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林下套种花魔芋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配套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套种花魔芋的栽培方 法。背景内容魔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天南星科,全世界大约有170多种。我国魔芋资源丰 富,有13种为我国所特有。魔芋地下茎块含有葡萄甘露聚糖、果胶、生物碱、淀粉、灰分及17 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医疗及保健价值。花魔芋因其产量高、品质好而成为我 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和陕西等省市。但花魔芋有喜温 暖、怕高温,喜荫凉、怕强光,喜潮湿、怕水渍,喜钾肥、怕多氮,喜沙壤、怕黄泥等“五喜五怕” 的生态特点,生产上很容易出现细菌性真菌性病害而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因此,申请人经 多年研究得出花魔芋“五喜”氛围和克服“五怕”的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防病高效的林下套种花魔芋的栽培方法, 促进花魔芋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达到降低病害发生、提高魔芋产量和效益。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栽培方法的步骤为(1)选择林地选择土层至少为30厘米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PH为6. 0-7. 0、 通气排水良好的林地。(2)疏林整地将林木间距2-3米、荫蔽度50-60%的林地,深翻25厘米以上。然 后打碎土块,清除石块杂草。(3)播种海拨700米以下地区在“霜降”前后随整地随播种;容易出现冻害的地 区一般在“清明”至“谷雨”前后进行春播。播种时每亩放入100公斤左右菜油饼或其他有 机肥料。(4)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种芋大小确定,行距是种芋直径的5-6倍,株距是种芋 的4-5倍。(5)田间管理初种田块,魔芋播种后出苗前,除去杂草;生产第二年,魔芋在散盘 前要除尽杂草,并使用菜油饼等有机肥进行追肥;魔芋种就地越冬期间,要人工盖住魔芋倒 苗后留下的“孔洞”,保证魔芋种安全越冬。(6)梯次挖收按照大小分种的地块,根据生产需要分类进行挖收。个体重量达到 500克以上的魔芋,一般全部挖收作商品芋加工成芋干;个体重500克收下的种芋,要采取 挖大留小的方式进行梯次挖收。本发明的方法选择林地为槐树林地。本发明的方法选择林地的土质为轻质砂壤土。本发明的方法,在播种前选择口平、窝小、锥窝状、表面光滑、无病无伤,个体重0.5 公斤以下的幼嫩魔芋或牛蒡根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恢复了魔芋种性。魔芋起源于热带森林,多湿,温暖,弱光和有机质丰富的环境 形成了它特有的生活习性。随着人们对魔芋用途的广泛发现,零星面积根本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要。于是,人们便开始规模化发展,强行将原本在热带林地才能旺盛生长的魔芋搬到农 户田间地头。驯化初期,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魔芋逐渐就不能正常 生长发育,畸形芋、连体芋、皱缩芋比例不断增加。加之,异地调种碰伤、田间种植人为机械 损伤,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逐年加重,从而使魔芋的种性退性。本发明在林下套种,是 魔芋最喜爱的生长环境,魔芋与槐树套种,杂草生长少,不象种植农作物那样有频繁的农事 活动,魔芋成熟后,采用挖大留小的方式,魔芋就地越冬成为次年生长的种芋,避免搬运损 伤和人为管理的机械损伤,保持了魔芋良好的遗传特性。(2)减轻了魔芋病害。林下生产种芋,人为农事操作少,收获时点篼收挖,避免了种 芋带菌传病,槐树属于豆科槐树属植物,根部可以产生大量的根瘤菌,该菌不断可以吸收空 气中的氮素,为魔芋提供生长研需的氮肥,而且该菌还能抑制魔芋病菌的发生,在槐树林种 植魔芋大大降低了病害对魔芋生产构成的风险。(3)节约了生产费用。以选用50g左右种芋为例;林下生产10年生长周期,亩均年 生产成本为766元,亩均年生产收入可达1似6元,亩均纯利润为660元,加上槐木收入200 余元,共计亩收入860元,而在大田生产1亩魔芋,亩均成本为1000元,当年销售收入1400 元,亩均纯利润为400元,加上套种玉米收入220余元,共计亩收入620元。二者比较,在槐 树林下种植魔芋亩投资节约234元,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加快了循环立体经济的发展,还 有效的保持了生态和谐。(4)提高了芋农的收入。在林下种植魔芋,由于是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费用按年 分摊,亩均增收一般都在30-50%左右;若将种芋全部放在林下就地越冬,每亩节省室内保 管费用和运输费用100-200元;林下种植魔芋控制了杂草生长,有效的解决了退耕还林的 管护问题;林下种植魔芋,树叶落下后,即给魔芋提供了越冬保温条件,又为魔芋来年生长 提供肥力。众多的好处使两者形成了 一个互利共生、良性互动、利国富民的循环经济格局。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在岚皋县漳河乡白鹤村槐树林下示范种植160亩,收获的魔芋体表光滑,芽眼浅, 种芋大都呈碓窝状,并具有很强的生长势,这是林下恢复了花魔芋种性的表现。其操作过程 是选择土层深厚,海拔810-950米,已生长3年的槐树林地。播种前按照魔芋与槐树间距 2米进行疏林,然后在冬前进行深翻整地,次年4月,共计播种花魔芋种子17200公斤,6月 中旬亩用74. 7%农民乐(草甘膦系列除草剂)2袋(50克/袋)总水30公斤,同时加入20 克洗衣粉后均勻喷雾除草。10月下旬魔芋倒苗后,用薅锄洗锄魔芋地,将魔芋植株倒苗后留 下的孔洞用泥土盖严封实,防止冬季雪水渗入,导致魔芋发生冻害。第2年6月中旬,再次 用除草剂除草,10月下旬首次采用挖大留小的方法,收获魔芋103200公斤。抽样测产,留地 种芋还约有25000余公升。从收获的魔芋来看,魔芋的感观效果与大田生产的结果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具体区别见表一。
表1槐树林下种植魔芋与大田生产魔芋感观比较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林下套种花魔芋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 栽培方法的步骤为(1)选择林地选择土层至少为30厘米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PH为6.0-7. 0、通气 排水良好的林地。(2)疏林整地将林木间距2-3米、荫蔽度50-60%的林地,深翻25厘米以上。然后打 碎土块,清除石块杂草。(3)播种海拨700米以下地区在“霜降”前后随整地随播种;容易出现冻害的地区一 般在“清明”至“谷雨”前后进行春播。播种时每亩放入100公斤左右菜油饼或其他有机肥 料。(4)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种芋大小确定,行距是种芋直径的5-6倍,株距是种芋的4-5倍。(5)田间管理初种田块,魔芋播种后出苗前,除去杂草;生产第二年,魔芋在散盘前要 除尽杂草,并使用菜油饼等有机肥进行追肥;魔芋种就地越冬期间,要人工盖住魔芋倒苗后 留下的“孔洞”,保证魔芋种安全越冬。(6)梯次挖收按照大小分种的地块,根据生产需要分类进行挖收。个体重量达到500 克以上的魔芋,一般全部挖收作商品芋加工成芋干;个体重500克收下的种芋,要采取挖大 留小的方式进行梯次挖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选择林地为槐树林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选择林地的土质为轻质砂壤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播种前选择口平、窝小、锥窝状、表面 光滑、无病无伤,个体重0. 5公斤以下的幼嫩花魔芋或牛蒡根做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林下套种花魔芋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配套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套种花魔芋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病高效的林下套种花魔芋的栽培方法,促进花魔芋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达到降低病害发生、提高魔芋产量和效益的目的。栽培方法的步骤有选择林地、疏林整地、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梯次挖收。林下种植魔芋控制了杂草生长,有效的解决了退耕还林的管护问题;林下种植魔芋,树叶落下后,即给魔芋提供了越冬保温条件,又为魔芋来年生长提供肥力。众多的好处使两者形成了一个互利共生、良性互动、利国富民的循环经济格局。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138394SQ20101017324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
发明者刘列平 申请人:刘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