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

文档序号:1051856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选择八角林地、修剪和间伐八角树、整地、施底肥、移栽、中耕除草、抗旱和排涝、施肥、架设支架、采收加工和贮藏10个步骤,有效解决了人工栽培巴戟天占用土地资源,而且采取人工搭设遮阴棚进行遮阴,栽培工序繁杂的缺陷,其有益效果是:节约土地资源,不用人工搭棚遮荫,降低栽培成本,与纯土地栽培相比,产量提高8%~12%,而且促进八角增产增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经营者收入。
【专利说明】
一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八角(学名:Illicium verum),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珍贵经济树种,其林产品有八角茴香和茴香油,八角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果实在秋冬季采摘,干燥后呈红棕色或黄棕色,气味芳香而甜,新鲜枝叶或成熟果实可制成茴香油,广泛用于香料和制药行业。在八角产区,一般成林后八角林每亩留60?80株,株行距大,空旷地多,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全国八角种植面积450万亩,目前在八角林下搞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很少,八角林下的土地一直是空闲的,只有丛生的杂草与八角树争肥,每年林农还要消耗很大的精力进行除草护林。
[0003]巴戟天(学名: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Rubiaceae),缠绕藤本,叶对生,膜质,长圆形,长3?13cm,宽1.5?5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属药用植物。巴戟天的药用部位是根,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0004]除了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使用外,医药工业还以巴戟天作为原料,大量研制开发用于补肾壮阳,强筋骨的中成药产品:如人参鹿茸丸、全鹿大补丸、杜仲地黄丸、还少丸、龟鹿滋肾丸、参茸丸、安肾丸、固本丸等,因此巴戟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年需求量超过60万公斤,并以每年10% —15%的速率增长,但巴戟天的地域分布范围相当有限,在自然条件下,巴戟天开花结荚期的病虫害严重、种子成熟时容易自然脱落,因此自然繁殖系数极低,且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经济利益,人们大量采挖野生巴戟天资源,致使野生巴戟天资源濒临灭绝。为满足需要,不得不发展人工栽培技术,现在人们栽培巴戟天一是占用土地资源,二是采取人工搭棚遮阴措施,而且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不佳,栽培工序繁杂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5]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八角林地栽培巴戟天的方法,在不多占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发展巴戟天产业,促进林药双丰收,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医药工业原料需求,解决野生巴戟天资源枯竭现状。
[0006]技术方案:为了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I.选择八角林地:选海拔800?1200米,坡向为南向或东南向,八角树龄5年以上长势良好的八角林地为栽培巴戟天的八角林地。
[0007]2.修剪、间伐八角树:选好八角林后,将林下杂草清理,并对过密的八角树进行修剪和间伐,保留八角树密度为每亩50?65株,枝下高1.5米以上。
[0008]3.整地:在距八角树根0.5米以外进行全垦松土,深耕20?25厘米,注意不能伤及八角树根,碎土耙平,沿等高线横向起畦,畦宽I?1.5米,高15-2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
[0009]4.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3000 kg?3500kg,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0010]5.移栽:当苗高10 Cm以上就能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40 X40cm,以“品”字形开穴移栽,覆土。
[0011]6.中耕除草:巴戟天移栽后6个月内生长比较缓慢,而且种植株距疏,容易生长杂草,用稻草铺在畦面上,起到防止杂草滋生和保墒作用,而且定植后,隔月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时为了避免伤害其根部,一律浅锄或用手拨。
[0012]7.抗旱和排涝:为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根部的膨大,在遇到天旱时及时淋水,土壤湿度过大,也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在雨季(灌水后)还要及时排水,保持畦沟内没有积水,畦面土壤含水率保持在35%?45%。
[0013]8.施肥:第一年为幼苗生长期,施二次沼液肥,从第二年开始施复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I次在3?4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7?8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0?25g。
[0014]9.架设支柱:定植2年以后,巴戟天植株枝条已生长至I?2米,柔软易下垂,这时必须架设支柱,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
[0015]10.采收加工和贮藏:巴戟天种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节在8?9月,将根部挖出,用枝剪将根和茎分开,把根部的泥沙洗净,分别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置干燥、阴凉、通风处贮藏。
[0016]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充分利用八角林下地的丰富土地资源和遮荫条件,套种喜荫中草药巴戟天,节约土地资源,不用人工搭棚遮荫,降低栽培成本,与纯土地栽培相比,产量提高8%?12%,解决野生巴戟天资源枯竭现状,而且通过实施本发明,八角树底各种杂草、有害杂物完全被消除,为巴戟天施肥时增加八角林地肥力,八角增产增收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经营者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提供两个具体实施事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1:一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I.选择八角林地:选海拔800?1000米,坡向为南向,八角树龄5年以上长势良好的八角林地为栽培巴戟天的八角林地。
[0019]2.修剪、间伐八角树:选好八角林后,将林下杂草清理,并对过密的八角树进行修剪和间伐,保留八角树密度为每亩50株,枝下高1.5米以上。
[0020]3.整地:在距八角树根0.5米以外进行全垦松土,深耕20厘米,注意不能伤及八角树根,碎土耙平,沿等高线横向起畦,畦宽I米,高15厘米,四周开排水沟。
[0021]4.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3000 kg,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0022]5.移栽:当苗高10 cm以上就能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40 X40cm,以“品”字形开穴移栽,覆土。
[0023]6.中耕除草:移栽后用稻草铺在畦面上,起到防止杂草滋生和保墒作用,而且定植后,隔月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时为了避免伤害其根部,一律浅锄或用手拨。
[0024]7.抗旱和排涝:为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根部的膨大,在遇到天旱时及时淋水,土壤湿度过大,也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在雨季(灌水后)还要及时排水,保持畦沟内没有积水,畦面土壤含水率保持在35%?40%。
[0025]8.施肥:第一年为幼苗生长期,施二次沼液肥,从第二年开始施复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I次在3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7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0g。
[0026]9.架设支柱:定植2年以后,架设支柱,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
[0027]10.采收加工和贮藏:巴戟天种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节在8月,将根部挖出,用枝剪将根和茎分开,把根部的泥沙洗净,分别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置干燥、阴凉、通风处贮藏。
[0028]实施例2:—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选择八角林地:选海拔1000?1200米,坡向为东南向,八角树龄5年以上长势良好的八角林地为栽培巴戟天的八角林地。
[0029]2.修剪、间伐八角树:选好八角林后,将林下杂草清理,并对过密的八角树进行修剪和间伐,保留八角树密度为每亩65株,枝下高1.5米以上。
[0030]3.整地:在距八角树根0.5米以外进行全垦松土,深耕25厘米,注意不能伤及八角树根,碎土耙平,沿等高线横向起畦,畦宽1.5米,高2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
[0031 ] 4.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3500kg,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0032]5.移栽:当苗高10 cm以上就能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40 X40cm,以“品”字形开穴移栽,覆土。
[0033]6.中耕除草:移栽后用稻草铺在畦面上,而且隔月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时为了避免伤害其根部,一律浅锄或用手拨。
[0034]7.抗旱和排涝:在遇到天旱时及时淋水,在雨季(灌水后)还要及时排水,保持畦沟内没有积水,畦面土壤含水率保持在40%?45%。
[0035]8.施肥:第一年为幼苗生长期,施二次沼液肥,从第二年开始施复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I次在4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8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5g。
[0036]9.架设支柱:定植2年以后架设支柱,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
[0037]10.采收加工和贮藏:巴戟天种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节在9月,将根部挖出,用枝剪将根和茎分开,把根部的泥沙洗净,分别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置干燥、阴凉、通风处贮藏。
【主权项】
1.一种八角林下栽培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八角林地:选海拔800?1200米,坡向为南向或东南向,八角树龄5年以上长势良好的八角林地为栽培巴戟天的八角林地; (2)修剪、间伐八角树:选好八角林后,将林下杂草清理,并对过密的八角树进行修剪和间伐,保留八角树密度为每亩50?65株,枝下高1.5米以上; (3)整地:在距八角树根0.5米以外进行全垦松土,深耕20?25厘米,注意不能伤及八角树根,碎土耙平,沿等高线横向起畦,畦宽I?1.5米,高15-2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 (4)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3000kg?3500kg,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5)移栽:当苗高10cm以上就能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40 X40cm,以“品”字形开穴移栽,覆土; (6)中耕除草:移栽后用稻草铺在畦面上,而且隔月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时为了避免伤害其根部,一律浅锄或用手拨; (7)抗旱和排涝:在遇到天旱时及时淋水抗旱,土壤湿度过大,也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在雨季还要及时排水,保持畦沟内没有积水,畦面土壤含水率保持在35%?45% ; (8 )施肥:第一年为幼苗生长期,施二次沼液肥,从第二年开始施复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I次在3?4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7?8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0?25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9)架设支柱:定植2年以后要架设支柱,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10)采收加工和贮藏:巴戟天种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节在8?9月,将根部挖出,用枝剪将根和茎分开,把根部的泥沙洗净,分别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置干燥、阴凉、通风处贮藏。
【文档编号】A01G17/00GK105875320SQ201610148137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黄振忠
【申请人】黄振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