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9770659阅读:来源:国知局
choides bessseyi Christie),病谷(五优华占)由 江西农业大学植病教研室提供。
[0059] 1.2仪器
[0060] 显微镜、电子天平(感量0. lmg)、XZ-1600生物培养箱、50、250mL三角瓶、移液管等。
[0061] 2试验设计
[0062] 2.1药剂
[0063] 97%氟啶胺(fluazin am)原药,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提供;90%乙蒜素 (ethyl icin)原药,河南省开封田威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98 %杀螟丹(cartap)原药,由 江西省宜春信友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0064] 2.2试验步骤
[0065] 2.2.1药剂配制
[0066] 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原药分别用少许丙酮溶解制成高浓度的母液,用0.1 %吐 温80水溶液进一步将氟啶胺和乙蒜素稀释成1920、960、480、240和12(^8/11^5个系列质量 浓度,杀螟单稀释成96、48、24、12和6yg/mL 5个系列质量浓度。并按8:1、4:1、2:1、1:1和1:2 质量配比配制5组乙蒜素与杀螟丹混液,用0.1%吐温80水溶液将混液稀释成480、240、120、 60、30、15和7.5以8/1111^质量浓度的药液(见表2)。
[0067] 2.2.2药剂处理
[0068] 取带病稻种50g置于250mL的三角瓶内,加入100mL药液在22°C条件下浸种48h。浸 种后,每处理取50粒稻谷剥开颖壳后,将米粒和颖壳一起放入50mL三角瓶中,加20mL清水浸 泡4h。然后用铜纱网滤去颖壳和米粒,将滤液以2000r/min速度离心5min,取上层清液在显 微镜下记数活线虫数和总线虫数。试验设不含药剂的0.1 %吐温80水溶液处理作空白对照, 每处理4次重复。
[0069] 3数据统计与分析
[0070] 3.1计算方法
[0071] 参照NY/T 1154.2-2006方法计算各处理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云沛法 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72] 校正死亡率按公式(1)计算,单位为百分率(%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0073] P=(Pt-Po) + Q_Po) X100....................................(1)
[0074] 式中:P为校正死亡率;Pt为处理死亡率;Po为空白对照死亡率。
[0075] 3.2统计分析
[0076]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线虫死亡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 LC50;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见表2。
[0077] 表2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混剂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联合毒力
[0078]
[0089] 2.1仪器设备
[0090] 电子天平(感量0. lmg)、XZ - 1600生物培养箱、烧杯、量筒、培养皿、移液管等。
[0091] 2.2试材
[0092]选择种质一致的种子,去除空瘪粒,冲洗干净并晾干,对照发芽率均在93%以上。 [0093] 2.3药剂处理
[0094]称取50g种子倒入装有50mL药液的烧杯内,搅拌种子使其完全浸入药液中,浸种 36h后直接催芽。每处理用镊子随机挑选100粒稻种,放入预先铺好湿润滤纸的培养皿内,置 于光照80001x、温度(25±2)°C、光循环周期16h:8h的培养箱中催芽。每处理4次重复,以清 水处理作对照。
[0095] 3安全性评价内容
[0096] 逐日观察并记录稻种萌动和幼苗生长态势,在催芽培养后的第3、5、10天分别统计 发芽情况,计算发芽率、发芽势和成苗率,其公式如下。
[0097] 发芽率(% )=(催芽第5天种子发芽数/种子总数)X 100
[0098] 发芽势(% )=(催芽第3天种子发芽数/种子总数)X 100
[0099] 成苗率(% )=(催芽第10天抽出3片完全叶种子数/种子总数)X 100
[0100]表320%氟啶胺?乙蒜素·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浸种对水稻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0101]
[0102]注:4次重复试验的平均值土标准值。表中同一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P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0103] 5安全性评价结果
[0104] 供试品种"当育粳2号"、"协优63"和"越糯3号"用20%氟啶胺?乙蒜素?杀螟丹可 湿性粉剂l〇〇〇mg/kg浸种,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无不良影响;用2000mg/kg浸种, 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但后期成苗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用4000mg/ kg浸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见表1)。
[0105] 综上所述,水稻种子用20%氟啶胺?乙蒜素?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0~2000mg/ kg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成苗安全。用4000mg/kg浸种,严重影响水稻种子发芽和成苗。
[0106] 实施例4~8
[0107] 本发明的实施例4~实施例8是将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分别按照1:10:5,2:5: 5,10:10:10,10:2:10,10:1:5五种重量比进行复配。氟啶胺、乙蒜素分别用少量丙酮将原药 溶解,杀螟丹无菌水直接溶解,按不同比例混合配成5个混配母液,将上述5个混配液用无菌 水各配制1001111、浓度为200(^8/1111的药液。
[0108] 表4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不同配比的有效成份不同浓度处理效果
[0109]
1234 通过按不同配比的有效成份不同浓度处理(见表4实施例4~实施例8),采用带恶 苗病菌和干尖线虫的种子武运粳7号,浸种处理,20-25°C浸种48小时,浸种后分别取100粒 种子,离心机分离线虫,调查死亡线虫和活线虫,计算干尖线虫的防效,催芽播种,取100粒 种子,与清水对比,旱育秧育苗,在水稻播后30天调查恶苗病防效。结果见表4。 2 实施例9~实施例13 3 本发明的实施例9~实施例13是将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分别按照5:20:15,10: 10:5,5:10:5,10:20:15,10:10:10 五种重量比进行复配。 4 通过按不同配比组合的有效成份浓度4000倍加清水,采用带恶苗病菌和干尖线虫 的种子武运粳7号浸种处理,清水为对照,浸种48小时后分别取100粒种子,离心机分离线 虫,调查死亡线虫和活线虫,计算干尖线虫的防效。并催芽播种,取100粒种子,与清水对比, 旱育秧育苗,在水稻播后30天调查恶苗病防效。结果如表5。
[0114]表5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不同复配浸种处理防治效果
[0115]
[0116] 实施例14
[0117]将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按照5:10:5的重量比进行复配,然后将其与助剂和填 料配制成杀菌剂制剂,其中氣啶胺、乙示示素和杀峡丹共占制剂总重量的20%,助剂占制剂总 重量的8% (其中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钠3% ),其余为填料 (填料具体硫酸铵和高岭土各一半重量)。
[0118]对实施例14制剂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测试,方法如 下:
[0119]设20%氟啶胺?乙蒜素?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制剂浓度每亩400倍、600倍,800倍、 1000倍,80%乙蒜素乳油4000倍,生产上常用药剂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清水为对照,水 稻品种为武运粳7号,每处理200克种子,浸种时间48小时,小区面积100平方米,重复3次,水 稻生长期调查各处理的恶苗病和抽穗期调查干尖线虫的病情指数,并以对照区的病情指数 计算相对防治效果。其结果如表6。
[0120]表620%氟啶胺?乙蒜素·杀螟丹可湿性粉剂不同浓度浸种防治效果
[0121] ο:
【主权项】
1. 一种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有效成分包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所述的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为1~10: 5 ~20:1 ~15〇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为5~10:10~20:5~15。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为5~6:10~11:5~6。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 啶胺与乙蒜素的质量比为1:0.5~4。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 啶胺与乙蒜素的质量比为1:1~2。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占农药组合物质量的5~70%。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镰刀菌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中 的应用。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镰刀菌为串珠镰孢,线虫为水稻干尖线虫。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植物为水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所述的有效成分包含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所述的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为1~10:5~20:1~15。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镰刀菌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以氟啶胺、乙蒜素和杀螟丹三元复配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组合物效果好、成本低。
【IPC分类】A01P3/00, A01N41/08, A01P5/00, A01N47/12, A01N43/40
【公开号】CN105532689
【申请号】CN201610025616
【发明人】张新建, 韩宝余
【申请人】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