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051841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包衣、浸种催芽、穴盘育苗、田块管理、栽培槽定植、田间移苗、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采收。本发明将同期播种黄秋葵有效采摘期延伸到9月份,甚至10月份,鲜果产量大大增加,初步测算可以增产30%,并通过专用基质槽栽培,对根结线虫与黄秋葵幼根间在生长初期起到有效物理隔离;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降低水、肥和药用量,精准管理,降低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发生,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开支;黄秋葵全程栽培槽基质栽培和水肥药一体化管理系统,易于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黄秋葵,别名秋葵、羊角豆,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或多年生药食两用,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现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90年代引入中国,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栽培。
[0003]黄秋葵传统栽培技术分为露天栽培和覆地膜栽培,露天栽培具有早期草害严重,草与秋葵争肥等特点,肥效低,通过人工除草又会显著增加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覆地膜栽培,减少了草害发生和保持了地温和土壤墒情,有利于黄秋葵的快速生长,目前在生产上大量的应用。
[0004]根结线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寄主繁多,在蔬菜、果树等很多作物上都有关于其为害的报道,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栽培的大面积发展,连作、设施环境密闭和高温高湿等原因导致根结线虫的发生日益加重,致使蔬菜减产30%?50%,严重时甚至绝收。同时,根结线虫的侵染危害会加重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黄秋葵种植过程中,根结线虫已经成为影响其生育期长短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黄秋葵多年普遍连作和高温高湿,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危害尤其严重,通过传统物理、化学和微生物肥料等手段对其进行防治,具有技术集成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等特点,难在生产区大面积推广。
[0005]根结线虫具有主要分布在3-lOcm的表层土壤内的特点,据此本发明针对黄秋葵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研制本套高产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黄秋葵连作障碍的高产栽培方法,具有遏制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对黄秋葵植株健康影响,延长黄秋葵采果期、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作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包衣、浸种催芽、穴盘育苗、田块管理、栽培槽定植、田间移苗、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采收,具体步骤如下:
(1)种子包衣:针对黄秋葵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严重特点,选择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以减少病原菌携带,备用;
(2)浸种催芽:将步骤(I)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先放在25-30°C水中浸泡8-12小时,取出放置托盘上,托盘底部用湿纱布覆盖,将托盘置于温箱28?32°C进行催芽,次日见种子吐白,准备播种;
(3)穴盘育苗:穴盘规格采用72或108穴,将泥炭土、椰糠、蛭石和珍珠岩按照5:4:0.5:0.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浸水,装盘,然后将步骤(2)催芽好的黄秋葵种子至于穴中,每穴放置2粒种子,将播种好的穴盘根据气温条件气温条件置于温室或小拱棚内;
(4)田块管理:土地平整,进行机械做畦面,畦面宽度0.8-0.9m,高度8-10cm,沟宽18?22cm,畦面覆盖黑膜;
(5)栽培槽定植:根据栽培槽的大小在畦面挖洞,然后将栽培槽植入,植入深度以栽培槽高出畦面3?4cm高度为宜,栽培槽内添加蘑菇土和有机肥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的基质,每畦有两行栽培槽,栽培槽植入方向:短径方向与畦面平行,栽培槽进水口统一在两行栽培槽中间,栽培槽间距15cm,行距40cm;
(6)田间移苗:待步骤(3)中所述的黄秋葵穴盘苗长至10-15cm,真叶4-5片,经炼苗8?12天,以穴为单位将苗移植到栽培槽内,浇水;
(7)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黄秋葵水肥管理规律和天气情况,生长初期每天微灌水10-15分钟,生长中后期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微灌水时间15?20分钟,肥料以复合肥、微量肥化水进行根部精确给肥;
(8)病虫害防控:黄秋葵生长初期将根结线虫药物溶于水中,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根际精准给药,具有节约成本,减少药物残留,提高药效和降低劳动力成本作用;
(9)采收:根据黄秋葵品种生育期,开花后7-10天进入采摘期。
[0008]步骤(5)中所述的栽培槽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稀疏的网格状筒底,所述筒体的内壁开设有竖向凹槽,所述筒体的内壁至上往下开设有若干个环槽,所述环槽均与竖向凹槽相连通,所述竖向凹槽与进水管相连,所述筒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筒体的长径长度为短径长度的2倍,筒体的材料为塑料。
[0009]所述竖向凹槽设置于椭圆形筒体长径方向的一端部内壁上。
[0010]所述环槽为水平环槽或倾斜环槽,所述倾斜环槽沿竖向凹槽端往另一长径方向端逐渐向下倾斜。
[0011]所述环槽的形状与所述筒体的形状相适应。
[0012]所述竖向凹槽的近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与进水口连接。
[0013]所述进水管与外源水肥一体化设备接入口的软管经扎带绑扎对接,所述进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以扎带定位的环形凹槽。
[0014]所述筒体在近网格状筒底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网格状筒壁,所述网格状筒壁的下端与网格状筒底连接,所述网格状筒壁的上端与筒体的外侧壁连接。
[0015]所述网格状筒壁的高度为1/4的筒体高度。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黄秋葵植株高大,生育期延长:由于传统连作黄秋葵根结线虫等病害危害严重,5月份播种,8月份就进入采收末期,本发明可以将同期播种黄秋葵有效采摘期延伸到9月份,甚至10月份,鲜果产量大大增加,初步测算可以增产30%;
(2)黄秋葵专用栽培槽首次提出: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3-lOcm的表层土壤内的特点,通过专用基质槽栽培,对根结线虫与黄秋葵幼根间在生长初期起到有效物理隔离;
(3)精准水、肥、药一体化管理: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降低水、肥和药用量,精准管理,降低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发生,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开支;
(4)劳动力成本降低:黄秋葵全程栽培槽基质栽培和水肥药一体化管理系统,易于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栽培槽的定植模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栽培槽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栽培槽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4为环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筒体,2-网格状筒底,3-竖向凹槽,4-水平环槽,5-进水管,6_进水口,7_环形凹槽,8-网格状筒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1)种子包衣:针对黄秋葵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严重特点,选择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以减少病原菌携带,备用;
(2)浸种催芽:将步骤(I)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先放在25°C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放置托盘上,托盘底部用湿纱布覆盖,将托盘置于温箱30°C进行催芽,次日见种子吐白,准备播种;
(3)穴盘育苗:穴盘规格采用72穴,将泥炭土、椰糠、蛭石和珍珠岩按照5:4:0.5:0.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浸水,装盘,然后将步骤(2)催芽好的黄秋葵种子至于穴中,每穴放置2粒种子,将播种好的穴盘根据气温条件气温条件置于温室或小拱棚内;
(4)田块管理:土地平整,进行机械做畦面,畦面宽度0.9m,高度1cm,沟宽20cm,畦面覆盖黑膜;
(5 )栽培槽定植:根据栽培槽的大小(栽培槽为椭圆形,长径20cm,宽径10cm)在畦面挖洞,然后将栽培槽植入,植入深度以栽培槽高出畦面3cm高度为宜,栽培槽内添加蘑菇土和有机肥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的基质,每畦有两行栽培槽,栽培槽植入方向:短径方向与畦面平行,栽培槽进水口统一在两行栽培槽中间,栽培槽间距15cm,行距40cm;
(6)田间移苗:待步骤(3)中所述的黄秋葵穴盘苗长至10cm,真叶4片,经炼苗10天,以穴为单位将苗移植到栽培槽内,浇水;
(7)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黄秋葵水肥管理规律和天气情况,生长初期每天微灌水10分钟,生长中后期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微灌水时间15分钟,肥料以复合肥、微量肥化水进行根部精确给肥;
(8)病虫害防控:黄秋葵生长初期将根结线虫药物溶于水中,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根际精准给药,具有节约成本,减少药物残留,提高药效和降低劳动力成本作用;
(9)采收:根据黄秋葵品种生育期,开花后8天进入采摘期。
[0021]实施例2
(I)种子包衣:针对黄秋葵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严重特点,选择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以减少病原菌携带,备用;
⑵浸种催芽:将步骤(I)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先放在30°C水中浸泡8小时,取出放置托盘上,托盘底部用湿纱布覆盖,将托盘置于温箱28°C进行催芽,次日见种子吐白,准备播种;
(3)穴盘育苗:穴盘规格采用108穴,将泥炭土、椰糠、蛭石和珍珠岩按照5:4:0.5:0.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浸水,装盘,然后将步骤(2)催芽好的黄秋葵种子至于穴中,每穴放置2粒种子,将播种好的穴盘根据气温条件气温条件置于温室或小拱棚内;
(4)田块管理:土地平整,进行机械做畦面,畦面宽度0.8m,高度8cm,沟宽18cm,畦面覆盖黑膜;
(5 )栽培槽定植:根据栽培槽的大小在畦面挖洞(栽培槽为椭圆形,长径2 O c m,宽径1cm),然后将栽培槽植入,植入深度以栽培槽高出畦面3.5cm高度为宜,栽培槽内添加蘑菇土和有机肥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的基质,每畦有两行栽培槽,栽培槽植入方向:短径方向与畦面平行,栽培槽进水口统一在两行栽培槽中间,栽培槽间距15cm,行距40cm;
(6 )田间移苗:待步骤(3 )中所述的黄秋葵穴盘苗长至15 cm,真叶5片,经炼苗8天,以穴为单位将苗移植到栽培槽内,浇水;
(7)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黄秋葵水肥管理规律和天气情况,生长初期每天微灌水15分钟,生长中后期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微灌水时间20分钟,肥料以复合肥、微量肥化水进行根部精确给肥;
(8)病虫害防控:黄秋葵生长初期将根结线虫药物溶于水中,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根际精准给药,具有节约成本,减少药物残留,提高药效和降低劳动力成本作用;
(9)采收:根据黄秋葵品种生育期,开花后10天进入采摘期。
[0022] 实施例3
(1)种子包衣:针对黄秋葵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严重特点,选择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以减少病原菌携带,备用;
(2)浸种催芽:将步骤(I)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先放在28°C水中浸泡10小时,取出放置托盘上,托盘底部用湿纱布覆盖,将托盘置于温箱32°C进行催芽,次日见种子吐白,准备播种;
(3)穴盘育苗:穴盘规格采用108穴,将泥炭土、椰糠、蛭石和珍珠岩按照5:4:0.5:0.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浸水,装盘,然后将步骤(2)催芽好的黄秋葵种子至于穴中,每穴放置2粒种子,将播种好的穴盘根据气温条件气温条件置于温室或小拱棚内;
(4)田块管理:土地平整,进行机械做畦面,畦面宽度0.9m,高度1cm,沟宽22cm,畦面覆盖黑膜;
(5 )栽培槽定植:根据栽培槽的大小在畦面挖洞(栽培槽为椭圆形,长径2 O c m,宽径1cm),然后将栽培槽植入,植入深度以栽培槽高出畦面4cm高度为宜,栽培槽内添加蘑菇土和有机肥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的基质,每畦有两行栽培槽,栽培槽植入方向:短径方向与畦面平行,栽培槽进水口统一在两行栽培槽中间,栽培槽间距15cm,行距40cm;
(6 )田间移苗:待步骤(3 )中所述的黄秋葵穴盘苗长至12cm,真叶5片,经炼苗12天,以穴为单位将苗移植到栽培槽内,浇水;
(7)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黄秋葵水肥管理规律和天气情况,生长初期每天微灌水12分钟,生长中后期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微灌水时间18分钟,肥料以复合肥、微量肥化水进行根部精确给肥;
(8)病虫害防控:黄秋葵生长初期将根结线虫药物溶于水中,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根际精准给药,具有节约成本,减少药物残留,提高药效和降低劳动力成本作用;
(9)采收:根据黄秋葵品种生育期,开花后8天进入采摘期。
[002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栽培槽的构造进行说明。
[0024]本发明中所述栽培槽的构造如图2-4所示,包括筒体I,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稀疏的网格状筒底2,作为植株与土壤水分、营养等流通的通道,所述筒体的内壁开设有竖向凹槽3,所述筒体的内壁至上往下开设有若干个环槽4,所述环槽均与竖向凹槽相连通,所述竖向凹槽与进水管5相连,所述筒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筒体的长径长度为短径长度的2倍,所述筒体的材料为塑料。
[0025]所述竖向凹槽设置于椭圆形筒体长径方向的一端部内壁上。
[0026]所述环槽为水平环槽或倾斜环槽,所述倾斜环槽沿竖向凹槽端往另一长径方向端逐渐向下倾斜,倾斜环槽有利于水肥的流通,防止环槽堵塞。
[0027]所述环槽的形状与所述筒体的形状相适应。
[0028]所述竖向凹槽的近顶端开设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管与进水口连接。
[0029]所述进水管与外源水肥一体化设备接入口的软管经扎带绑扎对接,所述进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以扎带定位的环形凹槽7。
[0030]所述筒体在近网格状筒底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网格状筒壁8,所述网格状筒壁的下端与网格状筒底连接,所述网格状筒壁的上端与筒体的外侧壁连接。
[0031]所述网格状筒壁的高度为1/4的筒体高度。
[0032]在发明中,外源水肥一体化设备接入口为软管,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进水管插入软管内,在环形凹槽位置用扎带将软管扎紧在进水管上,环形凹槽即可以防止扎带轴向移动,又能够使软管与进水管之间的衔接缝牢固不漏水。
[0033]在黄秋葵栽培过程中,椭圆形筒体长径方向与畦方向垂直,既增加每亩黄秋葵栽培苗数,也充分利用畦宽空间,为黄秋葵增产奠定了基础;筒体可内置有机栽培基质,为黄秋葵生长早期和中期阶段提供丰富有机质营养,促进黄秋葵的生长;通过挖穴,筒体内置于土层中,其上边缘略高于地表面,有效阻遏地表(3-lOcm)根结线虫对黄秋葵根部的早期侵蚀;与外源水肥一体化设备同步应用,高效利用水肥,根据不同时期对根部施药,有效遏制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多次利用,经济环保。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子包衣、浸种催芽、穴盘育苗、田块管理、栽培槽定植、田间移苗、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种子包衣:选择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以减少病原菌携带,备用; (2)浸种催芽:将步骤(I)已经包衣的黄秋葵种子先放在25-30°C水中浸泡8-12小时,取出放置托盘上,托盘底部用湿纱布覆盖,将托盘置于温箱28?32°C进行催芽,次日见种子吐白,准备播种; (3)穴盘育苗:穴盘规格采用72或108穴,将泥炭土、椰糠、蛭石和珍珠岩按照5:4:0.5:0.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浸水,装盘,然后将步骤(2)催芽好的黄秋葵种子至于穴中,每穴放置2粒种子,将播种好的穴盘根据气温条件气温条件置于温室或小拱棚内; (4)田块管理:土地平整,进行机械做畦面,畦面宽度0.8-0.9m,高度8-10cm,沟宽18?22cm,畦面覆盖黑膜; (5)栽培槽定植:根据栽培槽的大小在畦面挖洞,然后将栽培槽植入,植入深度以栽培槽高出畦面3?4cm高度为宜,栽培槽内添加蘑菇土和有机肥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的基质,每畦有两行栽培槽,栽培槽植入方向:短径方向与畦面平行,栽培槽进水口统一在两行栽培槽中间,栽培槽间距15cm,行距40cm; (6)田间移苗:待步骤(3)中所述的黄秋葵穴盘苗长至10-15cm,真叶4-5片,经炼苗8?12天,以穴为单位将苗移植到栽培槽内,浇水; (7)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黄秋葵水肥管理规律和天气情况,生长初期每天微灌水10-15分钟,生长中后期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微灌水时间15?20分钟,肥料以复合肥、微量肥化水进行根部精确给肥; (8)病虫害防控:黄秋葵生长初期将根结线虫药物溶于水中,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根际精准给药; (9)采收:根据黄秋葵品种生育期,开花后7-10天进入采摘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栽培槽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稀疏的网格状筒底,所述筒体的内壁开设有竖向凹槽,所述筒体的内壁至上往下开设有若干个环槽,所述环槽均与竖向凹槽相连通,所述竖向凹槽与进水管相连,所述筒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筒体的长径长度为短径长度的2倍,筒体的材料为塑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凹槽设置于椭圆形筒体长径方向的一端部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为水平环槽或倾斜环槽,所述倾斜环槽沿竖向凹槽端往另一长径方向端逐渐向下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形状与所述筒体的形状相适应。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凹槽的近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与进水口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外源水肥一体化设备接入口的软管经扎带绑扎对接,所述进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以扎带定位的环形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近网格状筒底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网格状筒壁,所述网格状筒壁的下端与网格状筒底连接,所述网格状筒壁的上端与筒体的外侧壁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筒壁的高度为1/4的筒体高度。
【文档编号】A01G1/00GK105875168SQ20161034666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发明人】姚运法, 洪建基, 王兆秀, 赖正锋, 练冬梅, 曾日秋, 李和平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