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

文档序号:9830472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鼠害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鼠害防治是草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草地鼠害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但现有的防治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体现如下:
1.投入成本高:传统鼠害防治手段需要大量耗费劳动力,因为捕鼠器械布设(物理防治)、毒诱投放(化学防治)及引入天敌(生物防治)主要靠人工完成,工作速度慢,难以大面积的应用于草地鼠害防治。
[0003]2.化学残留、环境污染:化学防治鼠害使用的有毒化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残留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容易被牲畜误食或被牧草吸收后间接被牲畜采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使草地生态环境遭到污染。
[0004]3.破坏食物链和系统稳定性:
I)利用肉毒素等生物防治手段可能导致啮齿类的绝种,从而降低草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同时打破长期形成的食物链而破坏系统的稳定性。
[0005]2)啮齿类的大量、甚至全部消失可能导致草地土壤因缺乏适当的干扰而显现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0006]3)天敌引入种类和数量难以预先准确判定,可能导致生物入侵(包括植物),进一步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
[0007]4.缺乏积极附带作用:
I)传统的鼠害防治技术仅注重降低啮齿类动物的种群数量,忽视鼠害对植被生长、草地水土流失业已造成的影响。
[0008]2)传统是鼠害防治技术除了直接作用于啮齿类动物本身,对与鼠害同时发生的草地退化、鼠丘板结等难以产生附带、积极的影响。
[0009]3)传统的鼠害防治技术只关注啮齿类动物本身,不与补播、划破、施肥等草地恢复技术结合,制约了鼠害防治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能够克服传统鼠害防治方法成本高、生态效益差的缺点,充分考虑到草地的异质性、啮齿类动物行为规律及其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利用适当的人为干扰和生物自身的竞争、生存原则,实现有效的草地鼠害防治,同时改善草原土壤结构,还可为草原补播、施肥等提供作业平台。
[0011]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通过掘洞调查确定鼠害的种类-浅层或深层活动的啮齿类动物造成;当鼠害主要由浅层活动嗤齿类动物造成,在相应区域米用圆盘把进行15cm_25cm深度的划破,并进行45° -90°的重复上述操作;目的是减少投入、提高效率且防治过度干扰导致水土流失等后果。作用机制是这一深度可破坏大部分浅层鼠洞洞道等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可通过破坏啮齿类躲避天敌的障碍物提高地表活动啮齿类被捕获的机率,迫使该区域部分啮齿类动物进行迀移,并通过自身的竞争形成大区域尺度上的相对稳定的种群密度。
[0012]当鼠害主要由深层活动嗤齿类动物如齡鼠造成,米用圆盘把进彳丁10cm_15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主要破坏深层活动啮齿类的采食活动区域),作用机制是破坏主要采食洞道(采食洞道较浅),另一方面可通过多次破坏草地表面使该类啮齿类动物难以寻找到相对密闭的采食洞道而被迫迀移,并通过自身的竞争维持相对稳定的种群密度,对草地保护和系统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本技术可疏松草地土壤,还可结合补播、施肥等配套技术,促进牧草生长和草地恢复,形成对鼠害不利的生态环境。
[0013]当鼠害主要由浅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鼠兔造成,在相应区域采用圆盘耙进行20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
[0014]当鼠害主要由深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鼢鼠造成,采用圆盘耙进行12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
[0015]上述深度可以在不破坏草地的基础上破坏掉浅层活动的啮齿类动物的所有活动区域;而深层活动的啮齿类生活区可能到达lm,难以在不破坏草地的基础上触及,因此本方法主要破坏其采食活动区域,因为该类啮齿类通常需要密闭的空间,所以采用多次,高强度的草地破碎化迫使其迀移。
[0016]本发明涉及的这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利用适当强度和频度的机械干扰和啮齿类动物自身生活习性防治草地鼠害的技术,
所述的技术是在不同类型鼠害的草地上,利用机械设备适度的对啮齿类动物生存环境进行破坏,所述的机械设备主要指圆盘耙等工具,主要作用鼠害种类决定机械操作的时间和方法;所述方法是指依据鼠害种类,通过人为特定程度的机械干扰来进行鼠害的防治;
I)成本低:可机械化操作,大幅降低成本并可进行大面积操作。
[00?7 ] 2)效果明显:该技术同时具有划破草地,提尚草地土壤物理特性,有效提尚治理草地的有效性。
[0018]3)有助于保持食物链的完整,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利用啮齿类动物之间的竞争保持种群的相对稳定,并维持在适当的阈值之内,从而保证啮齿类动物对草地的有益作用。
[0019]4)兼具正向附带效应:有效破坏鼠洞和鼠丘,减少水土流失、风蚀作用;疏松鼠丘及其周边土壤,促进植被生长。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发明机械化防治浅层活动鼠害的示意图;
图中:一一代表圆盘耙第一次作业方向;-一代表圆盘耙第二次作业方向,两次作业无时间间隔;
图2:本发明机械化防治深层活动鼠害的示意图;
图中:一一代表圆盘耙第一次作业方向;-一代表圆盘耙第二次作业方向;……代表圆盘耙第三次作业方向,三次作业时间间隔为10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所示,确定造成鼠害的种类;当鼠害主要由浅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鼠兔造成,在相应区域采用圆盘耙进行15cm-25cm深度的划破,并进行45°-90°的重复上述操作。作用机制是这一深度可破坏大部分浅层鼠洞洞道等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可通过破坏啮齿类躲避天敌的障碍物提高地表活动啮齿类被捕获的机率,迫使该区域部分啮齿类动物进行迀移,并通过自身的竞争形成大区域尺度上的相对稳定的种群密度。
[0022]如图2所示,当鼠害主要由深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鼢鼠造成,采用圆盘耙进行10cm-15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作用机制是破坏主要采食洞道(采食洞道较浅),另一方面可通过多次破坏草地表面使该类啮齿类动物难以寻找到相对密闭的采食洞道而被迫迀移,并通过自身的竞争维持相对稳定的种群密度,对草地保护和系统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本技术可疏松草地土壤,还可结合补播、施肥等配套技术,促进牧草生长和草地恢复,形成对鼠害不利的生态环境。
[0023]本发明涉及的这种防治方法,利用简单、可大规模作业的器械(圆盘耙等)对草地进行适度(依据主要作用啮齿类动物的种类)的干扰,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生态位等原理将啮齿类动物种群密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已达到减少鼠害、保护草地的目的。
[0024]本发明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通过观察和掘洞调查确定鼠害的种类-浅层或深层活动的啮齿类动物造成;当鼠害主要由浅层活动啮齿类动物造成,在相应区域采用圆盘把进行15cm-25cm深度的划破,并进行45°-90°的重复上述操作;当鼠害主要由深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鼢鼠造成,采用圆盘耙进行10cm-15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鼠害主要由浅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鼠兔造成,在相应区域采用圆盘耙进行20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鼠害主要由深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鼢鼠造成,采用圆盘耙进行12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机械化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当鼠害主要由浅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鼠兔造成,在相应区域采用圆盘耙进行15cm-25cm深度的划破,同时进行45-90°的重复操作;当鼠害主要由深层活动啮齿类动物如鼢鼠造成,采用圆盘耙进行10cm-15cm深度的划破,并分别在10和20天后重复操作,每次操作与前一次相差60°。所述的防治方法利用简单、可大规模作业的器械对草地进行适度干扰,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生态位等原理将啮齿类动物种群密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达到减少鼠害、保护草地的目的。
【IPC分类】A01M29/00, A01G13/10, A01B79/00
【公开号】CN105594528
【申请号】CN201610057819
【发明人】孙义, 侯扶江, 刘阳, 张岩
【申请人】兰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