采用本发明工艺营建道路绿化林带3000米,栽植女贞、银杏、栾树、刺槐和柳树等树种的胸径5到10厘米大苗,每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截至2015年6月I日,所有树种生长健壮,树冠发育均匀,完全达到了暗沟排盐造林的技术效果,造林成本降低70%以上。
[0041 ]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盐碱特困地简易暗沟排盐造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地下水位控制:针对需要造林的地块,贯通林地内外排水系统,或结合道路建设、园区地形改造、建筑建设等工程抬高造林地作业面,使地下水位控制在I米以下; 2)栽植沟系统构建:造林前一年冬季在规划的造林行带挖沟,挖出的土分表土和心土分开,心土放置一侧淋洗冻垡,形成沟深I米、底宽I米的栽植沟,栽植沟底每隔15厘米铺设直径8厘米的毛竹,毛竹每节贯通、横向钻孔,形成排水通道,相邻两根毛竹间铺设黄豆秸杆或棉花秸杆,秸杆压实与毛竹水平,构成秸杆加毛竹组成的隔盐和排水层,林地栽植沟相互贯通,并于外围排水沟贯通,形成降盐排水系统,用表土回填,压实隔盐秸杆层; 3)侧渗控制:在栽植沟的两侧用可在2-4年完全降解的原生态材料铺接严实; 4)回土:按照每平方米鲜重0.05吨腐熟牛粪/的标准,与心土混合回填栽植沟,栽植沟两边围堰蓄积降雨降雪; 5)栽植:次年3月到4月份造林,按照规划的栽植点挖穴造林,穴深60厘米,长宽根据苗木大小不超过80厘米; 6)栽植回土:购置市售酒糟育苗基质用于搅拌回土,根据栽植穴大小,基质用量I千克到1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回土,回土后在栽植穴周围围堰蓄水; 7)苗木成活期需要浇水,成活后不用浇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特困地简易暗沟排盐造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原生态材料为柴席。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特困地简易暗沟排盐造林工艺,包括地下水位控制、栽植沟系统构建、侧渗控制、回土、栽植、栽植回土,苗木成活期需要浇水,成活后一般不用浇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砂石隔盐层,通过林木层与土壤相互作用,根系生长的深度可逐渐加深,林地可逐步生长大乔木,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本发明显著降低重盐土造林绿化成本,造林成本不高于每平方米50元;本发明采用常规农林业措施;林木根系生长层可逐步促进下层土壤改良和降盐,下层土壤自然降盐后,林木与环境可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本发明除了在成活期需要灌水外,成活后几乎不需要灌溉浇水。
【IPC分类】A01G1/00, A01G23/00
【公开号】CN104969830
【申请号】CN201510406326
【发明人】施士争, 王红玲, 韩杰锋, 隋德宗, 何旭东
【申请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