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43999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洞穴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类群,其生活史的自然完成离不开洞穴或地下水环境。洞穴鱼类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类型,前者具有易辨识的特殊适应性形态结构(如眼消失、身体透明等),后者此类特征不明显。目前世界典型洞穴鱼类共记录有107种,其中鲤形目和鲇形目的种类最多,分别占49.5%和24.3% ;在科级水平上以鲤科和爬鳅科最为丰富。东南亚和中南美是洞穴鱼类多样性最高的地区,有着世界上75.0%的典型洞穴鱼类。中国的洞穴鱼类具有物种多样性高、但集中出现在个别类群(如金线鈀属(Sinocyclocheilus)和高原鳅属(Triplophysa))、物种分化强烈、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小等特点。洞穴鱼类学是一门交叉科学,研究涉及系统学、生态学、生理学、保护生物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但目前研究仍多围绕演化问题展开。中国洞穴鱼类研究还处于系统分类和区系研究水平,目前,在自然条件难以观测了解洞穴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然条件难以观测了解洞穴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靠近进水口端,在靠近排水口的一端设置有一个与壳体相交叉的集卵管,集卵管与壳体相连通;集卵管与壳体的内壁底部相交叉处设置有开口,集卵管的底部设置有集卵锥;所述集卵管顶部设置有观察口。
[0006]进一步地,壳体和集卵管均为圆筒形。
[0007]进一步地,集卵锥的材质为纱网。
[0008]进一步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水草、鹅卵石和砂砾。
[0009]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10]步骤1、将整个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基本安放于水面之下,将集卵管露出水面,便于抽取;
[0011]步骤2、在水面下,将连接着水栗的水管分两个口通入圆筒型的壳体;壳体中安放模拟洞穴鱼类生存环境常见的物件,具体为水草、鹅卵石或砂砾;在壳体靠近进水口的内壁顶上设置水下红外线摄像头,用于实时观测记录洞穴鱼类的活动情况;在靠近排水口的壳体一段,有一圆筒型集卵管贯穿壳体,集卵管在接近壳体内壁底部处开口,集卵管底部还固定有纱网包裹的集卵锥;
[0012]步骤3、水栗形成水流,从水管射入圆筒型的壳体时,栖息在壳体里的鱼类就会逆水流游至壳体的前段;在繁殖期,鱼类交配产下的卵粒会因水流的推动,沿壳体的内壁底部落入集卵锥内,定期通过集卵管顶部灯光照射或者直接抽出集卵管观察到鱼卵,而水下红外线摄像头监控拍摄到鱼类的繁殖行为,确定产卵的确切时间。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目前利用本发明的装置已摸清了卷口鱼、巴马拟缨鱼、鲴鱼等一批洞穴性鱼类或底栖性鱼类的生物学习性,不仅有助于自然水体鱼类的多样性,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通过本发明协助研究的鲴鱼繁殖生物学成果,经运用于实际生产,至今已获得鲴鱼鱼种1,195万尾、养成商品鱼产量443吨、利用鲴鱼治理库区淡水壳菜危害后增产家鱼486吨,累计创造的产值达到了 2,308万元。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壳体,2.进水口,3.排水口,4.红外摄像头,5.集卵管,6.开口,7.集卵锥,8.观察口,9.水草,10.鹅卵石,11.砂砾,12.水栗,13.鱼卵,14.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7]本发明提供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中空的壳体1,壳体I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 2,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 3,壳体I的内壁设置有红外摄像头4,在靠近排水口 3的一端设置有一个与壳体I相交叉的集卵管5,集卵管5与壳体I相连通;集卵管5与壳体I的内壁底部相交叉处设置有开口 6,集卵管5的底部设置有集卵锥7 ;集卵管5顶部设置有观察口 8。壳体I和集卵管5均为圆筒形。集卵锥7采用纱网材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水草9、鹅卵石10和砂砾11。
[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19]步骤1、整个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基本安放于水面之下,仅集卵管5露出水面,便于抽取。
[0020]步骤2、在水面下,连接着水栗12的水管14分两个口通入圆筒型的壳体I ;壳体I中安放模拟洞穴鱼类生存环境常见的物件(如水草9、鹅卵石10或砂砾11等);在壳体I靠近进水口 2的内壁顶上设置了水下红外线摄像头4,用于实时观测记录洞穴鱼类的活动情况;在靠近排水口 3的壳体一段,有一圆筒型集卵管5贯穿壳体I,集卵管体在接近壳体I内壁底部处开口 6,管底部还固定有纱网包裹的集卵锥7。
[0021]步骤3、当水栗12形成水流,从水管14射入圆筒型的壳体I时,栖息在壳体I里的鱼类就会逆水流游至壳体I的前段;在繁殖期,鱼类交配产下的卵粒会因水流的推动,沿壳体I的内壁底部落入集卵锥7内,只要定期通过集卵管5顶部灯光照射或者直接抽出集卵管5就会观察到鱼卵13,而水下红外线摄像头4也会同时监控拍摄到鱼类的繁殖行为,确定产卵的确切时间,这为鱼类的规模性繁殖生产具有很重要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0022]本发明为了解决自然条件难以观测了解洞穴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繁殖生物学特性,本发明通过模拟洞穴鱼类的生存环境、创造人工可调控的条件(包括水流控制、摄影监控、鱼类繁殖常用物件的设置等),对洞穴鱼类的摄食、栖息、繁殖等行为习性进行研究。
[002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I),所述壳体(I)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壳体(I)的内壁设置有红外摄像头(4),所述红外摄像头(4)靠近进水口端,在靠近排水口(3)的一端设置有一个与壳体(I)相交叉的集卵管(5),所述集卵管(5)与壳体⑴相连通;所述集卵管(5)与壳体⑴的内壁底部相交叉处设置有开口 ¢),所述集卵管(5)的底部设置有集卵锥(7);所述集卵管(5)顶部设置有观察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和集卵管(5)均为圆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卵锥(7)的材质为纱网。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水草(9)、鹅卵石(10)和砂砾(11)。5.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整个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基本安放于水面之下,将集卵管(5)露出水面,便于抽取; 步骤2、在水面下,将连接着水栗(12)的水管(14)分两个口通入圆筒型的壳体(I);壳体(I)中安放模拟洞穴鱼类生存环境常见的物件,具体为水草(9)、鹅卵石(10)或砂砾(11);在壳体(I)靠近进水口(2)的内壁顶上设置水下红外线摄像头(4),用于实时观测记录洞穴鱼类的活动情况;在靠近排水口(3)的壳体一段,有一圆筒型集卵管(5)贯穿壳体(1),集卵管在接近壳体(I)内壁底部处开口 ¢),集卵管底部还固定有纱网包裹的集卵锥(7); 步骤3、水栗(12)形成水流,从水管(14)射入圆筒型的壳体(I)时,栖息在壳体(I)里的鱼类就会逆水流游至壳体(I)的前段;在繁殖期,鱼类交配产下的卵粒会因水流的推动,沿壳体(I)的内壁底部落入集卵锥(7)内,定期通过集卵管(5)顶部灯光照射或者直接抽出集卵管(5)观察到鱼卵(13),而水下红外线摄像头(4)监控拍摄到鱼类的繁殖行为,确定产卵的确切时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靠近进水口端,在靠近排水口的一端设置有一个与壳体相交叉的集卵管,集卵管与壳体相连通;集卵管与壳体的内壁底部相交叉处设置有开口,集卵管的底部设置有集卵锥;集卵管顶部设置有观察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洞穴鱼类生态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不仅有助于自然水体鱼类的多样性,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5191840
【申请号】CN201510702857
【发明人】张盛, 吕业坚, 甘习军, 叶香尘, 孔丽芳, 滕忠作, 覃定彪, 覃岗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