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魔芋食用营养价值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同时在医药、农业、飞机制造、石油、化妆、纺织、电镀、酿造等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以它特有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保健功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之一,也是21世纪菜篮子工程之一。魔芋生产长期处于半野生、零星、只种不管的粗放状态,人工种植历史只有20年左右,技术研究积累少,生产技术普遍落后,全国亩产水平仅800kg左右。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种植技术落后、种植效益差、市场供应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品种选育工作滞后,全国只有“湘芋一号”等五个优选品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魔芋作用与用途的认 识,产品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刺激了魔芋产业的不断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逐惭显现,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主导产业。从检索国内相关文献来看文献[I](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10884)公开了一种云南高原花魔芋优良品种的配套高效栽培方法。提出花魔芋种植采用轮作,种植中不与薯芋类、茄果类作物连作。在海拔1700米 1900米地区魔芋与玉米套种。花魔芋种植采用轮作,种植中不与薯芋类、茄果类作物连作。在海拔1700米 1900米地区魔芋与玉米套种。“云魔花15”是云南农大魔芋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一个花魔芋新品种。“云魔花15”播种密度为22223株/667m2,收获单茎重156g,产量3465kg/667m2。文献[2](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75370)公开一种北方高杆植物间作栽培魔芋的方法。采用垄作斜栽,魔芋垅高20-30cm,垅面宽20-25cm,3-5米的林带间作3-5行魔芋,或在玉米行间作1-2行魔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解决当前常规种植技术中,用地不选择、用种过小、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带型不规范、密度不合理、田间管理不标准等技术问题。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如下选种在魔芋倒苗收挖时,选择芽窝较小、口平、顶芽短粗壮较尖、表面光滑无病、虫、伤疤,重量达500 800g的为优质种芋,在选好的地块上每亩施50 IOOkg石灰消毒,然后按180cm开沟畦,畦面占140cm, H圭沟占 40cm, H圭高 15 18cm,将500g_800g重量的种芋依次按50-60X50_60cm的行株距,相应株施农家肥5kg-12kg,在垄面开沟、挖穴种植魔芋3行,每穴一株魔芋,在魔芋展叶时,每穴用薯类专用肥20g+硫酸钾15g混合面施,然后培土 11 15cm,并于日圭面盖稻杆、草,在魔芋展叶后,每7 10天,分别用1000万单位农用硫酸链霉素兑水50 IOOkg与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混合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与1000万单位农用硫酸链霉素兑水50 IOOkg等轮换交替使用,施药方法可用喷雾、灌根方法,9月中旬后停止施药。利用魔芋出苗前的空隙时间,于3月中旬至6月上旬撒播2次(茬)小苗菜;在4月中旬分别在垄沟两边移栽玉米和丝瓜。播种前对贮藏过的种芋播种时暴晒I 2天,提高发芽力,再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500倍浸种30min后,也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与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浸种30min后凉干。播种时在垄面上种3行魔芋,第一行距垄边IOcm处挖窝,第二行居中与第一行间 距60cm,第三行距第二行60cm,距畦边10cm。或以垄中心播种第一行、第二、三行距中心行各60cm,株(窝)距把握种芋大小确定在50 60cm之间,窝深25cm左右,在窝内每株施优质腐熟农家肥,上盖土 3cm,然后放种芋一个再盖IOcm左右的土。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花魔芋采用500 IOOOg的大种芋和重施农家肥、合理的密度与种植带型、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发挥大种芋的增产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即在180cm的带型上种植3行魔芋,遵循重施农家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的施肥原则,通过合理密植保证株数,利用魔芋出苗3月中旬 6月上旬空隙种植两茬小苗菜,并在垄沟两边套种两行玉米、一行丝瓜为魔芋遮荫,加强病虫害防治,中耕培土等综合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面积、空间和光热资源,实现单位面积魔芋种植高产高效。申请人:一是调查研究明确了花魔芋自然分布情况。二是种芋重量试验确定了花魔芋高产栽培的最佳种芋重量为500 1000g。三是农家肥用量试验确定了花魔芋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为每株5 12kg。四是密度试验确定了花魔芋高产栽培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222 1852株。五是种植带型试验确定了花魔芋高产栽培的最优带型为180cm。六是魔芋、小苗菜、玉米、丝瓜套种试验研究形成了魔芋高产高效配套种植技术模式。七是2009和2010两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0882. 8亩,示范平均亩产5506. 6kg,是常规种植亩产829kg的6. 6倍,纯收入达万元以上,是常规亩纯收入的10倍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魔芋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抓好六个方面,一是大种芋500g 800g以上;二是施足农家肥;三是高垄带;四是合理密植;五是重视病虫防治六是合理套作高杆玉米和丝瓜遮光处理,通过加强各作物的田管工作,促使全部套种作物都能高产高效。①广集有机肥种植魔芋需要大量的农家有机肥,有机肥种类很多,可用各种秸杆、枯草、树叶进行堆制,方法为一厚层秸杆、枯草、树叶浇稀尿水或水后,盖一薄层土,可连续3-5层,高度可堆1. 5m左右,上盖秸杆、杂草或废旧薄膜,经过50-60天堆制发酵腐熟便可用于魔芋栽培,阔叶树木锯末经发酵也可用。②选地及轮作倒茬
魔芋适应性广,喜温怕冷、喜阴怕晒、喜湿怕溃、喜肥怕瘦、喜酸怕碱。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透气良好、中性微酸,地势平坦或小于25度的缓坡地。魔芋怕连作,每两年轮作倒茬一次,并坚持不与茄科作物套种,就可减轻魔芋病害的发生率。③选种、备种在魔芋倒苗后收挖时,选择芽窝较小、口平、顶芽短粗壮较尖、表面光滑无病、虫、伤疤,重量达500 800g的为优质种芋。选好后轻搬轻放凉晒10 15天左右(重量减15%左右),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等粉剂处理。然后装箱或平放在铺有秸杆或谷草的地上堆放,一层魔芋一层秸杆、草可连放2 3层,如地上堆放最好只放2层魔芋上盖秸杆、谷草保温。较高海拔的可放在竹楼上保管越冬,严禁在无垫物的地面上或用塑料薄膜、编织袋覆盖种芋,避免保管期烂种。
④平整地、作畦在选好的地块上每亩施50 IOOkg石灰消毒,然后按180cm开沟畦,畦面占140cm, H圭沟占 40cm, H圭高 15 18cm。⑤适时播种重施底肥,魔芋可冬播也可春播,春播是普遍选用的方法,春播在3月下旬 4月上中旬,或当地表IOcm 土温连续日达10°C以上即可播种。850米以下低海拔地区也可在11月 12月播种,可减少种芋贮藏程序。播种前对贮藏过的种芋播种时暴晒I 2天,提高发芽力,再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500倍浸种30min后,或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与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浸种30min后凉干。播时在垄面上种3行魔芋,第一行距垄边IOcm处挖窝,第二行居中与第一行间距60cm,第三行距第二行60cm。距畦边10cm。或以垄中心播种第一行、第二、三行距中心行各60cm。株(窝)距把握种芋大小确定在50 60cm之间。窝深25cm左右,在窝内每株施优质腐熟农家肥IOkg左右,上盖土 3cm,然后放种芋一个再盖IOcm左右的土(并在3月中旬育苗4月初在沟两边各按株距28cm移栽一行玉米遮荫)。⑥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在魔芋展叶时,人工拔除杂草后,再每穴用薯类专用肥20g+硫酸钾15g混合面施,然后培土 11 15cm,并于畦面盖秸杆或草,覆盖可以防止土壤干燥、减少杂草和病害发生,抑制地温变化,又能防止土壤侵蚀流失,保持土壤松软,利于魔芋生长发育;第二是防治软祷病和白絹病,在魔芋展叶开始,每7 10天,分别用1000万单位农用硫酸链霉素兑水50 IOOkg与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混合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与1000万单位农用硫酸链霉素兑水50 IOOkg等轮换交替使用,施药方法可根据病情发展,可用喷雾、灌根等方法,9月中旬后停止施药。⑦适时收获在魔芋完全成熟(即大部分用手能拔掉叶柄,且脱落处光滑)后就可收挖,魔芋的收挖期一般以霜降前后选晴天和土壤干燥时收挖较好。收挖时从地边一角顺着魔芋行小心开挖,采收时注意按标准精选抗病优良种芋,并将300g以下的种芋与商品芋分开放置,且注意将大种芋、小种芋、根状茎分开保管,带病、带伤的不能留种,不管种芋或商品芋在搬运时都要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腐烂。
⑧小苗菜栽培技术要点3月下旬魔芋下种覆土后在垄面撒上小白菜、上海青、三月慢、四月慢等菜种,每亩0.5kg左右,再用扫把均匀扫一遍让种子浅浅入土。出苗后每7天浇一次淡粪水,苗菜长至7 Sg间大小上市出售,每次间苗后泼一次稀粪水,促进生长,每茬连续收获2 3次,4月底第一茬收获结束,接着播种第二茬;播种品种、施肥方法和间苗同上。5月底魔芋出苗时第二茬苗菜收获结束并清理垄面剩余苗菜。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3月下旬主要选用东丹60、潞玉13、奥玉3101等高产抗病的玉米良种,进行营养钵育苗,制钵时严格肥土比例,提高制钵质量,制钵按照5 5或6 4的肥土比例配制营 养钵原料,每亩制钵原料中再加入过磷酸韩15kg,硫酸钾2kg、硫酸锌0. 5 Ikg,保证制钵质量,每钵放种子一粒,钵苗精心管理,培育壮苗,叶龄达二叶一心时移栽在畦沟两边,株距28 30cm,亩植2469 2646株,移栽时亩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5kg。在玉米7 8叶中耕培土时追施尿素12kg,11 12叶时重施穗肥,亩施尿素20kg或碳铵50kg,在苗与苗中间穴施然后清理排水沟并培土。8月中旬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⑩丝瓜丰产栽培技术要点3月下旬选用高产抗病品种,进行营养钵育苗,每钵播种子2粒,精心管理,培育壮苗,于4月中旬在垄两边距魔芋IOcm处移栽,株距80cm,亩植463株。移栽后用稀粪浇一次,以后每15天施一次稀粪或沼液到8月底结束。6月底初花时亩用二铵IOkg+尿素IOkg追施浅培土。7月中旬后成熟一批采摘一批上市销售,一般要求外表皮鲜嫩采摘才能盈得消费者的满意,达到丰产丰盈。在选好的地块上,按180cm标准带型起垄,将500g、600g、700g、800g重量的种芋依次按 60 X 50cm、60 X 55cm、60 X 60cm、60 X 60cm 的行株距,相应株施农家肥 6kg、7kg、8kg、8kg。在垄面开沟或挖穴种植魔芋3行,每穴一株魔芋,利用魔芋出苗前的空隙时间,于3月中旬至6月上旬撒播2次(茬)小苗菜;在4月中旬分别在垄沟两边移栽2行玉米和一行丝瓜。通过加强对魔芋病虫害及苗菜、玉米、丝瓜的追肥除草等田问管措施,使魔芋产量达到超高产、产值特高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 选种在魔芋倒苗收挖时,选择芽窝较小、口平、顶芽短粗壮较尖、表面光滑无病、虫、伤疤,重量达500 800g的为优质种芋, 在选好的地块上每亩施50 IOOkg石灰消毒,然后按180cm开沟畦,畦面占140cm,畦沟占40cm, H圭高15 18cm, 将500g-800g重量的种芋依次按50-60 X 50_60cm的行株距,相应株施农家肥5kg-12kg,在垄面开沟、挖穴种植魔芋3行,每穴一株魔芋, 在魔芋展叶时,每穴用薯类专用肥20g+硫酸钾15g混合面施,然后培土 11 15cm,并于田圭面盖稻杆、草, 在魔芋展叶后,每7 10天,分别用1000万单位农用硫酸链霉素兑水50 IOOkg与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混合夜,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与1000万单位农用硫酸链霉素兑水50 IOOkg等轮换交替使用,施药方法可用喷雾、灌根方法,9月中旬后停止施药, 利用魔芋出苗前的空隙时间,于3月中旬至6月上旬撒播小苗菜;在4月中旬分别在垄沟两边移栽玉米和丝瓜。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播种前对贮藏过的种芋播种时暴晒I 2天,再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500倍浸种30min后, 也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与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浸种30min后凉干。
3.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播种时在垄面上种3行魔芋,第一行距垄边IOcm处挖窝,第二行居中与第一行间距60cm,第三行距第二行60cm,距H圭边 IOcm, 也可以是以垄中心播种第一行、第二、三行距中心行各60cm,株(窝)距把握种芋大小确定在50 60cm之间,窝深25cm左右, 在窝内每株施优质腐熟农家肥,上盖土 3cm,然后放种芋一个再盖IOcm左右的土。
4.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利用魔芋出苗前的空隙时间,于3月中旬至6月上旬撒播2次(茬)小苗菜;在4月中旬分别在垄沟两边移栽2行玉米和一行丝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魔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花魔芋采用500~1000g的大种芋在180cm的带型上种植3行魔芋,遵循重施农家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的施肥原则,通过合理密植保证株数,利用魔芋出苗3月中旬~6月上旬空隙种植两茬小苗菜,并在垄沟两边套种两行玉米、一行丝瓜为魔芋遮荫,加强病虫害防治,中耕培土等综合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面积、空间和光热资源,实现单位面积魔芋种植高产高效。
文档编号A01B79/02GK102986399SQ20111028223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高义富, 贾永进, 江成君, 刘兴娥, 刘鑫, 高渊 申请人:高义富