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文档序号:10476598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为起垄梯,在垄梯两侧的斜坡中部各密播一行茶树。本发明的方法充分运用土壤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垄梯聚盐、垄沟排水,定向诱导土壤盐分和水分差异分布,使垄梯两侧的斜坡中部种植的茶树根区土壤保持较低的盐分含量、适宜的水分含量,能够保证弱盐碱地的茶树正常生长,密植茶树可以提高全苗,实现优质高产。
【专利说明】
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江北茶区是我国茶树生长条件较差的区域称为次适宜地区。它位于长江以北,秦 岭淮河以南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南部和 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此地区生产的茶叶品质以"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深受广 大消费者喜爱。但其地形较复杂,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个别地方更 少。这里的地形比较复杂,土壤多为黄壤,也有少部分棕壤,还有不少弱盐碱地(pH值7.0-7.5)阻碍了茶树种植的发展。因此,研究一种降低茶园盐碱度,提高茶树成活率的种植技术 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常规种植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既有效减轻盐碱度,又可以扩大茶树种植 区域的新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为起垄梯,在垄梯两侧的斜 坡中部各密播一行茶树。本发明的原理在于通过垄梯聚盐,垄沟(两个相邻垄梯的基部相交 形成的沟)排水,使垄梯坡中部根区土壤保持较低的盐分含量、适宜的水分含量,实现既减 轻茶树盐害,同时又避免碱害。
[0005] 其中,所述垄梯的高为40cm,垄梯顶宽为30cm(便于采摘茶叶),垄梯的底宽为 180cm,垄梯坡呈斜剖面。
[0006] 其中,所述垄梯呈南北向。
[0007] 其中,所述播种,播深3-5cm,株距15cm。
[0008] 其中,所述茶树为适应性强的群体品种,比如黄山群体种、鸠坑群体种、福鼎大白 群体种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 其中,所述起垄梯,先在垄梯顶的位置条施酸性肥,再按规格起垄梯。
[0010]所述条施,施肥前先平整土地。
[0011]所述条施,施入表层土壤15cm(含)以下。
[0012] 所述酸性肥为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的肥料。
[001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 1)平整土地,南北方向起垄梯,起垄梯之前向垄梯顶的位置条施酸性肥,施肥深度 为表层土壤15cm以下,按垄梯高40cm、垄梯顶宽30cm、垄梯底宽180cm、垄梯坡斜斜剖面的规 格起垄梯;
[0015] 2)每个垄梯两侧的斜坡中部各密播一行茶树,播深3-5cm,株距15cm。
[001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还包括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措施 为常规茶树田间管理措施。
[0017]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在茶树种植中的应用。
[0018] 本发明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充分运用土壤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垄梯聚 盐、垄沟排水,定向诱导土壤盐分和水分差异分布,使垄梯两侧的斜坡中部种植的茶树根区 土壤保持较低的盐分含量、适宜的水分含量,能够保证弱盐碱地的茶树正常生长,茶树可以 达到全苗,实现优质高产。本发明的方法与常规种植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9] (1)常规种植法不能减轻盐害,也不能避免涝害;而垄梯种植法既有效减轻茶树盐 害,同时又避免了涝害,显著改善了弱盐碱地茶树的生长环境。
[0020] (2)通过垄梯聚盐,降低了垄梯坡中部茶树根区土壤的盐分含量,减轻盐害;由垄 沟排除积水,使垄梯坡中部的土壤水分含量适宜,降低了垄梯坡中部茶树根区土壤的盐分 含量,减轻了盐害,并且还会随水带走一部分盐分,进一步降低垄梯坡中部的土壤盐分含 量,有利于弱盐碱地茶树的生长。与常规相比,茶树成活率提高40-60%,达到全苗,实现优 质高产。
[0021] (3)通过宽行密植法,可以使单位面积株数增加,增大叶面积,最大限度利用光能; 可以使植株群体作用增强,有效抵御风害、旱害、冻害、日灼等;可以使树体适当变小,有利 于早期丰产,并便于管理。
[0022] (4)垄梯坡种植法具有减少肥料损失的明显效果。肥料减少了损失或随水流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4] 实施例1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0025] 在济南市长清区选择弱盐碱地一块,基本情况是:面积10亩,地力一般,前5年一直 种植花生,地势平缓,多点测定土壤pH值7.0-7.5。(茶树较适宜土壤pH是4.5-5.5)。
[0026] -半按常规茶树种植方法种植,另一半按本发明的方法种植。
[0027] 按本发明的方法种植播种之前按常规方法耕地、耙地、使地面平整。
[0028] 具体整地后施足基肥,起垄梯之前顺垄向在即将作为垄顶的位置集中施酸性有机 肥,条施入表层土壤15cm-下。
[0029] 接下来起垄梯,垄的走向为南北方向,具体规格是:垄梯高40cm,垄梯顶宽为30cm, 底宽为180cm。然后适期播种,在每个垄梯两侧的斜坡中部各密植一行茶树。2013年4月1日 播种茶树,深度3-5cm,覆盖地膜,茶树行向为南北向。出苗时,每亩密度为9000-12000株。
[0030] 另一半按常规方法种植,该种植方法不起垄梯外,其它措施一致。
[0031] 实施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法比较,垄梯坡种植法的茶树成苗率达到茶苗需要的 量,茶园不需要补苗及生长良好,而常规方法的茶苗成苗40%,在后期生长的过程中茶苗黄 化甚至枯死。
[0032] 实施例2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0033] 在淄博市张店区选择弱盐碱地一块,基本情况是:面积10亩,地力中等偏上水平, 前茬生物为花生,多点测定结果平均土壤pH值7.0-7.5。播种时间为2014年4月20日,除种植 方法不同外,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均与常规茶园管理方法相同。
[0034] 一半田地按本种植法种植,与实施例1相同。
[0035]另一半田按常规茶树种植方法种植,与实施例1相同。
[0036] 实施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法比较,垄梯坡种植法的茶树成苗率提高50-60%,达 到全苗,并且生长良好。实现了在弱盐碱地种植茶树的愿望。
[0037] 实施例3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0038] 在泰安市夏张镇选择弱盐碱地一块,基本情况是:面积10亩,地力中等水平,前茬 生物为小麦,多点测定结果平均土壤pH值7.0-7.4。播种时间为2014年4月25日,除种植方法 不同外,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均与常规茶园管理方法相同。
[0039] 一半田地按本种植法种植,与实施例1相同。
[0040] 另一半田按常规茶树种植方法种植的株行距,起垄的方式是双行密植幼龄茶园在 进行日常管理过程中逐渐把大行间的土壤培置到茶树根部以及小行间上而形成垄,行距 150cm X 30cm X 30cm,作为对照。
[0041] 实施结果见表1,表明,与常规种植法比较,垄梯坡种植法的茶树成苗率提高50-60%,达到全苗,并且生长良好。实现了在弱盐碱地种植茶树的愿望。
[0042]表1不同种植方法的种植效果
[004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起垄梯,在垄梯两侧的斜坡中 部各密播一行茶树。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垄梯的高为 40cm,垄梯顶宽为30cm,垄梯的底宽为180cm,垄梯坡呈斜剖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垄梯呈南北向。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播深 3_5cm,株距 15cm。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为黄山 群体种、鸠坑群体种、福鼎大白群体种中的一种或多种。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垄梯,先 在垄梯顶的位置条施酸性肥,再按规格起垄梯。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施,施肥 前先平整土地。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施,施入 表层土壤15cm以下。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平整土地,南北方向起垄梯,起垄梯之前向垄梯顶的位置条施酸性肥,施肥深度为表 层土壤15cm以下,按垄梯高40cm、垄梯顶宽30cm、垄梯底宽180cm、垄梯坡呈斜剖面的规格起 垄梯; 2) 每个垄梯两侧的斜坡中部各密播一行茶树,播深3-5cm,株距15cm,小行距90cm,大行 距150cm。10. 权利要求1-9任一项在弱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01G17/00GK105830844SQ20161020354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田丽丽, 陶吉寒, 宋鲁彬, 姚元涛, 刘腾飞, 贾厚振
【申请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